变形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2617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形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变形和巻绕 大量长丝的变形才几。
背景技术
由WO 98/33963中已知的是一种此类的变形机。
已知的变形机具有大量的加工工位,以同时使大量长丝变形和巻绕 成巻筒。在此,作业机组例如送料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变形机 组以及巻绕装置^皮保持在一个机架中。为此,各加工工位和因此作业机 组被分为两个机器半部,其中机器半部是彼此镜像对称地设置的。这种 构造实现了 一个相对高的空间利用,以获得在加工工位的数量和机器的 空间需求之间的一个有利的比例。在此,各加工工位在机器半部的内部 可独立运转,以致作业机组在机器半部中相互独立地被驱动和控制。因 此在已知的变形机中,对称面是在机器半部之间和在被保持在机器半部 中的作业机组之间的 一个分隔,以便可以按照所提供的长丝材料进行在 各加工工位中的单独调节。
这样的对称构成的双机器在现有技术中从很长时间以来就是已知 的,并且已经例如由US4 581 884中得知。
但是老式变形机是设计用于,在所有加工工位中以及因此在每个机 器半部中使长丝以相同的参数和相同的工艺调节进行变形和巻绕。为了 保持作业机组的 一个尽可能高的整合以及因此一个尽可能好的空间利 用,在对称面中设置一个由两个机器半部共同使用的以加热装置形式的 作业机组。这样的加热装置具有导向器和加热器,以便同时加热两个平 行引导的长丝组。因此作业机组的这个构造和使用是强制性与所有长丝 在两个机器半部中的同时处理相关联的。因此不能实现在机器半部之内的作业机组的单独调节。

发明内容
目前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改进一种此类型的用于变形和巻绕大量 长丝的变形机,使得尽管在机器半部中作业机组的单独调节的可能性仍 然实现了作业机组的高整合性与高的空间利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选择机器半部的一种设置,它达到尽可能 节约能源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目的如下解决,即两个机器半部的加热装置在对称面 中共同设置在一个绝缘壳体中,并且在该绝缘壳体之内在各加热装置之 间设计一个热障。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构造由各从属权利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组合限定。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显著地减少对于加热装置通常的用于避免热损 失的绝缘费用,其中在机器半部中相邻的各加热装置相对于周围环境得 到一个共同的绝缘。为了避免在绝缘壳体之内在机器半部的相对置的加 工工位中长丝的温度调节的相互影响,在加热装置之间设计一个热障。
作为热障的装置认为是,该装置阻止在加热装置之间的热传导。在此重 要的是,配设给加热装置的长丝的热处理由相关的加热装置而不由相邻 的加热装置决定地实现。
因为加热装置优选是这样构造的,多根长丝作为 一组同时被引导和 加热,在本发明的改进构造中热障在绝缘壳体之内基本上在加热装置的 全宽和全长上延伸,该改进构造确保没有长丝由于 一个相邻的加热装置 的散热而受到所不期望的热处理。
为了在机器半部之一没有长丝的温度调节而相邻的机器半部具有长 丝的最大温度调节地运转的极端情况中,在长丝的处理中保持一个无意 的相互影响,按照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政进构造,在加热装置之间的热 障设计成这样,即在只有一个加热装置运转时在未被激活的加热装置中
长丝被加热到小于80。C的最高温度。因此即使在相邻的加热装置中相邻 的长丝的最大加热的情况下也避免了未被温度调节的长丝所不期望的热 变化。
5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改进构造中建议,通过一个空气隙构成热障, 该热障通过在绝缘壳体的底面上的至少一个开口和在绝缘壳体顶面上的 另一个开口与周围环境相连通。因此基本上实现了两种效果有利地避免
在加热装置之间的热传导。 一方面已知的是,空气相对于其它的材料具 有差的热导性能,以致通过热障达到高的绝缘作用。另一方面,向下和 向上开放的空气隙导致了一个自然的烟囱效应,以致在空气隙之内与周 围环境发生空气交换,该空气交换导致一个有利的热输出。因此明显改 善了热障的作用。
为了得到一个均匀地作用在空气隙的全宽上的气流,在底面和在顶 面上的开口优选涉及成狭缝形的,并且基本上以相同的大小在空气隙的 全宽上延伸。
在下述情况下,其中机器半部通过基本上经相同温度调节的长丝在 加热装置中运转,如下可避免通过空气隙散发的热量,即按照本发明的 一个有利的改进构造,在绝缘壳体的顶面上的开口设计为能通过一个可 移动的盖子封闭。因此热障设计为可根据在机器半部中的运转状态和所 选择的参数通过开启的盖是高度活性的或者通过关闭的盖是被减小的。
加热装置向周围环境的一个特别低成本的和有效的绝缘是通过本发 明的改进构造给出的,按该改进构造,绝缘壳体具有两个通过板形外壳 壁构成的、用于容納加热装置的绝缘腔,其中该绝缘腔具有至少一种包 裹加热装置的绝缘材料,并且其中热障被设置在绝缘腔之间。因此可以 将加热装置上所不期望的热损失减至最小。
变形装置的被设置在对称面中的加热装置优选用于所谓的长丝收缩 处理,其中长丝通过一个轻微的传送被输送到加热装置中。为了在此仍 然保障一个可靠的长丝引导和长丝的温度调节,变形机的构造优选设计
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各具有一组用于加热长丝的加热(小)管, 其中加热管共同通过一个配设于相应加热装置的加热介质被加热。
作为加热介质优选应用一种载热介质,该载热介质借助于一个载热 回路在加热管的外壁上被引导。在此,两个加热装置的载热回路可相互
独立地调节和可调节直至在28(TC范围内的最高温度。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按照本发明的变形
机的一个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意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变形机的第一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图2示意示出被保持在一个绝缘壳体中的加热装置的一个视图; 图3示意示出被保持在绝缘壳体中的加热装置的一个横剖视图;及 图4示意示出被保持在一个绝缘壳体中的加热装置的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方式
在图1中简示出按照本发明的变形机的一个第 一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变形机具有两个镜像对称地并排设置的机器半部。左边的机器半部是以 附图标记l表示的,并且右边的机器半部是以附图标记2表示的。在本 说明书的下一步进程中,配设给各机器半部的作业机组和装置部件附加 地i殳有附图标记l或2,以标明所从属的机器半部。
每个机器半部1和2包括多个加工工位,以便在每个加工工位中各 变形和巻绕一根长丝。在图1中所示的视图中,在每个机器半部1和2 中各示出一个加工工位的长丝流程。机器半部1和2在纵向上一在图1 中图纸平面与横向平面相同一具有其他的加工工位,以便平行并排地同 时变形和巻绕多^f艮长丝。在机器半部1和2的内部巻绕装置占据三个加 工工位的宽度,以致各三个巻绕装置按层在一个柱(Saeiile)中上下重 叠地被设置。
因此,在图1中示出的横剖视图表示了在机器半部1和2相对置的 加工工位中的长丝流程2,其中用于长丝的牵拉、引导、变形、处理以 及巻绕所需的作业机组被保持在一个机架4.1和4.2上,其中机器半部1 的机架4.1保持着与部分包围一个操作甬道20.1的长丝流程相关的作业 机组,并且机架4.2在机器半部2中保持着与部分包围一个操作甬道20.2 的长丝流程相关的作业机组。
下面根据在左边的机器半部1的加工工位中的长丝流程描述作业机 组。在右边的机器半部中作业机组的布置是镜像对称一致的,以致因此 同时解释了右边的机器半部2的构造。
7为了在加工工位中从一个被保持在筒子架3.1中的喂给筒子5上拉出 长丝40而设置一个牵拉输送装置6.1。沿长丝流程在牵拉输送装置6.1 之后是一个变形区域,包括一个变形加热器7.1、 一个变形冷却器8.1以 及一个变形机组9.1。在其后接着一个拉伸输送装置10.1、 一个涡流变形 装置11.1、 一个供应装置12.1、 一个加热装置13.1、 一个定型输送装置 16.1以及一个巻绕装置17.1。在此,上述的作业机组能够作为每个加工 工位的单独机组或者作为用于一组加工工位的多重机组而被构建和驱 动。在机器半部1中的加工工位的作业机组能独立于相对置的机器半部 2的加工工位的作业机组地进行驱动和控制。因此各长丝可以在左边的 机器半部l的加工工位中独立地和按特定/个体的预定值被变形。
为了引导长丝,在加工工位的内部设置其他的在这里没有详细解释 的形式上为导丝器和导向辊的长丝引导元件,因此例如长丝在变形加热 器7.1和变形冷却器8.1之间的过渡中通过导向辊19.1引导。在图1中进 一步示出的长丝引导元件在此不再进一步解释。
为了获得作业机组在机器半部1和2中的一个尽可能紧凑的布置, 设置在一个对称面中的加热装置13.1和13.2被共同保持在一个绝缘壳体 14中。为了避免当通过加热装置13.1和13.2对长丝进行温度调节时的相 互影响,在绝缘壳体14的内部在加热装置13.1和13.2之间设置一个热 障15。该热障15在图1中在绝缘壳体14的内部是以虚线表示的。绝缘 壳体14的构造以及加热装置13.1和13.2构成有热障15,在下面更加详 细地i兌明。
绝缘壳体14在机架4.1和4.2中被保持在层状设置的巻绕装置17.1 和17.2之间。在此,绝缘壳体14优选也可以承担机架4.1和4.2的支撑 功能,以便固定例如巻绕装置17.1和17.2。因此总体上在机器半部l和 2的中间区域中获得一个非常紧凑的布局,而不妨碍加热装置13.1和13.2 的特殊/个体的使用可能性和调节可能性。
在图1中示出的变形机适合于变形、拉伸、收缩一种合成长丝,并 且将其巻绕成巻筒。在此,作业机组在机器半部1和2内部的布置和构 造是示例性的。因此例如作为缠绕输送装置通过单独驱动装置示出的输送装置也可以通过成组输送装置代替,在其中长丝通过一个被驱动的送 料轴输送。
被保持在变形机的对称面中的加热装置13.1和13.2相对于周围环境 通过绝缘壳体14被支承,以避免热损失。在图2和3中,加热装置13.1 和13.2的构造如图1中设置地更详细描述。在此,图2示出绝缘壳体14 和被包围的加热装置13.1和13.2的示意图,并且在图3中示意示出绝缘 壳体14与加热装置13.1和13.2的横剖视图。只要没有具体参考某一附 图,下面的描述适用于两个附图。
绝缘壳体14设计成长方六面体形的,并且通过矩形的侧板26和端 板36构成。侧板26和端板36在底面通过一个底板22并且在顶面通过 一个盖板21封闭。加热装置13.1和13.2被设置在绝缘壳体14的内部。 加热装置13.1和13.2作为所谓的(小)管式加热器构造的,其为了加热 长丝而各具有一个^皮加热的加热(小)管。加热装置13.1的加热管28.1
各以一个入口端和一个出口端从绝缘壳体14中伸出。加热装置13.1具有 多个加热管28.1,以便同时对一组长丝进行温度调节。在这个实施例中, 加热装置13.1配有总计七个加热管28.1。在此,加热装置13.1平行于绝 缘壳体14的侧板26之一设置。
在绝缘壳体的相对置的侧面上,具有相同构造的第二加热装置13.2 平行于相对置的侧板26被保持。加热装置13.2同样具有多个加热管 28.2,它们以其入口端和出口端分别从绝缘壳体14中伸出。加热管28.1 设计为空心圆柱体形的,包括开放的末端,以致长丝为了加热通过加热 管28.1和28.2。
在绝缘壳体14的内部,在加热装置13.1和13.2之间构造一个热障 15。在图2和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热障15通过一个基本上在加热装置 13.1和13.2的全长和全宽上延伸的空气隙24构成。该空气隙通过在盖板 21中的一个上面的开口 23和在底板22中的一个下面的开口 25与周围环 境相连通。上面的开口 23和下面的开口 25设计成狭缝形的并且基本上 在空气隙24的全宽上延伸。
如在图3中所示,加热装置13.1和13.2各设置在一个在绝缘壳体14的内部构成的绝缘腔中。加热装置13.:M皮设置在绝缘腔27.1中,并且加 热装置13.2被设置在绝缘腔27.2中。为了构成绝缘腔27.1和27.2,在绝 缘壳体14的内部设置两个分隔板37,这两个分隔板平行于侧板26延伸, 并且在其之间构成空气隙24。
加热装置13.1和13.2的结构设计为相同的,以致为了解释该装置, 更详细地描述加热装置13.1。加热管28.1从盖板21穿过绝缘外壳14直 到底板22。在绝缘腔27.1的内部设置加热介质,该加热介质从外部加热 所述加热管28.1。在此作为加热介质,应用一种载热介质例如一种狄菲 尔换热剂。为了引导载热液体和为了加热加热管28.1,在绝缘腔27.1中 在上部区域中设置一个形式上为管道的分配腔29,该分配腔由加热管 28.1穿透。分配腔29通过一个入口 34与一个载热回路联接。
在绝缘腔27.1的下部区域中设置一个汇集腔30,该汇集腔同样由加 热管28.1穿透。该汇集腔30通过一个出口 35与一个在此未详细示出的 载热回路相连通。上面的分配腔29和下面的汇集腔30通过多个套管31 相互连接,这些套管基本上与加热管28.1同轴地设置并且在此完全包围 加热管。因此每个加热管28.1可通过在套管31中净皮引导的载热介质均匀 地力o热o
分配腔29、汇集腔30以及套管31在绝缘腔27.1的内部用一种绝缘 材料33包裹,以尽量避免向周围环境的热损失。作为绝缘材料33可以 应用例如一种玻璃棉。
加热装置13.1和加热装置13.2是相同构造的,其中加热管28.1和加 热管28.2通过分开的载热回路被加热,这些载热回路可相互独立地调节 和控制。
如由图l中可见,绝缘壳体14这样被保持在对称面中,即加热装置 13.1和加热装置13.2的加热管28.1和28.2基本上垂直地定向。因此可以 有利地如下改善热障15,即由于一种自然的烟囱效应,在空气隙24的内 部形成一个气流,其中由周围环境通过底板22中的下面的开口 25进入 的气流负责,使得通过在盖板21中的上面的开口 23与周围环境发生空 气交换。因此可在变形机中建立操作条件,这些操作条件使得能够在一个机器半部中带有热处理地制造和巻绕一种巻曲的长丝,并且在相邻的 机器半部中没有热处理地制造和巻绕一种巻曲的长丝。在此,通过未被 激活的加热装置引导的长丝未显著地被加热。与热障的构造无关,该热 障例如也可以通过一种绝缘材料构成,因此重要的是,在只有加热装置
之一运转的情况下,长丝在未被激活的加热装置中被加热到一个<80"€的 最高温度。因此保证,在未被加热的长丝上不出现所不期望的热变化。
为了在以下的运转状态中,其中在变形机的两个机器半部中发生巻 曲的长丝的热处理,避免所不期望的热损失,在图4中示出一个绝缘壳 体14与内置的加热装置13.1和13.2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其例如可4吏用 在如图1的变形机中。在图4中示出的实施例基本上与图2和3中所示 的实施例是相同的,从而下面只解释别,并且此外请参考以上的描述。
在图4中示出的绝缘壳体的实施例中,在加热装置13.1和13.2之间 的热障15同样通过一个空气隙24构成。该空气隙24通过在底板22中 的一个下面的开口 25并且在盖板21中的一个上面的开口 23与周围环境 相连通。 一个盖38被保持在盖板21上,这个盖通过一个摆动轴39在两 个位置之间是可调节的。在图4中示出的位置中,盖38通过一个纵侧贴 靠在盖板21上。在此在盖板21中构成的上面的开口 23通过盖38封闭。
在盖38的一个偏转的位置中,该位置在图4中是虚线示出的,盖38 被随同引导到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在盖板21中的开口 23是开放的 并且与周围环境相连通。因此通过烟囱效应在空气隙24中产生的换热过 程可以根据运转状态进行调节。对于下述情况,即加热装置13.1和13.2 通过基本上相同的运转调节被激活,在盖板21中的上面的开口 23通过 盖38封闭。因此在热障15中不产生换热。
对于下述情况,即在变形机中只在机器半部之一中期望巻曲的长丝 的温度调节,盖38在打开的状态中被保持在绝缘壳体14上。因此在热 障15中产生所希望的换热。
盖38的实施形式和通过一个摆动轴39与加热装置13.1或13.2的连 接是示例性的。原则上也存在以下可能性,盖38作为单独的构件被安置 在盖板21的开口23上,从而在需要时盖38可完全被拆除。机内部的作业机组的类型、构造以及布置是示例性的。 原则上本发明既延伸到部分自动的也延伸到自动的变形机。本发明实现 了变形机的一种灵活的使用,在其中机器半部可以单独/个体地被使用, 以制造不同的变形的长丝。可以有利地取消用于在机器半部之一或者两 个机器半部中拆除或安装一个加热装置的改装。因此每个机器半部都能 带有或者不带被激活的加热装置地运转。在此本发明也并不限于,加热 装置通过一个所谓的管式加热器构成。通过电加热长丝引导元件的接触 式加热器或者非接触式加热器也可以有利地被釆用。同样,通过一个加 热装置同时处理的长丝的数量也是示例性的。因此加热装置也可以被实 施用于长丝的单独处理。附图标记清单
1左边的机器半部21盖板
2右边的机器半部22底板
3.1、3.2筒子架2523上开口
4.1、4.2机架24空气隙
喂给筒子25下开口
6.1、6.2牵拉输送装置26侧板
7.1、7.2变形加热器27.1、27.2 绝缘腔
8.1、8.2变形冷却器3028.1、28.2 加热管
9.1、9.2变形机组29分配腔
10.1、10.2拉伸输送装置30汇集腔
11.1、11.2涡流变形装置31套管
12.1、12.2供应装置33绝缘材料
13.1、13.2加热装置3534入口
14绝缘壳体35出o
15热障36端板
16.1、16.2定型输送装置37分隔板
17.1、17.2巻绕装置38盖
18巻筒4039摆动轴
19.1、19.2导向辊40长丝
20.1、20.2操作甬道
1权利要求
1. 一种变形机,用于变形和卷绕大量长丝,包括两个机器半部(1、2),这两个机器半部彼此镜像对称地安置并且分别具有多个加工工位和多个作业机组用于变形和卷绕多根长丝,其中朝向一个对称面的作业机组由加热装置(13.1、13.2)构成,并且其中一个机器半部(1)的加热装置(13.1)能独立于另一机器半部(2)的相邻的加热装置(13.2)地进行操纵和调节,其特征在于,两个机器半部(1、2)的加热装置(13.1、13.2)在对称面中共同被设置在一个绝缘壳体(14)中,并且在绝缘壳体(14)的内部在加热装置(13.1、13.2)之间构造一个热障(15)。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障(15)在绝 缘壳体(14)的内部基本上在加热装置(13.1、 13.2)的全宽和全长上延 伸。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加热装置(13.1、 13.2)之间的所述热障(15)是这样创建的,即在只有加热装置(13.1、 13.2 )之一运转时长丝在未被激活的加热装置中被加热到〈80。C的最高温 度。
4. 如权利要求1到3之一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障(15 ) 由一个空气隙(24)构成,该空气隙通过在绝缘壳体(14)的底面上的 至少一个开口 (25)和在绝缘壳体(14)的顶面上的另一开口 (23)与 周围环境相连通。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底面(22)上的开 口 (25)和在顶面(21)上的开口 (23)设计成狭缝形的并且基本上在 空气隙(24)的宽度上大小相同地延伸。
6. 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壳体(14 ) 的顶面(21)上的开口 (23)设计为能通过一个可移动的盖(38)封闭。
7. 如权利要求1到6之一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绝缘壳体(14 ) 具有两个通过板形的外壳壁(26、 37)构成的绝缘腔(27.1、 27.2),用 于容纳加热装置(13.1、 13.2),其中绝缘腔(27.1、 27.2)具有至少一种包裹加热装置(13.1、 13.2)的绝缘材料(33),并且其中热障(15)被 设置在绝缘腔(27.1、 27.2)之间。
8. 如权利要求1到7之一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每个加热装 置(13.1、 13.2)具有一组加热管(28.1、 28.2)用于加热多根长丝,其 中加热管(28.1、 28.2)共同通过配设于各自加热装置(13.1、 13.2)的 力口热介质孚皮力口热。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加热介质通过一种载 热介质构成,它借助于一个载热回路(34、 35)在加热管(28.1、 28.2) 的外壁上被引导。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变形机,其特征在于,配设于加热装置 (13.1、 13.2)的各载热回路(34、 35)能彼此独立地进行调节和控制。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形机,用于变形和卷绕大量长丝,包括两个机器半部,这两个机器半部彼此镜像对称地安置并且各具有多个加工工位和多个作业机组用于变形和卷绕多根长丝。在此,在一个对称面中加热装置相对置,这些加热装置在机器半部中能彼此独立地控制和调节。为了一方面获得一种紧凑的节省空间的建筑结构并且另一方面避免热损失,按照本发明,两个机器半部的加热装置在对称面中被共同设置在一个绝缘壳体中,其中在绝缘壳体的内部在加热装置之间构造一个热障。因此在加热装置中特定的调节而无相互影响是可能的。
文档编号D02G1/02GK101479412SQ200780024038
公开日2009年7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9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10日
发明者M·菲舍尔, M·赫茨贝格, T·沃特曼 申请人: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