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955阅读:5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 其调节缝纫机中的摆梭的钩与机针相遇的正时。
背景技术
JP49-110450A中公开的传统缝纫机包括驱动针杆的上轴和驱动摆梭 的下轴。上轴连接到用于横向移动针杆臂以控制曲折缝宽度的装置。用于 调节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设置在下轴与摆梭(摆梭轴)之间。下轴和 摆梭轴借助皮带轮和皮带连接,从而经由皮带将下轴的转动传递到摆梭 轴。皮带与四个张紧轮接触,即与两个张紧轮单元接触。JP49-110450A中 公开的缝纫机包括两个张紧轮单元。张紧轮单元经由采用斜齿轮的简单齿 轮^/连接到用于控制曲折缝宽度的装置。驱动力经由齿轮机构从用于控 制曲折缝宽度的装置传递到张紧轮单元,从而两个张紧轮单元协同用于控 制曲折缝宽度的装置一起同时进行操作。当张紧轮单元操作时皮带张力发 生变化,因此将不均匀的转动传递给摆梭轴。然而,在上述缝纫机中,因为两个张紧轮单元借助采用斜齿轮的简单 齿轮机构同时操作,所以连接下轴和摆梭轴的皮带的张力呈现非恒定状 态。非恒定的皮带张力一一例如处于高张力或低张力时一一可能引起上轴 和下轴之间的扭矩差异和/或引起噪声和振动。此外,摆梭的转速会出现突然的变化。因此,摆梭转速的变化无法跟 随针杆臂(即,针杆和机针)的横向移动,于是引起机针和摆梭的正时一 —即摆梭的钩与机针相遇的正时的延迟。这种正时的延迟引^i^针。此外,松弛的皮带引起"跳齿","跳齿"可导致下轴与摆梭轴之间的 预置基准正时的延迟。该延迟也可能引^IS针。如上所述,当皮带张力相对于摆梭转速非恒定时无法确保缝纫机的稳 定运转。因此需要一种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其不受上 述缺陷的影响。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受上述缺陷影响的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 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根据本发明的方面, 一种设置在曲折缝缝纫机上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所述曲折缝缝纫机具有上轴,其用于驱动保持 机针的针杆;下轴,其用于驱动摆梭;机架,其用于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 撑上轴和下轴;以及正时皮带,其用于连接上轴和下轴并4吏它们同步。所 述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包括凸轮构件,其包括第 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并由驱动力转动;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分别 由机架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以及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它们分别 安装到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并始终与正时皮带接触,第一皮带轮^从动 于第一凸轮面而第二皮带轮从动于第二凸轮面。利用上述结构,由于第 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中的 一个从动于第 一 凸 轮面,并且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中的另一个从动于第二凸轮面,因此 相对于凸i^构件转角的各^从动运动量受到独立的控制。因此,通过对第一 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分别设置适当的外轮廓(即,凸轮轮廓),使得正时 皮带的张力相对于摆梭的转速保持恒定。通过保持正时皮带的张力恒定, 防止了摆梭转速的意外变化。此外,机针和摆梭的正时始终设定成最佳以 满足机针的成圏位置,从而防止跳针的发生。另外,作用在上轴和下轴的 转矩保持恒定,因此确保缝纫机在无噪声或振动情况下的稳定操作。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凸轮构件通过步进电机驱动。因此,与上轴或下轴的转速无关,摆梭的转速可进行自由控制。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由安**机架上的 同心轴支撑。因此,零件的数量减少,并且用于支撑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的结 构与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被独立支撑的情况相比得以简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凸轮构件、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组*^ 托架上,托架在组装好时相对于机架绕轴进行相对转动以调节托架相对于机架的位置。因此,当第一臂构件和第二臂构件之一相对于轴在正方向调节例如+ot时,通it^目对于轴在负方向转动托架例如-oc/2,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 轮组装成使得它们在中间成團情况下相对于连接安装到上轴的第 一正时 皮带轮(即,较小直径的正时皮带轮)的中心和安装到下轴的第二正时皮 带轮的中心的虚拟直线(即,直线)彼此对称设置。因此,在左侧成圏的 情况下(即,机针在^侧位置形成线團的情况下)和在右侧成圏的情况下 (即,机针在右侧位i形成线團的情况下),正时皮带的长度在其环形的 左侧和右侧之间保持一致。这解决了当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运动时由 于反复张紧/松弛正时皮带所引起的例如耐久性下降或产生噪声的问题。根据本发明,借助设置在机架上的弧形孔以及穿过弧形孔螺紋连接到 托架中的螺钉实现所i^目对转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凸轮构件包括盘,并且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 轮面设置在盘的外周表面上。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设置成彼此相邻。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正时皮带设置在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 间,并且响应于针杆的横向移动,当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中的一个增 加施加到正时皮带的张力时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中的另一个降低施 加到正时皮带的张力,并且当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中的一个降低施加 到正时皮带的张力时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中的另一个增加施加到正 时皮带的张力。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前述以及额外的特征和特点 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图l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正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侧视图;图3是沿图i中的线m-m的横截面图,其只图示出与张力轮有关的 主要部分;图4是与张力轮有关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示出关于现有技术的机针和摆梭的钩的相对设置的放大图;图6是图示出关于现有技术的机针和摆梭的钩的相对设置的放大图;图7是图示出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机针和摆梭的钩的相对设置的放 大图;图8通过示出正时皮带和皮带轮的运动而示意性地图示出本发明实施 方式的操作;图9是图8中示出的三种情况的重叠视图;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侧视图,其中托架安^fc 机架上使其能够相对于机架绕轴转动以用来调节组件;图11是解释当借助于全螺紋螺栓来调节凸轮从动臂和张力轮托架的 位置时的正时皮带和皮带轮的运动的图;图12是闭环形正时皮带的右视图,图示出其长度变化;以及图13是解释当调节托架的安装角时正时皮带和张力轮的运动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包括外壳1和机架2。上轴3由固定在机架2的 一对轴承4、 4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手轮5以及皮带轮6固定地安^fr 上轴3的一个端部。皮带轮6包括较大直径的从动皮带轮6a以及较小直径 的正时皮带轮6b(即,第一正时皮带轮)。驱动电机9安装到机架2,并 且电机皮带轮8固定地安装到驱动电机9的输出轴上从而进行转动。无接 头的闭环形传动皮带7配合到电机皮带轮8和从动皮带轮6a,从而将驱动 电机9的轴的转动降低并传递到上轴3。按照常规,针杆曲柄IO固定到上 轴3的另一端部,从而针杆12借助于曲柄杆11进行竖直的往复运动。机 针13 — 一即用于形成线團的缝针一一借助机针夹14固定地安*^针杆12 的下端。按照常规,针杆12由针杆臂16支撑从而在竖直方向上滑动,针 杆臂16由轴15支撑从而横向移动。因此,针杆12竖直地往复运动,同时, 相对于轴15横向地移动。下轴17通过各自固定到机架2的轴承18和19 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正时皮带轮20(即,第二正时皮带轮)借助于固 定螺钉21固定地安装到下轴17的一个端部用于转动。第二正时皮带轮20 以及第一正时皮带轮6b设置成具有相同的齿数。斜齿轮固定安装在下轴 17的另一端部。因此,当下轴17旋转时,摆梭50 (参见图5至图7)以两倍于下轴17的转速绕固定轴线旋转。无接头的闭环形正时皮带22配合 到第一正时皮带轮6b和第二正时皮带轮20,从而在正常操作的情况下使 得上轴3和下轴17以相同的速度转动。张力轮23和张力轮24 (即,作为 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设置在第一正时皮带轮6b和第二正时皮带轮 20之间并且更靠近第二正时皮带轮20,使得张力轮23和张力轮24从正时 皮带的外侧将正时皮带夹在中间。在靠近正时皮带22的机架2上,轴25设置成基本上在第一正时皮带 轮6b与第二正时皮带轮20之间突出。张力轮托架26(即,作为第一臂构 件)具有大致三角形形状,并且其包括以突出的方式分别设置在其上角和 底角的衬套27和轴28。轴25配合在衬套27中,并且张力轮23绕轴28 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合。张力^H6架26的剩余角弯曲成直角并i更置有内螺 紋26a,全螺紋螺栓29旋入到内螺紋26a中并由螺母30紧固。张力轮托 架31(即,作为第二臂构件)的上部弯曲成具有倒U形的垂直断面,并i殳 置有孔31a和孔31a,孔31a和孔31a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合在衬套27的 外表面周围。轴32设置成在张力轮托架31的下部突出。张力轮24绕轴 3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合。在张力轮托架31的大致中心处设置销33使其 沿与轴32相反的方向突出。张力轮托架26以及张力轮托架31由机架2 共轴支撑。与张力轮托架31类似,凸轮从动臂34的上部弯曲成倒U形的 横向断面,并包括绕衬套27的外表面以能够转动的方式配合的孔34b和 34b。另外,凸轮从动臂34布置成使得张力轮托架31的倒U形部将凸轮 从动臂34的U形部夹在中间。为了凸轮从动臂34的顺畅操作,设置有垫 片36。销35以及突出部34a设置在凸轮从动臂34的下部。张力轮托架26、 张力轮托架31以及凸轮从动臂34分别绕设置在机架2上的轴25转动。张 力轮托架26、张力轮托架31以及凸轮从动臂34借助挡圏37在轴向上锁 定。步进电机38借助于螺钉40和40安装到托架39。然后,托架39借助 于螺钉41和41安装到机架2。凸轮42(即,作为凸轮构件)是具有两个 独立的凸轮面42a和42b (即,作为第一凸轮面和第二凸轮面)的盘形凸 轮,两个凸轮面基本上关于垂直轴线相对于步进电机38转轴38a对称,并 且转轴38a紧固地S己合到凸轮42中。凸轮面42a接触凸轮从动臂34的销 35。凸轮面42b接触张力轮托架31的销33。另夕卜,^V张力轮托架26中 的全螺紋螺栓29的末端接触凸轮从动臂34的突出部34a。因此,当步进 电机38旋转时,当从图2正面观察时,张力轮23和张力轮24相对于轴 25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步进电机38在计算机控制下基于各种信息进行操 作,所述信息包括上轴3的转动、针杆臂16的横向移动量、线的类型以及织物的类型。图1中,小齿轮44安装到用于控制针杆臂16的横向移动量的步进电 机43的轴上,并且与驱动臂45的扇形齿轮45a啮合。驱动臂45连接到杆 46,而杆46连接到针杆臂16的下部。因此,步进电机43的转动运动传递 到针杆臂16,从而使机针13橫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42由步进电机38驱动,然而凸轮42也能够以 机械方式驱动。即,凸轮42可经由链环或齿轮由产生曲折图案的凸轮来致 动。当凸轮42由步进电机38驱动时,摆梭50的转速是自由控制的,与上 轴2或下轴17的转速无关,这允许摆梭50的转速根据织物的类型进行适 当改变。接下来,描述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驱动电机9的轴的转动减小到大约九分之一并传递到上轴3。通过固 定地附连到上轴3的针杆曲柄10将转动运动转变成往复运动,由此,针杆 12经由曲柄杆11竖直地往复运动。当针杆12往复运动时,借助于机针夹 14固定地安装到针杆12下端的机针13也竖直地往复运动。另一方面,固 定地安装到上轴3的一个端部的第一正时皮带轮6b经由正时皮带22以1: 1的速比转动第二正时皮带轮20,因此下轴17也与第二正时皮带轮20 — 起转动。下轴17的转动通过斜齿轮机构加倍并使摆梭50转动。步进电机 43在计算机控制下与上轴3的转动同步地转动,因此机针13经由杆46横 向移动。如图5和图6所示,在传统缝纫机的情况下,机针13和摆梭50的钩 51的正时在左侧成團的情况(即,机针13在左侧位置形成线圏的情况) 与在右侧成圏的情况(即,机针在右侧位置形成线圏的情况)之间有4艮大 不同。更具体地,分别与中间成團的情9 4目比较(即,机针13在中间形成 线圉的情况),摆梭50的钩51在左侧成圏情况下延迟+e,而在右侧成围 的情况下提前-6。如图5和图6所示,机针13与摆梭50的钩51之间的 间隙UL, 5M和5R)以及针眼13a与摆梭50的钩51之间的距离(hL, hM和hR)根据机针的成圏位置而改变。机针13的横移量越大,这些改 变越显著。这样会引起包括跳针以及机针13与摆梭50之间产生干扰的缺 陷。然而,通过实施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机构可以防止这些缺陷。具体地, 当计算机发出在左侧成圏的命令时,当从图3正面观察时,步进电机38的转轴38a顺时机针转动预定量。转轴38a的转动使凸轮42的轴顺时针转 动预定量,这使得销35跟随凸轮面42a向上。同时,销33跟随凸轮面42b 向下。于是,凸轮从动臂34相对于轴25顺时针摆动。凸轮从动臂34的运 动经由与突出部34a接触的全螺紋螺栓29传递到张力轮托架26,因此将 张力轮23移动到左边。同时,张力轮托架31相对于衬套27顺时针摆动, 因此将张力轮24移动到左边。因此,如图8所示,在左侧成團的情况下, 与中间成團的情;;U目比,第二正时皮带轮20相对于第一正时皮带轮6b提 前+6/2,从而修正了图6的左侧成圏情况中示出的+6 ,并因此允许机针 13和摆梭50像在中间成團的情况下一样具有相同的正时。此处,修正量 不必精确到+ 6 /2,只要既不跳针也不产生机针13和摆梭50之间的干扰即 可。接下来,当计算机发出在右侧成團的命令时,当从图3正面观察时, 步进电机38的转轴38a逆时机针转动预定量。然后与上述的逻辑相反,张 力轮23和张力轮24相对于轴25运动到右侧,从而使正时皮带轮延迟-6 /2。由此,如图7所示,机针13和摆梭50的钩51始终在最佳时^W目遇, 而与机针的成圏位置无关。由上轴3和下轴17之间的尺寸公差和/或正时皮带22的整个长度的尺 寸公差所引起的正时皮带22的张力的变化通过调节全螺紋螺栓29来调节。此外,凸轮42的两个凸轮面42a和42b设置成具有使正时皮带22的 张力保持恒定的凸轮轮廓。这种情况中,如图9所示,张力轮托架26相对 于凸轮42的转角的摆动量与张力轮托架31相对于凸轮42的转角的摆动量 之间不成比例。如图9所示,当枳i针的线圏形成点从中间(以实线画出)改变到左侧 (以点线画出)时,张力轮23的行i^巨离Ll与张力轮24的行i^巨离L2 之间出现差值,更具体地,行i^巨离Ll小于行i^巨离L2。同样适用于当 机针的线圏形成点从中间(以实线画出)改变到右侧(以双点划线画出) 的情况。根据本发明的该实施方式中的机构,张力轮托架26相对于凸轮42的 转角的从动量(即,张力轮23的行射巨离Ll)以及张力轮托架31相对于 凸轮42的转角的从动量(即,张力轮24的行i^巨离L2)由张力轮托架 26和31分别独立地控制,因此允许正时皮带22的张力保持恒定。通过保 持正时皮带22的张力恒定,防止了摆梭50转速的意外改变。此外,根据 机针的成圏位置始终使机针13和摆梭50在最佳正时相遇,从而防止了跳针的发生。另夕卜,分别作用在上轴3和下轴17上的转矩保持恒定,从而确 保了缝纫机在无噪声或振动情况下的稳定操作。总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了对曲折缝缝纫机的改进,其 中,上轴3和下轴17通过用于协同转动的正时皮带22连接,摆梭50响应 于下轴17的转动而绕固定的轴线转动,机针13响应于上轴3的转动而竖 直地运动,并且机针13相对于摆梭50在第一缝合位置和第二缝合位置之 间横向移动。改进是为了在第一缝合位置和第二缝合位置处分别建立机针 与摆梭50的同样最佳的正时关系,并且改进包括凸轮42,其包括凸轮 面42a和凸轮面42b并通过步进电机38转动;张力轮托架26和张力轮托 架31,各自由机架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以及张力轮23和张力轮24,张力轮23从动于凸轮面42a并且张力轮24从动于凸轮面42b。下面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功能和零件通 过与第 一 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出。下面详细解释不同于第 一 实施方 式的功能和零件。如图10所示,设置在机架2上用于将托架39安装到机架2的螺丝孔 2a和2b各自呈大致椭圆形,并且螺丝孔2a和2b位于以轴25为中心的同 心圆的圆周上。因此,与托架39结合在一起的张力轮托架26、张力轮托 架31、凸轮从动臂34、凸轮42以及步进电机38的安装角是可调节的。通轮托架26的相对位置。于是,张力轮23相对于张力轮24运动,并且因此 调节了正时皮带22的张力。基于张力轮托架26绕轴25的转动,如图ll所示,当在中间成圏情况 下将张力轮23的位置调节+oc的情况下,在左侧成闺情况和右侧成圏情况 下张力轮23在移动+ot的位置也与正时皮带22接触。在上述情况中,在 左侧成圏情况和右侧成圏情况下正时皮带22的长度在其闭环形的左侧和 右侧之间不一致。这是因为凸轮42设计成使得将张力轮23和张力轮24 受驱动并移动到在中间成圏情况下一一换句话说,在不进行正时调节从而 不改变正时皮带22的长度的情况下 一 一相对于连接安装在上轴3的第 一正 时皮带轮6b的中心和安装到下轴17的第二正时皮带轮20的中心的虚拟 直线(即,直线)彼此对称设置。在图12中,51 (以实线画出)表示当张力轮23移动角度S1时第二 正时皮带轮20的提前角度量,5 2表示当张力轮23移动角度S2时第二正时皮带轮20的提前角度量。如图12中所解释的那样,S1和S2相等,然而51和52不等。i1^ 明即使张力轮23移动相同的量,第二正时皮带轮20的提前角度量一一换 句话说,其闭环形的右侧长度的改变量一一取决于张力轮23开始运动的位 置而改变。所以,当张力轮23如上所述仅调节+oc时,由张力轮23施加 到正时皮带22的松弛/张紧发生改变,从而引起由张力轮23施加的松他/ 张紧和由张力轮24施加的松弛/张紧之间产生差异。因此,正时皮带22 的张力变得不恒定。如图13所示,为了使张力轮23以及张力轮24向正时皮带22提供相 同的皮带松弛/张紧,当张力轮23和张力轮24接近所述直线时它们需要移 动较小的度数,而当它们远离直线时移动较大的度数。用于将托架39安装 到机架2上的螺丝孔2a和2b各自呈大致椭圆形并且位于以轴25为中心 的同心圆的圆周上,因此张力轮托架39相对于机架2是能够转动的,并且 因此与托架39结合的张力轮托架26、张力轮托架31、凸轮从动臂34、凸 轮42以及步进电机38相对于机架2也是能够转动的。当张力轮23调节+a时并当托架39相对于机架2转动-a/2时,在右侧 成圈的情况下,张力轮23和张力轮24相对于所述直线彼此对称地设置。 因此,在左侧成圏情况下和在右侧成圏情况下,正时皮带22的长度在其闭 环形的左侧和右侧之间变得一致。
权利要求
1.一种设置在曲折缝缝纫机上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与摆梭的正时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曲折缝缝纫机具有上轴(3),其用于驱动保持机针(13)的针杆(12);下轴(17),其用于驱动摆梭(50);机架(2),其用于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所述上轴(3)和所述下轴(17);以及正时皮带(22),其用于连接所述上轴(3)和所述下轴(17)并使之同步,所述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包括凸轮构件(42),其包括第一凸轮面(42a)和第二凸轮面(42b)并由驱动力转动;第一臂构件(26)和第二臂构件(31),每个臂构件由所述机架(2)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以及第一皮带轮(23)和第二皮带轮(24),所述第一皮带轮(23)和第二皮带轮(24)分别安装到所述第一臂构件(26)和所述第二臂构件(31)并始终与所述正时皮带(22)接触,所述第一皮带轮(23)从动于所述第一凸轮面(42a)而所述第二皮带轮(24)从动于所述第二凸轮面(42b)。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 其中所述凸轮构件(42)由步进电机(38)驱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臂构件(26)和所述第二臂构件(31)由设置在所述机架(2 ) 上的同心轴(25)支撑。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 其中所述凸轮构件(42)、所述第一臂构件(26)和所述第二臂构件(31) 组装到托架(39)上,所述托架(9)在组装好时相对于所i^L架(2)绕 所述轴(25 )进行相对转动以调节所述托架(39)相对于所i^L架(2 )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其中借助设置在所述机架(2)上的弧形孔(2a和2b)以及穿过所述弧形 孔(2a和2b)螺紋连接到所述托架(39)中的螺钉(40和40)实现所述 相对转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 其中所述凸轮构件(42)包括盘,并且所述第一凸轮面(42a)和所述第二 凸轮面(42b)设置在所述盘的外周表面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 其中所述第一凸轮面(42a)和所述第二凸轮面(42b)设置成彼此相邻。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 其中所述正时皮带(22)设置在所述第一皮带轮(23)和所述第二皮带轮 (24)之间,并且响应于所述针杆(12)的横向移动,当所述第一皮带轮 (23)和所述第二皮带轮(24)中的一个增加施加到所述正时皮带(22) 的张力时所述第一皮带轮(23)和所述第二皮带轮(24)中的另一个降低 施加到所述正时皮带(22)的张力,并且当所述第一皮带轮(23)和所述 第二皮带轮(24)中的一个降低施加到所述正时皮带(22)的张力时所述 第一皮带轮(23)和所述第二皮带轮(24)中的另一个增加施加到所" 时皮带(22)的张力。
全文摘要
一种设置在曲折缝缝纫机上用于调节缝纫机的机针和摆梭的正时的设备,曲折缝缝纫机具有用于驱动针杆(12)的上轴(3);用于驱动摆梭(50)的下轴(17);机架(2);以及用于连接轴(3)和(17)并使之同步的正时皮带(22)。所述设备包括凸轮构件(42),其包括第一凸轮面(42a)和第二凸轮面(42b);由机架(2)支撑的第一臂构件(26)和第二臂构件(31);以及第一皮带轮(23)和第二皮带轮(24),分别安装到第一臂构件(26)和第二臂构件(31)上并始终与正时皮带(22)接触,第一皮带轮(23)从动于第一凸轮面(42a)而第二皮带轮(24)从动于第二凸轮面(42b)。
文档编号D05B57/30GK101270537SQ20081008518
公开日2008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07年3月22日
发明者石川均, 福田达则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