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60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 纱机构。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喂纱机构由主、副喂纱机构构成,先由主喂纱机构将 纱线喂给副喂纱机构,再由副喂纱机构将主喂纱机构喂至的纱线喂给梭箱的 纱嘴,进而由纱嘴喂入编织机构的编织区域。
上面提及的也即已有技术中普遍使用的主喂纱机构的结构由图1所示,
纱线l由纱筒上退绕而出,首先通过导纱钩2,接着,纱线1从圆盘张力器3 中经过(通过),获得一定的张力,然后,进入捕结器中。捕结器4的间隙能 让纱线上的小接头(小结)通过,然而当接头为中等的接头时,中等的接头 会使捕线器5振动的信号传递给电脑控制箱,由电脑控制系统使横编机机头 由高速、中速变成低速运行,以便将纱线1上的中等的接头编入织物中;当 纱线1上的接头为大接头时,该纱线1上的大接头将推动捕线器5向前摆动, 使自停电路接通,这时电脑针织横编机自动停机。接着,纱线1从后导纱钩6 中通过进入挑线弹簧7,挑线弹簧7能在机头换向时挑起余纱,并且有稳定的 纱线张力作用。尔后纱线1从前导纱钩8中通过,进入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左 或右侧的副喂纱机构中,当线纱1在导纱过程中断裂时,挑线弹簧7在其下 方的弹簧作用下将向上摆动,与其内部的断纱自停器接触,使自停电路接通, 这时电脑针织横编机自动停机。
图2所示为副喂纱机构,副喂纱机构又分为左右侧副喂纱机构,两者结 构是完全相同的。由主喂纱机构喂往的纱线1首先通过导纱钩9,再通过喂纱 滚筒IO,接着通过导纱钩11进入圆盘张力器12获得一定的张力,然后通过 挑线弹簧13的导钩,使纱线1以水平方式喂入导纱器系统中。当纱线1断纱 时,挑线弹簧13在其下部弹簧的作用下向右摆动,与断纱自停器14接触,
使自停电路接通,电脑针织横编机自动停机。在图2中还示出了导纱器的配 置,在梭箱导轨15 (以一根为例,可以有一根或一根以上的梭箱导轨)的前、 后侧分别安装梭箱16,在此以一个梭箱16为例,梭箱16的下部带有梭嘴18, 梭嘴18中所带的纱线1可对编织机构的织针进行垫纱。由侧部引入的纱线1 首先进入梭嘴18上的导纱瓷管17,然后进入梭嘴18对编织机构进行喂纱, 并且由编织机构的机头上的传动杆9带动梭箱16在梭箱导轨15上运动。
如业界所知之理,为了保障编织过程的顺利进行,必需确保良好的喂纱 条件,并且还要求喂纱机构具有较为稳定的张力变化,只有张力变化稳定时, 那么编织机构所形成的线圈大小才得以稳定即一致,织物质量能够保障。然 而,由上面的介绍可知,由于设在机头上的传动杆19的位置居于梭箱16的 正上方,因此纱线1不可能从主喂纱机构直接引入梭嘴18实现直接喂纱,而 必须经过左、右侧的副喂纱机构的过渡从侧面呈水平喂入。因此,在输送纱 线l的整个过程中拐点多,而拐点多必然导致纱线1的摩擦阻力加大,若要 顺利地将纱线1抽拉至编织区域,则势必要加大纱线的拉力,然而由于不同 的纱线1的抗拉强度是不同的,例如羊毛、羊绒等的抗拉强度低,在同等的 使用条件下极易断纱。另外,当机头换向时,由于挑线弹簧13需要将梭嘴18 与边针之间的余纱及时收回而藉以保持张力,因此在这段时间或称瞬间,纱 线1上的张力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机头回转时带动纱嘴进行喂纱,这样 梭嘴与边针之间的余纱会松弛,它要靠挑线弹簧的摆动来保持其张力。但机 头运行速度正常在0.9米/秒一1.2米/秒,挑线弹簧的反应速度没有如此迅速, 这就导致纱线上的张力发生明显变化。然而由于挑线弹簧13客观上无法快速 充分消除这种变化,从而导致织物的两边线圈不整齐,即线圈大小发生变化 (不一致),影响织物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有效地减少纱线在整个输送过程中的 拐点而藉以避免因摩擦阻力损及线纱乃至引发断纱的、在机头换向时不存在 余纱而得以保持纱线张力一致藉以确保编织物的质量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 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
它包括一对第一梭箱牵引装置,安装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一端的导轨架上;一 对第二梭箱牵引装置,安装在导轨架上,并且对应于第一梭箱牵引装置的下 方; 一对滚动件支承装置,安装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另一端的导轨架或导轨 装置两者任择其一上,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梭箱牵引装置相对应;至少 两组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驱动的梭箱,滑配在固定于导轨架上的导轨装 置上; 一第一牵引绳,与一组梭箱联结,并且还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梭箱传动 装置和滚动件支承装置联结; 一第二牵引绳,与另一组梭箱联结,并且还分 别与所述的第二梭箱传动装置和滚动件支承装置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梭箱牵引装置包括第 一滚轮座板,该第一滚轮座板固定在垂直地延设于导轨架上的至少一对固定 柱上, 一对第一上左、右滚轮和一对第一下左、右滚轮,其中,第一上左、 右滚轮枢置在第一滚轮座板的正面,而第一下左、右滚轮枢置在第一滚轮座 板的背面;所述的第二梭箱牵引装置包括第二滚轮座板,该第二滚轮座板固 定在导轨架上,并且对应于第一滚轮座板的下方, 一对第二上左、右滚轮和 一对第二下左、右滚轮,其中,第二上左、右滚轮枢置在第二滚轮座板的正 面,而第二下左、右滚轮则枢置在第二滚轮座板的背面;所述的滚动件支承 装置包括第一、第二滚轮架,其中第一滚轮架固定在导轨装置的外导轨的 端部,而第二滚轮架固定在导轨装置的内导轨的端部; 一对第一、第二滚子, 呈上下对应关系地枢置在第一滚轮架上; 一对第三、第四滚子,呈上下对应 关系地枢置在第二滚轮架上,其中第一、第三滚子彼此在水平方向保持平 行,而且还与所述的第一上左、右滚轮保持于同一水平线上,而第二、第四 滚子彼此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行,而且还与所述的第二上左、右滚轮保持于同 一水平线上;所述的由机头驱动的梭箱滑配在所述的内、外导轨上;所述的 第一牵引绳分别与滑配在内、外导轨上部的其中一组梭箱联结,并且还与第 一上左、右滚轮、第一下左、右滚轮和第一、第三滚子联结;所述的第二牵
引绳分别与滑配在内、外导轨中部的另一组梭箱联结,并且还与第二上左、 右滚轮、第二下左、右滚轮和第二、第四滚子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内导轨上并且沿内导轨 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构成有第一、第二梭箱滑动槽,第一、第二梭箱滑动槽上 各滑配有一梭箱,并且,在内导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开设有一对彼此呈上
下平行的牵引绳孔;所述的外导轨上并且沿外导轨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构成有 第三、第四、第五梭箱滑动槽,第三、第四、第五梭箱滑动槽上各滑配有一 由机头驱动的梭箱,并且在外导轨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同样地开设有一对彼 此呈上下平行的牵引绳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滑配于第一梭箱滑动槽 上的梭箱与滑配于第三梭箱滑动槽是的梭箱相互配合成一组,而所述的滑配 于第二梭箱滑动槽上的梭箱与滑配于第四梭箱滑动槽上的梭箱相互配合成另 一组,又,滑配于第五梭箱滑动槽上的梭箱自成一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滑配于第一梭箱滑动槽 上的梭箱是与滑配于第三梭箱滑动槽上的梭箱的运动是彼此同步的;所述的 滑配于第二梭箱滑动槽上的梭箱是与滑配于第四梭箱滑动槽上的梭箱的运动 是彼此同步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机头的前后机头板上各 延设有一支架;支架上安装有一用于致动滑配在外导轨的第三、第四、第五 梭箱滑动槽上的梭箱的电磁驱动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包括第 一、第二、第三电磁阀开关,第一电磁阀开关的第一阀柱与滑配在第三梭箱 滑动槽上的梭箱相对应,第二电磁阀开关的第二阔柱与滑配在第四梭箱滑动 槽上的梭箱相对应,第三电磁阀开关的第三阀柱与滑配在第五梭箱滑动槽上 的梭箱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梭箱包括梭箱本体、 梭嘴和一对滑块,梭嘴上部固定在梭箱本体的中部,梭嘴的偏下部固定有导纱瓷件, 一对滑块固定在梭箱本体的同一侧的两端。
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技术方案与已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由主喂纱装 置提供的纱线可从上部直接引至梭箱进而喂至编织区域,因此整个送纱过程 不存在已有技术的副喂纱装置采用水平喂纱所带来的拐点多的问题,从而避 免了摩擦阻力损及乃至引发断纱的情形,对于羊毛、羊绒之类的抗拉强度欠 缺的纱线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由于纱线能直接由上向下喂入,因此当机
头换向时不存在有余纱,纱线的张力不发生变化,从而能使织物两边区域的 线圈大小与织物中间区域的线圈大小一致,使织物质量得到保障。


图1为公知的构成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喂纱机构的主喂纱机构的示意图。
图2为公知的构成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喂纱机构的副喂纱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 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牵引绳与滚动件支承装置、第一梭箱牵引装置 以及一组梭箱联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3,按照业界公知的常识,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9有一对机头板 构成,习惯称之为前、后机头板,针床也同样分为前、后针床,用于导引梭 箱4运动的导轨装置5也同样有两套。据于此理,申请人在图3中仅仅示出 了针对于机头9的前机头板所配置的相应的第一、第二梭箱牵引装置1、 2、 滚动件支承装置3、至少两组梭箱4和第一、第二牵引绳6、 7,因而完全可 以理解出针对于后机头板还同样配备有上述部件,也就是说申请人在图3中 给出的副喂纱机构实质上存在完全相同的两套,下面的描述是针对其中的一 套而言的。
在图中给出了一对中的其中一个第一梭箱牵引装置l,该第一梭箱牵引装 置1的第一滚轮座板11用一对螺钉16以对角定位方式固定在导轨架8上所 垂直向上延伸的一对固定柱82上,以目前图示位置状态为例,在第一滚轮座
板11的上表面的偏左侧用枢轴并行枢置一对第一上左、右滚轮12、 14,而在 第一滚轮座板11的下表面的偏右侧同样地使用枢轴并行地枢设一对第一下 左、右滚轮13、 15。由图所示,第一下左、右滚轮13、 15的位置是与第一上 左、右滚轮12、 14错开的,藉以避免下面还要详述的第一牵引绳6出现干扰 或称缠绳现象。由图给出的一对中的其中一个第二梭箱牵引装置2的第二滚 轮座板21由一对螺钉26同样地以对角布置方式固定在导轨架8上,并且对 应于第一滚轮座板11的下方,而且第二滚轮座板21与导轨架8的表面之间 保持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由螺钉柱261的高度所限定,以便为第二下左、 各滚轮23、 25保障空间。第二滚轮座板21的上表面的偏右侧用枢轴平行地 枢置一对第二上左、右滚轮22、 24,而一对彼此之间并行的第二下左、右滚 轮23、 25则由相应的枢轴在第二滚轮座板21的下表面靠左侧,同样地,第 二上左、右滚轮22、 24的位置是与第二下左、右滚轮23、 25错开的,道理 同前述。
滚动件支承装置3,包括第一、第二滚轮架32、 31,第一滚轮架32用螺 钉固定在导轨装置5的内导轨51的左端部,而第二滚轮31同样地用螺钉固 定在导轨装置5的外导轨52的左端部。在第二滚轮架31上枢置一对第三、 第四滚子33、 35,该对滚子呈上下对应关系;在第一滚轮架32上也枢置一对 第一、第二滚子34、 36,该对滚子也呈上下对应关系,并且,第一、第三滚 子34、 33处于同一水平位置,而第二、第四滚子36、 35也处于同一水平高 度,又,第一、第三滚子34、 33还与前述的第一上左、右滚轮12、 14的水 平高度相一致,即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及,第二、第四滚子36、 35与前述的 第二上左、右滚轮22、 24的高度保持一致。
作为构成导轨装置5的一对内、外导轨51、 52以背对背的形式通过两端 共用的导轨压块53并用螺钉531固定于导轨座81的螺钉孔811上,而导轨 座81固定在导轨架8上。上面提到的背对背的概念是指将内、外导轨51、 52 上各自不具有梭箱滑动槽的一个面相贴合。在内导轨51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 开设有一对第一、第二梭箱滑动槽511、 512,每条槽上各滑配一个梭箱4, 在内导轨51沿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开设有用于供一对第一、第二牵引绳6、 7 穿过的牵引绳孔513;外导轨52的沿长度方向的一侧幵设有第三、第四、第 五梭箱滑动槽521、 522、 523,各条槽上各滑配一个梭箱4,在外导轨52的 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开设有同样用于供第一、第二牵引绳6、 7穿过的牵引绳通 孔524。根据上面的说明,可以知道,在内、外导轨51、 52上共滑配有5个 梭箱4,其中滑配于第一、第三梭箱滑动槽511、 521上的梭箱4彼此配成 对,即构成为一组,共同配合地对纱线喂引,而滑配于第二、第四梭箱滑动 槽512、 522上的梭箱4也彼此配成对即构成为另一组,共同地对相应的纱线 导引,即,将纱线喂至编织区域,以及滑配于第五梭箱滑动槽523上的梭箱4 自成一组,对相应的纱线喂引,于是,在内、外导轨51、 52上形成了能喂送 三种不同颜色的纱线的三组梭箱4,就整机而言,则有六组梭箱4,以体现对 六种颜色的纱线喂引。但是,这仅仅是具体的实施例,因此梭箱4的组数并 不受到实际限制。
由于各个梭箱4的结构是雷同的,因此申请人在图中仅示出了完整的一 个,其梭箱本体41通过其上固定的一对滑块43与内、外导轨51、 52上的相 应的梭箱滑动槽相配合,梭嘴42以悬臂形态地固定在梭箱本体41的中部, 在梭嘴42的偏下部固定有一导纱瓷件421,用于供纱线穿过并对纱线进行管 制。
请见图4并且继续结合图3,由于第一、第二牵引绳6、 7与梭箱4、滚 动件支承装置3和第一、第二梭箱牵引装置1、 2的联结方式是相同的,因此, 申请人:仅对第一牵引绳6的联结方式进行详述。第一牵引绳6的第一端点61 与内导轨51上的一个梭箱4的梭箱本体41的左端固定,中部绕过第三滚子 33,再穿过内导轨51上的一对牵引绳孔513中的上面一个孔并绕及于第一下 右、左滚轮15、 13后将其第二端点62与外导轨52上的一个梭箱4的梭箱本 体41右端固定,而该外导轨52上的梭箱本体41的左端与第一牵引绳6的第 三端点63固定,再使第一牵引绳6绕及第一滚子34并穿过外导轨52上的一 对第二牵引绳通孔524中的上面一个孔并绕及第一上左、右滚轮12、 14后将
其第四端点64与内导轨51上的梭箱4的梭箱本体41的右端固定。从而使设 在内导轨51的第一梭箱滑动槽511上的梭箱4与设在外导轨52的第三梭箱 滑动槽521上的梭箱4实现同步运动。
请继而见图3,由于在外导轨52上配有三个梭箱4,因此作为用于驱动 这三个梭箱4的运动的电磁驱动装置92具有第一、第二、第三电磁阀开关921、 922、 923,这些电磁阀开关与电脑针织横编机的电脑控制箱电气连接并且受 控于电脑控制箱,当第一电磁阀开关921的第一阀柱9211伸出时便对第三梭 箱滑动槽521上的梭箱4作用,g卩在机头9通过同步带94的带动沿导杆93 左、右运动时,便由第一阀柱9211携该梭箱4左、右运动,同时,由于设在 第三梭箱滑动槽521上的该梭箱4是通过第一牵引绳6与设在内导轨51的第 一梭箱滑动槽511上的梭箱4联结的并且两者是配成对(构成一组)的,因 此可实现二个梭箱4的同步且同方向运动,在运动过程中,由该组梭箱4将 由位于上部的主喂纱机构引往的纱线经梭嘴42喂至对应于梭嘴42下方的编 织机构的编织区域。同例,当第二电磁阀开关922的第二阀柱9221伸出阀体 时,便带动分别设内、外导轨51、 52的第二、第四梭箱滑动槽512、 522上 的梭箱4运动,将另一种不同颜色的纱线喂入编织区域。当第三电磁阀开关 923的第三阀柱9231作用于设在外导轨52的第五梭箱滑动槽523上的梭箱4 时,便由该梭箱4将一种颜色的纱线喂入编织区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结构,能保障纱线直接引至梭箱4进而 喂入编织区域,也就是说能满足自上而下的趋于垂直喂纱要求,有效地避免 了已有技术中的副喂纱机构的水平喂纱因拐点多而易引发损及乃至使纱线断 裂的问题;机头9在换向时不存在余纱,从而能确保编织物的质量。
权利要求1、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第一梭箱牵引装置(1),安装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一端的导轨架(8)上;一对第二梭箱牵引装置(2),安装在导轨架(8)上,并且对应于第一梭箱牵引装置(1)的下方;一对滚动件支承装置(3),安装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另一端的导轨架(8)或导轨装置(5)两者任择其一上,分别与所述的第一、第二梭箱牵引装置(1、2)相对应;至少两组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9)驱动的梭箱(4),滑配在固定于导轨架(8)上的导轨装置(5)上;一第一牵引绳(6),与一组梭箱(4)联结,并且还分别与所述的第一梭箱传动装置(1)和滚动件支承装置(3)联结;一第二牵引绳(7),与另一组梭箱(4)联结,并且还分别与所述的第二梭箱传动装置(2)和滚动件支承装置(3)联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梭箱牵引装置(l)包括第一滚轮座板(ll),该第一滚轮座板(ll)固定 在垂直地延设于导轨架(8)上的至少一对固定柱(82)上, 一对第一上左、右滚 轮(12、 14)和一对第一下左、右滚轮(13、 15),其中,第一上左、右滚轮(12、 14)枢置在第一滚轮座板(11)的正面,而第一下左、右滚轮(13、 15)枢置在第 一滚轮座板(ll)的背面;所述的第二梭箱牵弓I装置(2)包括第二滚轮座板(21), 该第二滚轮座板(21)固定在导轨架(8)上,并且对应于第一滚轮座板(ll)的下 方, 一对第二上左、右滚轮(22、 24)和一对第二下左、右滚轮(23、 25),其中, 第二上左、右滚轮(22、 24)枢置在第二滚轮座板(21)的正面,而第二下左、右 滚轮(23、 25)则枢置在第二滚轮座板(21)的背面;所述的滚动件支承装置(3) 包括第一、第二滚轮架(32、 31),其中第一滚轮架(32)固定在导轨装置(5) 的外导轨(52)的端部,而第二滚轮架(31)固定在导轨装置(5)的内导轨(51)的端 部; 一对第一、第二滚子(34、 36),呈上下对应关系地枢置在第一滚轮架(32) 上; 一对第三、第四滚子(33、 35),呈上下对应关系地枢置在第二滚轮架(31) 上,其中第一、第三滚子(34、 33)彼此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行,而且还与所 述的第一上左、右滚轮(12、 14)保持于同一水平线上,而第二、第四滚子(36、 35)彼此在水平方向保持平行,而且还与所述的第二上左、右滚轮(22、 24)保 持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的由机头(9)驱动的梭箱(4)滑配在所述的内、外导轨 (51、 52)上;所述的第一牵引绳(6)分别与滑配在内、外导轨(51、 52)上部的 其中一组梭箱(4)联结,并且还与第一上左、右滚轮(12、 14)、第一下左、右 滚轮(13、 15)和第一、第三滚子(34、 33)联结;所述的第二牵引绳(7)分别与 滑配在内、外导轨(51、 52)中部的另一组梭箱(4)联结,并且还与第二上左、 右滚轮(22、 24)、第二下左、右滚轮(23、 25)和第二、第四滚子(36、 35)联结。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内导轨(51)上并且沿内导轨(51)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构成有第一、第二梭 箱滑动槽(511、 512),第一、第二梭箱滑动槽(511、 512)上各滑配有一梭箱(4), 并且,在内导轨(5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开设有一对彼此呈上下平行的牵引 绳孔(513);所述的外导轨(52)上并且沿外导轨(52)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构成有 第三、第四、第五梭箱滑动槽(521、 522、 523),第三、第四、第五梭箱滑动 槽(521、 522、 523)上各滑配有一由机头(9)驱动的梭箱(4),并且在外导轨(52) 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同样地开设有一对彼此呈上下平行的牵引绳通孔(524)。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滑配于第一梭箱滑动槽(511)上的梭箱(4)与滑配于第三梭箱滑动槽 (521)是的梭箱(4)相互配合成一组,而所述的滑配于第二梭箱滑动槽(512)上 的梭箱(4)与滑配于第四梭箱滑动槽(522)上的梭箱(4)相互配合成另一组,又, 滑配于第五梭箱滑动槽(523)上的梭箱(4)自成一组。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滑配于第一梭箱滑动槽(511)上的梭箱(4)是与滑配于第三梭箱滑 动槽(521)上的梭箱(4)的运动是彼此同步的;所述的滑配于第二梭箱滑动槽 (512)上的梭箱(4)是与滑配于第四梭箱滑动槽(522)上的梭箱(4)的运动是彼此 同步的。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机头(9)的前后机头板上各延设有一支架(91);支架(91)上安装有一用 于致动滑配在外导轨(52)的第三、第四、第五梭箱滑动槽(521、 522、 523)上 的梭箱(4)的电磁驱动装置(92)。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电磁驱动装置(92)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电磁阀开关(921、 922、 923), 第一电磁阀开关(921)的第一阀柱(9211)与滑配在第三梭箱滑动槽(521)上的 梭箱(4)相对应,第二电磁阀开关(922)的第二阀柱(9221)与滑配在第四梭箱滑 动槽(522)上的梭箱(4)相对应,第三电磁阀开关(923)的第三阀柱(9231)与滑配 在第五梭箱滑动槽(523)上的梭箱(4)相对应。
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其 特征在于所述的梭箱(4)包括梭箱本体(41)、梭嘴(42)和一对滑块(43),梭嘴(42) 上部固定在梭箱本体(41)的中部,梭嘴(42)的偏下部固定有导纱瓷件(421), 一对滑块(43)固定在梭箱本体(41)的同 一侧的两端。
专利摘要一种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副喂纱机构,属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包括一对第一梭箱牵引装置,安装在电脑针织横编机一端的导轨架上;一对第二梭箱牵引装置,安装在导轨架上,且对应于第一梭箱牵引装置的下方;一对滚动件支承装置,安装在电脑针织横编机的另一端的导轨架或导轨装置两者任择其一上,分别与第一、第二梭箱牵引装置相对应;至少两组由电脑针织横编机的机头驱动的梭箱,滑配在导轨装置上;一第一牵引绳,与一组梭箱联结,且还分别与第一梭箱传动装置和滚动件支承装置联结;一第二牵引绳,与另一组梭箱联结,且还分别与第二梭箱传动装置和滚动件支承装置联结。优点避免了摩擦阻力损及乃至引发断纱的情形;使织物质量得到保障。
文档编号D04B15/48GK201183877SQ200820034769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08年4月21日
发明者邵爱明 申请人:江苏雪亮电器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