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5688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机械,尤其是一种纺织用细纱机上的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
背景技术
环锭细纱机是一种将纺制好的粗纱,经退绕、牵伸、加捻、卷绕成型纺制成纱的机 械。装在吊锭上的粗纱经退绕,经过导纱杆、喇叭口进入牵伸区,牵伸后的须条穿过导纱钩、 钢领上的钢丝圈,卷绕到紧套在锭子上的筒管上。在锭子带动下筒管高速旋转,纱线的张力 拖动钢丝圈沿钢领回转,此时,纱线一端被前罗拉钳口握持,另一端又在钢丝圈带动下绕其 本身轴线回转,钢丝圈回转一周,使钢丝圈到前罗拉钳口获得一个捻回,由于钢丝圈在钢领 跑道上受到的摩擦阻力与空气阻力,使钢丝圈速度滞后于锭子速度,两者的速度差便产生 了卷绕。同时,由于钢领钢丝圈随钢领板的运动而上下升降,使细纱沿着筒管的长度方向进 行圆锥形卷绕。其适纺性强,成纱质量好,可纺纱支高。就其纺纱原理而言,具有许多优点。 但因在纱线的带动下钢丝圈在钢领上高速回转,钢丝圈极易烧毁;钢丝圈在钢领跑道上所 受到的摩擦阻力与空气阻力,以及纱线气圈所受到空气阻力(统称纺纱张力),随速度的增 加而加大,当纺纱张力大于纱线强力时,造成断头,这些都限制了锭子速度的进一步提高, 并且管纱随锭子高速转动,会突显高速运转和大卷装的矛盾。这些矛盾制约了传统环锭细 纱机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能直接 在细纱机上生产出筒纱,可淘汰常规纺纱流程中的络筒机,优化纺纱工艺。它既能应用于新 制细纱机的生产,也能对现有细纱机进行改造,还能应用于合股加捻。在大幅度增加产品产 量、减少用工、降低耗电量的同时、并相应提高的产品质量。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Jff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它有锭座、锭杆、导纱管、双 轴承,导纱管内孔与锭杆内孔相通,紧密套装在双轴承上的套管,套管上方固定有陶瓷环, 能在套管上下滑动不能相对转动的托盘,托盘侧方固定有内永久性磁铁,外永久性磁铁通 过内永久磁铁将托盘吸住,托盘上方分别有滚筒座与筒管支架座,滚筒座上分别装有滚筒 轴和双向螺杆,滚筒轴上固定有滚筒、轴承、齿轮和旋转盘,双向螺杆上装有导纱嘴,轴承和 齿轮(也可直接装槽筒代替滚筒与双向螺杆),筒管支架座上装有筒管支架,筒管支架上 装有筒管,筒管与滚筒(槽筒)相接触,滚筒轴上装有的齿轮与双向螺杆上的齿轮相啮合, 滚筒轴上的旋转盘与伺服电机上的旋转盘相对应,各旋转盘上镶嵌有多块永久性磁铁(按 N、S、N、S间隔排列),利用了磁悬浮列车的驱动方式前吸后驱的原理,当伺服电机旋转时 带动滚筒同步转动;托盘下方固定的环形永久性磁铁与龙筋上吸附的环形永久性磁铁同极 相对,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原理,托盘(包括托盘上所有物体)向上浮起,随着上浮距离的 扩大,其相斥力相对减弱,当相斥力等于托盘及托盘上的所有物体所受的重力时,托盘悬浮不动,此时,托盘及托盘上的所有物体的重量压在龙筋上,倍捻锭子上只负载有套管与导纱 管,负荷大幅度降低。Jff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采用了磁悬浮列车的2项先进技术。1采用了磁悬浮列车的基本原理磁悬浮2采用了磁悬浮列车的驱动方式前吸后斥(前牵引后驱动)采用上述结构的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改变了传统的环锭纺纱方式,能 直接在细纱机上生产出筒纱,淘汰了常规纺纱流程中的络筒机,优化纺纱工艺。在细纱机纺制纱线时,须条从前罗拉吐出经导纱管上方的陶瓷环进入导纱管,经 锭杆内孔从套管上的陶瓷环穿出,经导纱嘴(或直接经槽筒沟槽)卷绕到滚筒(或槽筒) 摩擦传动的筒管上,调整伺服电机的驱动程序,使其带动滚筒(或槽筒)旋转的卷绕速度与 前罗拉输出须条的速度随时保持一致。且因倍捻锭子的特性,其旋转一圈加两个捻度,同等 转速下产量提高一倍以上。在合股加捻时,2根或2根以上的纱线分别从供纱筒子引出经张力器后并线合股, 并线合股后的纱线经陶瓷环进入导纱管,从套管上的陶瓷环穿出,经导纱嘴(或直接经槽 筒沟槽)卷绕到滚筒(槽筒)摩擦传动的筒管上,调整伺服电机的驱动程序,使其卷绕速度 能满足捻度设计要求。1因制约锭子提速的钢领钢丝圈被取消,使锭子提速变为可能;且同等转速下产 量提高一倍以上;直接纺制成筒纱,降低了落纱停台,增加了产出效率。因此产量将大幅提 高,为传统环锭纺纱的3-4倍。2因纺纱时气圈在封闭环境导纱管内,纺纱张力基本消失,纺纱断头现象降到最 低。3取消了钢领、钢丝圈,减少钢丝圈在高速旋转时对纱线的摩擦,使产品质量得以 提高;使飞花减少,车间环境好转,反过来又使质量好转。4因锭子只负载有套管与导纱管,负荷降低;锭子每转一圈加两个捻度,产量提高 一倍;取消了传统环锭细纱机中的卷绕机构及纺纱工艺流程中的络筒工序使其耗电量大 幅度降低。5综上所述,工人劳动量大幅度降低,用工大量减少,万锭用工仅为现有环锭纺纱 时细纱络筒两工序的1/5-1/10 (所纺品种及设备不同),如按人均单位产量计算,用工将更 低。6在合股加捻时,与现有倍捻机相比,取消了并线工序,中途不需要换纱接头,且其 应用磁悬浮原理,既降低了能耗,又降低了工人劳动量,减少了用工;与传统捻线机相比,产 出效率、耗能、用工等优势将更加明显。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2是旋转盘磁铁镶嵌图其中1是龙筋,2是锭座,3是锭杆,4是导纱管,5是双轴承,6是套管,7是托盘,8 是滚筒(槽筒)座,9是滚筒(槽筒)轴,10是滚筒(槽筒),11是轴承,12是双向螺杆,13 是导纱嘴,14是轴承,15是筒纱,16是筒管,17是筒纱支架座,18是筒纱支架,19是齿轮,20
5是齿轮,21是旋转盘,22是永久性磁铁,23是旋转盘,24是永久性磁铁,25是伺服电机,26 是纱线,27是环形永久性磁铁,28是环形永久性磁铁,29是内永久性磁铁,30是外永久性磁 铁,31是耐磨陶瓷环,32是耐磨陶瓷环。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如附图所示,本发明之JW导入式磁悬倍捻节能锭子,它有龙筋1、锭座2、锭杆3、导 纱管4、双轴承5、套管6、托盘7、滚筒(槽筒)座8、滚筒(槽筒)轴9、滚筒(槽筒)10、轴 承11、双向螺杆12、导纱嘴13、轴承14、筒纱15、筒管16、筒纱支架座17、筒纱支架18、齿轮 19、齿轮20、旋转盘21、永久性磁铁22、旋转盘23、永久性磁铁24、伺服电机25、纱线26、环 形永久性磁铁27、环形永久性磁铁28、内永久性磁铁29、外永久性磁铁30、耐磨陶瓷环31、 耐磨陶瓷环32(用槽筒时取消了双向螺杆12、导纱嘴13、轴承14、齿轮19、齿轮20)组成。 龙筋1上装有锭座2,穿过锭座2的锭杆3为中空锭杆,锭杆3上固定有导纱管4双轴承5, 导纱管4的中空内腔与锭杆3的中空内腔连通;紧密套装在双轴承5上的套管6,能在套管 6上下滑动不能相对转动的托盘7 ;托盘7侧方固定有内永久性磁铁29,内永久性磁铁29 和外永久性磁铁30异极相对,外永久性磁铁30通过内永久磁铁29将托盘7吸住,锭杆3 转动时,托盘7不转动;托盘7上方分别装有滚筒(槽筒)座8与筒纱支架座17 ;滚筒(槽 筒)座8上分别装有滚筒轴9和双向螺杆12 (或仅槽筒轴9),滚筒轴9上固定有滚筒10、 轴承U、齿轮18和旋转盘21,双向螺杆12上装有导纱嘴13,轴承14和齿轮19 (或槽筒轴 9上固定有滚筒10、轴承11和旋转盘21);筒纱支架座16上装有筒纱支架17,筒纱支架18 上装有筒管16,筒管16与滚筒10相接触;滚筒轴9上装有的齿轮18与双向螺杆12上的 齿轮19相啮合;滚筒轴9上的旋转盘21与伺服电机25上的旋转盘23相对应,各旋转盘 21,23上分别镶嵌有多块永久性磁铁22和24,且按N、S、N、S间隔排列,利用磁铁特性、当 伺服电机25旋转时,旋转盘23吸引旋转盘21同步转动,当旋转盘21滞后于旋转盘23时, 旋转盘21、23上的永久性磁铁22、24同极相对,此时旋转盘23上的磁铁24驱动旋转盘21 向前同步转动,即应用了磁悬浮列车的驱动方式前吸后驱的原理;托盘7下方固定的环形 永久性磁铁27与龙筋上吸附的环形永久性磁铁28同极相对,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特性,托 盘7 (包括托盘上固定的所有物体)向上浮起,随着上浮距离的扩大,其相斥力相对减弱,当 相斥力等于托盘7及托盘7上的所有物体所受的重力时,托盘7悬浮不动,此时,托盘7及 托盘7上的所有物体的重量压在龙筋上,锭杆只负载有套管与导纱管,负荷大幅度降低。在纺制细纱时,纱线26从前罗拉钳口吐出,穿过导纱管4上方的陶瓷环31进入导 纱管4,经锭杆3内孔从套管6上的陶瓷环32穿出,经导纱嘴13卷绕到滚筒10摩擦传动的 筒管16上,动态调整伺服电机25,通过旋转盘23上的永久性磁铁24与旋转盘21上的永 久性磁铁22带动滚筒10旋转,使其滚筒10摩擦传动筒管16的卷绕速度与前罗拉钳口输 出须条的速度随时保持一致,安装在滚筒轴9上的齿轮18通过齿轮19带动双向螺杆12转 动,导纱嘴13在双向螺杆上做往返运动,纱线26在导纱嘴13的牵引下有规则的卷绕到筒 管16上形成筒纱15。在采用槽筒时,纱线26从前罗拉钳口吐出,穿过导纱管4上方的陶瓷环31进入导 纱管4,经锭杆3内孔从套管6上的陶瓷环32穿出,经槽筒10上的沟槽卷绕到槽筒10摩
6擦传动的筒管16上,动态调整伺服电机25通过旋转盘23上的永久性磁铁24与旋转盘21 上的永久性磁铁22带动槽筒10旋转,使其槽筒10摩擦带动筒管16的卷绕速度与前罗拉 钳口输出须条的速度随时保持一致,随槽筒10的旋转纱线26在槽筒10的沟槽内做往返运 动,有规则的卷绕到筒管16上形成筒纱15。 在合股加捻时,2根或2根以上的纱线分别从供纱筒子引出,经张力器后并线合 股,并线合股后的纱线26穿过导纱管4上方的陶瓷环31进入导纱管4,,经锭杆3内孔从套 管6上的陶瓷环32穿出,经导纱嘴13 (用槽筒时纱线经槽筒沟槽)卷绕到滚筒(槽筒)10 摩擦传动的筒管16上,调整伺服电机25的驱动程序,使其卷绕速度能满足捻度设计要求。
权利要求
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它有龙筋1、锭座2、锭杆3、导纱管4、双轴承5、套管6、托盘7、滚筒(槽筒)座8、滚筒(槽筒)轴9、滚筒(槽筒)10、轴承11、双向螺杆12、导纱嘴13、轴承14、筒纱15、筒管16、筒管支架座17、筒管支架18、齿轮19、齿轮20、旋转盘21、永久性磁铁22、旋转盘23、永久性磁铁24、伺服电机25、纱线26、环形永久性磁铁27、环形永久性磁铁28、内永久性磁铁29、外永久性磁铁30、耐磨陶瓷环31、耐磨陶瓷环32组成。其特征在于是以倍捻锭子为基础的直接喂入纱线加捻成纱的锭子,与倍捻机上纱线路径完全相反,采用积极导入式。
2.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其特征在于,导纱管4的中空 内腔与锭杆3的中空内腔连通,纱线25在封闭的环境内纺纱,纺纱气圈在封闭导纱管内,纺 纱张力基本消失,纺纱断头现象降到最低。
3.根据权利要求1、2,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其特征在于,纱线25从前罗 拉钳口吐出,穿过导纱管4上方的陶瓷环31进入导纱管4,,从套管3上的陶瓷环32穿出, 经导纱嘴13,在伺服电机24驱动下,通过旋转盘22上的永久性磁铁23与旋转盘20上的永 久性磁铁21带动滚筒10旋转,安装在滚筒轴9上的齿轮18通过齿轮19带动双向螺杆12 转动,导纱嘴13在双向螺杆12上做往返运动,纱线25有规则的卷绕到滚筒10摩擦传动的 筒管16上形成筒纱15。
4.根据权利要求1、2、3,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槽筒 10摩擦带动筒管16卷绕纱线25时,纱线25从前罗拉钳口吐出,穿过导纱管4上方的陶瓷 环31进入导纱管4,从套管3上的陶瓷环32穿出,经槽筒10上的沟槽,在伺服电机的驱动 下,随槽筒10的旋转纱线26在槽筒10的沟槽内做往返运动,有规则的卷绕到槽筒10摩擦 传动的筒管16上形成筒纱15。
5.根据权利要求1、2、3、4,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其特征在于,伺服电机 25可根据前罗拉输出须条的速度动态调整驱动程序,使滚筒(或槽筒)10摩擦传动筒管16 的卷绕速度与前罗拉钳口输出须条的速度随时保持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有1,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其特征在于托盘7下方固定 的环形永久性磁铁28与龙筋上吸附的环形永久性磁铁29同极相对,利用磁铁同极相斥的 原理,托盘7 (包括托盘上固定的所有物体)向上浮起,随着上浮距离的扩大,其相斥力相对 减弱,当相斥力等于托盘7及托盘7上的所有物体所受的重力时,托盘7悬浮不动。
7.根据权利要求1,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其特征在于,托盘7侧方固定 有内永久性磁铁29,内永久性磁铁29和外永久性磁铁30异极相对,外永久性磁铁30通过 内永久性磁铁29将托盘7吸住,锭杆3转动时,套筒6与托盘7不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2、3、4,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其特征在于,在合股加 捻时,2根或2根以上的纱线分别从供纱筒子引出,经张力器后并线合股,并线合股后的纱 线26穿过导纱管4上方的陶瓷环31进入导纱管4,,从套管3上的陶瓷环32穿出,经导纱 嘴13 (用槽筒时纱线经槽筒沟槽)卷绕到滚筒(槽筒)10摩擦传动的筒管16上,调整伺服 电机25的驱动程序,使其带动滚筒(槽筒)卷绕速度能满足捻度设计要求.
9.根据权利要求1、3、4,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其特征在于,旋转盘21、23 上分别镶嵌有多块永久性磁铁22、24且按N、S、N、S间隔排列,即应用了磁悬浮列车的驱动 方式前吸后驱的原理,当伺服电机旋转时,利用磁铁特性,旋转盘23吸引旋转盘21转动,当2旋转盘21滞后于旋转盘23时,旋转盘21、23上的永久性磁铁22、24同极相对,此时旋转盘 23的磁铁24驱动旋转盘21向前同步转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能直接在细纱机上生产出筒纱,还能应用于合股加捻。它主要有龙筋、锭座、锭杆、导纱管、托盘、滚筒、双向螺杆、导纱嘴、筒纱支架、旋转盘、永久性磁铁、伺服电机等组成;外永久性磁铁通过内永久性磁铁将托盘吸住,锭杆转动时托盘不转动;托盘下方固定的环形永久性磁铁与龙筋上吸附的环形永久性磁铁同极相对,相斥力使托盘向上浮起,并最终悬浮不动;须条从前罗拉吐出经陶瓷环、导纱管、套管、陶瓷环、导纱嘴加捻后卷绕到滚筒摩擦传动的筒管上,调整的伺服电机驱动程序,使其带动滚筒旋转的卷绕速度与前罗拉输出须条的速度随时保持一致。在大幅度增加产量,降低用工、耗电量的同时,提高质量。
文档编号D01H7/04GK101962833SQ20091001741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9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4日
发明者王建伟, 许金鹏 申请人:王建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