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漏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753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漏底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梳理机械中锡林下方使用的漏底部分,特别与漏底结构有关。
背景技术
现有梳理机(设备)中,用于锡林下方的漏底通常称为大漏底。上述大漏底所起的作用主要有两项 一是对棉网进行有效地托持,二是使棉网中的浮现杂物(质)从漏底的镂空处下落排除。 一种主流漏底包括左弧形边框、右弧形边框及多根尘棒,各尘棒一端固定在左弧形边框上,另一端固定在右弧形边框上,相邻两根尘棒之间为镂空区,上述各尘棒的断面为圆型。在实践中发现上述断面结构的尘棒会对气流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紊流区多,流动断续不畅等,这种不利还会波及到漏底对棉网的托持及浮现杂物(质)的漏排等方面。因此,这种采取上述断面结构尘棒的漏底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新型漏底结构。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新型漏底结构,包括左弧形边框、右弧形边框及多根尘棒,各尘棒一端固定在左弧形边框上,另一端固定在右弧形边框上,所有尘棒平行均匀分布,相邻两根尘棒之间为镂空区,上述尘棒的断面为椭圆型。
上述相邻尘棒之间的距离为2 3cm。
本实用新型中,将尘棒的断面设计成椭圆型结构, 一改现有技术尘棒惯常使用的圆型结构,经验证采取椭圆型断面结构尘棒的漏底,对锡林在运转过程行经漏底处所产生的气流能够因势利导,主要表现在稳流区增多,流动连续较为顺畅等,特别有利于漏底对棉网的托持及浮现杂物(质)的漏排。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
图1方式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
图1方式中的单根尘棒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l、图2及图3, 一种新型漏底结构,包括左弧形边框(左边铁)1、右弧形边框(右边铁)2及多根尘棒3。各尘棒3的断面为椭圆型,尘棒3的一端以焊接方法固定在左弧形边框1上,另一端也以焊接方法固定在右弧形边框2上,所有尘棒3平行均匀分布在左弧形边框1与右弧形边框2之间,相邻两尘棒3之间的距离为2cm或3cm,相邻两根尘棒3之间为镂空区4。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漏底结构,包括左弧形边框、右弧形边框及多根尘棒,各尘棒一端固定在左弧形边框上,另一端固定在右弧形边框上,所有尘棒平行均匀分布,相邻两根尘棒之间为镂空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棒的断面为椭圆型。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漏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尘棒之间的距离为2 3c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漏底结构,包括左弧形边框、右弧形边框及多根尘棒,各尘棒一端固定在左弧形边框上,另一端固定在右弧形边框上,所有尘棒平行均匀分布,相邻两根尘棒之间为镂空区,特征是所述尘棒的断面为椭圆型。本实用新型中,将尘棒的断面设计成椭圆型结构,一改现有技术尘棒惯常使用的圆型结构,经验证采取椭圆型断面结构尘棒的漏底,对锡林在运转过程行经漏底处所产生的气流能够因势利导,主要表现在稳流区增多,流动连续较为顺畅等,特别有利于漏底对棉网的托持及浮现杂物(质)的漏排。
文档编号D01G15/34GK201395658SQ20092002520
公开日2010年2月3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4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4日
发明者单宝坤, 杨效慧, 纪合聚 申请人: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