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449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喷气织机的引纬(weft insertion)装置,其中所述引纬装置可操 作以由通过导纬通路喷射的空气引入纬纱,所述导纬通路由采用引纬喷嘴和副喷嘴的异形 筘(profile reed)的筘齿的引导凹部形成。
背景技术
已研发喷气织机以确保引纬的稳定性和引纬的高速度。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5-86544 (第一参考文献)公开了一种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所述引纬装置的异形筘包括并 排布置的多个筘齿。每个筘齿均具有从筘齿的前表面回收的引导凹部。每个引导凹部在其 最内壁和/或其它壁处形成有表面,该表面倾斜成使得所述引导凹部在引纬方向上变窄。 所述导纬通路被分割成位于接近主喷嘴的第一区域和位于远离所述主喷嘴的第二区域。导 纬通路的第一区域的每个筘齿的壁表面具有第一倾斜角,而第二区域的每个筘齿的壁表面 具有第二倾斜角。第二倾斜角被设置为大于第一倾斜角。从主喷嘴和副喷嘴喷射的空气在导纬通路的第一区域彼此结合,使得导纬通路内 的大量空气易于经引导凹部的前开口而从导纬通路流出,由此使纬纱能从导纬通路移开。 为解决这种问题,通过使导纬通路的第一区域的筘齿的壁表面的第一倾斜角为零或更小, 允许空气通过任意两个相邻筘齿之间的缝隙从导纬通路朝织机后部泄露。这样,防止纬纱 飞出导纬通路,纬纱的飞行位置被正确地调整,从而实现引纬的稳定性。另外,根据第一参考文献,通过增加导纬通路的第二区域的筘齿的壁表面的第二 倾斜角来减少从导纬通路朝织机后部的空气泄露,该壁表面较少受到从主喷嘴喷射的空气 的影响。因此,通过增加由所述导纬通路的第二区域的筘齿的壁表面反射的空气来增强气 流。这样,增强的气流补偿由于从第一区域朝织机后部的空气泄露而造成的引纬速度恶化。近年来,出于环境考虑朝节能方向进行喷气织机的研发。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 46-3932 (第二参考文献)公开了这种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该引纬装置具有主喷嘴和多个 副喷嘴。第二参考文献提出通过减小筘内形成的用于引导纬纱的导纬通路(引导凹部)的尺 寸来减少副喷嘴的空气消耗。主喷嘴布置在平行于引纬方向的导纬通路的引纬侧上。如果 减少导纬通路的尺寸并根据导纬通路减少的尺寸来减少副喷嘴与筘之间的距离,则担心从 主喷嘴射出的纬纱到达第一副喷嘴或第一组副喷嘴的不合适的位置,这会导致纬纱飞出导 纬通路。每个副喷嘴的喷孔通常位于到根据导纬通路的高度形成导纬通路的筘的打纬边 缘(beating edge)适当距离。但是,为解决以上问题,第二参考文献的引纬装置被制成使 得第一副喷嘴或第一组副喷嘴的喷孔与以上通常情况相比位于到筘的打纬边缘更大距离, 以便防止纬纱飞出导纬通路。第二副喷嘴或第二组副喷嘴的喷孔(或除第一副喷嘴或第一 组副喷嘴以外的任何副喷嘴的喷孔)接连地定位成更接近筘的打纬边缘,由此相应地减少 导纬通路的高度。根据第二参考文献的说明,空气消耗从整体来看得以减少。可通过改变 形成导纬通路的上、下突起之间的竖直距离而减少导纬通路的高度。
如上所述,从第一副喷嘴或第一组副喷嘴朝最后的副喷嘴或最后一组副喷嘴接连 地减少喷孔与打纬边缘之间的距离。由第一参考文献公开的引纬装置通过将第一区域的筘齿的壁表面的第一倾斜角 设置得小于第二区域的筘齿的壁表面的第二倾斜角,确保在导纬通路的第一区域中的引纬 稳定性。另外,引纬装置在第二区域中实现高速引纬。第二参考文献的目标是通过从第一副喷嘴或第一组副喷嘴朝最后的副喷嘴或最 后一组副喷嘴接连地减少喷孔和打纬边缘之间的间距而减少副喷嘴的空气消耗。当第二参 考文献的这种方法应用于第一参考文献的引纬装置时,尽管对于稳定纬纱的飞行位置的导 纬通路的第二区域的筘齿,尤其是在导纬通路的第二区域的第一半部分中,引导凹部的壁 表面的倾斜角增加,但是由于副喷嘴与筘之间距离大而不能实现所期望的高速引纬。替代 地,需要更多的空气消耗以实现所期望的高速引纬。本发明致力于一种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中所述引纬装置减少引纬所用的空气 消耗,同时保持引纬的稳定性和高速度。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具有筘座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多个引纬喷嘴、异 形筘和多个副喷嘴。引纬喷嘴安装在所述筘座上用于引入纬纱。所述引纬喷嘴的至少一个 相对引纬方向倾斜,使得从该引纬喷嘴喷射的空气被朝所述织机的后部导向。所述异形筘 安装在所述筘座上相对所述引纬方向在所述引纬喷嘴下游。所述异形筘具有多个筘齿,每 个筘齿具有引导凹部。所述筘齿并排放置,使得所述引导凹部形成导纬通路。每个筘齿具 有形成所述引导凹部的一部分的最内壁。所述最内壁具有表面,该表面倾斜成使得所述引 导凹部在所述引纬方向上变窄。副喷嘴安装在所述筘座上在所述异形筘之前用于将空气喷 射到所述导纬通路内。每个副喷嘴具有喷孔。所述导纬通路被分割成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 第一区域下游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最内壁相对所述引纬方向的倾斜角小于所述第 二区域的最内壁相对所述引纬方向的倾斜角。所述引纬装置的特征在于,位于第一区域之 前的每个副喷嘴的喷孔与最接近所述副喷嘴的喷孔的第一区域的任意一个最内壁之间的 距离大于位于第二区域之前的每个副喷嘴的喷孔与最接近所述副喷嘴的喷孔的第二区域 的任意一个最内壁之间的距离。本发明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将从以示例方式说明本发明原理的以下描述并联系附 图而变得明显。


本发明及其目标和优点可通过参考当前优选实施例的以下说明及附图而更好地 理解,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部分剖面的局部平面视
图2是示出图1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部分放大平面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引纬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沿图1的线A-A剖切的部分剖面侧视图;图5是沿图1的线B-B剖切的部分剖面侧视图; 图6是示出引纬装置的副喷嘴的固定块的示意平面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侧视图;以及 图8是示出图7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的部分剖面的局部平面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将参照图1到图6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在以 下说明中,喷气织机将从下文起只被称作织机。参照图1,示出了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该图 的下侧对应于织机前部,在那里拿起已织好的布,而该图的上侧对应于织机后部,在那里放 出经纱。引纬装置包括安装在织机的筘座1上的两个引纬喷嘴2、3。引纬喷嘴2平行于引 纬方向延伸,而引纬喷嘴3相对引纬方向略微倾斜,使得从喷嘴3喷出的空气略微朝织机后 部导向。从纬管(未示出)拉出并临时存储在纬纱测量和存储装置4上的纬纱5经过引纬喷 嘴2。从纬管(未示出)拉出并临时存储在纬纱测量和存储装置6上的纬纱7经过引纬喷嘴 3。异形筘9,多个(多组)副喷嘴10AU0B安装在筘座1上相对于引纬方向位于引纬 喷嘴2和3下游。异形筘9具有多个筘齿8A和8B。参照图4,示出了沿图1的线A-A剖切 的引纬装置,每个筘齿8A具有上突起11和下突起12,二者都向前突起,从而形成向前开口 的引导凹部13。每个引导凹部13由最内壁13A、上突起11的上壁13B和下突起12的下壁 13C形成。筘齿8A的引导凹部13形成导纬通路14的一部分。参照图2,示出了图1的引 纬装置的部分放大平面视图,每个筘齿8A的最内壁13A具有表面,该表面倾斜成使得所述 凹部在引纬方向上变窄。最内壁13A的该倾斜表面形成有小的倾斜角Θ1。异形筘9在其 顶和底分别具有将筘齿8A连接并结合到一起的上框架15和下框架16,如图4所示。筘齿8B并排布置在筘齿8A的下游位置,如图2所示。参照图5,示出了沿图1的 线B-B剖切的引纬装置,每个筘齿8B具有上突起18和下突起19,二者都向前突出,从而形 成向前开口的引导凹部20。每个引导凹部20由最内壁20A、上突起18的上壁20B和下突 起19的下壁20C形成。筘齿8B的引导凹部20和筘齿8A的引导凹部13形成导纬通路14。 如此,筘齿8B在引纬方向上看时具有与筘齿8A大致相同的形状。如每个最内壁13A的表面 一样,每个筘齿8B的最内壁20A具有表面,该表面倾斜成使得凹部在引纬方向上变窄。如 图2所示,最内壁20A的倾斜表面形成有倾斜角θ 2,倾斜角0 2大于筘齿8々的最内壁13八 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Θ1。如图1和图2中所示,导纬通路14被分割成第一区域Ll和第二区域L2。导纬通 路14的第一区域Ll位于引纬喷嘴2和3的正好下游,并从引纬喷嘴2和3延伸一部分编 织宽度,并由筘齿8Α的引导凹部13形成,每个引导凹部13在最内壁13Α的倾斜表面处具 有倾斜角θ 1。导纬通路14的第二区域L2位于第一区域Ll的下游,延伸其余的编织宽度 并由筘齿8Β的引导凹部20形成,每个引导凹部20在最内壁20Α的倾斜表面处具有倾斜角 θ 2。如图1所示,四个副喷嘴IOA在引纬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布置在第一区域Ll之 前,多个副喷嘴IOB也在引纬方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布置在第二区域L2之前。四个副喷嘴IOA组成一组并经选择阀(未示出)连接到空气源(未示出)。多个副喷嘴IOB的每四个组成 一组并经选择阀(未示出)连接到空气源(未示出)。如在引纬方向上所见,第一四个副喷嘴 10A,第二四个副喷嘴10B,第三四个副喷嘴10B,第四四个副喷嘴IOB以及第η四个副喷嘴 IOB分别表示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和第η组(未示出),如图1所示。织机在运 转的同时,第一到第η组的选择阀(未示出)以接替方式彼此接连打开,以从各自副喷嘴IOA 和IOB喷出空气。由于所有副喷嘴IOA和IOB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图4的副喷嘴IOA将用于说明 副喷嘴。为便于解释,对于副喷嘴IOA的元件的一些零件,附图标记加上参考标志Α,对于 副喷嘴IOB的元件的一些零件,附图标记加上参考标志B。副喷嘴IOA具有空心伸长主体 21Α、主体2IA安装于其内的固定块22,将固定块22安装到筘座1的螺钉23和螺母Μ。主 体21Α在其顶部具有喷孔25Α。主体21Α的底部通过软管(未示出)连接到其相关的选择阀 (未示出)。主体21Α被插入通过固定块22的伸长孔沈(图6)并由螺母27和观固定。如图6所示,固定块22的伸长孔沈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延伸并形成为贯穿固定 块22。固定块22从平面图上看形成为L形。固定块22安装在织机的后部内,安装在筘座 1的槽内并通过适配在筘座1的燕尾槽四内的螺钉23及其螺母M固定到筘座1。位于导纬通路14的第一区域Ll之前的每个副喷嘴IOA固定到筘座1使得主体 21Α位于伸长孔沈的前侧端,如图6所示,并且使得喷孔25Α位于到固定块22距离Ql (图 4)的位置。这样,每个副喷嘴IOA被布置成使得副喷嘴IOA的喷孔25Α位于到最接近副喷 嘴IOA的喷孔25Α的筘齿8Α的最内壁13Α的任意一个距离Pl (图4)的位置。位于导纬通路14的第二区域L2之前的每个副喷嘴IOB固定到筘座1使得主体21Β 位于伸长孔沈的后侧端,如图6所示,并且使得副喷嘴IOB的喷孔25Β位于到固定块22距 离Q2 (图5)的位置。这样,每个副喷嘴IOB被布置成使得副喷嘴IOB的喷孔25Β位于到最 接近副喷嘴IOB的喷孔25Β的筘齿8Β的最内壁20Α的任意一个距离Ρ2 (图5)的位置。如图2和图3所示,副喷嘴IOA和IOB安装在筘座1上,使得距离Pl比距离Ρ2大 差额ΔΡ。可通过将主体21Α和21Β布置在从织机的前后方向上看的一距离处,而形成差额 Δ P。具体地,在所示实施例中,每个主体21Α安装到其固定块22,主体21Α位于伸长孔沈 的前侧端,使得喷孔25Α定位在到具有倾斜角θ 1的最内壁I3A的距离Pl的位置。如此, 副喷嘴IOA与最内壁13Α隔开适当的距离。每个主体21Β安装到其固定块22,主体21Β位 于伸长孔沈的后侧端,使得喷孔25Β定位在到具有倾斜角θ 2的最内壁20Α的距离Ρ2的 位置。如此,副喷嘴IOB位于到最内壁20Α的最近可能位置。将每个副喷嘴IOA的喷孔25Α定位成比每个副喷嘴IOB的喷孔25Β低差额Δ Q,副 喷嘴IOA和IOB的喷孔25Α和25Β的喷气方向彼此接近或一致,如图3中所示。这种副喷 嘴IOA和IOB的布置是优选的,因为来自喷孔25Α和25Β的喷气被导向各自引导凹部13和 20的大致相同位置。但是,注意,只要将距离Pl设置为大于距离Ρ2,则差额AQ可以为零。以下将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引纬装置的操作和效果。从引纬喷嘴2喷出 的用于引纬的喷气在引纬方向上流向下游,同时在导纬通路14中扩散并与从第一组的各 自副喷嘴IOA喷出的喷气结合。第一组的每个副喷嘴IOA从距离Pl射出空气,每个筘齿8Α 的最内壁13Α的倾斜表面设置为倾斜角θ 1。具有这样的倾斜表面的筘齿8Α防止空气朝织 机前部流出导纬通路14,但允许空气适当地通过筘齿8Α之间的缝隙朝织机后部流出导纬通路14。这样,引纬装置提高纬纱5的飞行速度同时保持纬纱5的飞行位置稳定。因此,提 高了在第一区域Ll内的引纬稳定性。当纬纱5到达第二区域L2时,纬纱5被从第二组到第η组副喷嘴IOB射出的喷气 传输。第二区域L2的副喷嘴IOB位于到最内壁20Α距离Ρ2的位置,每个筘齿8Β的最内壁 20Α的倾斜表面形成有倾斜角θ 2,使得减少了从副喷嘴IOB射出的喷气流。也就是说,喷 射到第二区域L2内的大部分空气被最内壁20Α朝导纬通路14中心反射回来,其被有效地 用作用于传输纬纱5的空气。因此,如果从副喷嘴IOB射出的空气量小于从副喷嘴IOA射 出的空气量,则通过减少的喷气实现了纬纱5的成功传输,还实现按照增加的织机转速的 引纬速度。因此,位于第二区域L2之前的副喷嘴IOB所使用的空气显著减少,同时保持高 速引纬。如此,减少了从引纬装置射出的空气流。当通过从引纬喷嘴3喷射的空气进行引纬时,喷射空气朝第一区域Ll的筘齿8Α 的最内壁13Α流动。由于每个筘齿8Α的最内壁13Α的倾斜表面的倾斜角θ 1被设置得小, 通过筘齿8Α之间缝隙从导纬通路14的第一区域Ll朝织机后部泄露的空气以及由最内壁 13Α反射的空气都被减少。因此,引纬装置提高纬纱7的飞行速度同时保持纬纱7的稳定飞 行位置。以与由从引纬喷嘴2喷射的空气进行引纬时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在导纬通路14的 第二区域L2中实现纬纱飞行。因此,位于第二区域L2之前的副喷嘴IOB所使用的空气被 显著减少,同时保持引纬的稳定性和高速度。如此,减少了从引纬装置射出的空气流。在第一实施例中,副喷嘴IOA和IOB的主体21Α和21Β通过伸长孔沈安装到固定 块22,使得主体21Α和21Β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安装在不同的位置,从而形成距离Pl与Ρ2 之间的差额ΔΡ。这样,根据要引入的纬纱种类和织机转速所要求的来调整差额ΔΡ。在任 一种情况下,副喷嘴的空气消耗被实质地减少。另外,由于每个副喷嘴IOA的喷孔25Α定位 成比每个副喷嘴IOB的喷孔25Β低差额Δ Q,所以副喷嘴IOA和IOB的喷孔25Α和25Β的喷 气方向彼此接近或一致。副喷嘴IOA和IOB的这种布置是优选的,因为从喷孔25Α和25Β 喷出的空气被导向各自引导凹部13和20大致相同的位置。因此,进一步提高了引纬的稳 定性。以下将参考图7和图8说明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第二 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在于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筘齿8Α的筘齿的下壁形状。为便于 解释,第二实施例中相似或相同的零件或元件将用与第一实施例中已采用的相同附图标记 指代并省略其说明。在第二实施例中,对应于第一实施例的筘齿8Α的多个筘齿8C具有向 前开口的引导凹部30。筘齿8C的引导凹部30和筘齿8Β的引导凹部20形成导纬通路14。每个筘齿8C具有上突起31和下突起32,二者都向前突出。每个引导凹部30由最 内壁30Α、上突起31的上壁30Β和下突起32的下壁30C形成。根据副喷嘴IOA位于比副 喷嘴IOB更向前的布置,每个筘齿8C的下突起32比每个筘齿8Β的下突起19更向前延伸。 这样,每个引导凹部30的下壁30C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比每个引导凹部20的下壁20C更 长。因此,每个副喷嘴IOA的喷孔25Α和下突起32之间的距离被设置成基本等于每个副喷 嘴IOB的喷孔25Β与下突起19之间的距离。由于下壁30C与喷孔25Α之间的距离减少,防止从副喷嘴IOA喷射的空气流出导 纬通路14。因此,空气被高效地射到导纬通路14内从而使引纬稳定。本发明在以上实施例的上下文中已得到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本发明可按照如下示例的各种方式实施。在每个实施例中,副喷嘴10AU0B的主体21A、2IB的位置相对于固定块22在织机 的前后方向上可调整,以将距离PI、P2设置为任何需要的值。但是,也可如此布置,使得副 喷嘴10A、IOB的主体21A、21B固定到固定块22,并且固定块22的位置被设置成相对于筘座 1在织机的前后方向上可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例如通过在固定块22与筘座1之间插入如 间隔器这样的任意零件,可自由调整距离PI、P2。可通过采用任何其它合适手段而使副喷 嘴10AU0B的位置在前后方向上可调整。一组副喷嘴IOA或IOB的数量不限于四个,而是可为两个或更多。替代地,组与组 之间副喷嘴IOA或IOB的数量可不同。位于导纬通路14的第一区域Ll之前的副喷嘴IOA的组的数量不限于一个,而是 可为两个或更多。在每个实施例中,示出了两个引纬喷嘴2和3。但是,可采用三个或更多引纬喷嘴, 其中至少一个相对于引纬方向倾斜,使得从这种喷嘴射出的空气被略微朝织机后部导向。 这样,本发明可应用于利用这样的三个或多个引纬喷嘴进行交替编织或多色编织的织机。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筘座(1)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所述引纬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筘座(1)上用于引入纬纱(5,7)的多个引纬喷嘴(2,3),所述引纬喷嘴(2, 3)的至少一个(3)相对引纬方向倾斜,使得从该引纬喷嘴(3)喷射的空气被朝所述织机的 后部导向;安装在所述筘座(1)上相对所述引纬方向在所述引纬喷嘴(2,3)下游的异形筘(9), 所述异形筘(9)具有多个筘齿(8A,8B,8C),每个筘齿具有引导凹部(13,23,30),所述筘齿 (8A,8B,8C)并排放置,使得所述引导凹部(13,20,30)形成导纬通路(14),所述导纬通路 (14)被分割成第一区域(Li)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Li)下游的第二区域(L2),每个筘齿 (8A,8B, 8C)具有形成所述引导凹部(13,20,30)的一部分的最内壁(13A,20A, 30A),所述最 内壁(13A,20A,30A)具有表面,所述表面倾斜成使得所述引导凹部(13,20,30)在所述引纬 方向上变窄,所述第一区域(Li)的最内壁(13A,30A)相对所述引纬方向的倾斜角(θ 1)小 于所述第二区域(L2)的所述最内壁(20Α)相对所述引纬方向的倾斜角;以及安装在所述筘座(1)上在所述异形筘(9)之前用于将空气喷射到所述导纬通路(14)内 的多个副喷嘴(10Α, IOB),每个副喷嘴(10Α, IOB)具有喷孔(25Α,25Β);所述引纬装置的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Li)之前的每个副喷嘴(IOA)的所述喷孔(25Α)与最接近所述副喷 嘴(10Α)的所述喷孔(25Α)的所述第一区域(Li)的任意一个最内壁(13Α,30Α)之间的距离 (Pl)大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Li)之前的每个副喷嘴(IOB)的所述喷孔(25Β)与最接近所 述副喷嘴(IOB)的所述喷孔(25Β)的所述第二区域(L2)的任意一个最内壁(20Α)之间的距 离(Ρ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副喷嘴(10Α,10Β)的位 置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织机的前后方向上调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副喷嘴(10Α,10Β)具有 主体(21Α,21Β)和固定块(22),所述固定块(22)具有在所述织机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伸长 孔(26),其中,所述主体(21Α,21Β)的位置被设置成能够在所述伸长孔(26)中调整。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副喷嘴(10Α,10Β)具有 固定块(22)和固定到所述固定块(22)的主体(21Α,21Β),其中,所述固定块(22)的位置被 设置成能够相对所述筘座(1)在所述织机的前后方向上调整。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区域(Li)之 前的每个副喷嘴(IOA)的喷孔(25Α)定位成低于位于所述第二区域(L2)之前的每个副喷嘴 (IOB)的喷孔(25Β)。
6.如权利要求1到5中任一项所述的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 区域(Li)的引导凹部(30)的一部分的下壁(30C)在所述织机的前后方向上长于形成所述 第二区域(L2)的引导凹部(20)的一部分的下壁(20C)。
全文摘要
喷气织机的引纬装置包括多个筘齿,每个筘齿具有引导凹部。所述筘齿的引导凹部形成导纬通路。所述导纬通路被分割成第一区域和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下游的第二区域。另外,所述第一区域的每个引导凹部的最内壁的倾斜角小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每个引导凹部的最内壁的倾斜角。另外,位于第一区域之前的每个副喷嘴的喷孔与最接近所述喷孔的第一区域的任意一个最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位于第二区域之前的每个副喷嘴的喷孔与最接近所述喷孔的第二区域的任意一个最内壁之间的距离。
文档编号D03D49/62GK102086556SQ201010570208
公开日2011年6月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日
发明者牧野功, 高木信次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