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09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工业用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业用洗衣机,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可提供避震功效,以及节 省能源的工业用洗衣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工业用洗衣机,请参照图5,其包含有一座体51、一悬吊装置52与一洗衣装 置53,其中,座体51是呈中空立方形的框体;悬吊装置52是于座体51下部的四个角端分别 装设有一支撑弹簧520以及一拉持压杆521,可提供一支撑力与一拉持力,以维持工业用洗 衣机于洗衣模式与脱水模式的动态平衡;洗衣装置53是于座体51内固定结合于悬吊装置 52上,并包含有一外胴530、一内胴531与一驱动装置532,其中,外胴530底部固定结合于 悬吊装置52前侧两组的支撑弹簧520与拉持压杆521上,内胴531是可转动地设置于外胴 530内部,驱动装置532固定结合于悬吊装置52后侧两组的支撑弹簧520与拉持压杆521 上,并以一马达533的一转轴534通过一轴承535穿设于外胴530上,并使转轴534以焊接 手段连结内胴531旋转。然而,现有的工业用洗衣机存在下述的缺点1.脱水模式下的轴承535磨损于脱水模式下,由于内胴531内的衣物含水量大 幅减轻,因此,支撑弹簧520与拉持压杆521可稳定支撑外胴530,进而导致脱水模式下的震 动会反应在驱动装置的轴承535上,而容易产生噪音以及损坏轴承535。2.马达533规格需求不一驱动装置仅利用单一规格马达533去适应转速迥异的 洗衣模式与脱水模式,不仅马达533必须选择出力大的为基准,于低速运转时所消耗的能 源亦不符合节约能源的趋势。3.内胴531与转轴534的连接结构强度不足洗衣装置53的内胴531与驱动装置 的转轴534之间,仅于转轴534周面以环状焊接方式连接于内胴531,因此,容易造成连接结 构强度不足,以及于高速旋转或负载过重的情况下,造成内胴531倾斜或连接结构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由于现有的工业用洗衣机具有脱水模式下的轴承磨损、马达规格需求不一、内胴 与转轴的连接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工业用洗衣机,其具有可调 整式的悬吊装置、供需相符的马达设置、以及稳固的内胴与转轴的连接结构,借此达到有效 抗震、节省能源与强化结构的目的。为达到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如下述。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工业用洗衣机,其包含有一座体、一气垫式悬吊装置与一 洗衣装置,其中气垫式悬吊装置是设置于座体上,并包含有一组以上升降气垫组;洗衣装置是设置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并包含有一外胴、一内胴与一驱动装置,其 中,外胴是固设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内胴是可旋转地设置于外胴内部;驱动装置是设置 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并包含有一转轴、一轴承、一脱水马达与一洗衣马达,其中,转轴是穿过外胴连结于内胴;轴承是设置于转轴与外胴之间;脱水马达是可选择地连动于转轴;洗 衣马达是可选择地连动于转轴。较佳的是,所述的各升降气垫组是包含有一气垫、一平衡阀与一拉持压杆,气垫是 于设置于座体与洗衣装置之间,用以支撑洗衣装置,并包含有一通气管路;平衡阀是安装于 通气管路上,以控制气垫进气或排气;拉持压杆是连结座体与洗衣装置,以拉持洗衣装置维 持平衡。较佳的是,所述的平衡阀是包含有一拉杆与一控制杆,其中,拉杆一端是枢设于洗 衣装置上,另端则枢接于控制杆,以另控制杆枢转选择气垫的进气或排气。较佳的是,所述的内胴是包含有一侧盘体、一连结座与一强化环,其中,侧盘体是 于中心处形成有一安装孔;连结座是固设于安装孔内,并于内部贯设有一锥状的抵靠通孔; 强化环的外环圈固设于侧盘体内面,内环圈则固设于连结座内端;所述的转轴前端是略具 锥度嵌设于连结座的抵靠通孔内。较佳的是,所述的驱动装置是包含有一驱动轮固定设置于转轴外端;所述的脱水 马达是连动于驱动轮以旋转转轴。较佳的是,所述的驱动装置进一步包含有一离合器与一减速轮,其中,离合器是设 置于脱水马达上;减速轮是连动于洗衣马达,并通过离合器可选择地连动于脱水马达。借由上述的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用洗衣机通过升降气垫组的设置,使气 垫式悬吊装置随洗衣装置的重量与模式而调整高度,以有效地维持整体平衡,减少震动对 轴承所造成的损坏,再者,随着洗衣模式与脱水模式的不同,洗衣马达或脱水马达可交替使 用,不仅可获得适当的驱动力,同时可避免因马达规格较大而造成能源的消耗。此外,内胴与转轴的连接结构,是利用连结座中具锥度的抵靠通孔与略具锥度的 转轴前端相互结合,可有效提升抵靠面积与结合效果,并且再搭配强化环的设置,则令转轴 与内胴之间的连结结构更为强固。

[0018]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气垫组的局部放大立体示意图。[00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胴与转轴连结的局部剖面平面图。[0022]图4是本实用新型驱动装置的外观立体示意图。[0023]图5是现有工业用洗衣机的侧视平面图。[0024]图中标号说明[0025]10座体20气垫式悬吊装置[0026]21气垫22平衡阀[0027]220拉杆221控制杆[0028]23拉持压杆30洗衣装置[0029]31外胴32内胴[0030]320侧盘体321连结座[0031]322强化环323抵靠通孔[0032]33驱动装置330转轴[0033]331轴承332驱动轮[0034]333脱水马达334离合器[0035]335洗衣马达336减速轮[0036]51座体52悬吊装置[0037]520支撑弹簧521拉持压杆[0038]53洗衣装置530外胴[0039]531内胴532驱动装置[0040]533马达534转轴[0041]53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工业用洗衣机,请参照图1,其包含有一座体10、一设置于 座体10下部的气垫式悬吊装置20、以及一设置于气垫式悬吊装置20上的洗衣装置30,其 中座体10是呈中空立方框体;请再参照图2,气垫式悬吊装置20设置于座体10底部,并包含有三组升降气垫组 分别以三点支撑方式配置于座体10前侧的两角端与后侧的中间位置,各升降气垫组是包 含有一气垫21、一平衡阀22与一拉持压杆23,气垫21的底部固设于座体10上,顶部则固 定支撑洗衣装置30,并且以一通气管路可分别连通于空气压缩机进气与外部排气;平衡阀 22是安装于气垫21的通气管路上,并且依据气垫21与洗衣装置30的高低位置,以调整气 垫21的进气与排气,较佳的是,该平衡阀22是包含有一纵向拉杆220与一横向控制杆221, 其中,该拉杆220以顶端枢设于洗衣装置30底部,底端则枢接于该控制杆221 —端,该拉杆 220是随着气垫21与洗衣装置30的高低位置升降,同时拉动控制杆221选择进气或排气, 以调整至拉杆220与控制杆221之间夹角形成90度的垂直状态;拉持压杆23的顶端是固 设于洗衣装置30的底部,底端则固设于座体10上,提供与气垫21反向的拉持力,以维持洗 衣装置30的平衡;其中,上述的平衡阀22,当拉杆220与控制杆221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时,则表 示洗衣装置30位置过低、气垫21充气量不足,便会选择控制气垫21进行进气;当拉杆220 与控制杆221之间的夹角大于90度时,则表示洗衣装置30位置过高、气垫21充气量过大, 便会控制气垫21进行排气;请参照图1、图3与图4,洗衣装置30设置于气垫式悬吊装置20上,并包含有一外 胴31、一内胴32与一驱动装置33,其中,外胴31固设于气垫式悬吊装置20前侧;内胴32 是可旋转地设置于外胴31内部,并包含有一侧盘体320、一连结座321与一强化环322,其 中,侧盘体320是于中心处形成有一安装孔;连结座321设置于安装孔内,并于外端以环状 焊接手段固设于侧盘体320上,内端则伸入内胴32内部,并且贯设有一由外端向内端渐缩 的锥状抵靠通孔323 ;强化环322是呈半圆弧形状的环形盘体,并于外环圈以焊接手段固设 于内胴32侧盘体320的内面,内环圈则以焊接手段固设于连结座321的内端外周面上;请参照图3与图4,驱动装置33设置于气垫式悬吊装置20的后侧,并包含有一转轴330、一轴承331、一驱动轮332、一脱水马达333、一离合器334 —洗衣马达335与一减速 轮336,其中,转轴330前端略具锥度,并且穿过外胴31嵌设于内胴32上连结座321的抵靠 通孔323内,使转轴330的外周面抵靠于抵靠通孔323的内周面上,再于内端面上以一盖板 螺锁固定于连结座321上,以达到转轴330固定连动于内胴32的目的;轴承331设置于转轴330与外胴31之间,用以使转轴330可平顺地相对外胴31 旋转;驱动轮332固定设置于转轴330的外端;脱水马达333是以一连动皮带连动于驱动轮332,较佳的是,该脱水马达333的规 格为7HP ;离合器334设置于脱水马达333上;洗衣马达335是以一减速皮带连动于一减速轮336,再利用一传动皮带连动于脱 水马达333的心轴,以及通过连动皮带连动于驱动轮332,较佳的是,该洗衣马达335的规格 为 5HP。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用洗衣服装置,于洗衣模式下,在内胴32中先置入待清的衣物 与适当的水量,接着启动驱动装置33的洗衣马达335,令洗衣马达335带动减速轮336旋 转,并且通过离合器334连结减速轮336与脱水马达333的心轴,再将动力传动至驱动轮 332与转轴330,借此,达到旋转内胴32的目的;由于内胴32与转轴330的连动关系,主要是利用连结座321的抵靠通孔323与转 轴330略具锥度的前端相互形成紧配合,因此,可大幅提升结合结构的强度,同时再搭配强 化环322的辅助,可更进一步强化转轴330与内胴32的稳固结合;当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用洗衣机,于洗衣模式下时,由于内胴32重量接近最大值, 因此,造成洗衣装置30下压气垫式悬吊装置20,致使各升降气垫组的气垫21高度降低,此 时,平衡阀22的拉杆220便会下降,同时枢转控制杆221形成小于90度的夹角,而调整控 制气垫21进气,待气垫21充气上升至平衡阀22的拉杆220与控制杆221恢复呈90度夹 角后,始停止再进气;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用洗衣服装置,于脱水模式下,内胴32中的水先被排出,并且 通过离合器334使脱水马达333的心轴与减速轮336形成不连动的关系,接着启动驱动装 置33的脱水马达333,脱水马达333则直接带动驱动轮332旋转,借此,达到旋转内胴32脱 水的目的;当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用洗衣机,于脱水模式下时,由于内胴32重量为逐渐接近最 小值,因此,气垫式悬吊装置20会相对提升洗衣装置30高度,致使各升降气垫组的气垫21 高度升高,而使得平衡阀22的拉杆220上升,同时枢转控制杆221形成大于90度的夹角, 调整控制气垫21排气,待气垫21排气下降至平衡阀22的拉杆220与控制杆221恢复呈90 度夹角后,始停止再排气,借此,以达到可调整地随洗衣或脱水模式的不同,控制气垫式悬 吊装置20的高度,可有效地保护轴承331避免震动受损。借由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工业用洗衣机,其通过各升降气垫组的气垫21与 平衡阀22之间的调节控制,使气垫式悬吊装置20可随洗衣装置30的重量与模式调整至 适当的高度,以有效地维持工业用洗衣机的整体平衡,以及减少脱水模式下的震动,对轴承 331所造成的损坏;[0059]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装置33是依据洗衣模式与脱水模式的不同,可选择地利 用洗衣马达335或脱水马达333驱动转轴330,不仅转轴330可得到适当的驱动力,同时可 节省启动马达消耗的能源;此外,内胴32与转轴330的连接结构,是利用连结座321中具锥度的抵靠通孔323 与略具锥度的转轴330前端相互结合,可有效提升抵靠面积与结合效果,并且再搭配强化 环322的设置,则令转轴330与内胴32之间的连结结构更为强固。
权利要求一种工业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座体、一气垫式悬吊装置与一洗衣装置,其中气垫式悬吊装置设置于座体上,并包含有一组以上升降气垫组;洗衣装置设置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并包含有一外胴、一内胴与一驱动装置,其中,外胴固设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内胴可旋转地设置于外胴内部;驱动装置设置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并包含有一转轴、一轴承、一脱水马达与一洗衣马达,其中,转轴穿过外胴连结于内胴;轴承设置于转轴与外胴之间;脱水马达可选择地连动于转轴;洗衣马达可选择地连动于转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升降气垫组包含有一 气垫、一平衡阀与一拉持压杆,气垫是于设置于座体与洗衣装置之间,用以支撑洗衣装置, 并包含有一通气管路;平衡阀安装于通气管路上,以控制气垫进气或排气;拉持压杆是连 结座体与洗衣装置,以拉持洗衣装置维持平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平衡阀包含有一拉杆与 一控制杆,其中,拉杆一端枢设于洗衣装置上,另端则枢接于控制杆,以另控制杆枢转选择 气垫的进气或排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业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胴包含有一 侧盘体、一连结座与一强化环,其中,侧盘体是于中心处形成有一安装孔;连结座固设于安 装孔内,并于内部贯设有一锥状的抵靠通孔;强化环的外环圈固设于侧盘体内面,内环圈则 固设于连结座内端;所述的转轴前端略具锥度嵌设于连结座的抵靠通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工业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含有一驱动 轮固定设置于转轴外端;所述的脱水马达连动于驱动轮以旋转转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进一步包含有 一离合器与一减速轮,其中,离合器设置于脱水马达上;减速轮连动于洗衣马达,并通过离 合器可选择地连动于脱水马达。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工业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包含 有一驱动轮固定设置于转轴外端;所述的脱水马达连动于驱动轮以旋转转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工业用洗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进一步包含有 一离合器与一减速轮,其中,离合器设置于脱水马达上;减速轮连动于洗衣马达,并通过离 合器可选择地连动于脱水马达。
专利摘要一种工业用洗衣机,包含有一座体、一气垫式悬吊装置与一洗衣装置,其中气垫式悬吊装置设置于座体上,并包含有一组以上升降气垫组;洗衣装置设置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并包含有一外胴、一内胴与一驱动装置,其中,外胴固设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内胴可旋转地设置于外胴内部;驱动装置设置于气垫式悬吊装置上,并包含有一转轴、一轴承、一脱水马达与一洗衣马达,其中,转轴穿过外胴连结于内胴;轴承设置于转轴与外胴之间;脱水马达可选择地连动于转轴;洗衣马达可选择地连动于转轴。借此,达到提升转动内胴的效能,以及达到有效减震的目的。
文档编号D06F37/20GK201670969SQ201020160879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6日
发明者罗能树 申请人:伟裕机械板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