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6142阅读:4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领域,特别是涉及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的编织三角装置是横机机头中的一个核心装置,在编织衣片的时候些压 片也要进行动作切换,编织三角、翻针三角和一些压片需要做出相应的动作,这些装置要完 成这些动作,就必须要有辅助其活动的机械装置和依靠电磁铁控制或其它的一些电控装 置,组成一套复杂的三角装置。如要编织较复杂的嵌花组织,则必须用到度目三角。本申请人在之前曾申请过若干有关度目三角的专利,其中最接近本申请的是 2009101540947,该度目三角,包括工作部和安装部,两者固定为一个整体,工作部上挖有两 个凹陷部分,其中第一凹陷部主体为纵向,与工作部形成一个台阶,在其一端有横向向上的 缓坡,并横贯整个工作部;第二凹陷部位于第一凹陷部主体的另一端,为横向,并具有向上 的缓坡;该两凹陷部的内侧曲线均为圆弧过渡。这种技术方案利用各凹陷部形成的曲线,控 制钩针的运动轨迹,使得同一个度目三角能提供多种运动轨迹,并且每一条轨迹都是三维 的。本申请正是在该申请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该申请中,钩针可以相对于度目三角 做进或出的运动,但进、出都只有一条轨迹,即一种运动选择,这样不利于后续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钩针运动方式更多样化的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包括一平行四 边形的主体,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该平行四边形的主体第一锐角处具有第一 斜面,从而令第一锐角部分缺损;自第一锐角向第二锐角处开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在第一锐 角处的入口为喇叭状;该凹槽的外侧具有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的凹槽在第二锐角处的出口,其外侧还有一第三斜面,与第二斜面 构成大于120°的夹角。本实用新型在钩针进入编织区域时,可以沿凹槽的喇叭状入口顺利进入凹槽,通 过凹槽离开度目三角;也可以沿第一斜面向上运动,将钩针的针脚抬起送入凹槽中,通过凹 槽离开度目三角。在钩针完成编织动作时,可以沿第二斜面向上运动,将钩针送入凹槽中, 通过凹槽离开度目三角;也可以第二斜面运动至第三斜面,在第三斜面的作用下,使钩针滑 入凹槽中。可见,本实用新型给钩针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运动路线,相应地,钩针减少了对 其他三角装置的依赖,可以去掉了大量的电磁铁及电控装置、机械辅助装置,能根本性的降 低机头的重量,使机头更加轻便,产品更加节能,还能有效的降低运行时发出的噪音;并且, 不会出现三角卡死或不灵活等现象,避免了大量钩针因三角卡死或不灵活而损坏,从而能 降低使用成本;同时,由于大量的零部件被节省,产品更便于安装,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中带箭头的虚线为本实施例的走针轨迹。附图中正下方的箭头指向表示机头的运行方向。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编织轨迹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圈轨迹原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翻针轨迹原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接针轨迹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本实施例包括一平行四边形的主体1,主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用于将本实施例固定在三角底板上。主体1的第一锐角处具有一第一斜面3,从而令第一锐角部分缺损;并在主体1的 第一锐角向第二锐角处开设有一凹槽2,该凹槽2位于第一锐角处的入口 4为喇叭状;所述 凹槽2的外侧具有一第二斜面8,与第一斜面3方向相反。所述的凹槽2位于第二锐角处的出口 10,其外侧还有一第三斜面9,与第二斜面8 构成大于120°的夹角。所述的主体1第一锐角处还具有一第一平面5,该第一平面5向第一钝角处设有一 向上的第四斜面6,并通过第四斜面6与主体1第一钝角处具有的第二平面7相连。本实施例在开始编织前,左、右两边的度目三角一般都停留在高位,即通常所说的 零位。参见图2。当机头向左运行并准备进行编织时,左端度目三角会沿着度目引导槽 11作出相应的移动。当左端度目三角的出口 10与编织轨迹入口 13相平行时,左端度目三 角就停止移动并保持现状。动作完成后,机头开始向左运行。由于此时度目三角的位置很 低,在实际编织中,针脚所处的高度位置恰好处于度目三角入口处,故针脚会随着左端度目 三角的上升轨迹最后进入到编织轨迹中,完成脱圈、吃线、成圈等一系列的编织动作。当针 脚完成编织轨迹后到达编织轨迹出口 14处时,右边度目三角此时处于用户所设置的高度 (该位置为度目引导槽中的任一工作位置)。当针脚到达右端度目三角处时,由于第三斜面9 和第二斜面8的作用,可以保证针脚顺利的滑入右端度目三角的凹槽2中,最终完成编织。参见图3。机头需要进行集圈编织时,左端度目三角就会沿着度目引导槽11作出 相应的移动。当左端度目三角的出口 10与编织轨迹入口 13相平行时,左端度目三角就停 止移动并保持现状。随着机头的运动,针脚会随着左端度目三角的上升轨迹进入到编织轨 迹入口 13处,此时针脚会在集圈压片的帮助下使其沿着图中的虚线箭头方向跨过编织尖 山直接到达编织轨迹出口 14处,完成集圈动作。当针脚到达右端度目三角处时,由于第三 斜面9和第二斜面8的作用,可以保证针脚顺利的滑入右端度目三角的凹槽2中,最终完成 集圈动作。参见图4。当机头需要进行翻针动作时,此时左端度目三角也会沿着度目引导槽 11作出相应的移动。当左端度目三角的出口 10与翻针轨迹入口 12相平时,左端度目三角就停止移动并保持现状。此时,动作的针脚便会沿着图中的翻针轨迹完成脱圈、翻针等一系 列动作。当针脚完成翻针轨迹到达翻针轨迹出口 15时,此时右端度目三角也处于设定的任 一高度位置,同样受第三斜面9和第二斜面8的作用,保证针脚顺利的滑入右端度目三角的 凹槽2中,完成翻针动作。 参见图5。当机头需要进行接针动作时,左端度目三角便返回到零位,即度目三角 的最高位置。此时接针针脚被压入第一平面5后,借助其相连的第四斜面6就会自动滑入 接针轨迹16中,完成接针动作。当针脚到达右端度目三角处时,同样受第三斜面9和第二 斜面8的作用,保证针脚顺利滑入右端度目三角的凹槽5中,完成接针动作。机头向右运行时编织、集圈、翻针、接针的走针原理相同。
权利要求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包括一平行四边形的主体,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该平行四边形的主体第一锐角处具有第一斜面,从而令第一锐角部分缺损;自第一锐角向第二锐角处开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在第一锐角处的入口为喇叭状;该凹槽的外侧具有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方向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在第二锐角 处的出口,其外侧还有一第三斜面,与第二斜面构成大于120。的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度目三角,包括一平行四边形的主体,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其特征在于该平行四边形的主体第一锐角处具有第一斜面,从而令第一锐角部分缺损;自第一锐角向第二锐角处开设有一凹槽,该凹槽在第一锐角处的入口为喇叭状;该凹槽的外侧具有第二斜面,与第一斜面方向相反;其优点在于为钩针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运动路线,还去掉了大量的电磁铁及电控装置、机械辅助装置,根本性的降低机头的重量,使机头更加轻便,产品更加节能,并可降低噪音,也能避免了大量钩针损坏,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文档编号D04B15/36GK201634840SQ201020164319
公开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1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市裕人针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