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0299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备多条纱道导轨,选择沿各纱道导轨移动的导纱器,用于 向编织物的编织喂纱的横编机。
背景技术
以往,在横编机中,为了切换多种编织纱而使用,具备多条纱道导轨(例如,参见 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在专利文献1的图1中公开了具备4条纱道导轨的横编机。由 于各纱道导轨在两侧面具备轨道,所以,在4条纱道导轨中共具备8条轨道(track)。在各 轨道上设置1个或多个导纱器。在编织物的编织中,选择任意的导纱器,在设定在前后针床 相向的齿口的上方的喂纱位置从喂纱口的前端向编织针喂纱。各轨道和各导纱器被配置成 以喂纱位置附近为中心从各喂纱口通过各轨道的直线成为放射状,整体性地呈扇形扩展。4 条喂纱轨道以距喂纱位置的距离都接近相等的方式,中间的2条高,两侧的2条低,作为整 体以弧状的配置方式架设。在各针床上分别设置滑架,该滑架搭载对编织针进行驱动的三角系统。设置在前 后针床上的滑架由跨越纱道导轨的针门(gate)连结,联动地相对于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 行走。在针门跨越各轨道的部分上,设置联动行走单元,选择导纱器而使之与滑架联动行 走。4条纱道导轨以与针床的长度方向平行的方式架设,在滑架的行走范围外的两侧从下方 被支承。若设置在不同轨道上的导纱器的喂纱口的前端同时到达喂纱位置,则在一方被选 择而移动时,不能通过另一方,相互干涉。为了避免此干涉,使用喂纱口能够上下运动以避 免干涉的滑架。在编织嵌花图案等的编织物的情况下,在滑架行走的途中,进行联动行走的导纱 器的切换。在先行的区间内进行用于编织的编织纱喂纱的导纱器,在该区间的编织结束时, 侵入到后续的区间内。若在此状态下,驱动后续的区间的编织针进行编织,则在先行的区间 内使用的编织纱有可能在后续的区间内也被编织进去。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有使喂 纱口返回到在先行的区间侧的摆头机构的导纱器的结构。在专利文献2的图2中,公开了在相向的两个针床的上方水平并列地配置6根相 当于纱道导轨的杆的平形横编机的结构。关于相当于导纱器的纱导向件,在0014段中记载 了分别可滑动地设置在各杆上、设置了捕纱器的内容。在图2中,由于表示了朝向相向的 针床的上方的位置地从各纱导向件以与纱导向件的位置相应地不同的角度倾斜的直线,所 以,推定为它是捕纱器,从其前端喂编织纱。在0018段中,记载了也可以使杆的数量增加到 20的内容。[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 国际公开第02/079556号小册子专利文献2 日本特许第3309321号公报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专利文献1所示的那样的纱道导轨能够在同一轨道上设置多个导纱器,例如,每 一个轨道设置4个导纱器,整体设置32个导纱器。但是,设置在同一轨道上的导纱器在使 用于邻接的区间的情况下存在制约,选择受到限制。若纱道导轨的数量增加,则轨道数量也 增加,能够增加导纱器选择的自由度。但是,若在与专利文献1的图1同样的结构中增加纱 道导轨的数量,则以喂纱位置附近为中心从各喂纱口通过各轨道的直线成为放射状的整体 的扇形的展开角度增大。其结果,例如设置在最外侧的轨道上的导纱器的喂纱口从齿口的 中心倾斜,向从任意一方的针床进出于齿口的编织针稳定地喂纱的条件恶化。因此,不存在 配置了多于4条纱道导轨的横编机。在专利文献2中,虽然记载了能够配置多个杆的内容,但是,没有公开不使喂纱条 件恶化地配置杆的具体的结构。在图2中,公开了水平配置6根杆的结构,若将左端的杆 作为第一导轨,将右端的杆作为第六导轨,则在第一导轨和第六导轨之间,空间在水平方向 扩张。因此,从第一导轨及第六导轨到喂纱位置倾斜地延伸的捕纱器也变长,且倾斜的角度 也增大。可以认为,若捕纱器变长,则容易受到与滑架的行走相伴的摆动等外部的摆动的影 响,喂纱位置变动,喂纱变得不稳定。倾斜的角度与从一方的针床进出的编织针的移动方向 的角度相同,由此,也可以推定稳定的喂纱条件恶化。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进行喂纱,导纱器的选择的自由度也得 到提高的横编机。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横编机,所述横编机具有至少在前后相向的一对针床,沿形成 在架设于喂纱位置的上方的多个纱道导轨的两侧面上的各轨道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导纱器, 该导纱器在设定在针床间的齿口的上方的喂纱位置从喂纱口的前端喂编织纱,在选择导纱 器而使之移动的同时对编织物进行编织,所述横编机的特征在于,纱道导轨平行地架设5条,且配置在如下的弧状的架设位置,即,5条中的内侧高, 外侧低,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具备以如下的方式避让的机构,该机构仅在以用于编织 物的编织的方式被选择的状态下使喂纱口的前端到达喂纱位置,而在其它的状态下在由选 择状态的喂纱口通过喂纱位置附近时不干涉,即使在设想喂纱口的前端从全部的轨道的导纱器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时,喂纱口 的整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附近的空间而被预先容许的扇形区域内,5条纱道导轨的中心线呈放射状地扩展,扩展的角度作为整体比该扇形区域的扩 展角度大,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在喂纱位置附近的扇形区域外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对 设置轨道的纱道导轨的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前端到达喂纱位置时的喂纱口的角度的偏移 进行调整。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一对针床以在朝向齿口的一侧高、 在离开齿口的一侧低的方式分别倾斜地构成了 100度的角度,在上述扇形区域内成为最外侧的喂纱口的喂纱方向之间构成的扩展角度在50度以上65度以下的范围内,在上述前端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下,来自设置在邻接的轨道上的 导纱器的喂纱口的喂纱方向之间构成5度以上8度以下的角度,上述纱道导轨的中心线扩展的角度在5条整体中是在56度以上72度以下,在邻 接的纱道导轨之间是在14度以上18度以下。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针床的编织针由搭载在沿各针床往 复行走的滑架上的三角系统驱动,上述5条纱道导轨在滑架的行走范围外的两侧从下方被支承,各针床的滑架之间由跨越5条纱道导轨地与滑架一起行走的针门连结,在各针门上,在跨越各纱道导轨的位置设置引导部,该引导部在设置于各纱道导 轨的上部的引导路中受到引导,在成为上述扩展的最外侧的纱道导轨的引导路中受到引导的引导部,以能够相对 于针门绕与包括行走方向和纱道导轨的中心线在内的平面垂直的轴线摆动位移的状态安 装,并在沿行走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或在一定长度以上的区间内与引导路抵接。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在设想使用5根纱道导轨,喂纱口的前端从全部的轨道的 导纱器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时,喂纱口的整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附近的空间而被预先 容许的扇形区域内,所以,能够在稳定的条件下向进出于齿口的编织针喂编织纱而对编织 物进行编织。由于纱道导轨的数量从以往的4条增加到5条,所以,能够提高选择导纱器时 的自由度。由于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以对设置轨道的纱道导轨的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 前端到达喂纱位置时的喂纱口的角度的偏移进行调整的方式,在喂纱位置附近的扇形区域 外具有弯曲部,所以,即使是设置在外方的轨道上的导纱器,也能够从喂纱口稳定地向编织 针喂编织纱。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即使使纱道导轨从4条增加,构成100度的角度地在相向 的针床间的齿口上方架设5条纱道导轨,来自喂纱口的喂纱也能够与架设4条纱道导轨的 喂纱条件同等地稳定地进行。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弧状的配置的外侧的纱道导轨由于与滑架的行走相伴的 摆动等产生摆动、挠曲,存在喂纱口的前端的位置变得不稳定的可能性。因此,在跨越纱道 导轨的针门上可摆动位移地安装引导部。由于引导部与纱道导轨的上部的引导路在沿行走 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或在一定长度以上的区间内抵接,所以,能够在引导部通过时校 正纱道导轨的摆动、挠曲。

图1是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横编机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简化来表示的 局部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的横编机1中的纱道导轨4、导纱器6及喂纱口 5的配置的局部的 侧面剖视图。图3是表示在图1的横编机1中前后的针床2所成的角度θ 1和停留在喂纱位置 5a附近的扇形区域11的喂纱口 5所成的角度θ 2的关系的局部的侧面剖视图。图4是表示对在图1中配置在最外侧的纱道导轨4的摆动、挠曲进行校正的摆动
5部的结构的局部的侧面剖视图及正面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实施发明的方式下面,通过图1 图4,说明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横编机1。在本实施例 中,存在对与前面说明的部分对应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的情况。另 外,在图中,作为参照符号,对前后的一方侧附加X,对另一方侧附加y ;而纱道导轨等与配 置相应地附加A E作为参照符号,但是,在下面的说明中,针对共同的事项,省略表示这些 附加符号。[实施例]图1是将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横编机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简化来表示。 横编机1包括在前后相向的一对针床2 ;架设在针床2间的齿口 3的上方的5条纱道导轨 4 ;分别设置在纱道导轨4的两侧的轨道14上,在下端具有喂纱口 5的导纱器6 ;设置在各 针床2上的滑架7 ;跨越纱道导轨4地连结滑架7之间的针门8 ;安装在针门8上,选择设置 在各轨道14上的导纱器6的联动行走单元9。夹着齿口 3的两侧的针床2,相对于齿口 3 的中心线3a对称,并以齿口 3—侧高,离开齿口 3的一侧低的方式倾斜。在各针床2上,以 在与图的纸面垂直的方向排列的方式设置编织针10。在滑架7上搭载驱动编织针10的三 角系统,通过滑架7在与纸面垂直的方向往复行走,编织针10以前端的钩进退于齿口 3的 方式移动。从由联动行走单元9选择的导纱器6的下端的喂纱口 5在喂纱位置fe向编织 针10的钩供给编织纱。另外,在图中,表示在设想设置在全部的轨道上的导纱器6的喂纱口 5的前端到达 喂纱位置fe时,包括喂纱口 5的外形在内的整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fe附近的空间而 被预先容许的扇形区域11内。但是,在各导纱器6中,如专利文献1所示,使用了以非选择 状态从喂纱位置fe附近避让喂纱口 5的部件,使得在扇形区域11内前端到达了喂纱位置 5a的喂纱口 5成为单一的状态,以避免干涉。通过使用5条纱道导轨4,能够增加可使用的 轨道14的选择性,容易地决定与应该编织的编织物的图案等相应的有效的导纱器6的选 择。另外,在针门8跨越纱道导轨4的位置,设置由纱道导轨4的上部引导的引导部 12、13。相对于最外侧的纱道导轨4设置的引导部12,如后述的那样,以在两点抵接的方式 摆动,而相对于其它的纱道导轨4设置的引导部13在固定的一点抵接。另外,5条纱道导轨4,从χ侧到y侧,以第一纱道导轨4A、第二纱道导轨4B、第三 纱道导轨4C、第四纱道导轨4D及第五纱道导轨4E的方式配置。轨道14分别设置在各纱道 导轨4的χ侧和y侧,在第一纱道导轨4A上设置第一轨道14Ax和第二轨道14Ay。第三轨 道14Bx设置在第二纱道导轨4B的χ侧,以下,第十轨道14Ey设置在第五纱道导轨4E的y 侧。在各轨道14Ax、14Ay、. . .、14Ey上,可以各设置一个或多个导纱器6Ax、6Ay、. . .、6Ey。
在各导纱器6Ax.....6Ey的前端,分别设置喂纱口 5Ax.....5Ey。喂纱口 5、导纱器6有时
与被设置的轨道的位置对应地表示,例如将设置在第一轨道14Ax上的喂纱口 5作为第一喂 纱口 5Ax表示。在针门8上,在跨越各纱道导轨4A、4B、4C、4D、4E的位置,分别设置联动行 走单元 9A、9B、9C、9D、9E。
6[0044]图2表示图1的横编机1中的纱道导轨4、导纱器6及喂纱口 5的配置。中间的 第三纱道导轨4C以中心线4Cc在齿口 3的中心线3a上的方式配置。其它的纱道导轨4A、 4B、4D、4E配置于在第三纱道导轨4C的两侧呈弧状地扩展的位置。各纱道导轨4A 4E的 中心线4Ac 4Ec从喂纱位置附近呈放射状地延伸。在中心线4Ac 4Ec通过的纱道 导轨4A 4E的上部,分别形成引导路4d,它们分别对图1所示的引导部12、13进行引导。 第一纱道导轨4A的中心线4Ac和第五纱道导轨中心线4Ec所成的角度在56度以上72度以 下的范围内,例如是64度。邻接的纱道导轨4间的角度在14度以上18度以下的范围内, 例如是16度。各导纱器6包括喂纱杆导向件6a和喂纱杆6b。喂纱杆6b在由喂纱杆导向件6a 引导的前端设置喂纱口 5。喂纱杆导向件6a及喂纱杆6b在接近扇形区域11的位置具有弯 曲部6c。在各导纱器6上还具备滑动单元6d,该滑动单元6d具备由各轨道14可滑动地支 承,与由联动行走单元9进行的选择联动地使喂纱杆6b升降并使喂纱杆导向件6a摆动的 机构。这样使喂纱口 5从扇形区域11避让的机构已被专利文献1公开。在与弯曲部6c相 比接近扇形区域11的一侧,喂纱杆导向件6a延伸的方向、喂纱杆6b延伸的方向及喂纱杆 6b由喂纱杆导向件6a引导的方向,与喂纱口 5的喂纱方向大致一致。图3表示在图1的横编机1中前后的针床h、2y所成的角度θ 1、和停留在喂纱 位置fe附近的扇形区域11的喂纱口 5中成为最外侧的第一喂纱口 5Ax的喂纱方向和第十 喂纱口 5Ey喂纱方向所成的角度Θ2的关系。前后的针床h、2y所成的角度θ 1是在编织 针10进退于齿口 3时成为底部的轨迹的直线间的角度,例如,可以使用100度。作为横编 机也可以使用其它的角度,例如90度的角度。扇形区域11,具有此θ 1的角度的差别,以能够向设置在从前后的针床h、2y进出 于齿口 3的编织针10x、10y的前端上的钩IOa稳定地喂纱的方式,基于以往的横编机中的 实际情况设定,成为在第一喂纱口 5Ax和第十喂纱口 5Ey之间所成的角度θ 2的区域。角 度θ 2例如是58度,也可设想扩大到50度以上65度以下的范围的情况。在扇形区域11 内,邻接的喂纱口 5所成的角度例如在5度以上8度以下。若θ 1的角度比上述的100度 小,例如为90度等,则使θ 2的角度也小到例如40度以上55度以下的范围内,需要使喂纱 条件不恶化。图4表示对在图1中配置在最外侧的第一纱道导轨4Α、第五纱道导轨4Ε的摆动、 挠曲进行校正的结构,(a)表示从侧面看的结构,(b)表示从正面看的结构。在针门8中,在 跨越最外侧的纱道导轨4的位置,在纱道导轨4延伸的长度方向空开间隔地设置具备由两 个引导轮12a、12b形成的引导部12的引导部件20。5条纱道导轨4也是在长度方向的两 侧在滑架7的行走范围外从下方被支承。由于呈弧状地配置的宽度方向的最外侧,纱道导 轨4A、4E的倾斜度大,所以,特别使与设置在纱道导轨4的上部的引导路4d抵接的引导部 12为两轮。另外,由于在滑架7上搭载多组三角系统,所以,在纱道导轨4延伸的滑架7的 行走方向具有针门8也延伸的形状。图1所示的引导部12、13相对于针门8分别设置在行 走方向的两侧。引导部件20以绕摆动轴21的摆动位移由限制销22限制的方式,经安装部件23 安装在针门8上。摆动轴21由安装部件20支承,在固定于引导部件20上的限制销穿插安 装部件23的限制孔23a上预先设有间隙。由此,即使由于与滑架7行走时的摆动相伴的摆动、挠曲导致引导路4d的位置偏移,引导部12的引导轮lh、12b通常也与引导路4d在两 点抵接,使负载分散,能够校正纱道导轨4的挠曲。另外,这样的校正不仅能够在引导部13 的那样的固定的一点进行,只要使引导部12在行走方向的多个部位空开间隔地抵接或在 一定长度的区间内抵接即可进行。符号说明1 横编机;3 齿口 ;4、4A、4B、4C、4D、4E 纱道导轨;4Ac、4Bc、4Cc、4Dc、4Ec 中心 线;5、5Ax、5Ey 喂纱口 ;5a 喂纱位置;6、6Ax、6Ay、6Bx、6Ey 导纱器;7 滑架;8 针门;11 扇形区域;12、12a、12b 引导部;14、14Ax、14Ay、14Bx、14Ey :轨道。
权利要求1.一种横编机,所述横编机具有至少在前后相向的一对针床,沿形成在架设于喂纱位 置的上方的多个纱道导轨的两侧面上的各轨道分别可移动地设置导纱器,该导纱器在设定 在针床间的齿口的上方的喂纱位置从喂纱口的前端喂编织纱,在选择导纱器而使之移动的 同时对编织物进行编织,所述横编机的特征在于,纱道导轨平行地架设5条,且配置在如下的弧状的架设位置,即,5条中的内侧高,外侧低,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具备以如下的方式避让的机构,该机构仅在以用于编织物的 编织的方式被选择的状态下使喂纱口的前端到达喂纱位置,而在其它的状态下在由选择状 态的喂纱口通过喂纱位置附近时不干涉,即使在设想喂纱口的前端从全部的轨道的导纱器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时,喂纱口的整 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附近的空间而被预先容许的扇形区域内,5条纱道导轨的中心线呈放射状地扩展,扩展的角度作为整体比该扇形区域的扩展角 度大,设置在各轨道上的导纱器在喂纱位置附近的扇形区域外具有弯曲部,该弯曲部对设置 轨道的纱道导轨的中心线的倾斜角度和前端到达喂纱位置时的喂纱口的角度的偏移进行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一对针床以在朝向齿口的一侧高、在离开齿口的一侧低的方式分别倾斜地构 成了 100度的角度,在上述扇形区域内成为最外侧的喂纱口的喂纱方向之间构成的扩展角度在50度以上 65度以下的范围内,在上述前端到达喂纱位置的状态下,来自设置在邻接的轨道上的导纱 器的喂纱口的喂纱方向之间构成5度以上8度以下的角度,上述纱道导轨的中心线扩展的角度在5条整体中是在56度以上72度以下,在邻接的 纱道导轨之间是在14度以上18度以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前后针床的编织针由搭载在沿各针床往复行走的滑架上的三角系统驱动, 上述5条纱道导轨在滑架的行走范围外的两侧从下方被支承, 各针床的滑架之间由跨越5条纱道导轨地与滑架一起行走的针门连结, 在各针门上,在跨越各纱道导轨的位置设置引导部,该引导部在设置于各纱道导轨的 上部的引导路中受到引导,在成为上述扩展的最外侧的纱道导轨的引导路中受到引导的引导部,以能够相对于针 门绕与包括行走方向和纱道导轨的中心线在内的平面垂直的轴线摆动位移的状态安装,并 在沿行走方向空开间隔的多个部位或在一定长度以上的区间内与引导路抵接。
专利摘要一种能够稳定地进行喂纱,还能够提高导纱器的选择的自由度的横编机。即使在设想设置在5条纱道导轨(4A~4E)的全部的轨道(14Ax~14Ey)上的导纱器(6Ax~6Ey)的喂纱口(5Ax~Ey)的前端到达喂纱位置(5a)时,喂纱口(5Ax~5Ey)的整体也停留在作为喂纱位置(5a)附近的空间而被预先容许的扇形区域(11)内。即使纱道导轨(4A~4E)增加到5条,选择导纱器(6Ax~6Ey)的自由度提高,也能够从喂纱口(5Ax~5Ey)向进出于齿口(3)的编织针(10x、10y)的钩进行稳定的喂纱。
文档编号D04B15/56GK201864890SQ20102061073
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18日
发明者和田隆, 平井郁人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