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703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将沿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接合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应用该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编织的针织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使用至少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将沿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的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接合。在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一般通过集圈编织将相邻的针织物部彼此连接。例如专利文献I的第1、3、4图所示,使相邻的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集圈于另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线圈而将两针织物部连接。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昭56-532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上述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为了通过集圈将两针织物部接合,根据使用的针织纱或编织的条件,有时会产生在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产生断线、或边界部的线错乱等不良情况。这种不良情况在例如菱形花纹等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倾斜延伸的情况下不易显眼,而在该边界部笔直向上方延伸的情况下容易显眼。例如,图9、10所示的照片分别是对应用现有的接合方法编织的针织物上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从正面侧观察到的放大照片和从反面侧观察到的放大照片。观察图10所示的边界部的反面侧可知,一方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向另一方的针织物部延伸而被集圈。并且,观察图9所示的边界部的正面侧可知,由于集圈,边界部附近的线圈的状态比其他部分错乱,边界部稍微呈现锯齿状。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与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相比能够进一步美化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应用该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而编织的针织物。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是用于使用具备对置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构件的横机,将沿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接合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在对各线圈横列调换编织方向而交替地反复进行对每一个线圈横列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的过程而增加针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数时,在至少一部分编织线圈横列中,进行如下的(I)及(2)的至少一方。( I)将由作为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终端的挂圈或线圈构成的终端钩挂线圈在与和具有该终端钩挂线圈的针织物部不同的其他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重复的位置的、且与形成有终端钩挂线圈的前一个线圈的针床对置的针床的织针上形成,从而使将所述终端钩挂线圈和终端钩挂线圈的前一个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以与该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的方式跨过前后的针床间。( 2)将由作为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始端的挂圈或线圈构成的始端钩挂线圈在与和具有该始端钩挂线圈的针织物部不同的其他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重复的位置的、且与形成有始端钩挂线圈的后一个线圈的针床对置的针床的织针上形成,从而使将所述始端钩挂线圈和始端钩挂线圈的后一个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以与该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的方式跨过前后的针床间。其特征在于,如上所述增加针织物部的编织线圈横列时,形成跨过前后的针床间的多个过渡纱,从而使这些过渡纱中的一部分过渡纱和与具有该过渡纱的针织物部不同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相互缠绕,从而将相邻的针织物部彼此连结。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优选,在同一编织方向上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并且至少对每一个线圈横列进行上述(I)及(2)这两方。在设两针织物部的编织方向相同的情况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I所示,在编织编织方向近前侧的针织物部时, 在编织方向纵深侧的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内形成终端钩挂线圈,在编织纵深侧的针织物部时,在近前侧的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内形成始端钩挂线圈。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优选,在进行了上述(I)的编织线圈横列的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中,对于在该(I)中形成的终端侧钩挂线圈进行浮线编织(不编织)。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也可以通过改变编织相邻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的颜色而编织具有嵌花花纹的针织物。另一方面,本发明针织物是使用具备对置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构件的横机编织的针织物,且具备沿该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该针织物中,除了使用反面线圈作为花纹的情况以外,主要由正面线圈构成的相邻的两针织物部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中的一部分编织线圈横列的边界部侧端部上的线圈为反面线圈。并且,其特征在于,将具有该反面线圈的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反面线圈和该反面线圈的相邻的正面线圈连接的针织纱缠绕于将另一方的针织物部中的最靠近边界部的正面线圈和在该正面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正面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从而将两针织物部连结。本发明针织物中,例如在相邻的两针织物部形成有反面线圈的情况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I的图2所示,将针织物部β的端部的反面线圈3和该反面线圈3的相邻的线圈4连接的针织纱(图中以粗线表示)缠绕于将针织物部α中的最靠近边界部的正面线圈I和在该正面线圈I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正面线圈8连接的针织纱(图中以粗线表示),由此两针织物部α、β彼此连结。另外,在相邻的两针织物部的任一方上形成有反面线圈的情况下,也如实施方式2的图6或实施方式3的图8中以粗线所示,通过相邻的针织物部α、β的针织纱彼此的缠绕而使两针织物部α、β彼此连结。发明效果根据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能够编织本发明针织物。在本发明针织物中,若在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侧端部形成有反面线圈,则该反面线圈向与具有该反面线圈的针织物部不同的针织物部的反面侧绕入(参照后述的实施方式I的图4)。并且,该反面线圈所在的编织线圈横列上的反面线圈的相邻的线圈在从正面侧观察针织物时整齐排列于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参照后述的实施方式I的图3)。另外,本发明针织物中,由于通过构成相邻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彼此的缠绕将两针织物部连结,因此不会像使用现有的集圈编织的情况那样对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附近的线圈施加牵拉的力,不会产生线圈的错乱(参照该图3)。而且,若不使用集圈而通过针织纱彼此的缠绕将两针织物部连结,则将针织物沿编织宽度方向牵拉时,两针织物部的连结部不会张紧,能够使该连结部的伸缩性与其他部分为同等程度。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若在同一编织方向上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则用于编织各针织物部的给纱口彼此不易干涉。另外,通过至少对每一个线圈横列进行在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的同一线圈横列形成终端钩挂线圈和始端钩挂线圈的过程,能够牢固地将相邻的针织物部彼此连结。另外,根据上述编织,与在同一线圈横列仅形成终端钩挂线圈或始端钩挂线圈的任一个的情况相比,在同一线圈横列形成的过渡纱的数量增多。其结果是,牵拉针织物时,以填补在两针织物部的边界部产生的孔的方式跨过过渡纱,能够使该孔不显眼。
另外,在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编织相邻的针织物部时,通过在形成了终端钩挂线圈的编织线圈横列的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进行浮线编织,能够顺利地进行相邻的针织物部的编织。其理由在后述的变形例中详述。


图I是实施方式I所示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图2是按照图I的编织工序图编织的针织物的线圈图。图3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I所示的针织物中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附近看到的放大照片。图4是从反面侧观察实施方式I所示的针织物中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附近看到的放大照片。图5是实施方式2所示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图6是按照图5的编织工序图编织的针织物的线圈图。图7是实施方式3所示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图8是按照图7的编织工序图编织的针织物的线圈图。图9是从正面侧观察应用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编织的针织物中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附近看到的放大照片。图10是从反面侧观察应用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编织的针织物中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附近看到的放大照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中记载的编织都是对使用两针床横机的编织例进行说明,所述两针床横机具有相互对置的前后一对针床和向各针床的织针供给针织纱的给纱构件。另外,该横机具备搭载驱动针床的织针的多个三角系统的三角座滑架。以后的说明中,设沿编织方向先行的三角系统为Cl,后行的三角系统为C2。<实施方式I >基于图1、2说明使用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编织具备利用不同颜色的针织纱相互独立编织的针织物部的嵌花花纹的针织物的例子。图I是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的编织工序图。图I的左侧所记载的“S +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FB表示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三角符号表示给纱口,字母A O表示针床的针的位置,圆形符号表示线圈,倒V字表示挂圈。另外,对图I中的一部分线圈或挂圈,按照编织工序中的形成顺序标注标号。图2是利用图I的编织工序编织的针织物的线圈图,图中的数字和字母与图I的数字和字母一致。此外,所说明的图的观察方法对后述的图5 8也同样。图I的SO中,表示FB的针A O上钩挂有线圈的状态。从该状态开始按照以下说明的编织工序,利用从3个不同的给纱口 X、Y、Z给纱的针织纱编织3个针织物部α、β、
Y OSI中,从上述SO的状态开始使三角座滑架向纸面右方向移动,以给纱口 X先行、给纱口 Y后行的方式,使两给纱口 X、Y在三角座滑架上连行。首先,先行的三角系统Cl在 FB的织针A E上形成线圈,接着在BB的织针F上形成挂圈2。通过该编织,形成以钩挂于BB的织针F的挂圈(终端钩挂线圈)2为终端的针织物部α的第一个线圈横列。挂圈2如后所述在完成的针织物上配置于针织物部β的反面侧。在此处,三角座滑架在挂圈2的形成结束后,在相比挂圈2靠纸面右侧处停止给纱口 X的连行,在该位置使给纱口 X停止。另一方面,后行的三角系统C2使用利用三角座滑架从针织物部α的编织区域内连行的给纱口 Y,在BB的织针E上形成作为针织物部β的始端的挂圈(始端钩挂线圈)3后,在FB的织针F J上形成线圈,最后在BB的织针K上形成作为针织物部β的终端的挂圈。三角座滑架在向织针K的挂圈的形成结束后,在相比织针K的挂圈靠纸面右侧处使给纱口 Y停止。在此处,作为针织物部β的始端的挂圈3在针织物部α的终端的挂圈2之后形成。因此,从BB的织针E的挂圈3向FB的织针F的线圈4跨过FB和BB之间的针织物部β的过渡纱与从FB的织针E的线圈I向BB的织针F的挂圈2跨过FB和BB之间的针织物部α的过渡纱的上方(纸面垂直方向,在齿口的上方)交叉。而且,SI中,通过三角系统Cl使用新的给纱口 Z形成针织物部Y。此时,三角系统Cl在BB的织针J上形成作为始端的挂圈之后,在FB的织针K O上形成线圈。在此处,编织针织物部Y的三角系统C I比编织针织物部β的三角系统C2先行,因此针织物部Y的始端的挂圈(BB的织针J)比上述针织物部β的终端的挂圈(BB的织针K)先形成。因此,从FB的织针J的线圈向BB的织针K的挂圈跨过FB和BB之间的针织物部β的过渡纱与从BB的织针J的挂圈向FB的织针K的线圈跨过FB和BB之间的针织物部Y的过渡纱的上方交叉。接着,S2中,使编织方向与SI相反,编织各针织物部α、β、Y的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此时,将各针织物部α、β、Υ的始端或终端设定在SI中形成的挂圈的位置。首先,使用给纱口 Z通过三角系统Cl编织针织物部Y,并且使用给纱口 Y通过三角系统C2编织针织物部β。针织物部Y的编织结束时,三角座滑架在相比作为针织物部Y的编织线圈横列的终端的线圈(BB的织针J)靠纸面左侧处使给纱口 Z停止,然后,使给纱口 X连行。连行的给纱口 X通过三角系统Cl利用于针织物部α的编织。另外,在针织物部β的编织结束时,三角座滑架在相比针织物部β的终端的线圈8 (BB的织针Ε)靠纸面左侧处使给纱口 Y停止。
通过该S2,在SI中形成的针织物部Y的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始端的挂圈的纵行方向上继续,形成针织物部Y的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中的终端的线圈。对于针织物部β、α也同样,在SI中形成的编织线圈横列的始端的挂圈3及终端的挂圈2上分別形成下ー个编织线圈横列中的终端的线圈8及始端的线圈5。此外,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所具备的两过渡纱的上下关系与S I相同。接着,S3中,按照与S I相同的编织方向、编织顺序,以ー个线圈横列的量编织针织物部α、β、Y。针织物部α的终端的线圈10接续在S2中编织的针织物部α的始端的线圈5而在纵行方向上新形成。另外,针织物部β的始端的线圈11接续在S2中编织的针织物部β的终端的线圈8而在纵行方向上新形成。另外,针织物部β的终端的线圈(BB的织针K)接续在S2中编织的针织物部β的始端的线圈,针织物部Y的始端的线圈(BB的织针J)接续在S2中编织的针织物部Y的终端的线圈,在纵行方向上新形成。以后,通过反复进行S2、S3的编织,完成具备彼此相邻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物。图2中表示该针织物中的相邻的针织物部α、β的边界部上的各部α、β的针织纱的状态。如该图2所示,将针织物部α的正面线圈I和在该正面线圈I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正面线圈 6连接的针织纱(图中以粗线表示)钩挂于将针织物部β的端部的反面线圈3和该反面线圈3的相邻的正面线圈4连接的针织纱(图中以粗线表示)而折回地缠绕,由此将两针织物部α、β彼此连结。在从正面侧观察按照图I的编织エ序编织的实际的针织物的情况下,即,在从图I的FB侧向BB侧观察针织物的情况下,如图3的照片所示,可知在针织物部α和针织物部β的边界部未产生线圈的错乱。这是由于,不是使一方的针织物部α (β)的针织纱集圈于另一方的针织物部β ( α ),而是通过两针织物部α、β的针织纱彼此的缠绕将两针织物部α、β彼此连结。另外,在从反面侧观察上述针织物的情况下,如图4的照片所示,可知,在图I的编织エ序中在BB上编织的反面线圈、即两针织物部α、β的边界部上的针织物部α ( β )的端部的线圈配置于针织物部β ( α )的反面侧。<实施方式2>实施方式2中,基于图5、6,说明与实施方式I不同地以相邻的针织物部的编织方向彼此相反的方式编织,并且仅在相邻的针织物部的一方进行用于接合两针织物部的向BB的编织的例子。首先,开始在图5的SlO所示的FB的织针A O上钩挂的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针织物部α、β、γ的编织(S11)。该实施方式中使用ー个三角系统。首先,Sll中,使三角座滑架向纸面右方向移动,编织针织物部α、Y。此时,在针织物部α的编织时,在FB的织针E上形成终端的线圈11,在针织物部Y的编织时,在位于针织物部β的编织区域内的BB的织针J上形成作为针织物部Y的始端的挂圈。三角系统在针织物部α的编织结束后,停止给纱ロ X的连行,在针织物部Y的编织时,使新的给纱ロ Z连行。另外,Sll中,使三角座滑架向纸面左侧移动,编织针织物部β。此时,从针织物部Y的编织区域内使给纱ロ Y连行,使作为针织物部β的终端的挂圈13在位于针织物部α的编织区域内的BB的织针E上形成。接着,S12中,不进行编织而使三角座滑架暂时向纸面右方向移动,然后在向纸面左方向移动的期间编织针织物部Y、α,最后,在又一次向纸面右方向移动的期间编织针织物部β。此时,将针织物部Y的终端的线圈及针织物部β的始端的线圈作为与在Sll中形成的各挂圈接续的新线圈形成。而且,S13中,进行与Sll同样的编织,形成在S12中形成的反面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线圏。以后,通过反复进行S12、13的编织而完成针织物部α、β、Y即可。进行以上说明的编织的结果是,如图6的线圈图所示,相邻的针织物部α、β中,将从图5的Sll到S12形成的针织物部α的端部的正面线圈11和在该正面线圈11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正面线圈14连接的针织纱钩挂于将在图5的Sll中形成的针织物部β的终端的反面线圈13和连接于该反面线圈I 3的正面线圈12连接的过渡纱(以粗线表示)而折回地缠绕。通过该过渡纱和针织纱的缠绕,将针织物部α和针织物部β连结。く实施方式3 > 实施方式3中,基于图7、8,说明与实施方式I同样地以彼此相邻的针织物部的编织方向相同的方式编织,并且仅在相邻的针织物部的一方进行用于将两针织物部接合的向BB的编织的例子。首先,开始在图7的S20所示的FB的织针A O上钩挂的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针织物部α、β、Y的编织(S21)。S21中,利用三角系统Cl编织针织物部α、Y,利用三角系统C2编织针织物部β。此时,在针织物部α的编织时,在位于针织物部β的编织区域内的BB的织针F上形成终端的挂圈22,在针织物部β的编织时,在FB的织针F上形成作为针织物部β的始端的线圈23。在纸面右侧的针织物部β、Y的边界上也同样地,对于位于编织方向近前侧的针织物部β,在BB的织针K上形成终端的挂圈,对于位于编织方向纵深侧的针织物部Y,在FB的织针K上形成始端的线圈。接着,在S22中,使编织方向相比S21反转,利用三角系统Cl编织针织物部γ、α,利用三角系统C2编织针织物部β。此时,将针织物部β、α的始端的线圈作为与在S21形成的挂圈接续的新线圈形成。而且,S23中,进行与S21同样的编织,形成与在S22形成的反面线圈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线圏。以后,通过反复进行S22、23的编织,完成针织物部α、β、Y即可。进行以上说明的编织的结果是,如图8的线圈图所示,相邻的针织物部α、β中,将从S22到S23形成的针织物部β的正面线圈26和在该正面线圈26的纵行方向上接续的正面线圈29连接的针织纱钩挂于将在图7的S23形成的针织物部α的终端的反面线圈28和连接于该反面线圈28的正面线圈27连接的过渡纱(以粗线表示)而折回地缠绕。通过该针织物部α的过渡纱和针织物部β的针织纱的缠绕将针织物部α和针织物部β连结。<其他、变形例>使用横机进行折回编织的情况下,形成编织方向终端的线圈之后,与该终端的线圈接续而形成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的始端的线圈。该情况下,由于与钩挂有终端的线圈的织针接近的织针一起上升,因此端部的线圈可能不能从织针的针钩退圏。这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将接近的织针的编织动作区分到不同的编织线圈横列。在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中,上述的问题也可能在为了连接相邻的针织物部彼此而相对于在BB形成的終端钩挂线圈编织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时产生。因此,优选相对于终端钩挂线圈在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进行浮线编织。例如,在实施方式I的S2中編织针织物部α时,不相对于在SI中形成于BB的织针F的挂圈2形成线圈5,而将FB的织针E的线圈6作为S2中的针织物部α的始端的线圈。若如此,则在SI中与挂圈2接近的线圈I通过夹杂有浮线编织的S2织下一段,因此在下ー个S3中在挂圈2形成线圈10吋,能够避免挂圈2的退圈错误。此外,如果是实施方式2的图5,则也可以不在S12的BB的织针E进行线圈15的编织而进行浮线编织,如果是实施方式3的图7,则也可以不在S22的BB的织针F进行线圈24的编织而进行浮线编织。此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g的范围内进行适宜变更。例如,本发明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也可以利用于针织套衫的身片和袖的接合。标号说明A O织针
FB前针床BB后针床X,Y,Z 给纱ロα、β、Y针织物部1,4 11,12,14 19,21,23 29 线圈2,3,1 3,22 挂圈1,4,6,7,11,12,14,16,21,23,25,26,27,29 正面线圈2,3,5,8,13,1 5,19,22,24,28 反面线圈
权利要求
1.一种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用于使用具备对置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构件的横机,将沿针织物的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接合,其特征在于, 在对各线圈横列调换编织方向而交替地反复进行对每一个线圈横列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的过程而增加针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数时,在至少一部分编织线圈横列中,进行如下的(I)及(2)的至少一方 (1)将由作为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终端的挂圈或线圈构成的终端钩挂线圈在与和具有该终端钩挂线圈的针织物部不同的其他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重复的位置的、且与形成有终端钩挂线圈的前一个线圈的针床对置的针床的织针上形成,从而使将所述终端钩挂线圈和终端钩挂线圈的前一个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以与该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的方式跨过前后的针床间;及 (2)将由作为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始端的挂圈或线圈构成的始端钩挂线圈在与和具有该始端钩挂线圈的针织物部不同的其他针织物部的编织区域重复的位置的、且与形成有始端钩挂线圈的后一个线圈的针床对置的针床的织针上形成,从而使将所述始端钩挂线圈和始端钩挂线圈的后一个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以与该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的方式跨过前后的针床间, 使跨过前后的针床间的一部分过渡纱和与具有该过渡纱的针织物部不同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相互缠绕,从而将相邻的针织物部彼此连结。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同一编织方向上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 并且至少对每一个线圈横列进行上述(I)及(2 )这两方。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进行了上述(I)的编织线圈横列的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中,对于在该(I)中形成的终端侧钩挂线圈进行浮线编织(不编织),进而在下一个编织线圈横列以后形成与所述终端钩挂线圈连续的新的终端钩挂线圈或始端钩挂线圈。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改变编织相邻的针织物部的针织纱的颜色而编织嵌花花纹。
5.一种针织物,使用具备对置的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和向织针供给针织纱的多个给纱构件的横机编织,且具备沿该编织宽度方向排列且独立编织的多个针织物部,其特征在于, 包括正面线圈而相邻的两针织物部中,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中的一部分编织线圈横列的边界部侧端部上的线圈为反面线圈, 将具有该反面线圈的编织线圈横列中的反面线圈和该反面线圈的相邻的正面线圈连接的针织纱缠绕于将另一方的针织物部中的最靠近边界部的正面线圈和在该正面线圈的纵行方向上连续的正面线圈连接的针织纱,从而将两针织物部连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其相比现有的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能够美化相邻的针织物部的边界部。在对各线圈横列调换编织方向而交替地反复进行对每一个线圈横列编织相邻的2个针织物部的过程而增加针织物部的线圈横列数时,在至少一部分编织线圈横列中,进行如下的(1)及(2)的至少一方。(1)从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终端开始形成跨过前后的针床间的过渡纱,使该过渡纱与不同于该针织物部的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2)从相邻的至少一方的针织物部的始端开始形成跨过前后的针床间的过渡纱,使该过渡纱与不同于该针织物部的其他针织物部的针织纱交叉。
文档编号D04B1/00GK102859057SQ20108006636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26日
发明者由井学, 岛崎宜纪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