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针及横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470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合针及横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由导针片开闭设置在针主体的前端的钩的结构的复合针及具备此复合针的横编机。
背景技术
横编机是通过由配备在沿着针床的长度方向(与针槽正交的方向)往复移动的滑架上的三角系统对配置在并列设置在针床上的多个针槽内的编织针进行驱动,对编织物进行编织的机械。作为用于此横编机的编织针,由导针片开闭针主体的钩的复合针已被众所周知(例如,參照专利文献I、2)图3是在构成复合针的构件之中的针主体101、导针片102和挺针片103的概要图;图4是组合了各构件101、102、103的复合针200的概要图,(A)是表示相对于针主体 101使导针片102后退到最后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相对于针主体101使导针片102进入到最前的状态的图。针主体101是具备设置在其前端、卡定编织纱线的钩111和设置在其后端侧的挺针片卡合部(以下称为NJ卡合部)112的直线状的长尺寸件。挺针片(以下称为NJ) 103的前端卡合部132与NJ卡合部112卡合。因此,如果三角系统作用在NJ103的片踵139上,则针主体101与NJ103 —起沿着针槽进退。另ー方面,导针片102是通过三角系统作用在配备在自身上的片踵129上沿着针槽进退的长尺寸件,是由设置在前端侧的2块导针片板121开闭上述钩111的构件。当此导针片102和针主体101相对地滑动时,导针片102的导针片臂部123和针主体101的臂部滑动接触面113相互地滑动接触,使得两构件101、102不向上下摆动。上述臂部滑动接触面113被形成在向针主体101的上面突出的突起部IllP和形成NJ卡合部112的突起部112A之间。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公平4-669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2946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具备上述结构的复合针的横编机中,近年来,存在小型化和轻量化的需求。与此需求相应地,为了将横编机小型化和轻量化,缩短复合针的全长被认为是有效的。因为复合针的全长是决定针槽的长度的主要因素,所以如果能够缩短复合针,则能够将针床小型化,其結果,也能够将横编机小型化和轻量化。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情况做出的发明,其目的之ー在于提供缩短了全长的复合针及具备此复合针的横编机。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者们研究了复合针200的全长变长的主要原因,其结果,着眼于为了确保导针片102的滑动长度,NJ103的相对于针主体101的卡合位置远离了钩111。上述卡合位置远离钩111,是因为在臂部滑动接触面113上不能设置阻碍臂部滑动接触面113和导针片臂部123的相对滑动的那样的突起部等,所以不得不与臂部滑动接触面113相比在针主体101的后端侧设置NJ卡合部112。因此,本发明者们进行构思的转换,设想使针主体中的臂部滑动接触面和挺针片卡合部在针槽的厚度方向并列,直到完成下面所示的本发明的复合针及横编机。本发明复合针,是配置在形成于横编机的针床上的针槽内的复合针,具备针主体、导针片和挺针片,该针主体具有用于卡定编织纱线的钩;该导针片相对于上述针主体被构成为滑动自由,开闭上述钩;该挺针片与上述针主体卡合,使上述针主体在沿着上述针槽的方向进退,其特征在干,上述导针片具备导针片基体;导针片板,该导针片板被设置在上述导针片基体上,进行上述钩的开闭;导针片臂部,该导针片臂部被设置在上述导针片基体的中间部,相对于上述导针片基体的厚度形成为薄壁,上述针主体具备局部地形成为薄 壁的挺针片卡合部;臂部滑动接触面,该臂部滑动接触面是在针主体的厚度方向与上述挺针片卡合部并列的宽度的面,并是滑动接触上述导针片臂部的面,上述挺针片具备前端卡合部,该前端卡合部形成在形成为与上述挺针片卡合部的厚度同等以下的厚度的前端区域上,与上述挺针片卡合部卡合。作为本发明复合针的ー个方式,最好是上述导针片具备滑动阻力生成部,该滑动阻力生成部与上述导针片基体中的上述导针片臂部相比在前端侧,形成在与上述针主体的挺针片卡合部相同的ー侧。此滑动阻カ生成部是在使导针片沿着针槽滑动时使滑动阻力作用在针槽和导针片之间的构件。另ー方面,本发明横编机是具备多个针槽的至少ー对针床相向地设置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在针槽中具备上述的本发明的复合针。发明的效果本发明的复合针,因为以在针槽的宽度方向并列的方式设置了针主体的臂部滑动接触面和挺针片卡合部,所以挺针片与针主体卡合的位置成为与以往相比接近钩的位置,同时也能够缩短针主体的全长。因此,本发明的复合针比以往的复合针短,重量轻。其结果,由于设置复合针的针槽也能够缩短,所以能够将针床小型化和轻量化,具有伴随着横编机的省空间化、轻量化、材料变少的成本下降等效果。另外,通过在导针片上形成滑动阻カ生成部,能够在导针片和针槽的侧壁之间产生滑动阻力,能够使导针片的停止位置的精度提高。另外,因为此滑动阻カ生成部未设置在导针片臂部,而且将导针片向与配置挺针片的ー侧相反侧的针槽推压,所以不存在将导针片臂部強力推压到上挺针片的前端部和针主体的挺针片卡合部上的情況。其結果,能够顺利地进行导针片的进退动作、挺针片和针主体的进退动作。具备本发明的复合针的横编机,与以往相比成为小型化和轻量化的横编机。这是因为与变短了的复合针一致地沿着针床的针槽的长度变短,使复合针动作的滑架也变得紧凑。


图I是配备在实施方式的复合针上的针主体、导针片及挺针片的概要图。表示在各构件的附近的附图分别是针主体的一部分俯视图、导针片的一部分仰视图、挺针片的一部分俯视图。图2是表示将图I的各构件组装在复合针上的状态的概要图,(A)是表示相对于针主体使导针片后退到最后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相对于针主体使导针片进入到最前的状态的图。另外,(C)是处于(A)的状态的复合针的部分放大图和该部分放大图的A — A截面向视图。图3是配备在以往的复合针上的针主体、导针片及挺针片的概要图。图4是表示将图3的各构件组装在复合针上的状态的概要图,(A)是表示相对于
针主体使导针片后退到最后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相对于针主体使导针片进入到最前的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下面,基于图I、2说明本发明复合针的实施方式。本发明复合针100,与图3、4所示的以往的复合针200比较,配备在复合针100上的针主体I、导针片2和挺针片(以下称为NJ) 3的结构不同。而且,由此结构的差异,虽然复合针100中的导针片2的滑动长度与以往的复合针200相同,但是复合针100的全长与以往的复合针200相比大幅度地变短。下面,仅对复合针100中的这些构件I、2、3进行说明。针主体1,与以往同样,是具备设置在其前端的卡定编织纱线的钩11、设置在后端部的挺针片卡合部(以下称为NJ卡合部)12、后述的导针片2的导针片臂部23被进行滑动接触的臂部滑动接触面13的直线状的长尺寸件。此针主体I的与以往的复合针200的针主体101的差异点在于在针主体I的厚度方向并列地设置了臂部滑动接触面13和NJ卡合部12。能够在针主体I的厚度方向并列地设置臂部滑动接触面13和NJ卡合部12,是因为将从针主体I的突起部IlP到针主体I的后端的区域IR中的针主体I的厚度区分为两个区域,在其一方的区域内设置了 NJ卡合部12 (參照图I的针主体俯视图)。也就是说,NJ卡合部12由向针主体I的上方突出的突起部12A、12B形成,但该突起部12A、12B向针槽的一方的侧壁侧偏,与针槽的宽度相比成为薄壁。另ー方面,臂部滑动接触面13,由在将区域IR在针主体I的厚度方向进ー步区分的两个区域之中的没有设置NJ卡合部12的另一方的区域中的针主体I的上面形成。如上所述,通过将区域IR中的针主体I的厚度(与针槽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厚度)由臂部滑动接触面13的宽度和NJ卡合部12的突起部12A、12B的厚度相互分开,能够使臂部滑动接触面13和NJ卡合部12并列在针主体I的厚度方向。其結果,能够使针主体I的后端的位置靠近钩11侧,能够使针主体I的长度与以往相比缩短近四成。导针片2,与以往同样,具备导针片基部20、安装在导针片基部20的2块导针片板21、设置在导针片基部20的中间部的大致L字型的导针片臂部23、配备在滑架上的三角系统作用的片踵29。2块导针片板21,配置在针主体I的导针片槽IlGUlG内,将钩11夹在中间。本实施方式的导针片2与以往导针片的差异点,是伴随上述针主体I的设计变更,在臂部滑动接触部13上进行滑动接触的导针片臂部23被形成为薄壁。如图I的导针片的仰视图所示,导针片臂部23,比导针片基体20的厚度(与针槽的宽度大致相同的厚度)薄,而且,在使导针片2和针主体I组合了时,被偏向针主体I的臂部滑动接触面13侧地设置(结合參照图2 (C))。因此,导针片臂部23,在配置于针槽的深度方向的底部侧的臂部滑动接触部13的上方,被滑动接触在臂部滑动接触部13上。
此导针片2的相对于针主体I的滑动长度,规定如下。首先,如图2 (A)所示,在导针片2相对于针主体I后退了吋,图I所示的导针片2的左侧的片踵29和NJ3的止挡突起39Q (从片踵39的根部向NJ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棒状的突起)抵接,阻止导针片2的过度的后退。相反地,如图2 (B)所示,在导针片2相对于针主体I进入了吋,导针片2的导针片臂部23和针主体I的突起部IlP抵接,阻止导针片2的过度的进入。另外,导针片2,与导针片基体20中的导针片臂部23相比在前端侧的侧面,即在导针片基体20的厚度方向,在与导针片臂部23相反侧的侧面上具备板弹簧状的滑动阻カ生成部25。滑动阻カ生成部25,在将导针片2配置在针槽内吋,与针槽的一方的侧壁接触,将导针片基体20向针槽的另一方的侧壁推压,在导针片2和针槽之间产生滑动阻力,使针槽内的导针片2的停止位置的精度提高。NJ3,其基本的形状与以往产品几乎相同,与以往同样,具有与针主体I的NJ卡合部12卡合的前端卡合部32和配备在滑架上的三角系统作用的片踵39。但是,伴随着上述针主体I和导针片2的设计变更,包含前端卡合部32在内的规定长度的前端区域3R的厚度成为薄壁。此薄壁部,在组合了 NJ3和针主体I吋,向针主体I的NJ卡合部12侧偏。如果使上述针主体I和导针片2和NJ3组合,则如图2 (C)的A — A向视图所示,导针片臂部23和NJ3的前端区域3R并列在针槽的厚度方向。因此,由于NJ3与针主体I卡合的位置与以往相比成为接近钩11的位置,所以复合针100的全长与以往相比大幅度地变短。当然,在使针主体I和导针片2相对地滑动时,由于导针片臂部23不与NJ3的前端区域3R、针主体I的NJ卡合部12干渉,所以针主体I和导针片2的相対的滑动长度,与以往的复合针200相同,与复合针200相比不会变短。如上所述,如果复合针100的全长变短,则针槽的长度也能够仅与其变短的量相应地缩短。其结果,能够将针床小型化和轻量化,在针槽上行走的滑架也能够小型化和轻量化,能够实现横编机的大幅度的省空间化和轻量化。进而,伴随着滑架的轻量化,也能够期待滑架的闻速化、加减速性能的提闻。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因为伴随着在针主体I中NJ卡合部12靠近钩11侦牝针主体I的全长变短,所以也能够实现复合针100的轻量化。由于复合针100也存在以千根单位设置于横编机的情况,所以如果能够将复合针100轻量化,则能够大幅度地将横编机整体轻量化。另外,由于如果能够将复合针100轻量化,则在针槽内使复合针100进退的负荷也变小,所以也能够将使滑架行走的马达的输出置換成低输出的马达,能够实现消费电カ的降低。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结构中,因为使导针片2和针槽之间产生滑动阻カ的滑动阻力生成部25在针槽的厚度方向被设置在与NJ3相同的ー侧,所以将导针片2向从NJ3离开的方向推压。因此,在导针片2和NJ3之间不会作用过大的摩擦力,导针片2的沿针槽的进退动作、NJ3及针主体I的沿针槽的进退动作都能够顺利地进行。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被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定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例如,也可以做成将安装在导针片上的导针片板作为I块的复合针,也可以做成将导针片基体和导针片板作为完全的一体物的复合针。符号说明100、200 :复合针I、101:针主体IR:区域11、111:钩 IlG :导针片槽IIP、I IIP:突起部12、112 :挺针片卡合部(NJ卡合部)12A、12B、112A :突起部13、113 :臂部滑动接触面2、102:导针片20 :导针片基体21、121:导针片板23、123:导针片臂部25 :滑动阻カ生成部29、129:片踵3、103:挺针片3R :前端区域32、132:前端卡合部39、139:片踵39Q:止挡突起
权利要求
1.ー种复合针,是配置在形成于横编机的针床上的针槽内的复合针,具备针主体、导针片和挺针片,该针主体具有用于卡定编织纱线的钩;该导针片相对于上述针主体被构成为滑动自由,开闭上述钩;该挺针片与上述针主体卡合,使上述针主体在沿着上述针槽的方向进退,其特征在干, 上述导针片具备 导针片基体; 导针片板,该导针片板被设置在上述导针片基体上,进行上述钩的开闭; 导针片臂部,该导针片臂部被设置在上述导针片基体的中间部,相对于上述导针片基体的厚度形成为薄壁, 上述针主体具备 局部地形成为薄壁的挺针片卡合部; 臂部滑动接触面,该臂部滑动接触面是在针主体的厚度方向与上述挺针片卡合部并列的宽度的面,并是滑动接触上述导针片臂部的面, 上述挺针片具备前端卡合部, 该前端卡合部形成在形成为与上述挺针片卡合部的厚度同等以下的厚度的前端区域上,与上述挺针片卡合部卡合。
2.如权利要求I记载的复合针,其特征在干, 上述导针片具备滑动阻力生成部,该滑动阻力生成部与上述导针片基体中的上述导针片臂部相比在前端侧,形成在与上述针主体的挺针片卡合部相同的ー侧, 由此滑动阻力生成部,在使导针片沿着针槽滑动时,使滑动阻力作用在针槽和导针片之间。
3.一种横编机,是具备多个针槽的至少ー对针床相向地设置的横编机,其特征在干, 在针槽中具备权利要求I或2记载的复合针。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缩短了全长的复合针。是具备针主体(1)、导针片(2)和挺针片(3)的复合针(100)。针主体(1)具备局部地形成为薄壁的挺针片卡合部(12)、在针主体(1)的厚度方向具有与挺针片卡合部(12)并列的宽度的臂部滑动接触面(13)。导针片(2)具备设置在导针片基体(20)上的导针片板(21)和与针主体(1)的臂部滑动接触面(13)滑动接触的薄壁的导针片臂部(23)。挺针片(3)具备前端卡合部(32),该前端卡合部(32)形成在形成为与挺针片卡合部(12)的厚度同等以下的厚度的前端区域(3R)上,与挺针片卡合部(12)卡合。
文档编号D04B35/06GK102822403SQ20108006578
公开日2012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26日
发明者北原健治, 山野浩稔, 中森岁德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