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口袋的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文档序号:1718958阅读:3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口袋的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横编机编织的具有口袋的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汗衫、对襟毛衣等编织品中,有时在其前后身部分上附加口袋。本申请的申请人公开了一种从基体编织物分支,整体地编织口袋编织物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I 中,揭示了通过在口袋袋部的上方位置形成由罗纹组织构成的口袋上边缘部,无需缝制地形成厚重、保形性优越的内设式口袋(日文原文切D ^ 卜),在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在与基体部的编织组织垂直的开口部上以与罗纹编织物等垂直的方式形成加强口袋上部, 并提闻设计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34060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2-339203号公报
口袋的开口部的形状特别容易变形。虽然在上述专利文献的口袋中进行加强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期望更加不走样的口袋。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难以走样的高质量的口袋的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发明内容
—种具有口袋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并排设有多个织针的针床、能够在各针床间移圈的横编机进行编织,对从基体编织物部分支形成了的口袋袋部的端部的线圈列实施包针(抛针;日文原文“伏目”)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 完成所述包针处理后,对口袋袋部的上方位置的基体编织物部的线圈列,形成成为两层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
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状基体编织物部的形成具备以下工序在另一方针床上形成由加针而成的增圈的工序;一边形成基体编织物部,一边在由前后针床卡定的线圈列的区域,以相当于口袋袋部的编织宽度,使用前后针床进行袋编织的工序;将在该袋编织中形成了的由前后针床卡定的新线圈进行移圈,在所述区域内形成重叠线圈的工序。
其特征在于,所述包针处理具备以下工序工序1,对卡定于一方针床的成为包针处理的对象的线圈列的线圈,在另一方针床上形成由加针而成的增圈;工序2,由前后针床进行袋编织,形成新线圈;工序3,将在所述袋编织中形成了的由前后针床卡定的新线圈进行移圈,形成重叠线圈,使线圈减少;将所述重叠线圈作为始端,向终端侧依次重复所述工序2和工序3。
一种具有口袋的编织物,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并排设有多个织针的针床、能够在各针床间移圈的横编机,对于从基体编织物部分支形成了的口袋袋部的端部的线圈列实施包针处理,其特征在于,进行基于在口袋袋部的开口部侧的端部配置袋组织的包针处理实现的防脱,以沿着该开口部的方式对防脱的上方位置的基体编织物部形成袋组织,在该袋组织和口袋的开口部侧端部之间阶差小。
在本发明中,通过对于口袋开口部的上方位置的基体编织物,形成配置伸长少且牢固的袋组织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由此,能够抑制与口袋袋部相对的基体编织物部被向下部拉伸,形成难以走样的口袋。
另外,在本发明中,通过对于基体编织物部,形成袋状基体编织物部,能够使和口袋袋部的终端的线圈的阶差不明显。
在本发明中,包针处理编织通过进行袋编织,呈前后两层的状态,能够使编织物具有厚度。另外,使用在所述袋编织中形成了的通过前后针床卡定的新线圈形成重叠线圈,能够形成牢固的口袋袋部的终端。
另外,本发明的编织物对口袋袋部的终端实施配置牢固的、具有厚度的袋组织的包针处理。对于基体编织物,虽然产生了由袋组织的厚度形成的阶差,但是通过具有厚度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的形成,不仅所述阶差变得不明显,抑制伸长,而且也实现具有外表美观的口袋的编织物。


图I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口袋的编织物的概略图。(a)是从正面来看的编织物的概略图。(b)是表示从线Y-Y来看的编织物的截面构造的图。
图2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口袋的编织物的袋状包针部的编织图。
图3是与图2连续的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袋状包针部的编织图。
图4是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口袋的编织物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的编织图。
图5是与图4连续的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有口袋的编织物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的编织图。
符号说明
I编织物
2基体编织物部
4 口袋袋部
5袋状包针部
10、11、12、13、14、15 线圈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用具有口袋的编织物I来进行说明。特别是以成为本申请特征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 (前侧7F、后侧7B)的编织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用于编织的横编机是具备前后一对针床的两床式横编机,后针床相对于前针床能够齿条移动(9 ,今 >々''),在针床的上方位置具有多个喂线口。为了方便说明,与实际的编织相比,编织图减少了针数。
在图2 图5的编织图中,图中左侧的数字表示编织步骤⑶、(T),左右方向的箭头表示编织方向,上下方向的箭头表示移圈方向。FB表示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大写字母A P表示FB的织针,小写字母a p表示BB的织针。另外,黑圆圈表示在该编织步骤中形成的线圈,双圆圈表示重叠线圈。另外,对于与该编织步骤的编织无关地保持处于被织针卡定的状态的线圈(白圆圈),除一部分外地省略图示。
实施例
图I是表示具有口袋的编织物I的概略图。图I的(a)是从正面看到的编织物I 的概略图。另外,用粗线包围起来的区域表示目前常见的口袋的区域。也就是说,是没有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的状态。另外,图I (b)是表示从两点划线Y-Y看到的编织物的截面构造的图。在本实施例中编织的基体编织物部2是平针。如图所示,对于在箭头W的方向上编织的基体编织物部2,在口袋分支部3,以公知的加针来进行增圈,成为口袋袋部4的始端。 然后编织基体编织物部2和口袋袋部4。(参照下述图2的S0)组合口袋袋部4和基体编织物部2,形成两层编织物。在本实施例中,纸面里侧的基体编织物部2也编织成正面线圈, 即使是从口袋开口部6看到的情况下,也和近前侧的口袋袋部4的线圈一样美观,提高了口袋的品质。
袋状包针部5在线圈10分支,以两层的形式形成牢固的口袋的终端部。因此,由于牢固性和其厚度,阶差会十分明显。另外,在往口袋里装东西时,加上其重量,更容易引起口袋的变形。在本实施例中,形成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减弱其变形的力。进一步地,在口袋开口部6侧,与上述袋状包针部5之间产生的阶差因由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的形成而引起的编织物部的厚度而变得不明显,口袋开口部6也不扩大,外表也美观。
图2及图3是具有口袋的编织物I的袋状包针部5的编织图。下面,说明图2及图3表示的编织步骤SO S16。在本实施例中编织的袋状包针部5从纸面右侧向左侧进行包针处理。另外,在口袋袋部4的编织宽度中,织针K、k为始端侧,织针E、e为终端侧。口袋分支部3以后,以SO表示的口袋袋部4的状态〔从图I的(a)的两点划线X-X看到的编织物的截面〕连续地形成线圈。
图2的SO表示用FB的织针A、C、E、G、I、K、M、O、BB的织针f、h、j、I卡定被编织了的口袋袋部4的线圈和基体编织物部2的线圈的状态。从FB的织针A开始,与被每一根织针卡定了的这些线圈连续地形成新线圈。SI将FB的织针K、I、G、E的线圈通过移圈移动至BB的织针k、i、g、e,沿左方向在FB的织针O、M和BB的织针k、i、g、e上形成新线圈。 S2改变方向,向右在BB的织针e、g、i、k上形成新线圈。背面线圈的编织完成后,通过移圈使线圈返回FB的织针K、I、G、E。
在S3,向左方向,在织针K、I、G、E上形成新线圈。其中,利用织针K、I、G、E按加针编织,在与它们相对的BB的织针k、i、g、e上形成作为增圈的线圈10。在S4,向右利用 FB的织针E、G、I、K形成线圈。另外,在S5,向左利用FB的织针K、I、G、E形成线圈。在S6, 向右方向,在FB的织针E和BB的织针g、i、k上形成新线圈。在S3中增圈了的线圈10的局部,为了使编织容易,形成新线圈11。
在图3的S7,向左利用FB的织针K、G形成线圈(线圈20)。在S8,向右利用BB的织针g、i、k形成线圈(线圈21)。在S7和S8进行袋编织。因线的粗细和原材料不同,条件也不同,但是,随着线圈增加,在袋编织中形成的线圈在经方向上较多地连结,产生厚度而变得牢固。在S9,从BB的织针k将卡定于FB的织针I的线圈21进行移圈。进一步地, 在S10,将卡定于FB的织针K的线圈20经由BB的织针k移圈至FB的织针I,成为线圈20、 21的重叠线圈。
在S11,向左方向,在FB的织针I、E上形成新线圈(线圈22)。接着,在S12,向右方向,在BB的织针e、g、i上形成新线圈(线圈23)。在S13,将卡定于BB的织针i的线圈 23移圈至FB的织针G。进一步地,在S14,将卡定于FB的织针I的线圈22经由BB的织针 i移圈至FB的织针G,成为线圈22、23的重叠线圈。接着重复进行与从Sll到S14相同的编织,依次对FB的织针E、G、I、K的线圈进行包针处理,如S15所示,FB的织针E、G、I、K的线圈被隐去而消失。在S16,将BB的织针f、h、j、I的线圈移圈至FB的织针E、G、I、K。
对于口袋袋部4的端部的线圈列完成袋状包针部5,以夹持口袋开口部6的形式, 对下述Tl的卡定于织针E、G、I、K的线圈,形成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图4及图5是具有口袋的编织物I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的编织图。下面,说明图4及图5所示的编织步骤 Tl T13。
图4的Tl表示袋状包针部5完成后,单层的基体编织物部2的线圈卡定于FB的织针A、C、E、G、I、K、M、0的状态。在Tl阶段,口袋袋部4也完成,在比该位置更上方位置的基体编织物部上形成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对于T2,向左方向,在FB的织针0、M、K、I、G、 E上形成新线圈。但是,利用织针E、G、I、K进行加针编织,在与它们相对的BB的织针e、g、 i、k上形成作为增圈的线圈12。然后,使用分支了的线圈,以两层的状态进行编织。另外, 如果形成的编织宽度为与口袋袋部4相当的、相同的编织宽度或数个线圈程度宽的编织宽度,则平衡性良好。
对于T3,向右方向,在BB的织针e、g、i、k上形成新线圈13。对于T4,向左方向, 在FB的织针K、I、G、E、C、A上形成新线圈。对于T5,向右方向,在FB的织针A、C和BB的织针e、g、i、k和FB的织针M、0上形成新线圈。紧接着在T2中增圈了的BB的织针k、i、 g、e的线圈12,在T3中与背面线圈的线圈13,在T5中与背面线圈的线圈14两线圈连续地形成背面线圈。
对于丁6,向左方向,在?8的织针0、11、1(、1、6、£上形成新线圈。在T3 T6中,在 Tl所表示的FB的各线圈和在T2中增圈了的卡定于BB的织针k、i、g、e的线圈12上追加形成两线圈的量的线圈。对于17,将由BB的织针e、g、i、k卡定的线圈14移圈至作为空针的FB的织针D、F、H、J。
对于图5的T8,向右方向,在FB的织针D、F、H、J上形成新线圈15。在T9中,接着将它们的各线圈移圈至BB的织针e、g、i、k。然后,向左方向在FB的织针K、I、G、E、C、A 上形成新线圈。该编织成为袋状基体编织物部前侧7F的线圈。在T5,通过对利用BB的针床形成了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后侧7B的线圈,利用与袋状基体编织物部前侧7F的线圈相同的针床进行编织,从FB侧来看,在T3、T5中形成了的作为背面线圈的线圈14变成作为正面线圈的线圈15,该部分变得像双反面组织一样,编织物美观性提升。
对于T10,将卡定于BB的织针e、g、i、k的线圈移圈至作为空针的FB的织针D、F、 H、J,向右方向通过与FB的织针A、C、M、0相同的编织线圈横列形成新线圈。在Tl I,将在 TlO中向FB的织针D、F、H、J进行移圈形成的新线圈进行移圈,使其回到BB的织针e、g、i、 k。进一步地,向左方向,在FB的织针O、M、K、I、G、E、C、A上形成新线圈。对于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的经方向的长度,只要重复T6到TlO的编织,调整线圈的数量即可。在T12,为了完成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将卡定于BB的织针e、g、i、k的线圈移圈至FB的织针E、G、I、K, 成为重叠线圈。在T13,向右方向,在FB的织针A、C、E、G、I、K、M、0上形成新线圈,完成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成为作为基体编织物部2的单层编织物。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例如,除了两床式横编机,也能够使用具备移圈底脚片针床(卜9 > 7 7 D', ^ ^ y K )的两床式横编机或四床式横编机,进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编织。 另外,虽然在实施例中,利用平针组织进行说明,但也可以在基体编织物部2、形成于袋状包针部5的下方或口袋开口部6的上方位置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前侧7F等处,形成双反面组织或罗纹组织。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口袋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并排设有多个织针的针床、能够在各针床间移圈的横编机进行编织,对从基体编织物部分支形成了的口袋袋部的端部的线圈列实施了包针处理,其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在完成了所述包针处理后, 对口袋袋部的上方位置的基体编织物部的线圈列,形成成为两层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口袋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袋状基体编织物部的形成具备以下工序在另一方针床上形成由加针而成的增圈的工序;一边形成基体编织物部,一边在通过前后针床卡定的线圈列的区域中,以相当于口袋袋部的编织宽度使用前后针床进行袋编织的工序;将在该袋编织中形成了的由前后针床卡定的新线圈进行移圈,在所述区域内形成重叠线圈的工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口袋的编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针处理具备以下工序工序1,对卡定于一方针床的成为包针处理的对象的线圈列的线圈,在另一方针床上形成由加针而成的增圈;工序2,由前后针床进行袋编织,形成新线圈;工序3,将在所述袋编织中形成了的由前后针床卡定的新线圈进行移圈,形成重叠线圈,使线圈减少;将所述重叠线圈作为始端,向终端侧依次重复所述工序2和工序3。
4.一种具有口袋的编织物,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并排设有多个织针的针床、能够在各针床间移圈的横编机,对于从基体编织物部分支形成了的口袋袋部的端部的线圈列实施了包针处理,其特征在于,进行基于在口袋袋部的开口部侧的端部配置袋组织的包针处理而实现的防脱,以沿着该开口部的方式对防脱的上方位置的基体编织物部形成袋组织,在该袋组织和口袋的开口部侧端部之间阶差小。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难以走样且高质量的具有口袋的编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对于基体编织物部(2),在口袋分支部(3)增圈,成为口袋袋部(4)的始端。然后,编织基体编织物部(2)和口袋袋部(4)。再一边形成基体编织物部,一边在由前后针床卡定的线圈列区域,以相当于口袋袋部的编织宽度,使用前后针床进行袋编织,将由该袋编织形成了的由前后针床卡定的新线圈进行移圈,在所述区域内形成重叠线圈,在重叠线圈上形成作为与口袋袋部连续的基体编织物部的新线圈。通过编织牢固的袋状基体编织物部(7),能够形成牢固的两层编织物,能够得到难以走样、阶差也小、高质量的口袋。
文档编号D04B1/22GK102534971SQ2011103304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奥野昌生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