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及编织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及应用该起针方法所编织了的编织物,该编织物的起针方法用于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编织没有松弛的编织物的起针部,上述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已知有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横编机对编织物起针的方法。作为最简单的起针方法,已知有通过向前后针床交替地供给编织线,而编织编织物的起针部的方法。但是,该方法中,在前后针床间跨过的交接线容易变长,因此,起针部有可能会变松。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利用称为“加针”的方法编织起针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利用“加针”编织起针部中,首先在前后一方针床上编织作为基端的基端线圈横列。然后,向与该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相对的另一方针床的织针上移圈,同时,从编织宽度方向一端侧朝向另一端侧进行如下的动作从该线圈拉出从而在一方针床的织针(所移圈的线圈为原来被卡定的织针)上形成加针线圈。如图3所示,这样操作所编织了的起针部成为卡定于前后针床的线圈的沉降弧彼此互相缠绕了的起针部。由于在该起针部中,不存在连接线圈间的线长不必要地变长,因此,成为绷紧的起针部。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4-73245号公报但是,使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加针”的起针方法,在横编机的织针为舌针的情况下为有效的方法,在横编机的织针为复合针(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第四17146号公报) 的情况下为不恰当的方法,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用于开闭针主体的钩的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假如由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进行专利文献1的起针方法,如图4所示,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和加针线圈就会变为不缠绕的状态,因此,不能编织和图3 —样的起针部。另外,当然,在按照和专利文献1 一样的步骤的情况下,只是由复合针不能形成和图3 —样的起针部,并不是说由复合针不能对编织物起针。上述问题是由于通过舌针和复合针,用于在相对的针床之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构造不同而产生的。在使用舌针的情况下,在线圈移圈时利用处于舌针侧面的叶片,因此,相对的针床的舌针彼此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稍微错位。与此相对,由于在使用具备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的复合针的情况下,为如下的结构由相对的复合针的钩获取由处于翼片的齿口侧前端的钩保持了的线圈,因此,相对的针床的复合针的钩彼此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不错位。如上所述,在由使用和舌针构造不同的具备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的复合针的横编机,编织通过将卡定于前针床的线圈彼此进行连接的编织线和将卡定于后针床的线圈彼此进行连接的编织线互相缠绕所形成的起针部时,追求全新的想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及具有应用该方法所编织的部分的编织物,该编织物的起针方法能够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来编织没有松弛的起针部,上述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本发明编织物的起针方法为如下的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在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的针床、在前后针床之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编机对编织物起针时,形成作为与对象线圈连续的新线圈的加针线圈,该对象线圈为在前后任意一方针床上所形成的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之一,同时,从针床长度方向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反复进行如下动作使该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向相对的另一方针床的织针进行移圈。而且,在本发明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在将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使得所述加针线圈依次形成下去的方向作为形成方向时,在使喂线口向所述形成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期间编织各加针线圈。另外,在本发明编织物的编织方法中使用的横编机的针床所具备的织针为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作为本发明编织物的起针方法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为将基端线圈横列全部编织后,对构成该基端线圈横列的各线圈,将加针线圈依次编织下去。另外,作为本发明编织物的起针方法的一种方式,也可以为每编织一圈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就对该线圈将加针线圈编织下去。另一方面,本发明编织物为如下的编织物其具有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在前后针床之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编机所编织了的起针部,上述前后一对针床设有多列的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该起针部具备针编弧的方向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基端线圈横列和加针线圈横列。而且,在本发明编织物中,从加针线圈横列的加针线圈延伸到达在该加针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邻接的其它加针线圈的编织线的一部分,缠绕于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的根部上。根据本发明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即使是具备具有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的复合针的横编机,也能够编织具备不松弛地编织了的起针部的本发明编织物。
图1是表示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的实施方式1的编织物的起针方法的编织工序的编织工序图。图2是表示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的实施方式2的编织物的起针方法的编织工序的编织工序图。图3是使用具备舌针的横编机,按照现有的加针方法编织了的起针部的线圈图。图4是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按照现有的加针方法编织了的起针部的线圈图。符号说明1对象线圈2加针线圈8 喂线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实施方式记载的编织都使用至少具备前针床(以下,称为FB)和后针床(以下,称为BB)的一对针床,且能够在前后针床间进行线圈的移圈的两床式横编机的编织例进行说明。针床所具备的织针为复合针也就是所谓的滑动针,该复合针具备具有钩的针主体、和用于开闭钩的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并且在两个导针片之间进行线圈的交接。另外,所使用的横编机也可以为具备移圈底脚片针床(卜, 、y卞 了一 ”、” ο F )的两床式横编机或四床式横编机。另外,横编机的喂线口可以为被滑架带送的类型,也可以为自动式。<实施方式1>在本实施方式中,基于图1说明在BB上由作为抽出线(拔t糸)的编织线形成线圈后,在与该抽出线的线圈连续地对编织物起针时,应用本发明的起针方法的例子。图1为编织工序图,用于由来自用▽所表示的喂线口 8的编织线对编织物起针。 图中的“字母+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序号,短黑条表示FB及BB所具备的织针,A D表示针床的织针位置,实际上进行编织动作的编织线部分用粗线表示。另外,在图示的一部分编织工序中,为了说明方便,实际上存在将相同的针床的织针在纸面上下方向错开表示的地方(S2中的BB的织针D、S4中的BB的织针C等)。首先,在Sl中,表示在使喂线口 8向纸面右方向移动期间,与卡定于BB的织针A D的抽出线的线圈连续地形成作为起针的基端的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的状态。在以后的编织工序中,从该状态朝向纸面左方向将加针线圈形成下去。即,纸面左方向为加针线圈的 “形成方向”。另外,在Si中,作为编织加针线圈的准备,在形成基端线圈横列后,还进行使喂线口 8向纸面左方向移动至超过织针D的位置的动作。然后,在S2中,再使喂线口 8反转而向纸面右方向(上述“形成方向”的相反方向) 移动期间,形成与卡定于BB的织针D的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对象线圈1)连续的新的线圈(加针线圈2),将该对象线圈1向FB的织针D进行移圈(参照箭头符号),该FB的织针 D处于与卡定有对象线圈1的BB的织针D相对的位置。下面,基于相同的想法,在S3中使喂线口 8向纸面左方向移动至超过织针C的位置,在S4中编织与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1连续的加针线圈2,同时将对象线圈1向FB 的织针C上进行移圈。通过朝向纸面左方向重复进行以上动作,如S5所示,在FB和BB上形成起针部。如果观察该S5所示的起针部的话,则从卡定于BB的加针线圈2延伸到达处于该加针线圈2的附近的其它加针线圈2的编织线的一部分,被缠绕于卡定于FB的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1的根部上。因此,在S5所示的起针部中,编织线不会过分变长地跨过FB和 BB之间,该起针部成为没有松弛的起针部。<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2中,基于图2说明通过反复进行编织一圈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就在该线圈(对象线圈)上编织加针线圈从而形成起针部的本发明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图2的观察方法与上述的实施方式1的图1一样。首先,在图2的Tl中,表示使喂线口 8向纸面左方向移动,在BB的织针D上编织了一圈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的状态,在以后的编织工序中,从该状态朝向纸面左方向(加针线圈2的“形成方向”)将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1增加下去,并且也将加针线圈2形成下去。
在T2中,在使喂线口 8向纸面右方向(上述“形成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期间, 编织与在Tl中所形成了的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对象线圈1)连续的新的线圈(加针线圈 2),将对象线圈1向FB的织针D上进行移圈。下面,基于相同的想法,在Τ3中使喂线口 8向纸面左方向移动期间,编织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1,在Τ4中编织与该对象线圈1连续的新的加针线圈2,同时,将对象线圈1 向FB的织针C上进行移圈。通过朝向纸面左方向重复进行上述动作,如Τ5所示,在FB和 BB上形成起针部。通过以上说明了的实施方式2的编织工序所编织了的编织物,与在实施方式1的编织工序中所编织了的编织物同样地,也形成没有松弛的起针部。这是因为在BB上连接邻接形成的加针线圈2,2彼此的编织线被缠绕于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1的根部上。例如, 从BB的织针D的加针线圈2延伸而形成FB的织针C的对象线圈1、到达BB的织针C的加针线圈2的编织线的一部分,缠绕于在FB的织针D上所形成的对象线圈1的根部上。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例如,在实施方式1中,可以由双罗纹组织编织基端线圈横列,也可以由绞绕线圈构成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
权利要求
1.一种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在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在前后针床之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编机对编织物起针时,形成作为与对象线圈连续的新线圈的加针线圈,上述对象线圈为在前后任意一方针床上所形成的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之一,同时,从针床长度方向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反复进行如下动作使该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向相对的另一方针床的织针进行移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针床所具备的织针为复合针的情况下,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在将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使得所述加针线圈依次形成下去的方向作为形成方向时,在使喂线口向所述形成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动期间编织各加针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全部编织了基端线圈横列后,对构成该基端线圈横列的各线圈,依次将加针线圈编织下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编织一圈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就对该线圈将加针线圈编织下去。
4.一种编织物,其具有使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在前后针床之间能够进行线圈的移圈的横编机所编织了的起针部,上述前后一对针床设有多列复合针,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针部,具备针编弧的方向相互朝向相反方向的基端线圈横列和加针线圈横列,从加针线圈横列的加针线圈延伸到达在该加针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邻接的其它加针线圈的编织线的一部分,缠绕于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的根部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编织物的起针方法,其能够使用具备复合针的横编机,编织没有松弛的起针部,该复合针具有针主体和两个带翼片的导针片。在对编织物起针时,形成与对象线圈(1)连续的新线圈即加针线圈(2),该对象线圈(1)作为在前后任意一方针床(BB)上所形成的基端线圈横列的线圈之一,同时,从针床长度方向的一方朝向另一方反复进行如下动作向与该基端线圈横列的对象线圈(1)相对的另一方针床(FB)的织针进行移圈。此时,在将在针床的长度方向上使得加针线圈(2)依次形成下去的方向(纸面左方向)作为形成方向时,各加针线圈(2)在使喂线口(8)向所述形成方向的相反方向(纸面右方向)移动期间进行编织。
文档编号D04B15/38GK102465384SQ201110330679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5日
发明者冈本一良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