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551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
背景技术
碳纤维纱是目前世界正在推广的新型材料,其具有导电、导热性能。一些先进国家的碳纤维纱产品已推广,国内也有企业已投产碳纤维纱,但质量还在逐步改进。在编织过程中,需要将碳纤维纱从纱架上通过穿纱装置传送到编织机中,但是碳纤维纱在现有穿纱装置中容易翻转,使其与穿纱装置之间产生摩擦,导致碳纤维纱的表面出现毛丝,影响碳纤维纱织品的质量;同时现有的穿纱装置在将碳纤维纱传送给编织机时,相邻的碳纤维纱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这样进入编织机后,编织出来的产品质量差;从而现有穿纱装置严重的影响了碳纤维纱产品质量,降低了碳纤维纱产品的竞争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在碳纤维纱从纱架出来到编织机的过程中,其能够避免碳纤维纱表面出现毛丝,在碳纤维纱进入编织机时,相邻碳纤维纱之间不具有间隙,提高碳纤维纱编织产品的编织质量。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包括放置碳纤维纱辊的纱架,纱架的出纱端设置有对纱线导向的第一导纱机构,纱架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纱线过渡支架、第二纱线过渡支架,第一纱线过渡支架上设置有对纱线导向的第二导纱机构,所述第二纱线过渡支架上设置有对纱线导向的第三导纱机构以及位于第三导纱机构后对纱线进行导向的导向板, 所述导向板上至少开设有第一行导向孔排、以及位于第一行导向孔排下方的第二行导向孔排,第一行导向孔排、第二行导向孔排均包括多个间距相等的导向孔,第一行导向孔排中第一导向孔的右端与第二行导向孔排中与其对应的导向孔左端上下交集,所述纱架下方设置将纱架向上顶起的顶起装置。所述第一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第三导纱机构均包括左导向基座、右导向基座,左导向基座、右导向基座之间设有多根上下位置的导向杆,上下两相邻的导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左导向基座上开设有多个左腰形调节孔,右导向基座上对应开设有多个右腰形调节孔,所述导向杆的左端位于左导向基座的左腰形调节孔内、右端位于右导向基座上的右腰形调节孔内。所述左导向基座包括左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左安装座上的左调节板,右导向基座包括右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右安装座上的右调节板,所述多个左腰形调节孔开设在左调节板,多个右腰形调节孔开设在右调节板上。所述导向孔为矩形导向孔,矩形导向孔的两端为圆弧形设置。所述顶起装置位于纱架的底端中部。所述纱架底端周围还设置有顶起装置。
所述顶起装置位于纱架底端的一侧,该顶起装置可以设置多个。所述顶起装置为油缸或气缸。采用了上述方案,在需要上下调节纱架时,通过操控顶起装置将纱架顶起,使纱线的线路尽量平直,避免与导纱机构的导纱杆之间形成夹角,也就避免了纱线与导纱杆之间摩擦产生毛丝,提高了织出布面的整体质量。而在需要调节上下相邻导向杆之间的间隙,满足不同厚度的碳纤维纱导向时,只要将导向杆的两端在各自的腰形调节孔进行上下调节即可,在调节到位后采用固定件将导向杆进行固定。由于碳纤维纱是扁的,且导向杆之间的间隙略大于碳纤维纱的厚度,碳纤维纱在导向杆之间间隙内传送时,便不会发生翻转,就减少了碳纤维纱与导向杆之间的摩擦,碳纤维纱上不会出现大量毛丝,提高布料产品的质量。另外由于第一行导向孔排中第一导向孔的右端与第二行导向孔排中与其对应的导向孔左端上下交集,且第一行导向孔排、第二行导向孔排均包括多个间距相等的导向孔,纱线经过导向孔排的导向孔导出后,左右相邻的纱线之间不会产生一点间隙,能够紧挨在一起进入纺织设备中进行纺织,提高了纺织质量。从而使用了本发明后,在碳纤维纱从纱架出来到编织机的过程中,其能够避免碳纤维纱表面出现毛丝,且在碳纤维纱进入编织机时,相邻碳纤维纱之间不具有间隙,提高碳纤维纱编织产品的编织质量。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纱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导纱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导向板的结构示意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4,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包括放置碳纤维纱辊1的纱架2,纱架具有多层放置碳纤维纱辊的放纱层,每层放纱层的出纱端纱架上均安装对各层纱线进行导向的第一导纱机构3,纱架的出纱端依次设置有第一纱线过渡支架4、第二纱线过渡支架 5,第一纱线过渡支架4上设置有对纱线导向的第二导纱机构6,第二纱线过渡支架上设置有对纱线导向的第三导纱机构7以及位于第三导纱机构后对纱线进行导向的导向板8,当然在第二导纱机构的后方也可以安装导向板;其中,导向板8上开设有三行导向孔排,即第一行导向孔排9、位于第一行导向孔排下方的第二行导向孔排10,以及第二行导向孔排10下方的第三行导向孔排11,三行导向孔排均由多个左右间距相等的导向孔构成,第一行导向孔排的第一导向孔12右端与第二行导向孔排的第一导向孔13左端上下交集,第二行导向孔排的第一导向孔12右端与第三行导向孔排的第一导向孔14左端上下交集,交集是指从上往下看(从下往上看),上行导向孔与下行导向孔之间具有重叠部分,这样在在纱线穿过导向孔时,相邻纱线之间就不会产生一点间隙、紧挨在一起,从而在布料纺织时,能够提高布料的质量。由于碳纤维纱15是扁平的,故将导向孔设置成矩形导向孔,并且将矩形导向孔的两端设置成圆弧形,这样在纱线穿过导向孔时,纱线便不会产生翻转,避免了纱线翻转而造成的纱线与导纱孔内壁的磨损,以及产生的毛丝,而两端圆弧形设计,对纱线两侧边进行保护,减轻了纱线两侧边与导纱孔两端内壁的磨损,保证纱线传送过程中的质量。上述,第一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第三导纱机构均包括左导向基座16、右导向基座17,左导向基座、右导向基座之间设有多根上下位置的导向杆18,上下两相邻的导向杆之间具有间隙;左导向基座上开设有多个左腰形调节孔19,右导向基座上对应开设有多个右腰形调节孔20,导向杆的左端位于左导向基座的左腰形调节孔内、右端位于右导向基座上的右腰形调节孔内。其中,左导向基座包括具有安装孔的左安装座21、通过螺栓安装在左安装座上的左调节板22,右导向基座包括具有安装孔的右安装座23、螺栓固定连接在右安装座上的右调节板对,多个左腰形调节孔19开设在左调节板,多个右腰形调节孔20开设在右调节板上。在需要调节上下相邻导向杆之间的间隙时,只要将导向杆的两端在各自的腰形调节孔进行上下调节即可,在调节到位后采用固定件将导向杆进行固定即可。由于碳纤维纱是扁的,且导向杆之间的间隙略大于碳纤维纱的厚度,碳纤维纱在导向杆之间间隙内传送时,便不会发生翻转,就减少了碳纤维纱与导向杆之间的摩擦,碳纤维纱上不会出现大量毛丝,提高布料产品的质量。其中,在纱架2下方设置将纱架向上顶起的顶起装置25,顶起装置多个或单个位于纱架出纱口一侧的底端,其可以实现纱架出纱端的上下运动,根据需要进行调节。当然, 顶起装置也可以位于纱架的底端中部,还可以在纱架底端周围设置多个顶起装置,从而能平稳的将整个纱架顶起,使其上下运动,纱架的出纱端也就随之可以上下调节;在具体实施时,顶起装置可选用油缸或气缸或油缸、气缸结合使用。
权利要求
1.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包括放置碳纤维纱辊的纱架,其特征在于,纱架的出纱端设置有对纱线导向的第一导纱机构,纱架的一侧依次设置有第一纱线过渡支架、第二纱线过渡支架,第一纱线过渡支架上设置有对纱线导向的第二导纱机构,所述第二纱线过渡支架上设置有对纱线导向的第三导纱机构以及位于第三导纱机构后对纱线进行导向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至少开设有第一行导向孔排、以及位于第一行导向孔排下方的第二行导向孔排,第一行导向孔排、第二行导向孔排均包括多个间距相等的导向孔,第一行导向孔排中第一导向孔的右端与第二行导向孔排中与其对应的导向孔左端上下交集;所述纱架下方设置将纱架向上顶起的顶起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纱机构、第二导纱机构、第三导纱机构均包括左导向基座、右导向基座,左导向基座、右导向基座之间设有多根上下位置的导向杆,上下两相邻的导向杆之间具有间隙;所述左导向基座上开设有多个左腰形调节孔,右导向基座上对应开设有多个右腰形调节孔,所述导向杆的左端位于左导向基座的左腰形调节孔内、右端位于右导向基座上的右腰形调节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导向基座包括左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左安装座上的左调节板,右导向基座包括右安装座、固定设置在右安装座上的右调节板,所述多个左腰形调节孔开设在左调节板,多个右腰形调节孔开设在右调节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孔为矩形导向孔,矩形导向孔的两端为圆弧形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装置位于纱架的底端中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纱架底端周围还设置有顶起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装置位于纱架底端的一侧,该顶起装置可以设置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起装置为油缸或气缸。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轴向碳纤维纱零度穿纱装置,其包括纱架,纱架出纱端的第一导纱机构,纱架一侧依次设有第一纱线过渡支架、第二纱线过渡支架,第一纱线过渡支架上设有第二导纱机构,第二纱线过渡支架上设有第三导纱机构以及位于第三导纱机构后的导向板,导向板上至少开设有第一行导向孔排及位于其下方的第二行导向孔排,第一行导向孔排、第二行导向孔排均包括多个间距相等的导向孔,第一行导向孔排中第一导向孔右端与第二行导向孔排中与其对应的导向孔左端上下交集;纱架下方设置顶起装置,碳纤维纱从纱架出来到编织机,其能够避免碳纤维纱表面出现毛丝,在碳纤维纱进入编织机时,相邻碳纤维纱之间不具有间隙,提高碳纤维纱编织产品的编织质量。
文档编号D04B27/10GK102493120SQ20111038801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季小强, 谈昆伦, 谈良春, 陈震, 陈龙 申请人:常州市第八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