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编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984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编织效率比以往优良的横编机。
背景技术
横编机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分别配置在并列设置于各针床上的多个针槽内的编织针、沿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的滑架(例如,参照专利文件1、2)、在滑架上搭载了三角系统,由此三角系统使编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编结、集圈、不编织,及在前后针床之间的线圈的交接)。这些编织动作,通过由与三角系统一起配备在滑架上的选针动作执行器控制编织针的动作来进行。图5是表示编织针100和三角系统200的对应状态的概略说明图。在此图5中,为了说明的方便,仅表示三角系统200的一部分。另外,在图中表示在进行线圈的移圈时,配备在编织针上的一部分的针踵在三角系统200上描绘的行走轨道。专利文献1、2所示的编织针100,具有具有钩的针主体1、使针主体1在针槽的长度方向进退的挺针片2、控制是否使挺针片2进退的选择器挺针片3、使针槽的长度方向上的选择器挺针片3的位置变化的选择器4。这样的编织针100,接受由摆动式或者直动式的选针动作执行器99进行的二阶段的选针,进行与该选针的结果和三角系统200的状态相应的编织动作。编织针100的选针,通过由被选针动作执行器99选针的选择器4改变针槽的长度方向上的选择器挺针片3的位置来进行。作为选择器挺针片3的位置,有B位置、与B 位置相比在齿口侧(针主体1侧)的H位置、与H位置相比在齿口侧的A位置三个。在与上述选择器挺针片3的位置相应地使针主体1沿针槽移动的挺针片2上,设置了编织用针踵21及移圈用针踵22。通过三角系统200作用在这些针踵21、22上,挺针片 2沿针槽进退,进行编织动作。作为代表,对从相向的编织针接受线圈的动作和向相向的编织针送出线圈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对线圈的接受动作进行说明。在进行线圈的接受动作时,选择器挺针片3,经第一阶段的选针成为H位置(第一位置),三角系统200的可动起针三角83成为没状态, 转移三角88、89成为出状态(转移三角89通常成出状态而不成为没状态),半压板91、92, 配置在形成于选择器挺针片3的前端部的选择用针踵31的行走轨道上,集圈压板(选择压板)90从该行走轨道上退避。如果滑架以这样的配置行走,则选择用针踵31由三角系统200的半压板91沉入针槽内,由此,选择器挺针片3的前端部使挺针片2的中间部弯曲,使挺针片2的编织用针踵21沉入针槽内。其结果,固定起针三角80不作用在挺针片2的编织用针踵21上,挺针片2不沿针槽移动。接着,如果选择用针踵31通过处于行走轨道上的半压板91的动作结束,则选择用针踵31从针槽浮起,与此相伴,配备在挺针片2上的两针踵21、22也从针槽浮起。其结果, 形成在固定起针三角80的中间部上的接受用转移三角81作用在编织用针踵21上,在将针主体1向齿口侧推起之后,转移三角88的下端面作用在移圈用针踵22上,将针主体1向离开齿口的方向拉下,线圈的接受动作结束。以后,选择用针踵31由半压板92沉入针槽,由此编织用针踵21不会与成圈三角86接触地通过成圈三角86。接着,对线圈的送出动作进行说明。当进行线圈的送出动作时,选择器挺针片3在经第一阶段的选针成为H位置之后,经第二阶段的选针成为A位置(第二位置),可动起针三角83成为没状态,转移三角88、89成为出状态。另外,半压板91、92以及集圈压板90,即使是从H位置的行走轨道退避了的状态,由于不与A位置的行走轨道重复,所以这些集圈压板90、91、92的配置没有问题。如果滑架以上述的配置行走,则选择用针踵31 —次也不会沉入针槽内,如图所示,针踵21、22描绘沿三角系统200的行走轨道而进行线圈的送出动作。[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2-1(^62号公报[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74944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近年来,希望进一步使横编机的编织效率提高,研究了重新评价配备现存的三角系统上的各三角的配置、形状。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作出的发明,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与以往相比能够使编织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横编机。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本发明者在解决上述课题时,进行以下的研究的结果、着眼于半压板的结构。在编织过程中,存在将经第一阶段的选针而成为H位置的多根编织针100在第二阶段的选针中进一步分成H位置不变的编织针100和从H位置变更成A位置的编织针100 的情况。在同一编织线圈横列中在前后的针床之间在双方向进行线圈的交接的情况与此相当。如已经说明的那样,送出线圈的编织针100成为A位置,接受线圈的编织针100成为H 位置。为了使选择器挺针片3从H位置上升到A位置,在由半压板91将选择用针踵31 沉入针槽之前,需要使选择用针踵31向半压板91不作用的A位置推起。因此,需要使选择用针踵31从H位置(第一位置)向A位置(第二位置)迁移的分支点BP位于半压板91 的外侧(在图5中,离开由单点划线表示的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即,将选择器4的上升针踵41向齿口侧推起的选择器起针三角(上升针踵起针三角)87的位置、选针动作执行器99的位置都将由半压板91规定。仅供参考,在图5中,表示半压板91开始作用在选择用针踵31上的位置(右侧虚线)和使选择器挺针片3成为A位置的选择器起针三角87 开始作用在上升针踵41上的位置(左侧虚线)。在此,如图5所表明的那样,先行侧的半压板91,从编织用针踵21与固定起针三角80接触的相当长的时间之前已使选择用针踵31沉入针槽内。即,半压板91可以说比作为先行侧的半压板需要的长度长。这是因为,在编织方向变换而半压板91成为后行侧的半压板时,半压板91需要具有作为后行侧的半压板需要的长度。处于编织的后行侧的半压板92,被用于避免由成圈三角86引起的编织针100的拉入,此时,需要编织用针踵21能够可靠地通过成圈三角86的长度。因此,以在半压板91成为后行侧的半压板时,编织用针踵21 成为能够可靠地通过成圈三角85的方式设计了半压板91。基于以上说明的研究,本发明者对半压板的结构进行了再研究,完成了本发明横编机。将该本发明横编机规定如下。本发明为一种横编机,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分别配置在并列于各针床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针槽内的编织针;通过作用在编织针具备的多个针踵上使编织针在针槽的长度方向进退,使编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三角系统,上述编织针具有通过上述三角系统进行作用而使编织针进退的编织用针踵;能够在编织针的长度方向朝向齿口侧顺序取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至少两个位置,使与该位置相应地使编织针进行的编织动作不同的选择用针踵;使上述选择用针踵的位置变更的上升针踵;上述三角系统具有在上述选择用针踵处于第二位置时作用在编织用针踵上而使编织针进出的起针 在上述起针三角的左右设置一对,使由起针三角的作用进出的编织针后退的成圈能够取得如下的两个状态的左右一对的选择压板,该两个状态是在上述选择用针踵处于第一位置时,向该选择用针踵的行走轨道上突出而使上述选择用针踵沉入针槽内的作用状态,及不向上述行走轨道上突出地不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不作用状态;通过使上述上升针踵向上述齿口推起,使上述选择用针踵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左右一对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在编织物的编织时上述三角系统沿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其特征在于两选择压板,为了在成为上述三角系统的行进方向的后行侧时,以上述编织用针踵不作用在上述成圈三角上的方式使上述编织用针踵沉入针槽内,形成为使上述选择用针踵沉入针槽内的长度,而且,与在上述行进方向的先行侧上述上升针踵起针三角作用在上述上升针踵上相伴, 以上述选择用针踵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迁移的分支点与先行侧的选择压板重复的方式, 将上述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定位,具备从与上述分支点重复的位置使上述选择压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退避的退避机构。作为本发明横编机的一个方式是,两选择用针踵被两分割成处于从上述三角系统的中心线离开的位置的外侧分割压板和处于接近上述中心线的位置的内侧分割压板,上述退避机构是将各分割压板各自独立地切换成作用状态和不作用状态的结构,在如下的两个位置之间,以上述上升针踵起针三角作用在上述上升针踵上的方式将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定位,该两个位置是上述外侧分割压板处于作用状态时外侧分割压板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和仅上述内侧分割压板处于作用状态时内侧分割压板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作为具备分割压板的本发明横编机的一个方式是,上述内侧分割压板具有朝向上述外侧分割压板鼓出并与上述外侧分割压板重复的鼓出部,上述鼓出部具备随着趋向其缘部而缓慢地倾斜的倾斜面。另外,在做成具备鼓出部的内侧分割压板的情况下,最好是,上述鼓出部具有前端部和比前端部薄地形成的第一薄壁部,上述外侧分割压板具有与上述第一薄壁部对应地形成得薄的第二薄壁部和接受上述前端部的凹部。另外,作为本发明横编机的一个方式是,上述退避机构是使上述选择压板在沿着从与上述分支点重复的位置朝向上述三角系统的中心线的上述行走轨道的方向滑动的结构,在如下的两个位置之间,以上述上升针踵起针三角作用在上述上升针踵上的方式将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定位,该两个位置是当上述选择压板在上述行走轨道上远离上述三角系统的中心线地进行了滑动时,上述选择压板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和当上述选择压板在上述行走轨道上朝向上述三角系统的中心线地进行了滑动时,上述选择压板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的横编机,能够使先行侧的选择压板作用在处于第一位置的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与以往相比靠近三角系统的中心线侧。即,能够使将选择用针踵从第一位置移到第二位置的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及选针动作执行器的位置与以往相比靠近三角系统的中心线侧。而且,与使这些结构靠近的量相应地能够缩短从一个三角系统到下一个三角系统的间距,其结果,由于能够缩短滑架的往复行程,所以能够使编织效率提高。另外,由于通过缩短三角系统之间的间距,能够使滑架小型化、轻量化,所以也能够使编织速度提高。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记载的横编机中的编织针和三角系统的对应状态的概略说明图。图2是由在图1中使用的两个分割压板构成的选择压板的概略构成图,(A)是外侧分割压板的主视图,⑶是㈧的仰视图,(C)是内侧分割压板的主视图,⑶是(C)的仰视图,(E)是组合外侧分割压板和内侧分割压板时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2记载的横编机中的编织针和三角系统的对应状态的概略说明图。图4是能够向在图3中使用的滑架的移动方向滑动地构成的选择压板的概略构成图,(A)是选择压板的主视图,(B)是(A)的仰视图。图5是表示以往的横编机中的编织针和三角系统的对应状态的概略构成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实施发明的优选方式下面,基于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横编机,在三角系统之中,在半压板(选择压板)和选择器起针三角(上升针踵起针三角)的结构上具有其特征,这些以外的结构,与参照图5的以往的横编机相同。因此,在下面的实施方式中,主要说明与以往的横编机的不同点。另外,图1、3中的单点划线是三角系统的中心线。<实施方式1>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半压板7、8,与图5所示的以往的半压板91、92在纸面左右方向具有相同的长度。另外,其配置也与以往相同。与以往不同点是,这些半压板7、 8,在沿H位置(第一位置)的选择用针踵31的行走轨道的方向被两分割成外侧分割压板 7A(8A)和内侧分割压板7B(8B)。配置在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的内侧分割压板7B,在编织用针踵21与固定起针三角80接触之前,使选择用针踵31沉入针槽内,由此形成为能够使编织用针踵21沉入针槽内的长度。这些外侧分割压板7A(8A),通过由螺线管等适当的动作执行器构成的退避机构,能够与内侧分割压板7B(8B)独立地在纸面上下方向摆动。但是,不会成为仅外侧分割压板7A(8A)留在行走轨道上的作用状态。首先,基于图2说明半压板7、8的详细的结构。另外,因为半压板7、8是相互左右对称的形状,所以在图2中仅图示半压板7。如图2(A)、(C)所示,外侧分割压板7A和内侧分割压板7B都是平板状的构件,并在图2(B)、(D)所示的下端面从三角板突出的方向配置在三角板上(一并参照图1)。在外侧分割压板7A上具有由在板厚方向贯通外侧分割压板7A的贯通孔构成的凹部71和从凹部71的内侧分割压板7B侧的缘部向外侧分割压板7A的纸面右侧的缘部形成的薄壁部(第二薄壁部)72。另外,由于凹部71只要以后述的内侧分割压板7B的前端部 75能够嵌入的方式形成即可,所以也可以不是贯通孔而是简单的凹陷。另外,在外侧分割压板7A的下端面之中,从外侧分割压板7A的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到与薄壁部72相反侧的缘部的部分,向外侧分割压板7A的长度方向即图1的纸面里方向倾斜。由于此倾斜面70的倾斜,能够不会损伤选择用针踵31地顺利地沉入针槽内。另一方面,在内侧分割压板7B上,形成了向外侧分割压板7A侧鼓出的鼓出部73。 在鼓出部73的中间部分上,形成了比其他的部分薄的薄壁部(第一薄壁部)74。因此,如图 2 (E)所示,当外侧分割压板7A和内侧分割压板7B重叠而成为一个半压板7时,薄壁部72、 74彼此重叠。此时,与鼓出部73中的薄壁部74相比处于前端的前端部75,被配置在外侧分割压板7A的凹部71内,能够由半压板7整体确保厚度和强度。由这样的内侧分割压板 7B的鼓出部73和外侧分割压板7A的结构能够增强两分割压板7A、7B的卡合。另外,即使鼓出部73与外侧分割压板7A重叠,在将内侧分割压板7B和外侧分割压板7A组合了时,也能够减小在两者之间形成的台阶。如果台阶变大,则在将两分割压板7A、7B组合而成为半压板7时,存在无论哪一个分割压板都不作用在选择用针踵31上的危险。另外,内侧分割压板7B的下端面的两侧,朝向内侧分割压板7B的宽度方向缘部地向内侧分割压板7B的上端侧倾斜。由此倾斜形成的倾斜面78、79也与外侧分割压板7A的倾斜面70同样,是用于使选择用针踵31顺利地沉入针床的倾斜面。另外,由于倾斜面78 包含具有规定的厚度的前端部75,所以具备充分的强度。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选择器起针三角87,其形状与以往的相同,但在三角系统 200中的位置与以往相比靠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参照图1)。其位置,在下面的(1) 及(2)之间,以选择器起针三角87开始作用在上升针踵41上的方式决定。此位置在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三条虚线之中是中央的虚线的位置,是选择用针踵31从H位置向A位置迁移的分支点BP的位置。(1)图中,左侧的虚线的位置。此位置是外侧分割压板7A处于作用状态时外侧分割压板7A作用在选择用针踵31上的位置。(2)图中,右侧的虚线的位置。此位置是仅内侧分割压板7B处于作用状态时外侧分割压板7A作用在选择用针踵31上的位置。另外,上述(1)、(2)的位置在各分割压板7A(7B)的左端不一致,是因为在外侧分割压板7A(7B)的左端形成了倾斜面70(78)(参照图2)。接着,参照图1说明在前后的针床上在向双方向进行了线圈的交接时的编织针上具备的各针踵的行走轨道。在该情况下,先行侧的半压板7的外侧分割压板7A成为配置在从选择用针踵31的行走轨道脱离的位置的不作用状态,内侧分割压板7B成为配置在该行走轨道上的作用状态。集圈压板90成为不作用状态,后行侧的半压板8的两分割压板8A、 8B 一起成为作用状态,可动起针三角83成为没状态,转移三角88成为出状态。相对于上述的状态的三角系统200,在使选择器挺针片3成为H位置的原样的编织针100中,选择用针踵31由内侧分割压板7B沉入针槽内。选择用针踵31沉入的位置(下面,称为没位置),与分割压板7A、7B成为一体的半压板7相比,靠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另外,因为没位置靠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所以使选择器挺针片3从H位置向A 位置推起的位置也能够靠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因为半压板7的长度和位置与参照图5的以往的半压板91相同,所以在本实施方式的横编机中,使选择器4向齿口侧推起的选择器起针三角87和选针动作执行器99,与以往相比靠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其结果,能够缩短滑架中的三角系统200和与此三角系统200邻接的三角系统(未图示)的间距,能够缩短滑架的往复行程,作为其结果能够使编织效率提高。另外,通过缩短邻接的三角系统之间的间距,能够将搭载三角系统的滑架紧凑化。另外,在后行侧的半压板8中,因为外侧分割压板8A处于作用状态,所以编织用针踵21不会由成圈三角86拉下。能够可靠地通过成圈三角86。因此,在线圈的接受动作中, 接受了线圈的编织针100不会由成圈三角86拉下。<实施方式2>在实施方式2中,基于图3、4说明具备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半压板的横编机。在此实施方式2的横编机中,除了半压板的结构和与此半压板对应的选择器导向三角的位置以外与实施方式1相同。此横编机具备的两个半压板6、6,具备同样的结构,与以往一样由一片构件构成。 此半压板6、6,与图5所示的以往的半压板91相比在宽度方向短,但与该半压板91同样以能够切换作用状态、不作用状态的方式可摆动地构成。摆动方向,在图3、图4(B)中是纸面上下方向,在图4(A)中是纸面里面方向。除了这样的以往的结构以外,此半压板6、6,还具备由沿H位置的选择用针踵31的行走轨道滑动的适当的动作执行器构成的退避机构。半压板6、6在滑动到离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最远的位置时,成为与图5所示的以往的半压板91、92相同的配置。另外,半压板6、6即使在滑动到离该中心线最近的位置时,也在编织用针踵21与固定起针三角80接触之前使选择用针踵31沉入针槽内。关于使半压板摆动或者滑动的结构可以适当采用螺线管等动作执行器。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的选择器起针三角87的位置,在下面的C3)及(4)之间,以选择器起针三角87开始作用在上升针踵41上的方式决定。此位置,在向图中的上下方向延伸的三条虚线之中,是中央的虚线的位置,是选择用针踵31从H位置向A位置迁移的分支点BP的位置。(3)图中,左侧的虚线的位置。此位置是半压板6在作用状态下而且在滑动到离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最远的位置时半压板6作用在选择用针踵31上的位置。(4)图中,右侧的虚线的位置。此位置是半压板6在作用状态下而且在滑动到离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最近的位置时半压板6作用在选择用针踵31上的位置。另外,上述(3)、(4)的位置在半压板6的左端不一致,是因为在半压板6的左端形成了倾斜面60(参照图4)。在此,倾斜面61是用于使选择用针踵31渐渐地从针槽浮起的倾斜面。下面,参照图3说明在前后的针床上在向双方向进行了线圈的交接时的编织针上具备的各针踵的行走轨道。在该情况下,先行侧的半压板6,按配置在选择用针踵31的行走轨道上的原样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滑动,后行侧的半压板9,按配置在该行走轨道上的原样向离开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滑动。集圈压板90成为不作用状态,可动起针三角 83成为没状态,转移三角88成为出状态。即使在上述的状态的三角系统200中,也与实施方式1同样,能够使选择用针踵31 沉入的位置(以下,称为没位置)与参照图5的以往的横编机相比靠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另外,通过没位置靠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使选择器挺针片3从H位置向A 位置推起的位置也能够靠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其结果,由于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理由,能够达到编织效率的提高及搭载三角系统的滑架的紧凑化。<实施方式3>在实施方式1、2中,由四个构件构成了编织针100,但不被这样的结构限定。例如, 编织针也可以由两个构件或者三个构件构成。在该情况下,由针主体1和它以外的构件构成编织针。无论哪一种结构,只要是具备编织用针踵21、选择用针踵31、上升针踵41的编织针即可。<实施方式4>在实施方式1、2的横编机中,经两阶段的选针分成了选择用针踵31的三个位置, 但在一阶段的选针中将选择用针踵31分成三个位置的横编机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结构 (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09-68122号公报)。在该情况下,在三个位置之中,中间的H位置成为本发明中的第一位置,A位置成为本发明中的第二位置。<实施方式5>在实施方式1 4的横编机中,选择用针踵31成为能够取得三个位置的结构,但在选择用针踵仅能够取得两个位置的横编机中也能够适用本发明的结构。在该情况下,在两个位置之中,一方成为第一位置,另一方成为第二位置。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被上述的实施方式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
10范围内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在实施方式1的结构中,也可以以在与三角板垂直的方向出没的方式构成半压板,在半压板成为没状态时,成为相对于选择用针踵不作用状态。另外,选针动作执行器也可以是如日本专利3459514号公报所示的那样的电磁吸附型。符号说明7、8 半压板(选择压板)7A、8A 外侧分割压板70 倾斜面71 凹部72 第二薄壁部7B、8B:内侧分割压板73 鼓出部74 第一薄壁部75 前端部78,79:倾斜面6:半压板(选择压板)60,61:倾斜面BP 分支点100 编织针1 针主体2 挺针片21 编织用针踵22 移圈用针踵3:选择器挺针片31:选择用针踵4:选择器41:上升针踵200:三角系统80:固定起针三角81:接受用转移三角83:可动起针三角85、86:成圈三角87:上升针踵起针三角88、89:转移三角90:集圈压板91,92 半压板(选择压板)99:选针动作执行器
权利要求
1.一种横编机,具备 至少前后一对针床;分别配置在并列于各针床的长度方向的多个针槽内的编织针; 通过作用在编织针具备的多个针踵上使编织针在针槽的长度方向进退,使编织针进行编织动作的三角系统, 上述编织针具有通过上述三角系统进行作用而使编织针进退的编织用针踵;能够在编织针的长度方向朝向齿口侧顺序取得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至少两个位置, 使与该位置相应地使编织针进行的编织动作不同的选择用针踵; 使上述选择用针踵的位置变更的上升针踵; 上述三角系统具有在上述选择用针踵处于第二位置时作用在编织用针踵上而使编织针进出的起针三角;在上述起针三角的左右设置一对,使由起针三角的作用进出的编织针后退的成圈三角;能够取得如下的两个状态的左右一对的选择压板,该两个状态是在上述选择用针踵处于第一位置时,向该选择用针踵的行走轨道上突出而使上述选择用针踵沉入针槽内的作用状态,及不向上述行走轨道上突出地不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不作用状态;通过使上述上升针踵向上述齿口推起,使上述选择用针踵从上述第一位置向上述第二位置移动的左右一对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在编织物的编织时上述三角系统沿针床的长度方向往复, 其特征在于两选择压板,为了在成为上述三角系统的行进方向的后行侧时,以上述编织用针踵不作用在上述成圈三角上的方式使上述编织用针踵沉入针槽内,形成为使上述选择用针踵沉入针槽内的长度,而且,与在上述行进方向的先行侧上述上升针踵起针三角作用在上述上升针踵上相伴,以上述选择用针踵从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迁移的分支点与先行侧的选择压板重复的方式,将上述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定位,具备从与上述分支点重复的位置使上述选择压板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退避的退避机构。
2.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两选择用针踵被两分割成处于从上述三角系统的中心线离开的位置的外侧分割压板和处于接近上述中心线的位置的内侧分割压板,上述退避机构是将各分割压板各自独立地切换成作用状态和不作用状态的结构, 在如下的两个位置之间,以上述上升针踵起针三角作用在上述上升针踵上的方式将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定位,该两个位置是上述外侧分割压板处于作用状态时外侧分割压板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和仅上述内侧分割压板处于作用状态时内侧分割压板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
3.如权利要求2记载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内侧分割压板具有朝向上述外侧分割压板鼓出并与上述外侧分割压板重复的鼓出部,上述鼓出部具备随着趋向其缘部而缓慢地倾斜的倾斜面。
4.如权利要求3记载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鼓出部具有前端部和比前端部薄地形成的第一薄壁部,上述外侧分割压板具有与上述第一薄壁部对应地形成得薄的第二薄壁部和接受上述前端部的凹部。
5.如权利要求1记载的横编机,其特征在于,上述退避机构是使上述选择压板在沿着从与上述分支点重复的位置朝向上述三角系统的中心线的上述行走轨道的方向滑动的结构,在如下的两个位置之间,以上述上升针踵起针三角作用在上述上升针踵上的方式将上升针踵起针三角定位,该两个位置是当上述选择压板在上述行走轨道上远离上述三角系统的中心线地进行了滑动时,上述选择压板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和当上述选择压板在上述行走轨道上朝向上述三角系统的中心线地进行了滑动时,上述选择压板作用在上述选择用针踵上的位置。
全文摘要
提供与以往相比能够使编织效率进一步提高的横编机。两半压板(7、8)被两分割成处于离开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的位置的外侧分割压板(7A、8A)和处于离中心线近的位置的内侧分割压板(7B、8B),各分割压板(7A、7B、8A、8B),各自独立地能够成切换作用状态(作用在选择用针踵(31)上的状态)和不作用状态(不作用在选择用针踵(31)上的状态)地构成。而且,通过外侧分割压板(7A)成为不作用状态,使由内侧分割压板(7B)将选择用针踵(31)沉入针槽内的位置偏向三角系统(200)的中心线侧地构成。
文档编号D04B15/36GK102560857SQ201110421810
公开日2012年7月1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
发明者宫本昌纪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