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之改良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43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之改良传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缝纫机之传动机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便于调整或替换其零组件, 且运转稳定之缝纫机之改良传动结构者。
背景技术
习用之缝纫机,其基本架构均包含有一主体,用以承载其它各部件以及供承置待缝纫之对象;一裁切装置,用以切断缝线之线头;一压制装置,用以维持该待缝纫对象之位置;一拨线装置,用以与裁切装置配合以进行切断作业;以及一驱动装置,用以传递来自一马达之动力,并经由二组连杆装置以带动各该裁切装置与拨线装置运作。传统缝纫机之驱动装置,大体上包含有一马达与变速装置,以及固定于其出力轴末端处之一个凸轮,该凸轮具有两个凸轮面用以形成二个凸轮轨迹,以分别带动该二连杆装置,并形成连动状态。前述类型之凸轮设置方式,其使用上之缺点主要有二 一、同一个凸轮无法供使用者依实际需要调整二个凸轮轨迹,以改变该二连杆装置之动作时程或连动状态。二、其出力轴末端,由于缺乏适当的支撑,因此其上之凸轮于负载该二连杆装置之状态下转动,容易造成晃动现象。虽然,已有业者针对前述缺失,而改良该缝纫机之传动机构,如国内第M360251号专利所示者,其主要之技术手段,系将该二凸轮面分离,使分别形成于二个独立的凸轮上, 并将该二凸轮分别设为固定在一前一后分别突出于驱动装置两端之外的出力轴末端上;再另外于该驱动装置两侧各设置一个支撑壁,以分别支持住该出力轴之两端;藉此以使该二凸轮可以个别设置与调整,且运转时亦较为稳定。然而,此一改良型之驱动装置,在操作上固然可以达到减少晃动以及便于调整凸轮的功效,但是,由于其二个凸轮系分别设于具有相当大体积之驱动装置的两端,因此,位于缝纫机后方驱动端的两个凸轮之间相隔一相当大的距离,但是,位于缝纫机前方作业端的裁切装置与拨线装置,其二者间之距离却相当接近,因此,至少其中之一连杆装置必须枢接更多的连杆才能将动力稳定地输出至缝纫机的作业端,因而会使机件的复杂度增加而稳定度则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创作之目的系在于解决习用缝纫机之传动机构由于设计不良,所导致的相关组件复杂化,以及稳定性难以掌握等缺失。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创作所揭露之一种缝纫机之改良传动机构,系设于一缝纫机上,且位于一驱动装置之一侧,其包含有一对支架,设于该缝纫机上,且位于该驱动装置之同一侧,该二支架相隔预定距离,而于其间共同形成一容纳空间,并使由该缝纫机之驱动装置处延伸而出之一出力轴跨设于其间;一第一凸轮,固设于该驱动装置之出力轴上,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一第二凸轮,固设于该驱动装置之出力轴上,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并与该第一凸轮相隔一适当距离。藉此以使其具有既便于维修或调整该传动机构,以及使其可以稳定运转等功效。

图1 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正视图,显示传动机构配置于一缝纫机上之状态。图2 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中第二凸轮之正视图。图3 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图。图4 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图5 本创作一较佳实施例之侧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17](10)传动机构(11) (11,)支架[0018](12)容纳空间(13)第一凸轮[0019](14)第二凸轮(131)凸轮面[0020](141)凸轮槽(30)驱动装置[0021](20)本体(32)出力轴[0022](40)拨线装置(50)裁切装置[0023](42)第一连杆(52)第二连杆[0024](44)第一摇臂(54)第二摇臂[0025](46)第一驱动部(56)第二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各图式,本创作所揭传动机构(10),可适用于一般之缝纫机,该缝纫机之主要结构,包含有一本体00)用以承载一驱动装置(30)、一拨线装置00),以及一裁切装置 (50)。各该驱动装置(30)、拨线装置00)与裁切装置(50)之连动与配置关系,均与习用缝纫机相同,是以在此不另赘述。本创作所揭之传动机构(10)系介于该驱动装置(30)以拨线装置(40)、裁切装置 (50)之间。该拨线装置00)设于该本体00)上方,其上设有一第一连杆组G2);该裁切机构(50)设于该本体00)之下方,其上设有一第二连杆组(5 ;各该第一、第二连杆G2) (52)之一系延伸至该驱动结构(10)处,且各枢设有一第一摇臂G4)与第二摇臂64), 各该第一、第二摇臂G4) (54)之末端处,分别凸设有一第一驱动部G6)与一第二驱动部 (56),各该第一、第二驱动部06) (56)之型式不一而足,实际之运用上,可以任意选用滑块、滚轮或轴套等。该传动结构(10),系设于该驱动装置00)之一侧,包含有一对支架(11) (11’),固定于该本体00)之适当位置,且位于该驱动装置(30)之同一侧,该二支架(11) (11’ )相隔一适当距离,而于其间共同形成一容纳空间(12),该驱动装置(30) —侧延伸而出之一出力轴(3 即跨置于该二支架(11) (11’ )之间。[0032]一第一凸轮(13),固设于该出力轴(32)上,且位于该容纳空间(12)内,其外缘具有预定形状,并形成一凸轮面(131),而可用以推抵该第一摇臂04)末端处之该第一驱动部(46)。一第二凸轮(14),固设于该出力轴(32)上,且位于该容纳空间(12)内,其一端面上凸设有具预定形状之一凸轮槽(141),而可用以推抵该第二摇臂(54)末端处之该第二驱动部(56)。该第二凸轮(14)与该第一凸轮(13)之间相隔一适当距离,而独立地设于该出力轴(32)上。前述传动机构(10)其构造上之主要特征有一、其上的全部组件均设于该驱动装置(30)之同一侧,因此便于安排受其驱动之各该第一连杆组0 与第二连杆组(5 末端较为接近,以避免造成连杆歪斜或必须额外设置其它连杆的困扰。二、将该出力轴(3 跨设该二支架(11) (11’ )上,可以使其相当稳定地运转。三、由于该二支架(11) (11’)系设为位于该驱动装置(30)同一侧,因此,便于组合成为一模块化之组件,而便于使用者进行维修或予以替换。四、设于该驱动装置(30)同一侧之各该组件,使用者无论是在组装、维修或调整, 均可以在该缝纫机前方直接进行与完成,而无需前前后后地变换位置。综合上述,本创作针对缝纫机之驱动结构所做之改良,由于其构造更为合理有效, 因此,将可提升传统缝纫机传动机构之使用与维修效率,而为一具有进步性之设计。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之改良传动机构,系设于一缝纫机上,且位于一驱动装置之一侧,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对支架,设于该缝纫机上,且位于该驱动装置之同一侧,该二支架相隔预定距离,而于其间共同形成一容纳空间;一第一凸轮,固设于该驱动装置之出力轴上,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一第二凸轮,固设于该驱动装置之出力轴上,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并与该第一凸轮相隔一适当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缝纫机之改良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出力轴系跨置于该二支架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缝纫机之改良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一凸轮具有一凸轮面,用以驱动该缝纫机上之一拨线装置所具有的一第一连杆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缝纫机之改良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凸轮具有一凸轮槽,用以驱动该缝纫机上之一裁切装置所具有的一第二连杆移动。
专利摘要一种缝纫机之改良传动机构,系设于一缝纫机上,且位于一驱动装置之一侧,其包含有一对支架,设于该缝纫机上,且位于该驱动装置之同一侧,该二支架相隔预定距离,而于其间共同形成一容纳空间,并可供由该缝纫机之驱动装置延伸而出之一出力轴跨设于其间;一第一凸轮,固设于该驱动装置之出力轴上,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一第二凸轮,固设于该驱动装置之出力轴上,且位于该容纳空间内,并与该第一凸轮相隔一适当距离。
文档编号D05B69/02GK202164440SQ20112012391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2日
发明者蔡荣全, 陈文忠 申请人:建联缝衣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