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755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中山三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脑横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中山三角。
背景技术
目前国产电脑横机编织系统中的中山三角采用上下切换式工作方式,在编织花型时,中山三角必须带有灵活的辅助机构,通过辅助机构,同时在电磁铁的控制或其它类似的电控装置配合下才可以完成编织工作,这样的中山三角整体设计相当复杂,同时也增加了制造成本和安装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山三角,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中山三角设计复杂,安装难度大的技术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中山三角,包括一本体,本体上有一条“M”形第一轨道,其特征在于还有一条呈“ Π ”形的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位于第一轨道下方且紧贴第一轨道,其深度小于第一轨道,并在第一轨道的中间与其相交。进一步地,第二轨道两端各有一斜面过渡到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两端各有一斜面过渡到本体上表面。在编织时,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针脚推至编织或吊目的位置,同时提供接针的走针轨迹,即长针将先沿着第二轨道行进,至第二轨道与第一轨道的交界处时,翻转到第一轨道继续运动,直至走出轨道完成接针。采用本实用新型后,可以不用现有技术中的辅助机构,就可以完成编织花型,整体设计简单,同时制造成本和安装难度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
图1,中山三角本体4呈竖直中心线对称结构,包括一条“Μ”形第一轨道7和一条呈“ π ”形的第二轨道6,第二轨道6位于第一轨道7的下方且紧贴第一轨道7,与第一轨道7有一相交点3。第一轨道7两端各有一斜面5过渡到中山三角本体4的上表面,第二轨道6的两端各有一斜面2过渡到第一轨道7。编织时,横机机头沿图示A方向移动,长针1沿虚线R2箭头方向运动。当接针时, 长针1沿虚线箭头方向Rl方向运动,即先通过第二轨道6,在第一轨道7与第二轨道6的相交点3处改变轨迹,到达第一轨道7,走出轨道完成接针。
权利要求1.中山三角,包括一本体,本体上有一条“M”形第一轨道,其特征在于还有一条呈 “ Π ”形的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位于第一轨道下方且紧贴第一轨道,其深度小于第一轨道,并在第一轨道的中间与其相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山三角,其特征在于第二轨道两端各有一斜面过渡到第一轨道,第一轨道两端各有一斜面过渡到本体上表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中山三角,包括一本体,本体上有一条“M”形第一轨道,还有一条呈“Π”形的第二轨道,第二轨道位于第一轨道下方且紧贴第一轨道,其深度小于第一轨道,并在第一轨道的中间与其相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设计简单,同时制造成本和安装难度降低。
文档编号D04B15/36GK202247209SQ201120385648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2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