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针的相互区别的控制槽的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0816阅读:1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用于针的相互区别的控制槽的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圆形针织机的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知针织机中,线圈形成过程通过布置在相应的小导向槽中的针实现,所述小导向槽均匀分布在旋转筒周围上。针在槽中以交变运动而移动,通过相应的“针踵”被拉动,针踵由一系列固定三角(cam)致动,所述三角安装在围绕筒的专用三角保持器上。这些三角具有ー个或多个槽,针踵在这些槽内移动,且槽限定了针的工作路径。通常,为制作各种各样的织物针织图案,使用各种各样的针,这些针布置在筒的周围上且彼此在长度上不同,即,针踵至钩具有不同的距离。对于每ー类型的针,设置相应的三角槽(PI、P2,图2),三角槽适用于根据针织图案要求或其它为各种类型的针限定不同的工作路径。 在图I中通过例子的方式示出了两种类型的针第一针类型Al,其具有针踵Tl,适于由针道Pl (图2)的三角控制;和第二针类型A2,其具有针踵T2,适于由针道P2的三角控制,这些三角针道被安装在三角保持器S上,该保持器固定到机器的轴承结构B上。针类型的数量可以大于ニ,对于这种类型的机器,可以是五。在当前使用的系统中,至少对应于针的下降分支(沿该下降分支,在使用其的机器中,针获取线并在筒边缘上或在线圈形成边缘上编织),所有的各种三角针道是相同的,即,在这些分支中各种类型的针所跟随的路径是一祥的,与所跟随的针道无关。图3示出了在已知机器中在机器的任意纱线进给中的线圈形成。在该图中,箭头F表示针筒的旋转方向,C表示筒的上部边缘,A表示针,G表示用于使线H朝向针的导线器。为了理解在形成针脚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考虑这ー时刻,其中针在其下降阶段中运行至筒边缘的水平面以下,形成一新针脚的线圈,同时摆脱此前形成的针脚。在图4中,其为图3的ー个详图,出现的这种情况的针用星号示出。图5以放大比例示出了图3和4的情況。在下降过程中的针被用数字I到4示出。数字2表示运行到筒边缘以下以形成针脚的新的线圈并摆脱此前形成的针脚的针。应当注意,此前形成的针脚在摆脱过程中围绕针2的钩张紧新针脚的纱线。针3在其形成针脚线圈的过程中仍向下运行,如图5以设置在其上的箭头FA所示。该针因此从导线器进ー步获取线H以完成新线圈的形成,如箭头Fl所示。然而,线H不能自由运动,因为其被先前的针脚M拉紧,该先前的针脚M正经过相邻针(针2)的顶部,该针2处于其摆脱阶段。因而在线H布置在针2和针3之间的部分中出现拉カ峰值,针2因此被拉向图中的左边(如由其上的箭头FB所示),弯曲井向其被布置在其中的筒槽的壁移动。在这种情况下,针不是在对应槽中居中的位置中工作,它与槽的壁(或在使用沉降片的机器中与沉降片)相接触(如在W处),因而在使用中收到磨损。在使用沉降片的机器中,除了针以外,沉降片由于纱线的牵引而移位。彼此接触的针与沉降片被永久损坏,并发生与这种磨损相关的问题,因为沉降片变的更薄,它也会切割纱线或可在产生的针脚上形成由竖直线构成的一系列疵点。同相的现象与针舌的末端相关特别是如果是勺子形类型的,针舌的侧面变得更薄并切割纱线,或形成由竖直线所构成的所述疵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质地减少前述问题和以一种简单方式允许制作特定的针织结构。
根据本发明,在圆形针织机中不同类型的针交替,所述不同类型的针彼此区别在于从针踵到钩之间的距离不同,每种类型的针被不同的针脚三角针道所致动,并且对于每一次进给,一个针道的针脚三角使得至少针的向下运动的下部沿筒旋转运动的方向相对于其它针道的对应三角的对应部分偏移,因而在每次进给中,一种类型针的向下运动相对于其它类型的针的向下运动滞后一给定角度。这种滞后可以在几个针通道的范围内,并根据机器的精度和/或所制造的织物的特性在大致包含在2到5个针通道的值范围内选择。通过这种布置,对应于行进到线圈形成边缘之下的针和形成线圈的针,能够避免由于邻近的针导致运行纱线停止,因而能够防止针侧弯。另外,通过根据本发明的三角布置,由于由不同的三角针道所控制针跟随不同的相互偏移的路径,因此在路径的下降段中通过适当地设置两个纱线能够在同一进给中向针进给两个纱线,因而两个纱线中仅一个被编织在跟随“领先”路径的针上,而两个纱线都被编织在跟随“滞后”路径的针上。通过这种布置并通过随意改变针类型围绕筒的分布,因而无需其它“纱线选择机构”就能在织物中获得特定针织图案效果。


借助于下面的描述和附图本发明更易于理解,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非限制性的实际实施例。更具体的,在附图中图I示出了在圆形针织机中通常使用的两种类型的针的透视图;图2示出了安装在适当的三角保持器上的、用于针的控制三角的局部透视图,该组从面向针筒的侧面示出;图3示出了在已知类型的圆形针织机中,对应于一进给中的针路径的透视图;图4示出了图3的细节IV的放大透视图;图5示出了图3的细节IV的示意平面视图;图6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改进的机器中的三个三角的前视图;图7、8A和8B示出了在线圈形成区域中一进给的针路径的相应示意平面图,其中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中针具有相应的不同的布置;图9示出了类似于图6的视图,用于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中使用的其它类型的三角;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改进圆形针织机的进给的三角保持器组的前视图,其具有用于两针道的针控制三角;和图11和12分别以根据图10的XI-XI侧视图和以分解图示出了三角保持器组。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所实施的针织机的总体结构基本上与传统机器相对应,其在图I和2中示出并已经在本发明的前面部分中描述。图6正面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器所使用的三角,代替传统的三角。更具体的,根据本发明的三角有不同的类型下文中称为“A型三角”(图6)的三角限定了第一针道Pl(图2),下文中称为“R型三角”的三角限定了第二针道P2。在图6中还示出了第三类型三角,称为“N型三角”,在已知机器中既用于针道Pl又用于针道P2。还是在图6中,F表示针筒的旋转方向,竖直线LA、LR、LN分别与三角A、R、N的下降轮廓的最低点相对应。如在图6中清楚可见的,在下降分支中三角A、R、N的轮廓彼此不同之处在于,相对于已知“N”型三角的线LN,“A型”三角的线LA超前(相对于筒的旋转方向F),“R型”三角的线LR滞后。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中,针Al (具有跟随针道Pl的针踵Tl)因而由“A型”三角导向,在每一次进给中,相对于针Al由“N型”三角导向的情况,针Al提前遇到相应的“A型” 三角的顶端(称为“针脚形成顶端”)。反之亦然,针A2 (具有跟随针道P2的针踵T2)由“R型”三角导向,在其进给中,相对于针A2由“N型”三角导向的情况,针A2滞后遇到相应的“R型”三角的顶端。传统地,在每次进给中,三角A、R固定于公同的滑动件SL (图10到12),该滑动可在三角保持器支撑件S的竖直导轨V中滑动,其竖直位置(众所周知,决定了针脚长度)通过任何已知的系统调节,例如可绕水平轴线X-X旋转的调节钮CR。根据通常称为“一对一”的第一针布置,在筒槽中奇数位置针Al借助针踵Tl插入,在筒槽中偶数位置针A2借助针踵T2插入。通过这种布置,由于它们由具有不同轮廓的相应三角针道P1、P2导向,因此偶数位置的针与奇数位置的针的路径不同。通过这种方式会产生这种情况,即可以阻止在形成新的针脚时纱线被拉紧在针上,从而消除针的侧弯,该侧弯会过早地损坏针和沉降片(如果有的话)。图7示出了通过这种针的“一对一”布置和通过用于针的控制三角的两针道P1、P2的线圈形成,用于针的控制三角分别为“A型”和“R型”三角。显然,具有针踵Tl的针Al在以Ml标出的点处形成线圈,具有针踵T2的针A2在以M2标出的点处形成线圈。图7中指示为Af、接合在针道Pl中相并在点Ml处形成线圈的针,被指示为A2'接合在针道P2中的针领先,这与前述图5中的通常情况不同,针Al*不与被编织的纱线Z相接触,因而它不会导致纱线被拉紧和针k2*的弯曲。换句话来说,进给纱线Z无障碍,并可自由地由针Al*牵拉以形成线圈,而不会承受在针Al*和A2*之间的分支的拉力峰值,因而不会弯曲那些针。在点M2中形成线圈的针A2被正向上走的针Al H领先。后者向处于M2点的针“释放”纱线,因而便于其形成线圈。基于这种布置,造成针侧弯的原因被消除,方便了点Ml处和点M2处的线圈形成。由于以这种方式针可以没有侧弯地运行,因此避免了针和其沉降片(如果有的话)的损坏。在本发明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前述的用于针的控制三角布置以如下方式来制造特定的针织品,通过在至少一次进给中进给两根纱线到针,这样在至少一次进给中,一根纱线仅由领先下降的针获取,而另一纱线由所有的针获取。图8A示出了使用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其中在筒周围上使用了两种针Al、A2,这两种针根据所谓“一对一”布置相互交替分布,在每一次进给中使用具有用于相应的纱线X和Y通过的两个孔G1、G2导线器G,这些孔被恰当地布置使得根据针筒的旋转方向F纱线X的下降段Xl相对于纱线Y的下降段Yl移置,并且移置到这样地程度,使得纱线X的下降段Xl不能被沿三角针道Pl领先向下移动的Al型针获取,而仅由跟随三角针道P2的针A2与另ー纱线Y—起被获取。因而,当针道P2的针A2在相应的下降段X1、Y1上获取纱线X和纱线Y两者时,针Al (其通过具有领先下降运动的针道Pl的三角下降)仅仅在下降段Yl中获取纱线Y并拒绝纱线X,纱线X的下降段Xl在箭头F方向上被充分地移置。换句话说,为形成线圈,在这种布置中的针道Pl的针不能获取纱线X而仅能获取纱线Y,且所有的针都获取纱线Y。以弹性纱线作为纱线X,以基本上非弹性的纱线(例如棉线或合成线)作为纱线Y,获得的织物特征在于在长度方向及横向均具有优化的弾性,相对于由传统三角在每ー进给中使用两个纱线(弾性体线和非弹性线)形成的针织品,节省30-40%的弾性体。以这种方法,除了获得原料的节省外,所获得的织物的特征在于相对于在所有进给中使用弾性体制 造的织物具有较低的重量,且具有与仅可在更复杂的双针床机器上制造的罗纹编制相似的方面。进而,通过修改更针的布置,可以选择针必需使用两个纱线和针必需仅使用ー个纱线,因此上述的针织图案效果可根据针织筒任意多祥地分配。通过这种装置,例如能够将不同类型的针织图案置于织物片的任意区域,且能够获得通过各种宽度的竖直线操作的、以其特定的美学外观为特征的针织结构。在目前已知的机器上,这仅能通过具有可移动三角或电子选择或微插孔(mini-jack)的机器才能实现。图SB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中针的不同布置,其中,沿着筒周围,现以通常称为“ニ对ニ”的配置交替地插入成对的具有针踵Tl的针Al和成对的具有针踵T2的针A2。机器在毎次进给时被供给有通过导线器G的相应孔Gl、G2的两个相应的纱线X、Y。孔Gl和G2这样布置,使得根据针筒的旋转运动方向F,纱线X的下降段Xl相对于纱线Y的下降段Yl移置,因此纱线X的下降段Xl不能被沿着针道Pl向下领先移动的Al型针所获取,而只能由跟随针道P2的A2型针获取。类似于前述情形,当针道P2的针A2获取纱线时,邻近的针道Pl的针Al更低,这是由于邻近的针道Pl的针Al由具有领先向下运动的三角控制。因此,针道Pl的针不能获取纱线X以形成线圈,而所有的针获取纱线Y。以这种方式获得的针织品的特征在干,由两纱线X、Y形成的针脚对与仅由纱线Y形成的针脚对交替。从美学外观的观点,以这种方法生产的编织特征在于一系列竖直线。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中,分别具有上述的领先和滞后的下降轮廓的针控制三角的针道的布置提供该特征(该特征在图6中示出用于制作单面平针针织物的三角)也应用于所谓“集圏”三角,即适用于完成集圈针脚的三角。在图9中,为了对照E表示“ A型”集圈三角(即具有领先下降轮廓),H表示“R型”集圈三角(即具有滞后下降轮廓)。在图6中,线LA、LR显示了不同的轮廓。显然,在根据本发明的机器中,也可以使用称为“浮动三角”的普通三角类型,针对应于这些三角不制作平针而是留下浮动针脚。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圆形针织机能够适用于完成所有各种已知针织图案,所述各种已知针织图案通常在类似的机器上完成并包括集圈和/或浮动针脚。可以理解的是,附图仅仅示出了通过实际演示本发明而提供的例子,其可以在形式和布置方面变化而没有离开本发明的概念的范围。在所附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是 为了方便参考说明书和附图阅读权利要求而提供的,并不限制权利要求限定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圆形针织机,包括针筒和用于针的一组控制三角,所述控制三角包括用于针的上升分支和用于针的下降分支,并形成用于针的控制三角的至少两个交迭的针道(P1,P2),其中在所述针筒中布置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针(Al,A2),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针彼此不同之处在于针踵与钩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针各自由相应的三角针道(P1,P2)致动,其特征在于针道(Pl)的控制三角(A)使得相应下降分支的至少下部在筒的旋转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其它针道(P2)的对应三角(R)的相应的下降分支的下部移置,因此在每一进给中,跟随三角针道(Pl)的一种类型的针(Al)的向下运动相对于跟随其它三角针道(P2)的至少一个其它类型的针(A2)的向下运动领先一预设的筒旋转角度。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使用两种类型的针(Al,A2)和用于致动所述针的两个相应的三角针道(Pl,P2)。
3.至少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围绕筒相互交替地分布两种类型的针(Al, A2),即,按一对一布置。
4.至少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围绕筒成对交替地分布两种类型的针(Al,A2),S卩,按二对二布置。
5.如一个或多个前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角滞后的预设角度选择为在从2到5个针通道的间隔中。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该角滞后的预设角度选择为等于接近3个针通道。
7.如一个或多个前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在至少一个进给中设置用于进给纱线的、具有至少两个孔(Gl,G2)的导线器(G),所述导线器设计成进给至少一个纱线(X)仅仅到跟随下降轮廓相对于其它针(Al) “滞后”的针道(P2)的针(A2),并将另一纱线(Y)进给到筒的所有针(Al,A2)。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形针织机,其特征在于两种类型的针(Al,A2)均匀地分布在筒的区域中,并多样地布置以形成对应的针织图案效果。
9.在如一个或多个前述权利要求中所述的圆形针织机中,一种用于减小处理纱线的应力和针(A1,A2)的磨损以及任何沉降片的磨损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使得通过针(A2)的线圈形成相对于通过其它针(Al)的线圈形成滞后一预设距离,针(Al,A2)沿着筒(C)的周围均匀分布并相互插置。
10.在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圆形针织机中,一种形成带有假罗纹的弹性织物的针织图案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沿筒周围均匀分布两种类型的针(Al,A2),并使所述两种类型的针交替; -在至少一个进给中为圆形针织机进给两个独立的纱线(X,Y),该进给设置有具有相应的孔(Gl,G2)的导线器(G),以用所述纱线形成在沿针筒旋转方向上相互移置的相应的下降段(XI,Y1),因而两纱线(X,Y)仅由跟随下降三角(R)的轮廓相对于其它针道(Pl)的对应轮廓滞后的针道(P2)的针(A2)获取,而跟随具有领先下降轮廓的三角(A)的其它针道(PD的针(Al)仅获取纱线(Y); -使用弹性线作为纱线(X)。
11.在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圆形针织机中,一种形成竖直图案织物的工艺,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在筒的预定区域内均匀分布两种类型的针(Al,A2),在每一区域中使所述两种类型的针交替; -在至少一个进给中为圆形针织机进给两个独立的纱线(X,Y),该进给设置有具有相应的孔(Gl,G2)的导线器(G),以用所述纱线形成在沿针筒旋转方向上相互移置的相应的下降段(XI,Y1),因而两纱线(X,Y)仅由跟随下降三角(R)的轮廓相对于其它针道(Pl)的对应轮廓滞后的针道(P2)的针(A2)获取,而跟随具有领先下降轮廓的三角(A)的其它针道(PD的针(Al)仅获取纱线(·Y)。
全文摘要
描述一种圆形针织机,包括针筒和用于针的一组控制三角,所述控制三角包括用于针的上升分支和用于针的下降分支,并形成用于针的控制三角的至少两个交迭的针道(P1,P2),其中在所述针筒中布置至少两种不同类型的针(A1,A2),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针彼此不同之处在于针踵与钩之间的距离不同,所述针各自由相应的三角针道(P1,P2)致动。针道(P1)的控制三角(A)使得相应下降分支的至少下部在筒的旋转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其它针道(P2)的对应三角(R)的相应的下降分支的下部移置,因此在每一进给中,跟随三角针道(P1)的一种类型的针(A1)的向下运动相对于跟随其它三角针道(P2)的至少一个其它类型的针(A2)的向下运动领先一预设的筒旋转角度。
文档编号D04B15/32GK102770591SQ201180010429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22日
发明者罗伯托·皮洛泰利, 雷纳托·皮洛泰利 申请人:皮洛泰利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