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354阅读:5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特别是一种设置有拦圈三角的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
背景技术
电脑针织横机的编织是通过机头往复运动,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是由三角系统等组成,三角系统是安装在机头三角座上,分别前后对应,在三角系统对织针上下运动来完成钩纱、成圈、移圈、集圈、脱圈等动作,编织物的品种也是多样化,其中单面编织的品种最为常见。在编织单面织物时,可使用前、后任意一面进行编织。也有前后单面轮翻交织、抽条弹力织物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原料品种的纱线越来越多,性能的差异也较大,再加编织物的工艺要求较高,会产生织物旁边不脱圈、漏针、宽边等现象,达不到完美效果,次品率较高,有些工艺还无法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其可以有效地解决织物旁边不脱圈、漏针、宽边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包括三角系统底板,在三角系统底板上设置有拦圈三角,所述拦圈三角设置在编织织针起针时的对应左右位置。拦圈三角把前针床内的织针抬高到设定的高度,高于原设定复位三角的高度,其针头位置在后针床编织上下运动织针的底部间隙越小更好,但不能碰撞、摩擦后针床内编织的织针。在编织时前后针床内织针错位居中位置为最佳,利用前针床内的织针来压住、阻拦后针床在编织时织针上下运动不易脱圈的线圈,使其能够起到强制脱圈,达到正常编织的效果。本发明三角系统中的拦圈三角利用对应面的休息织针来控制、帮助编织织针上密度较高、难以脱圈和放针频繁、无牵拉管制的线圈,在编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拦圈三角是把休息织针升到一定高度,阻止对应织针在编织时不易脱圈和线圈宽松容易浮起的主要功能,在使用功能结束后,被升到一定高度的休息织针,在密度三角的作用下,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不会产生副作用,能够扩大原来不能适用的原料、纱线编织的范围,提高编织物的合格率。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I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的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包括三角系统底板。织针3 根据在不同阶段的功能分为编织织针7、拦圈织针9和休息织针10 (即非拦圈织针),如图2 所示。由于编织织针7在起针时织针开始上下运动,原有已经挂在织针上的线圈由于密度较高,线圈抱着织针,在织针上升时随即跟起,织针上的针舌不能升过线圈而无法脱圈,而新的纱线又进入织针的针钩,尤其是工艺要求收针后脱圈更难,这样就造成无法正常编织。单面织物在编织时,工艺要求需要放针,特别是间隔转数少,放针比较频繁的织物编织,因为刚连续频繁放针,编织的织物下面很少或没有牵拉,所以在编织织针7上刚形成的线圈8宽松,容易浮起,不能正常编织,会出现漏针、宽边、烂边等。本发明在三角系统底板上设置有拦圈三角2,所述拦圈三角2设置在编织织针7起针时的对应左右位置。拦圈三角2的增加是设定在三角系统I前、后对应起针左、右位置,主要利用对应休息织针10控制在编织过程中织针脱圈、成圈的稳定。拦圈三角2适用于单面编织、抽条弹力和前后单面轮翻交织等,其形状可以根据不同机型的三角系统分别设计成单体或组合体。在原有的三角系统前、后部分上分别设置拦圈三角2,如图2所示,前针床6匹配三角系统I上增加的拦圈三角2把前针床6内的织针3起到设定的高度,抬高的高度为如图 I所示的高度H,高于原设定复位三角4的高度,其针头位置在后针床5编织上下运动织针的底部间隙越小更好,但不能碰撞、摩擦后针床5内编织的织针3。在编织时前后针床内织针3错位居中位置为最佳,利用前针床6内的织针3来压住、阻拦后针床5在编织时编织织针7上下运动不易脱圈的线圈8,使其能够起到强制脱圈,达到正常编织的效果。针织横机是双向横向编织的,所以拦圈三角2也是左右设定的,其位置是对应面, 编织织针7在起针时则拦圈三角2提前或同时升起拦圈织针9,阻止拦住对应面编织织针7 上的线圈8,使对应面的编织织针7脱圈上升正常的工作。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凡是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包括三角系统底板a),其特征在于在三角系统底板⑴上设置有拦圈三角(2),所述拦圈三角⑵设置在编织织针(7)起针时的对应左右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脑针织横机的机头三角系统,包括三角系统底板(1),在三角系统底板(1)上设置有拦圈三角(2),所述拦圈三角(2)设置在编织织针(7)起针时的对应左右位置,在原有的三角系统前、后部分上分别设置拦圈三角(2),拦圈三角(2)织针(3)起到设定的高度,利用前针床(6)内的织针(3)来压住、阻拦后针床(5)在编织时织针(3)上下运动不易脱圈的线圈(8),使其能够起到强制脱圈,达到正常编织的效果。
文档编号D04B15/36GK102534988SQ201210005680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0日
发明者顾振刚 申请人:常熟市国光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