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66388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功能环保方面的需求,复合保健服装在全球范围内正掀起发展热潮,市场前景良好。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具有以下特点1、面料为混纺,纱支、克重、颜色可以按客户需求生产。2、远红外磁性纤维、纳米抗菌锦纶具有特殊的弹性和恢复性,所以织物具有特殊的悬垂性和手感。3、面料具有抗菌、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 弱磁场等功能性效果。由于具有以上特点,该面料适合于男女正装、休闲装,穿着后更能显示品位和健康环保,随着人们保健、时尚意识的增强,相信该面料一定会受到人们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多功能面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把抗静电、防辐射、防水、防油、防污、阻燃等功能复合起来,但这种功能复合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另一种型式在后整理中加入助剂分多次整理,但各种功能会相互制约并且功能耐久性差,面料手感、光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了面料的购买力。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抗菌、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弱磁场功能持久的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I)、复精梳工艺染色一复洗一拼毛一混条一针梳一精梳一针梳;通过在混条时将远红外磁纤维条、纳米抗菌锦纶条和羊毛条进行混合;远红外磁纤维条在混条前必需经过软化及抗静电处理,在复洗机中加入定量的非离子柔软剂和静电消除剂,经分梳、烘干、成条。 经前处理后减少复精梳和纺纱的飞毛和绕毛。
( 2 )、纺纱工艺混条一针梳一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并线一倍抢一蒸纱;由于远红外磁纤维抱合性差,为此采用了加合毛油,合毛油的配方为30%矿物油、35%蓖麻油、1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0%水,以提高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合毛油的加入量为毛条重量O. 4 O. 9%,合毛油的油水比为1:6 10 ;为减少飞毛,各道针梳机用较密针板,以充分梳理纤维; 粗纱加强储存,为后道细纱做准备,其储存时间为7 10天;由于远红外磁性纤维、纳米抗菌锦纶的耐热性稍差,同时为考虑到纱线的定型程度,蒸纱工艺为80 90°C、60 90分钟,以保证捻回不超过15个/米;(3)、织造工艺整经一穿综一织造一修补;为提高纱线的光洁度,减少织疵,对羊毛、 远红外磁纤维、纳米抗菌锦纶混纺纱采取了上浆,上浆率为2 3. 5% ;同时采用了清晰梭口,有利于提闻剑头的引纟韦准确率,减少织造断头,提闻织造效率;上机单纱张力18 28克 /根,后梁高度为0,为保证布面的均匀性,采用6个储纬器进行织造。
(4)、染整工艺烧毛一洗呢一煮呢一烘干一中检一功能强化整理一烘干一刷剪一给湿一蒸呢一给湿一蒸呢一成品。由于需强化远红外发射、释放负离子功能,增加了功能强化整理,同时由于远红外磁纤维、纳米抗菌锦纶耐热性稍差,因此干整不用罐蒸工艺,而采用两次蒸呢;烧毛呢速80 90m/min,中火,I正I反;洗呢20 30m/min,温度30 400C;烘呢温度70 90°C,超喂10 12% ;功能强化整理功能剂为FH-8,20 35g/l,二浸二轧,温度110 120°C,超喂10 12% ;给湿回潮13 20% ;蒸呢内汽12 18分, 压力2 4Bar,外汽6 12分,压力1. 5 3Bar。功能剂FH-8为自配整理剂,其配方为纳米陶瓷粉8%、负离子整理液28、乳化剂10%、水62%,在50°C温度下,经高速搅拌60分钟制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面料生产方法通过羊毛条与远红外磁性纤维条、纳米抗菌锦纶条混合,使三种纤维在面料中的分布更加均匀,提高抗菌、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产生弱磁场效果,力口上三种纤维直径较细、手感软等特点,使面料更加柔软细腻,再通过对织造和染整工艺的控制,使面料在具有抗菌、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产生弱磁场效果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外观高档、手感挺括、呢面细洁、服用性能优良的特点,因此该面料适合于男女装,穿着后更能显不华贵、品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将进一步描述发明,但未限于所举的实施例远红外磁性纤维条规格为纤维细度14. 5 μ m,长度68 mm,已梳成条;纳米抗菌锦纶条规格为纤维细度15. 97 μ m,长度89. 2 mm,已梳成条;该两种纤维条可直接与羊毛条混纺。
和毛油2001B的配方为30%矿物油、35%蓖麻油、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0%水, 上述配比为质量百分比;功能剂FH-8为自配整理剂,其配方为纳米陶瓷粉8%、负离子整理液28、乳化剂10%、 水62%,在50°C温度下,经 高速搅拌60分钟制得。
实施例1:(I)、复精梳工艺染色一复洗一拼毛一混条一针梳一精梳一针梳;远红外磁纤维条在混条前必需经过软化及抗静电处理,在复洗机中加入定量的非离子柔软剂和静电消除剂, 经分梳、烘干、成条。经前处理后减少复精梳和纺纱的飞毛和绕毛。
(2)、纺纱工艺混条一针梳一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并线一倍抢一蒸纱;在混条时加入合毛油2001B,以提高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加入量为毛条重量O. 4%,合毛油的油水比为 I 6 (质量比);为减少飞毛,各道针梳机用较密针板,以充分梳理纤维;粗纱加强储存,为后道细纱做准备,其储存时间为9天;蒸纱工艺为80°C、60分钟,以保证捻回不超过15个/ 米;得纱线的规格为支数为80/2匪,捻度为1000捻/米,混纺重量比为羊毛50%/远红外磁纤维30%/纳米抗菌锦纶纤维20% ;(3)、织造工艺整经一穿综一织造一修补;羊毛、远红外磁纤维、纳米抗菌锦纶混纺纱上浆率为2% ;同时采用了清晰梭口,上机单纱张力18克/根,后梁高度为0,采用6个储纬器进行织造;织造的还布规格是上机幅宽172 cm ;上机密度经密380根/10 cm ;纬密320 根/10 Cm,花型为2/2斜纹;(4)、染整工艺烧毛一洗呢一煮呢一烘干一中检一功能强化整理一烘干一刷剪一给 湿一蒸呢一给湿一蒸呢一成品。干整不用罐蒸工艺,而采用两次蒸呢;烧毛呢速80m/min, 中火,!正I反;洗呢20m/min,温度30°C ;烘呢:温度90°C,超喂10% ;功能强化整理功 能剂为FH-8,20g/l,二浸二轧,温度110°C,超喂10% ;给湿回潮13% ;蒸呢内汽12分,压 力2Bar,外汽12分,压力压力3Bar。
例2:(I)、复精梳工艺染色一复洗一拼毛一混条一针梳一精梳一针梳;远红外磁纤维条在 混条前必需经过软化及抗静电处理,在复洗机中加入定量的非离子柔软剂和静电消除剂, 经分梳、烘干、成条。经前处理后减少复精梳和纺纱的飞毛和绕毛。
(2)、纺纱工艺混条一针梳一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并线一倍抢一蒸纱;在混条时 加入合毛油2001B,以提高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加入量为毛条重量O. 6%,合毛油的油水比为 1:8 ;为减少飞毛,各道针梳机用较密针板,以充分梳理纤维;粗纱加强储存,为后道细纱做 准备,其储存时间为8天;蒸纱工艺为90°C、80分钟,以保证捻回不超过15个/米;得纱线 的规格为支数为88/2匪,捻度为1200捻/米,混纺重量比为羊毛50%/远红外磁纤维20%/ 纳米抗菌锦纶纤维30% ;(3)、织造工艺整经一穿综一织造一修补;羊毛、远红外磁纤维、纳米抗菌锦纶混纺纱 上浆率为2% ;同时采用了清晰梭口,上机单纱张力25克/根,后梁高度为0,采用6个储纬器 进行织造;织造的还布规格是上机幅宽172 cm ;上机密度经密400根/10 cm ;纬密340 根/10 Cm,花型为2/2变化斜纹;(4)、染整工艺烧毛一洗呢一煮呢一烘干一中检一功能强化整理一烘干一刷剪一给 湿一蒸呢一给湿一蒸呢一成品。干整不用罐蒸工艺,而采用两次蒸呢;烧毛呢速90m/min, 中火,I正I反;洗呢30m/min,温度40°C ;烘呢温度85°C,超喂10% ;功能强化整理功 能剂为FH-8,30g/l,二浸二轧,温度115°C,超喂10% ;给湿:回潮15%;蒸呢内汽15分,压 力3Bar,外汽8分,压力压力2. 5Bar。
检测①、利用IR发射率测量仪,测试在8 14 u m光谱区法向发射率,达到的发射率在80% 以上。
②、按SFJJ-QWX25-2006《负离子浓度检验细则》检测,负离子浓度超2800个/cm3。
③、按GB/T20944. 3-2008第三部分振荡法标准,检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 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达到该标准要求。
④、使用弱磁分析仪,按照NIM-ZY-DL-cx-301磁性织物表面磁感应强度检测方 法,面料表面磁感应强度范围0. 04 O. 09Mt。
权利要求
1.一种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混纺重量比为羊毛50%、远红外磁纤维30%和纳米抗菌锦纶纤维20% ;所述方法包括复精梳、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所述染整工艺为烧毛一洗呢一煮呢一烘干一中检一功能强化整理一烘干一刷剪一给湿一蒸呢一给湿一蒸呢一成品;所述功能强化整理采用功能剂,所述功能剂的制备方法如下纳米陶瓷粉8%、负离子整理液28、乳化剂10%、水62%,在50°C温度下,经高速搅祥60分钟制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强化整理的方法为采用功能剂,20 35g/l,二浸二轧,温度110 120°C,超喂10 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精梳工艺为染色一复洗一拼毛一混条一针梳一精梳一针梳;通过在混条时将远红外磁纤维条、纳米抗菌锦纶条和羊毛条进行混合;其中远红外磁纤维条在混条前必需经过软化及抗静电处理,在复洗机中加入定量的非离子柔软剂和静电消除剂,经分梳、烘干、成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纺纱工艺为混条一针梳一粗纱一细纱一络筒一并线一倍捻一蒸纱;其中混条时加合毛油,合毛油的配方为30%矿物油、35%蓖麻油、15%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0%水,合毛油的加入量为毛条重量O. 4 O. 9%,合毛油的油水比为1:6 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针梳时,各道针梳机用较密针板;粗纱储存时间为7 10天;蒸纱工艺为80 90°C、60 9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织造工艺为整经一穿综一织造一修补;对羊毛、远红外磁纤维、纳米抗菌锦纶混纺纱采取了上浆,上浆率为2 3. 5% ;上机单纱张力18 28克/根,后梁高度为0,采用6个储纬器进行织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整工艺中,烧毛呢速80 90m/min,中火,I正I反;洗呢20 30m/min,温度30 40°C ; 烘呢温度70 90°C,超喂10 12% ;功能强化整理功能剂为FH-8,20 35g/l,二浸二轧,温度110 120°C,超喂10 12% ;给湿回潮13 20% ;蒸呢内汽12 18分,压力 2 4Bar,外汽6 I2分,压力1· 5 3Bar。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磁性纤维条规格为纤维细度14. 5 μ m,长度68 mm ;所述纳米抗菌锦纶条规格为纤维细度·15.97 μ m,长度 89. 2 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种新功能精毛纺面料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的混纺重量比为羊毛50%、远红外磁纤维30%和纳米抗菌锦纶纤维20%;所述方法包括复精梳、纺纱、织造和染整工艺,所述染整工艺为烧毛—洗呢—煮呢—烘干—中检—功能强化整理—烘干—刷剪—给湿—蒸呢—给湿—蒸呢—成品;功能强化整理采用的功能剂的制备方法如下纳米陶瓷粉8%、负离子整理液28、乳化剂10%、水62%,在50℃温度下,经高速搅拌60分钟制得。该面料抗菌、发射远红外线、释放负离子、弱磁场功能持久。
文档编号D06M13/02GK102995391SQ20121053712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3日
发明者赵国英, 杨自治, 薛海军, 周月琴 申请人:凯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