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烫机的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0361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熨烫机的水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熨烫机结构,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紧凑,加水方便,蒸汽发生量大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
技术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服装的品质及外型,尤其是在出席重要场合时,挺扩的服装外型是个人形象的重要体现,因此在服装加工制作或洗涤后需对服装的褶皱部位进行熨烫,早期的熨烫装置,如电熨斗,一般是电加热后直接对褶皱部位进行熨烫定型,但由于此类熨烫装置是直接接触褶皱部位,不仅温升过高时易出现烧损衣物的现象,而且温升不足时无法去除褶皱,因此带有蒸汽功能的挂烫机开始走入人们的生活,但现有的挂烫机只能对吊挂的服装进行熨烫,蒸汽发生量小,而且蒸汽不集中,熨烫效率低,能耗高,尤其无法在服装加工行业普及应用,为此人们陆续研发了翻板式熨烫机,它是通过蒸汽和压力熨烫相结合的方式对衣物进行熨烫定型,强化了定型效果,但现有的翻板式熨烫机的供水系统往往是在熨烫机外单独设置水箱供水,导致熨烫机体积庞大,收藏及使用不便。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大压力气动熨烫机(CN201942929U),它包括固定部分和可转动部分,所述固定部分包括电气压阀电气箱、固定加热板、下气体加热管、气体加热工作台,所述可转动部分包括上固定板、上液压缸、气体阀、液压板、液压支持架、定型加热板,上固定板可由设置在电气气压阀箱内的液压装置驱动绕固定加热板转动。此装置是通过液压方式施加压力,虽然可部分增加蒸汽发生量,但同样存在水箱需单独设置,结构复杂,整机体积庞大,收藏及使用不便等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主要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加水方便,蒸汽发生量大,从而提高熨烫效果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熨烫机水箱需单独设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收藏及使用不便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包括转动连接在平台上的上烫衣板,在上烫衣板上设有若干个蒸汽通孔,在与蒸汽通孔对应的上烫衣板内侧面平贴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与外接电源相连,在加热板与上烫衣板间共同围合形成若干条互通的蒸汽通道,蒸汽通道的一侧与蒸汽通孔相连通,蒸汽通道的另一侧通过水泵与水箱相连,水箱滑动连接在平台内。加热板上的蒸汽通道一端与上烫衣板上的蒸汽通孔相连,另一端通过水泵与滑动连接在平台内的水箱相连,从而构成熨烫机完整的水路系统,结构简单,水箱位于平台内,占用空间小,便于使用及收藏,结构紧凑合理;水箱滑动连接在平台内,加水时拉出水箱即可实施加注,使用方便;水泵为供水系统提供了足够的水量及压力,蒸汽发生量大,熨烫效果好。作为优选,所述平台包括底板及罩设在底板上的罩壳,水箱及水泵均设于罩壳与底板围合成的容纳腔内,水箱滑动连接在底板上,且在水箱滑动方向对应的罩壳上设有水箱滑出口。带有容纳腔的平台结构,为水箱和水泵等零部件提供了足够的容纳空间,而且重量轻,方便携带;在水箱滑动方向对应的罩壳上设置水箱滑出口,使水箱可自水箱滑出口滑出平台外,方便加注用水。作为更优选,在靠近水箱滑出口的底板上设有U形缺口,U形缺口的开口端向内,在U形缺口开口端之间的底板上设有球形水箱限位凸头,在水箱的底面上设有与球形水箱限位凸头对应的球面凹坑和若干条限位槽,球面凹坑靠近水箱的前端面与球形水箱限位凸头互配,限位槽横向排列在球面凹坑与水箱的后端面之间。通过在底板上设置U形缺口,使 U形缺口内的底板可以以开口端为轴上下弹动,又通过在U形缺口间设置球形水箱限位凸头,通过球形水箱限位凸头与水箱底部的球面凹坑互配来限定水箱的位置,防止水箱自平台的容纳腔内脱出,结构简单,构思巧妙;通过在球面凹坑与水箱的后端面之间横向排列限位槽,可在水箱滑出平台的过程中球形水箱限位凸头位于限位槽间,即通过球形水箱限位凸头与限位槽的配合限定了水箱的位置,防止水箱在加注过程中任意滑动,可靠性好。作为优选,所述水箱为方形的透明壳体结构,在水箱的顶部设有注水口,注水口上嵌装有橡胶塞,在水箱底部的侧面设有出水口,出水口通过导出软水管与水泵的进水口相连,在水箱底部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有凸台,在与水箱互配的平台表面上设有与凸台互配的L形的水箱滑轨槽,凸台滑动连接在水箱滑轨槽内。方形水箱方便加工,透明壳体结构便于观察水位,通过在水箱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凸台与底板上的L形水箱滑轨槽互配,结构简单。作为更优选,在所述出水口对应的水箱内设有过滤海绵。过滤海绵可过滤水箱内的用水,防止杂质阻塞流通管道。作为优选,在所述水箱的前端面上沿纵向设有长方形缺口,在方形缺口的内侧罩设有弧面挡板,弧面挡板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水箱的顶面和底面上,弧面挡板的一个轴向截面抵接在长方形缺口的一侧边沿上,弧面挡板的另一个轴向截面抵接在长方形缺口的另一侧边沿的外侧,且在长方形缺口边沿与弧面挡板轴向截面间的水箱上设有水位刻度线。弧面挡板的一侧抵接在缺口的边沿上,另一侧抵接在缺口另一侧边沿的外侧,拉动水箱进出时,操作者可将手伸入长方形缺口内并拉动延伸在弧面挡板间的缺口边沿,即延伸在弧面挡板间的缺口边沿形成了拉手,结构简单,方便水箱进出;水位刻度线便于观测水箱水位。作为优选,所述蒸汽通道为设置在加热板表面上互通的若干开口槽,开口槽的开口端封抵在上烫衣板的内侧面上。开口槽设置在加热板上可减少上烫衣板的厚度,同时也可以通过铸造成型在加热板上,加工成本低。作为优选,在所述上烫衣板上中心对称分布有两块加热板,两块加热板的内侧端通过“工”字形压板的一端压装固定在上烫衣板上。通过“工”字形压板连接两块加热板,固定方式简单,同时又可通过“工”字形压板将上烫衣板连接在翻转机构上,再由翻转机构带动上烫衣板上下转动;两块加热板呈中心对称分布时,即两块加热板尺寸结构完全相同,左右加热板相互通用,因此节约了加工及管理成本作为优选,在所述蒸汽通道对应的加热板上设有进水孔,在进水孔与水泵的出水口之间连接有导入软水管,且在导入软水管的外侧套设有金属弹簧钢丝。在导入软水管外套设金属弹簧钢丝可防止导入软水管直接接触加热板而导致导入软水管泄漏。[001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具有下述优点位于加热板上的蒸汽通道一端与上烫衣板上的蒸汽通孔相连通,另一端又通过水泵与平台内的水箱相连通,由此构成了熨烫机的完整水路系统,结构简单,水箱位于平台内,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合理,便于使用及收藏;水箱滑动连接在平台内,加注方便;水泵提供了足够的水量及压力,蒸汽发生量大,熨烫效果好;通过在底板的U形缺口内设置球形水箱限位凸头与水箱底部的球面凹坑互配形成限位结构,防止水箱自平台的容纳腔内脱出,结构简单,构思巧妙;又通过限位槽与球形水箱限位凸头的配合实现了水箱在滑出后在任意位置的定位,防止水箱在加注过程中发生滑动现象,提高可靠性。

图I是本实用新型熨烫机的水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2是熨烫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板的安装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加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上烫衣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实施例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包括转动连接在平台7—端的上烫衣板1,如图9所示,烫衣板I为长条形钢板,在上烫衣板I上开有若干个蒸汽通孔3,蒸汽通孔3在上烫衣板I上均匀分布,如图7所示,在与蒸汽通孔3对应的上烫衣板I内侧面平贴设置了二块加热板4,两块加热板4的内侧端通过“工”字形压板9的一端压装固定在上烫衣板I上并呈中心对称分布,在加热板4的边沿上埋设有内侧端开口的环形电加热棒,电加热棒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相连,如图8所示,在加热板4表面上开有若干条互通的开口槽,开口槽的开口端封抵在上烫衣板I的内侧面上形成蒸汽通道5,蒸汽通道5的一侧与蒸汽通孔3相连通,蒸汽通道5的另一侧对应的开口槽的中底部开有一个进水孔10,进水孔10通过导入软水管11连接在水泵6的出水口上,水泵6的进水口通过导出软水管29与滑动连接在平台7容纳腔内水箱2相连,为了防止导入软水管11过热而发生泄漏现象,在导入软水管11的外侧分别套设一根金属弹簧钢丝12。如图4所示,平台7包括底板71及罩设在底板71上的罩壳72,如图I所不,水箱2及水泵6位于罩壳72与底板71围合成的容纳腔内,如图5所示,水箱2为方形的透明塑料壳体结构,在水箱2的顶部前端开有一个注水口 21,注水口 21上封装一个橡胶塞26,如图I和图6所示,在水箱2底部的侧面开有一个出水口 22,在出水口 22对应的水箱2内装有一块过滤海绵8,出水口 22通过导出软水管29与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在水箱2底部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形成凸台23,在与凸台23对应的底板71表面向上延伸形成L形的水箱滑轨槽74,水箱滑轨槽74的纵向边与底板71垂直,横向边在上并水平指向内侧,凸台23滑动连接在横向边与底板71之间的凹槽内,如图4所示,在水箱滑轨槽74前端对应的罩壳72上开有一个水箱滑出口 73。如图3所示,在两条水箱滑轨槽74之间且靠近水箱滑出口 73的底板71上开有一个U形缺口 75,U形缺口 75的开口端向内,在U形缺口 75开口端之间的底板3上一体式向上形成一个球形水箱限位凸头76,如图6所示,在水箱2的底面上对应形成一个与球形水箱限位凸头76互配的球面凹坑24,在球面凹坑24与水箱2后端面之间的底面中部横向排列了若干条限位槽25,限位槽25在水箱2的长度方向上保持均布。如图5和图6所示,在水箱2的前端面上沿纵向开有一个长方形缺口 27,在长方形缺口 27的内侧罩设一个弧面挡板28,弧面挡板28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水箱2的顶面和底面上,弧面挡板28的右轴向截面抵接在长方形缺口 27的右侧边沿上,弧面挡板28的左轴向截面抵接在长方形缺口 27的左侧边沿的外侧形成拉手,且在长方形缺口 27左边沿与弧面挡板28左轴向截面间的水箱2上标有水位刻度线。需向水箱2内加注水时,只需将手伸入长方形缺口 27内并拉动长方形缺口 27的左侧边沿向外,水箱2顺沿水箱滑轨槽74向外滑动,底板71上的球形水箱限位凸头76即 滑出水箱2底部的球面凹坑24,水箱2前端面自水箱滑出口 73伸出,球形水箱限位凸头76随即弹入限位槽25间,打开橡胶塞26即可加注,至水位达最高水位刻度线再反向推入水箱2于平台7的容纳腔内即可。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包括转动连接在平台(7)上的上烫衣板(1),在上烫衣板(I)上设有若干个蒸汽通孔(3),其特征在于在与蒸汽通孔(3)对应的上烫衣板(I)内侧面平贴设有加热板(4),加热板(4)与外接电源相连,在加热板(4)与上烫衣板(I)间共同围合形成若干条互通的蒸汽通道(5),蒸汽通道(5)的一侧与蒸汽通孔(3)相连通,蒸汽通道(5)的另一侧通过水泵(6 )与水箱(2 )相连,水箱(2 )滑动连接在平台(7 )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7)包括底板(71)及罩设在底板(71)上的罩壳(72),水箱(2)及水泵(6)均设于罩壳(72)与底板(71)围合成的容纳腔内,水箱(2)滑动连接在底板(71)上,且在水箱(2)滑动方向对应的罩壳(72)上设有水箱滑出口(7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水箱滑出口(73)的底板(71)上设有U形缺口( 75),U形缺口( 75)的开口端向内,在U形缺口( 75)开口端之间的底板(3)上设有球形水箱限位凸头(76),在水箱(2)的底面上设有与球形水箱限位凸头(76)对应的球面凹坑(24)和若干条限位槽(25),球面凹坑(24)靠近水箱(2)的前端面与球形水箱限位凸头(76)互配,限位槽(25)横向排列在球面凹坑(24)与水箱(2)的后端面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2)为方形的透明壳体结构,在水箱(2)的顶部设有注水口(21),注水口(21)上嵌装有橡胶塞(26),在水箱(2)底部的侧面设有出水口(22),出水口(22)通过导出软水管(29)与水泵(6)的进水口相连,在水箱(2)底部的两侧水平向外延伸有凸台(23),在与水箱(2)互配的平台(7)表面上设有与凸台(23)互配的L形的水箱滑轨槽(74),凸台(23)滑动连接在水箱滑轨槽(74)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出水口(22)对应的水箱(2)内设有过滤海绵(8)。
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水箱(2)的前端面上沿纵向设有长方形缺口(27),在长方形缺口(27)的内侧罩设有弧面挡板(28),弧面挡板(28 )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水箱(2 )的顶面和底面上,弧面挡板(28 )的一个轴向截面抵接在长方形缺口(27)的一侧边沿上,弧面挡板(28)的另一个轴向截面抵接在长方形缺口(27)的另一侧边沿的外侧,且在长方形缺口(27)边沿与弧面挡板(28)轴向截面间的水箱(2)上设有水位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通道(5)为设置在加热板(4)表面上互通的若干开口槽,开口槽的开口端封抵在上烫衣板(I)的内侧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烫衣板(I)上中心对称分布有两块加热板(4),两块加热板(4)的内侧端通过“工”字形压板(9)的一端压装固定在上烫衣板(I)上。
9.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所述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汽通道(5)对应的加热板(4)上设有进水孔(10),在进水孔(10)与水泵(6)的出水口之间连接有导入软水管(11),且在导入软水管(11)的外侧套设有金属弹簧钢丝(1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熨烫机结构,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加水方便,蒸汽发生量大,从而提高熨烫效果的熨烫机的水路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熨烫机水箱需单独设置,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收藏及使用不便等的技术问题,它包括转动连接在平台上的上烫衣板,在上烫衣板上设有若干个蒸汽通孔,在与蒸汽通孔对应的上烫衣板内侧面平贴设有加热板,加热板与外接电源相连,在加热板与上烫衣板间共同围合形成若干条互通的蒸汽通道,蒸汽通道的一侧与蒸汽通孔相连通,蒸汽通道的另一侧通过水泵与水箱相连,水箱滑动连接在平台内。
文档编号D06F71/34GK202430540SQ20122002120
公开日2012年9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张小军 申请人:杭州松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