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260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干衣机的装置,尤其是一台可供衣物烘干所需的干衣机。
技术背景目前,公知的干衣机进风口是在外罩的外面,加热的是外罩外面的冷空气,循环排出外罩外的是热气体,电能损耗很大,造成浪费。·发明内容为了解决加热冷空气及加热冷空气排出热气体的外罩内外循环带来的电能损耗浪费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新的设计构思,提供一种干衣机,进排风口都在外罩内,它加热的是外罩内的气体,并在外罩内循环加热,大大地节约了电能。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整机有供热装置、外罩、支撑组件、挂衣杆及烘鞋附件构成。主要特点是供热装置的进风口在外罩内,即被加热的是外罩内的热空气,因吸入的是湿热气体,电机及相关电器件要隔离在通风道外,隔离在通风道外的电机和相关电器件所在的空间及壳体与外罩外有通风散热措施。其原理是在电机带动的风叶轮作用下,使得外罩内气体从进风口吸入、发热体加热至排风口排或导进外罩内,形成通风道,实现循环加热外罩内气体;供热装置工作时消耗的电能只是干衣机工作过程中外罩自然的温度损失,以及外罩内外干湿气体对流的能量损失,大大地节约了能源;采用输风管时,能使排风口排出的热气流输送到外罩内的各层面,使得外罩内各层面的温度相对一致,被烘衣物同时烘干,节省烘干时间及能源;外罩内的挂衣杆采用两层或多层,高度一定或可以调节,外罩顶盖也可采用活动式,能下移,在烘衣量少时,降低的顶盖高度,使其干衣工作空间体积及表面积减小,外罩的自然温度损失减少而节约能源。供热装置有主机、输风管及落地腿脚组成。供热装置的主机可采用外罩内作内循环或外罩外作外循环。主机作内循环,即主机的进排风口都在外罩内;主机作外循环,即主机的进、排或进排风口由管导进外罩内,所称的进排风口不是主机上的,是导进外罩内的管口。外罩采用落地或悬挂方式。外罩落地是将外罩的支撑件放置在地面上,供热装置主机安置在外罩底部,采用内循环,或将主机置外罩外面,采用外循环;外罩悬挂是供热装置放置在地面,将外罩支撑件安置在供热装置上,外罩罩住供热装置主机的进排风口,采用内循环,或供热装置主机在外罩外下方,采用外循环。本实用新型干衣机的结构1.发热及动力系统;2.进排风道及输风系统;
3.安全、温控及电路系统;4.外罩及支撑挂衣杆件系统。I.发热及动力系统。发热部分即发热体,应该安置在通风道内,如果在进风道的话,对风叶的耐温要求增高,电机轴吸收高温,对电机的耐温也需提高,安置固定在风叶轮至排风口段比较适合,处在排风道内,发热体采用同等或不等的两组或多组功率并联,经开关可以实现大小及三或多档有效工作功率;动力部分即电机与风叶轮,风叶轮可以是涡轮、离心、引流、滚筒式或其他,安置在通风道的风叶轮室内,是进排风道分界处,与之配合的电机安置固定在通风道外,电机轴周边电机壳上的散热孔与风道壁吻合面对应处及风道壁与电机吻合面周边缝隙处留有通孔,这与电机及相关电器件所在空间的散热措施形成与外罩外的通道,风道内的负压作用以帮助电机散热并起到了循环对流作用。2.进排风道及输风系统。进风道是进风口至风叶轮段。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内循环时,在主机外壳体上从进风道内引出的管或孔,或主机外壳体上可以兼具进风道壁的部分,集中一个面,或分布其上的通孔,作为进风口 ;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外循环时,在主机外壳体上从进风道内引出的管或孔供循环管连接,以使进风口延伸导进外罩内。排风道是风叶轮至排风口段。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内循环时,在主机外壳体上从排风道内引出的管或孔,或主机外壳体上可以兼具排风道壁的部分,集中一个面,或分布其上的通孔,作为排风 口 ;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外循环时,在主机外壳体上从排风道内弓I出的管或孔供循环管连接,以使排风口延伸导进外罩内。输风系统可以将加热气体直接由排风口或类似排风口装置排出,排风口可为单个或多个,向外罩内空间吹散,或气流以仰角吹向外罩壁,或类似引流装置,外罩内温度均等效果稍差,采用输风管与排风口连接时,输风管能将排风口排出的热风输送到外罩内各层面及需要的点,使各个空间温度相对一致,干衣机如果用于家庭以外的宾馆、理发及洗浴场所等,外罩会很大,可以采用多排风口多根输风管或单排风口多支输风管分解输送,普通家庭使用,外罩不是很大,输风管为多个或分支浪费成本,也不便使用,采用单个排风口,单根输风管,已能满足将加热后的热气流输送到外罩内的各层面,使得外罩内各层面的温度相对一致,输风管有多段相连与排风口相接,各层面有排气孔,排气孔距排风口由近至远,面积从小到大,从小到大的孔根据输风管内气压与孔面积的关系,能使各层面排气孔排出的气体体积相同,各层面另有封堵的孔,在顶盖下移调节工作空间高度时,输风管也需降低高度或堵塞露于外罩顶外的排气孔而开启使用,以使各层面排出的气体体积相对一致,并有效保障排气孔的总面积不影响排气通畅。排风口热风也可以用于取暖器或烘鞋器功能,供热装置自身或去掉输风管都可作为取暖器使用,如果需要水平送风,可以将输风管去掉后连接上弯管(图6)即可;供热装置去掉输风管与烘鞋附件相接,排风口连接三通管(图5)后,再在两端连接鞋内喷头(图7),鞋内喷头向上立着,可以将鞋子套挂在鞋内喷头上,也可在三通管的两端连接弯管后,再连接鞋内喷头,鞋内喷头平放着,鞋内喷头下方安置一放鞋子的架子,都可以实现烘鞋器的功能。鞋内喷头是两段套接,可以抽拉定位调节长短,鞋内喷头前端及前端上下两侧都有出气孔,后跟部出气孔有少许即可。3.安全、温控及电路系统。发热体至排风口段安置防护网。进风口至发热体段或除排风道外与外罩内能风道连通的空间安置自复位温控器,能使外罩内以设定的温度处在保温状态,过热保护器贴近发热体安置,保护器可以是熔断器或手动复位温控器,以保障失去动力或通风不畅时的安全,为适应现代人健康理念的要求,在进风口至发热体段安置负离子发生器。电路部分因是无人看守的电器,一般有接地的要求,即三项接线,在图4所示中,三项插头线进入主机进线孔后,有压线板压住,地线与机体连接,另两项与其他电器件的连接是定时器(SK)、开关(SH)、自复位温控器(ST)及过热保护器(FU)都串联在电路中,两组发热体(FH400/FH600)、串联的电阻(R)及红色发光二极管(HR)、负离子发生器及降压变压器(TD)并联在电路中,降压后的四只整流二极管(D1-D4)的桥式电路供直流电机(MD),滤波电容器(LL)及稳压二极管(ZD)与直流电机并联,为直流电机稳压及消除电磁干扰,也可不使用降压变压器,从发热体段电路中截取一段符合电机要求的电压替代降压变压器。
4.外罩及支撑挂衣杆件系统。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供热装置加热的是外罩内的热气体,气流的循环发生在外罩内,就要解决外罩内的湿气问题,才能使衣物烘干,可以在外罩的选用材料上,使外罩内的湿气被外罩吸收并传导挥发来解决,或在外罩的制作上,使外罩内湿气与外罩外的空气对流来解决,或同时采用材料选用及制作措施,以更快的烘干衣物,外罩可采用长方或圆柱体形,外罩侧壁留有可以闭合的门,在材料上选用吸导湿较好的做外罩,这种材料通常是透气的,如棉、绒类布料,内里的绒毛可以吸附湿气向外传导挥发,透气性质也会使外罩内外干湿气体对流,外罩的制作可留有适当的孔缝,使外罩内湿气与外罩外的空气对流。外罩顶盖采用活动式时,能下移降低高度,这个活动的因素正好符合外罩需要缝隙的要求而留下缝隙,下移的顶盖在输风管采用堵塞外罩外孔方案时,相应的位置应留有供输风管穿过的孔,顶盖的定位,应以立柱、挂衣杆、支撑件、输风管或外罩为着点。外罩落地或悬挂式,都是由支撑件支撑。落地式外罩支撑件,可采用两或四根立柱,图2所示中,底部是两横两竖四边状并装有四只万向轮(20),主机(28)及其上的输风管(26)安置在底部两横担上,另两竖边中部分别有立柱(27),如采用四根柱则在四角,立柱是两段,中间有连接件(25),两立柱顶端的连接横杆是顶挂衣杆(21),与立柱及顶挂衣杆垂直的两杆是外罩支撑杆(23),顶挂衣杆下可以是固定或活动挂衣杆(24),活动挂衣杆的位移可以由与顶挂衣杆连接的杆或软索(22)固定及调节,杆或软索也可与外罩支撑件或立柱连接,也可由与立柱配合连接的活动件(19)或输风管配合连接的活动件固定及调节,采用四立柱时,要加一横杆与活动挂衣杆配合;悬挂式外罩支撑件,图3所示中,是由供热装置作底座,就是输风管安装固定在主机上作主支撑用,主机装上落地腿脚(29)放于地面,输风管顶部安装横杆作顶挂衣杆,与顶挂衣杆两端垂直并平行于地面的两杆是外罩支撑杆,顶挂衣杆下可以是固定或活动挂衣杆,活动挂衣杆的位移可以由与顶挂衣杆连接的杆或软索固定及调节,杆或软索也可与外罩支撑件连接,也可由与输风管配合连接的活动件固定及调节。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仅在外罩内循环加热气体,节约电能,还将加热气体输送到外罩内的各层面,使外罩内各层面温度相对一致,衣物同时烘干,缩短烘干时间,以及活动的顶盖,都可大大地节约电能,活动的挂衣杆,也更加方便适用,外罩材料的选用或气体对流的设计,都对快速烘干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添加的附件使其具有取暖器及烘鞋器功能,物尽其用,它的社会效益及使用消费成本都有显而易见的积极意义。

图I是供热装置的主机纵剖面示意图。图2是落地式外罩及支撑件示意图。图3是悬挂式外罩及支撑件示意图。图4是电器件连接电路图。图5是三通管的剖面示意图。图6是弯管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鞋内喷头的纵剖面示意图。 图中1.排风口,2.上壳体,3.防护网,4.发热体,5.中间壳体,6.风叶轮,7.过热保护器,8.电机吻合面周边缝隙处,9.电机壳上的散热孔与风道壁吻合面对应处,10.自复位温控器,11.负离子发生器,12.密封隔板,13.电机,14.通风散热孔,15.侧进风口,16.落地腿脚连接处,17.上进风口,18.下壳体,19.活动件,20.万向轮,21.顶挂衣杆,22.杆或软索,23.外罩支撑杆,24.活动挂衣杆,25.连接件,26.输风管,27.立柱,28.主机,29.落地腿脚,SK.定时器,SH.开关,FU.过热保护器,ST.自复位温控器,FH400/FH600.发热体,R.电阻,HR.红 色发光二极管,TD.降压变压器,MD.直流电机,D1-D4.整流二极管,ZD.稳压二极管,LL.滤波电容器,图I中13 (电机)与图4中MD (直流电机)是同一物体。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干衣机技术方案中2.进排风道及输风系统。进风道是进风口至风叶轮段。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内循环时,在主机外壳体上从进风道内引出的管或孔,或主机外壳体上可以兼具进风道壁的部分,集中一个面或分布其上的通孔,作为进风口。在图I所示中,进风口采用侧进风口(15)、上进风口(17)或二者的结合。侧进风口是在主机下壳体与外罩密封处以上部位,并在密封隔板上部,可以将进风口集中在一个面,也可将进风口分布在下壳体周边,进风口集中在一个面时,外罩悬挂方式对主机的强度有影响,进风口分布在下壳体周边时,为模具难度考虑,应在下壳体上口部周边呈缺口状,如三角、半圆或方形等;上进风口是分布在主机中间壳体与下壳体配合的周边空隙处,上壳体上一体或安置类似图中右边翘起的防护措施,以防来自上方的水滴。在图I所示中,有排风口⑴的上壳体(2)与中间壳体(5)组合,构成排风道,发热体(4)安置在中间壳体的上口内,防护网(3)置于中间壳体上口部,同处在排风道内,中间壳体与密封隔板(12)及下壳体(18)组合,构成排风道,电机(13)安置固定在密封隔板下方,并凹进通风道内,与进风道隔开,其轴伸进中间壳体内,与风叶轮(6)配合套接,电机轴周边电机壳上的散热孔与风道壁吻合面对应处(9)及风道壁与电机吻合面周边缝隙处(8)留有通孔,密封隔板与下壳体间的空间安置电器件,并在下壳体留有通风散热孔(14),自复位温控器(10)及负离子发生器(11)安置在进风道内,过热保护器(7)贴近发热体安置,下壳体有落地腿脚连接处(16),上、中间及下壳体的配合固定,完成了对主机的实施。
权利要求1.一种干衣机,有主机、外罩、支撑件及挂衣杆;其特征是主机进风ロ处在外罩内;夕卜罩内气体经主机通风道由发热体加热在外罩内循环;外罩选用吸湿或吸湿透气材料,或外罩的制作留有孔缝,或同时使用材料及制作措施;电机及电器件安置在通风道外。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内循环时,在主机外壳体上从进风道内引出的管或孔,或主机外壳体上兼具进风道壁的部分,集中ー个面,或分布其上的通孔,作为进风ロ被外罩罩住,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外循环时,在主机外壳体上从进风道内引出的管或孔供循环管连接,以使进风ロ延伸导进外罩内;进风ロ采用侧进风ロ、上进风ロ或二者的结合。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电机带动的风叶轮作用,使外罩内气体从进风ロ吸入、发热体加热至排风ロ排或导进外罩内,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内循环吋,在主机外壳体上从排风道内引出的管或孔,或主机外壳体上可以兼具排风道壁的部分,集中ー个面,或分布其上的通孔,作为排风ロ,供热装置主机采用外循环时,在主机外壳体上从排风道内引出的管或孔供循环管连接,以使排风ロ延伸导进外罩内;排风ロ连接输风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在材料上选用能吸导湿的做外罩,这种材料通常是透气的,或棉、绒类布料,内里的绒毛可以吸附湿气向外传导挥发,透气性质也会使外罩内外干湿气体对流,或在外罩的制作上留有适当的孔缝,使外罩内湿气与外罩外的空气对流,或同时采用以上材料选用及制作措施,以更快的烘干衣物;外罩顶盖采用活动式能下移;顶挂衣杆下有活动挂衣杆。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电机及电器件隔离在通风道外,其所在的空间及壳体与外罩外有通风散热通道,电机轴周边电机売上的散热孔与风道壁吻合面对应处及风道壁与电机吻合面周边缝隙处留有通孔;进风ロ至发热体段或除排风道外与外罩内能风道连通的空间安置自复位温控器;过热保护器贴近发热体安置;发热体采用同等或不等的两组或多组功率并联,经开关可以实现大小及三或多档有效工作功率。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侧进风ロ是在主机下壳体与外罩密封处以上部位,并在密封隔板上部,将进风ロ集中在ー个面,或将进风ロ分布在下壳体周边,或在下壳体上ロ部周边呈缺ロ状,上进风ロ是分布在主机中间壳体与下壳体配合的周边空隙处,上壳体上一体或安置翘起的防护板。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将加热气体直接由排风ロ或类似排风ロ装置排出,排风ロ为单个或多个,向外罩内空间吹散,或气流以仰角吹向外罩壁,或类似引流装置,采用输风管与排风ロ连接时,输风管能将热风输送到外罩内各层面及需要的点,采用多出口多根输风管或单出ロ多支输风管分解输送,或采用单个排风ロ,单根输风管,输风管有多段相连,各层面有排气孔,排气孔距排风ロ由近至远,面积从小到大,从小到大的孔根据输风管内气压与孔面积的关系,能使各层面排气孔排出的气体体积相同,各层面另有封堵的孔,在顶盖下移调节高度时,输风管要降低高度或堵塞露于外罩顶外的排气孔而开启使用,以使各层面排出的气体体积相对一致,并有效保障排气孔的总面积不影响排气通畅,输风管是外罩悬挂式的主支撑件;弯管连接排风ロ使取暖器功能水平送风;排风ロ连接三通管后,再在三通管两端连接鞋内喷头,鞋内喷头向上立着,供鞋子套挂,或在三通管的两端连接弯管后,再连接鞋内喷头,鞋内喷头平放着,鞋内喷头下方安置一放鞋子的架子,鞋内喷头是两段套接,能抽拉定位调节长短,鞋内喷头后跟部、前端及前端上下两侧都有出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衣机,其特征是活动顶盖在输风管采用堵塞外罩外孔方案时,相应的位置留有供输风管穿过的孔,顶盖的定位,以立柱、挂衣杆、支撑件、输风管或外罩为着点;活动挂衣杆的位移由与顶挂衣杆连接的杆或软索固定及调节,杆或软索或者与外罩支撑件或立柱连接,或由与立柱配合连接的活动件或输风管配合连接的活动件固定及调节,采用四立柱时,要加ー横杆与活动挂衣杆配合。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衣物烘干的干衣机,进排风口都在外罩内,气体在外罩内加热循环,大大地节约了电能,以吸湿透气材料及外罩的孔缝解决湿气的传导挥发及对流,输风管将热能有效地输送到外罩内各层面,使外罩内各层面温度相对一致,衣物同时烘干,缩短烘干时间,活动能下移的顶盖,可缩小工作空间体积,都是节约电能的措施。
文档编号D06F58/20GK202576963SQ2012201644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2日
发明者仲从宝 申请人:仲从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