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控制三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571阅读:53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控制三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控制三角。
背景技术
针织横机在编织衣片的过程中,成圈和移圈是衣片不可或缺的编织要求。成圈的优劣和翻针的稳定取决于线圈与钩针的配合密切是否适当,而使线圈与钩针的配合适当,必须用牵拉衣片的方式或按压线圈的方式才能完成。沉降片即是按压线圈、帮助成圈的重要组成部件,通过沉降片控制三角,让沉降片绕支点转动,使其按压位置发生变化,从而对线圈产生压力,帮助成圈。目前沉降片控制三角只能提供硬性按压,这样就容易出现线圈受压过度或者压力不够的情况,如何合理调节沉降片控制三角的按压力,是目前现有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沉降片控制三角,其可以调节沉降片按压的深度,从而保证线圈的质量。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控制三角,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心对称,包括下压部和复位部,所述复位部位于下压部的两端,所述复位部形状为梯形,下压部的下缘中间部分具有一向下的突出部,与下压部下缘的其他部分平滑连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下压部带有两个纵向长孔;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复位部的上缘与两斜边分别呈128度的夹角;所述下压部的下缘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一平面之间形成155度的夹角;所述下压部的下缘中间部分的突出部具有两个第二斜面和一第二平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形成160度夹角。本实用新型工作时,沉降片通过下压部和复位部形成的开口进入,由于具有上述特定角度,使得所述开口形状为喇叭口状,有利于沉降片行进入后续轨道,完成按压线圈的工作;沉降片下压部上的两个孔可以为沉降片控制三角的上下运动提供轨道,使得沉降片从原先的硬性按压转变为柔性按压,下压部下缘中间部分具有一突出部,该突出部使得其下压部的深度不同,从而使得沉降片按压线圈的深度也有变化。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通过下压部下缘中间部分具有的突出部以及沉降片上的两个孔来调节沉降片按压深度,从而提高线圈的编织质量。
以下结合附图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I和图2。本具体实施例包括下压部3和复位部6和复位部14。下压部3两端具有第一斜面16和第一平面15,第一斜面16与第一平面15形成155度夹角;下压部的下缘中间部位具有一突出部10,突出部10具有第二斜面19,第二斜面19与第二平面20形成160度的夹角。下压部上具有竖孔2和竖孔4。复位部6和复位部14均为等腰梯形,复位部6的上缘18与斜边17之间的夹角为128度。当沉降片进入时,是先通过喇叭口 I进入轨道7,然后下行,沿着轨道8来到轨道9,由于突出部10的作用,使得沉降片按压线圈的深度有所改变,然后沉降片继续行进到轨道11,轨道12,轨道13,最后沿着出口 5走出轨道。竖孔2和竖孔4使得本具体实施例可以上下运动,从而也可以改变沉降片按压线圈的深度。·
权利要求1.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控制三角,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中心对称,包括下压部和复位部,所述复位部位于下压部的两端,所述复位部形状为梯形,下压部的下缘中间部分具有一向下的突出部,与下压部下缘的其他部分平滑连接。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控制三角,其特征在于下压部带有两个纵向长孔。
3.如权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控制三角,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的上缘与两斜边分别呈128度的夹角;所述下压部的下缘两端分别具有第一斜面和第一平面,所述第一斜面与第一平面之间形成155度的夹角;所述下压部的下缘中间部分的突出部具有两个第二斜面和一第二平面,所述第二斜面与第二平面之间形成160度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针织横机的沉降片控制三角,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中心对称,包括下压部和复位部,所述复位部位于下压部的两端,所述复位部形状为梯形,下压部的下缘中间部分具有一向下的突出部,与下压部下缘的其他部分平滑连接。本实用新型可以对沉降片提供柔性按压,改变沉降片按压线圈的深度和力度。
文档编号D04B15/36GK202559033SQ20122021996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6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