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833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
背景技术
[0002]针织横机选针下护山主要用于确定选针时针脚的运动轨道,运动过程中要求速度平稳,路径平滑,不能产生较大幅度的震动或者突发性非计划的移位。以前的选针下护山结构单一,多采用直角结构,即选针下护山各个转向处侧边与底边垂直。这类下护山虽然制造简单,但这些直角转折使选针的运动过程不过稳定,且震动较大,易造成针脚或其他部位的损坏。发明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选针运动轨迹平滑的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固定于选针母板上,包括左、中、右三块,其特征在于中块整体成竖直中心线对称,左、右两块关于中块的对称线对称;所述左、中、右三块均有一底面,底面贴合于选针母板;所述中块的两端及左、右两块靠近中块的一端各有一走针斜面;所述走针斜面通过第二平面连接一推针面,推针面连接第一平面,第一平面通过圆弧连接一凹下的平面,所述凹下的平面通过圆弧连接一凸起的平面。[0005]进一步地说,所述走针斜面与底面成40度夹角。[0006]进一步地说,所述推针面与第一平面成132度夹角。[0007]本实用新型通过螺钉和轴销固定于选针母板上,整体成竖直中心线对称分布。走针斜面与底面的夹角为40度,这使得选针更易通过走针斜面进入推针面,推针面可以将选针推至H位;而第一平面所连接的凹下的平面在选针归位的前期可以给选针提供缓冲的空间,凸起的平面可以用于将选择推至初始位置,以便后续动作的进行。


[0008]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来做进一步详细说明。[0009]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角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横机下护山2通过螺钉和轴销固定于选针母板I上,包括左、 中、右三块,中块整体成竖直中心线对称,左、右两块关于中块的对称线对称;所述左、中、右三块均有一底面26,底面26贴合于选针母板I ;所述中块的两端及左、右两块靠近中块的一端各有一走针斜面21 ;走针斜面21通过第二平面27连接一推针面22,推针面22连接第一平面25,第一平面25通过圆弧连接一凹下的平面23,凸起的平面 23的夹角B24为;所述走针斜面21与底面26的夹角A 132 度。所述凹下的平面23通过圆弧连接一为40度;所述推针面22与第一平面
权利要求1.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固定于选针母板上,包括左、中、右三块,其特征在于中块整体成竖直中心线对称,左、右两块关于中块的对称线对称;所述左、中、右二块均有一底面,底面贴合于选针母板;所述中块的两端及左、右两块靠近中块的一端各有一走针斜面;所述走针斜面通过第二平面连接一推针面,推针面连接第一平面,第一平面通过圆弧连接一凹下的平面,所述凹下的平面通过圆弧连接一凸起的平面。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针斜面与底面成40度夹角。
3.如权利要求I或者2所述的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针面与第一平面成132度夹角。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针织横机中的下护山,包括左、中、右三块,中块整体成竖直中心线对称,左、右两块关于中块的对称线对称;所述左、中、右三块均有一底面,底面贴合于选针母板;所述中块的两端及左、右两块靠近中块的一端各有一走针斜面;所述走针斜面通过第二平面连接一推针面,推针面连接第一平面,第一平面通过圆弧连接一凹下的平面,所述凹下的平面通过圆弧连接一凸起的平面。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使得选针更易通过走针斜面进入推针面,推针面可以将选针推至H位;而第一平面所连接的凹下的平面在选针归位的前期可以给选针提供缓冲的空间,凸起的平面可以用于将选择推至初始位置,以便后续动作的进行。
文档编号D04B15/36GK202809163SQ20122046062
公开日2013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2日
发明者孙平范 申请人: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