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绞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967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分绞棒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绞棒结构。
背景技术
在纺织浆纱过程中,需要对湿分绞线进行预烘处理,通常是在浆纱上机时,由操作人员在整经轴与轴的纱线之间放入多根湿分绞线,当开机后经纱片行至湿分绞装置处,再由操作人员把湿分绞棒穿入,将纱线4分成若干层,然后平行进入烘房对浆纱进行预烘,这样能达到充分的烘干效果。以此同时,湿分绞棒对湿浆纱表面还具有很好的“抹纱”作用,使浆液在纱的表面涂抹得更均匀,这样湿浆纱平行进入烘房后经过预烘,浆纱的水分被迅速蒸发,浆膜很快定型并趋于完整,浆纱毛羽贴伏,表面光滑,减少了烘干后对浆纱进行干分绞的阻力,有利于对保持浆膜的完整性,减少浆纱的再生毛羽,减少纱线的细毛羽,提高浆纱质量和浆轴的完好率。但是由于玻璃纤维纱线的低弹性、高张力的特性,生产时,纱线和分绞棒表面会产生摩擦,很容易造成湿分绞棒外表面的磨损,在其表面形成小沟壑,纱线在经过湿分绞棒时,就很容易嵌入小沟壑而造成纱线浆膜破损,进而纱线起毛,影响产品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分绞棒结构,使分绞棒的外表面光滑平整耐磨,减小了分绞棒外表面的磨损,保证了产品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分绞棒结构,包括杆体,该杆体的前端设有连接件,所述杆体的外表面上设有金刚沙层。进一步地,所述金刚沙层的厚度在O. 01毫米至O.1毫米之间。进一步地,所述金刚沙层的厚度为O. 05毫米。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横截面是圆形。进一步地,所述杆体是直径由前端向后端逐渐缩小的圆锥台。进一步地,所述杆体是圆柱体。进一步地,所述杆体的后端端面设有一圆锥体,圆锥体底面与后端端面贴合在一起。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杆体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金刚沙层,使杆体的外表面光滑平整耐磨,减小了杆体外表面的磨损,保证了产品质量。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绞棒结构的结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分绞棒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绞棒结构包括杆体1、连接件2以及金刚沙层3。杆体I的横截面是圆形,杆体I是直径由前端11向后端12逐渐缩小的圆锥形结构,杆体I的后端12端面设有一圆锥体5,圆锥体5使得杆体I很方便、准确的插入纱线4中,提高工作效率,当然,杆体I的横截面也可以是椭圆形等其他形状,杆体I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连接件2设置在杆体I的前端11,杆体I通过该连接件2连接于整经设备上;金刚沙层3设置在杆体I的外圆周表面上,金刚沙层3使杆体I外表面光滑平整耐磨,更好地贴服纱线4的毛羽并保护浆膜,极大的增加了杆体I的耐磨性,同时由于金刚沙层3与杆体I粘附紧密,不易脱落,且金刚沙层3极薄,金刚沙层3的厚度在O. 01毫米至O.1毫米之间,优选地,金刚沙层3的厚度为为O. 05毫米,其厚度也可以是其他数字,比如O. 06毫米、O. 04毫米等,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杆体I表面结露,有利于贴服毛羽。如图3,使用时,纱线4经过浆槽上浆和压浆罗拉6的压浆后,再经杆体I分成工艺要求的层数,由于采用在杆体I的外圆周表面上设有金刚沙层3,使杆体I的外表面光滑平整耐磨,减小了杆体I外表面的磨损,保证了产品质量。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分绞棒结构,包括杆体(1),该杆体(I)的前端(11)设有连接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I)的外表面上设有金刚沙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绞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沙层(3)的厚度在0.01毫米至0.1毫米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绞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刚沙层(3)的厚度为0.0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绞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I)的横截面是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绞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I)是直径由前端(11)向后端(12)逐渐缩小的圆维台。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分绞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I)是圆柱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绞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I)的后端(12)端面上设有一圆锥体(5),圆锥体(5)底面与后端(12)的端面贴合在一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绞棒结构,包括杆体,该杆体一端设有连接件,所述杆体的外表面上设有金刚沙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在杆体的外表面上设有金刚沙层,使杆体的外表面光滑平整耐磨,减小了杆体外表面的磨损,保证了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D02H9/02GK202830317SQ20122046714
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3日
发明者姚森, 韦智勇 申请人:建滔(清远)玻璃纤维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