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795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环锭细纱机,具体地说是涉及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纤维须条集聚密实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纺纱系统中,纤维须条经过环锭细纱机牵伸系统的后区牵伸和前区牵伸到达前罗拉钳口处时,输出纤维须条至加捻成细纱的加捻点之间存在一个没有捻回的纺纱三角区,由于纤维在该三角区基本处于失控状态,特别是三角区边缘的纤维不能被集聚和捻入纤维束中,极易脱离和伸出该区域而成为飞花和毛羽,加之该三角区各部位纤维所承受张力并不一致,最终影响细纱成纱的强力指标,因此,纺纱三角区的存在是严重制约纱线制成率和成纱质量的重要因素。
为了消除纺纱三角区的负面影响,出现了在牵伸系统输出钳口前设置一个纤维须条的集聚密实区,纤维须条只有经过该纤维密实区被集聚和密实后,才能对须条进行加捻,从而消除了人们所担心的纺纱三角区,于是所纺制的纱线变得更为均匀和结实,并且毛羽很少。
目前,这种对纤维须条进行集聚和密实的装置中,对输送带的驱动方式均采用上摩擦驱动,即前罗拉摩擦传动前上皮辊,前上皮辊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集聚皮辊,集聚皮辊再通过摩擦传动套接于吸风管上的输送带,一方面在这种装置中存在两级摩擦传动,动力传递不可靠;更突出的一方面是,由于集聚皮辊不能提供足够大的压紧力,否则既使得结构复杂化,又可能形成新的纺纱三角区,因而这种结构不能对输送带提供足够的摩擦动力,加之诸如设备振动等因素的影响,输送带表面线速度难以与前罗拉钳口的纤维输出速度保持稳定和匹配,从而极易形成对纤维须条的不规则的意外牵伸,直接影响成纱质量指标。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纤维集聚装置难以保证钳口处纤维输出速度与输送带线速度不相稳定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该集聚装置不仅能有效地避免纺纱三角区,而且能保持前罗拉钳口输出速度与输送带线速度相互均衡匹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它包括前罗拉、前上皮辊、集聚皮辊、以及设置于集聚皮辊下方的吸风管,该吸风管上开有吸风槽,所述吸风管上滑动地套接有环形的透气性输送带,该输送带与前罗拉传动连接。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送带与前罗拉的传动连接是将透气性的环形输送带张紧地套接于吸风管和中间传动辊上,该中间传动辊通过带传动装置与前罗拉相连接,而将前罗拉动力传递至输送带。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输送带与前罗拉的传动连接是将输送带张紧地套接于吸风管和前罗拉上,而使前罗拉直接将动力传递给输送带。
采用上述结构后,由于输送带滑动地套接于带吸风槽的吸风管上,纺纱过程中的纤维束一离开前罗拉握持钳口即进入输送带上,而受到负压槽负压气流的控制和压缩,使纤维须条被集聚而密实,从而避免了纺纱三角区。更由于输送带与前罗拉传动连接,而不是由集聚皮辊提供摩擦动力,这种结构使得输送带在和集聚皮辊的摩擦传动中,输送带变成了主动件,集聚皮辊成为从动件;输送带的表面线速度不再受集聚皮辊压紧力大小的影响,也不再依赖于其与集聚皮辊的摩擦力大小,而直接取决于前罗拉,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前罗拉钳口纤维输出速度与输送带输送速度的相互稳定和匹配,成纱质量更好。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中吸风管、输送带的装配工作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结构仅表示一台环锭细纱机的每一个纺纱锭位上设置的纤维牵伸、集聚装置的端部区域示意图。图中,前上皮辊9和集聚皮辊10可转动地支承于同一支承架上,前上皮辊9则加压地装于摇架8的前端;在前罗拉7的前部和集聚皮辊10的下方设有吸风管12,吸风管12上开有若干的吸风槽11,吸风管12与一负压气源相连通。吸风管12上滑动地套接有呈环形圈状的透气性输送带1,该输送带1还与前罗拉7传动连接,其传动连接方式是,输送带1同时张紧地套于吸风管12和中间传动辊2上,由于吸风管12表面光滑,中间传动辊2转动时,可带动输送带1在其表面滑动。吸风管12上的每一吸风槽11和套于其上的输送带1的位置均与每一锭位纤维束路径相对应;前罗拉7和中间传动辊2通过带传动装置4相互连接而传递动力;前罗拉7的前侧面与输送带1相接触,这样能实现前罗拉7对输送带1的自动清洁。
工作时,前罗拉7通过由固连于前罗拉7上的主动带轮6、固连于中间传动辊2上的从动带轮3以及同步齿形带5组成的带传动装置4,驱动中间传动辊2转动,中间传动辊2再带动透气性输送带1在吸风管12的滑动面上滑动,集聚皮辊10在输送带1的摩擦作用下而转动。调整中间传动辊2的位置还可以调整输送带1的张紧力。在这种集聚皮辊10和输送带1的相互摩擦传动结构中,输送纤维束的输送带1是主动件,而集聚皮辊为从动件,输送带1的速度直接取决于前罗拉,从而确保了输送带表面线速度与前罗拉钳口输出速度相互稳定和匹配,杜绝了意外牵伸的产生。
纤维须条经由前罗拉7和前上皮辊9组成的纤维束输出钳口输送到透气性的输送带1上,并随透气性输送带1向前移动,此时吸风槽11的负压气流对纤维束须条进行集聚密实,以提高纤维须条的轴向同向性和紧密度,经集聚密实后的纤维束输送离开透气性输送带1和集聚皮辊10后,而被加捻成成纱,从而避免了加捻三角区的存在,使成纱毛羽降低,强力提高。
图2所示结构中,吸风管12上也是滑动地套接有呈环形圈状的输送带1,输送带1仍与前罗拉7传动连接,其集聚皮辊10,前上皮辊9和吸风管12也与
图1所示结构相一致。而前罗拉7与输送带1传动连接方式为透气性的输送带1张紧地套接于吸风管12和前罗拉7上,由于吸风管12表面光滑,前罗拉7表面带有凹槽或齿,前罗拉7直接将动力传递给输送带1,而使得输送带1在吸风管12光滑的滑动面上滑动,在吸风管12上还可以设置输送带张力装置,以保持输送带具有稳定可靠的张力。该吸风管12的横截面形状呈倒“心”形通管,这种结构既有利于增加对纤维的握持路径和延长负压气流对纤维束的紧密作用时间;也有利于减少吸风管12对输送带1的摩擦阻力。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吸风管12、输送带1、吸风管12上的吸风槽11的工作关系图。吸风管12上的吸风槽11倾斜于输送带速度方向,这种倾斜的吸风槽,使纤维束在前进时能按自身轴线回转,牢固地将纤维端嵌入纤维束中,在所述吸风管12上套有透气性的输送带1,该输送带1正巧覆盖于吸风槽11上,输送带1采用纤维长丝织造的带有网孔的透气带。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带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该输送带1是在通用橡胶皮圈上,沿皮圈周向相互间隔地设有若干排吸风通孔,该吸风通孔可以是一排或多排园形孔或椭园孔等形式,这种输送带1上的吸风通孔区域对应于吸风槽11,且该吸风槽11平行于输送带速度方向。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输送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该输送带1由塑料带制成,它的中部工作区域设有多个吸风微孔,这种微孔的大小和透气性均可尽量接近长丝织造带。输送带的两边内侧制有凹凸不平的人字纹或其它形状的凹凸纹,这种结构有利于适当增加驱动摩擦力。
权利要求1.一种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它包括前罗拉(7)、前上皮辊(9)、集聚皮辊(10),以及设置于集聚皮辊(10)下方的吸风管(12),该吸风管(12)上开有吸风槽(11),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12)上滑动地套接有环形的输送带(1),该输送带(1)还与前罗拉(7)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连接是将输送带(1)张紧地套接于吸风管(12)和中间传动辊(2)上,该中间传动辊(2)通过带传动装置(4)与前罗拉(7)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连接是将输送带(1)张紧地套接于吸风管(12)和前罗拉(7)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传动装置(4)包括固连于前罗拉(7)上的主动带轮(6)、固连于中间传动辊(2)上的从动带轮(3)和同步齿形带(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12)为横截面形状呈“心”形的通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风管(12)上的吸风槽(11)倾斜于输送带(1)运动方向,所述输送带(1)为织造网孔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为常用胶圈沿周向设置有相互间隔的吸风通孔,所述吸风管(12)上的吸风槽(11)平行于输送带(1)运动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1)为塑料带,该塑料带中间区域设有微型多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锭细纱机纤维集聚装置,它包括前罗拉、前上皮辊、集聚皮辊,以及设置于集聚皮辊下方的吸风管,该吸风管上开有吸风槽,所述吸风管上滑动地套接有输送带,该输送带与前罗拉传动连接而提供动力进行传动。所述输送带通过带传动装置由前罗拉驱动,或者直接套接于前罗拉上,而由前罗拉直接驱动。该纤维集聚装置不仅有效地避免了纺纱三角区,而且确保了钳口输出速度与输送带线速度相互均衡匹配,进一步提高了成纱质量。
文档编号D01H5/72GK2666942SQ0325916
公开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5日
发明者朱鹏, 王皓, 王平 申请人:东台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