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纤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002400阅读:3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级纤维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过滤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具有两级纤维过滤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软囊加压室式纤维过滤装置,是一种具有能实现有序变孔隙的理想滤层结构,但存在设备复杂,胶囊容易破裂等不足。改进后的活动孔板水力压实式纤维过滤装置,过滤时在水力作用下,自动形成压实的滤层结构,实现过滤过程;反洗时在水力作用下,纤维滤层便自动松散,使反洗顺利进行,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特点。然而,这种过滤装置的纤维束在堆积压实过程中,由于纤维束任意部位弯曲,不容易形成有序变孔隙的理想滤层结构。ZL98244356.2公布的“变孔隙纤维过滤装置”,提供了一种在过滤过程中纤维束在水力作用下,容易形成有序的变孔隙理想滤层结构的过滤装置。但是,该装置仍然属于一级过滤装置,使过滤精度难以得到提高。例如压力式有序变孔隙纤维过滤器,滤速为30~40m/h,过滤精度(经混凝处理的水)入口水浊度10~20mg/L时,出口水浊度≯2mg/L。反洗自耗用水≯5%;重力式有序变孔隙纤维滤池,滤速为15~20m/h,过滤精度(经混凝处理的水)入口水浊度≯20mg/L时,出口水浊度≯3mg/L。入口水浊度5~10mg/L时,出口水浊度≯2mg/L。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两级纤维过滤装置,能进一步提高水的过滤精度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两级纤维过滤装置,包括主体、进水口、活动孔板、纤维束、固定孔板、压缩空气布气器、一级反洗水入口等,其特征在于(1)固定在固定孔板上的用作二级过滤的滤元,它由滤元架及其外侧包覆有的裙帘状纤维束构成;(2)上述的滤元架下部与集水室上部匹配连为一体,构成二级过滤的集水系统。
上述的过滤装置,其所述的滤元架为上端封闭的筒体,其上布有若干通水孔。
上述的滤元架也可为具有横向缝隙的上端封闭的筒体。
上述的滤元架还可为刚性柱框架,其外侧包套有金属网。
上述的过滤装置,所述的刚性柱框架,由多个刚性柱组成,每一刚性柱下端固定在固定孔板上,其上端分别穿过与所述框架匹配的封闭上盖,并用螺帽连接固定。
以上所述的过滤装置,其所述的由天然和人工合成纤维中任意一种纤维构成的裙帘状纤维束,其单丝直径为1μm~1mm。
前述的过滤装置,其固定在固定孔板上的滤元个数至少为一个。
上述的过滤装置,其所述的二级过滤的集水系统为滤元母管型结构,集水室呈 型,其下部的二级滤水出水管穿过主体底部,并与其连接构成与一级反洗水室分开的封闭式结构。
上述的过滤装置,其所述的二级过滤的集水系统为滤元集水室型结构,集水室(9)是滤元架与主体下部体壁相连,构成与一级反洗水室分开的封闭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水经一级过滤后再经二级滤元实施的两级纤维过滤,经与滤元架相连通的集水室的集水系统,由出水口排出装置外。当滤速为30~40m/h时,过滤精度(经混凝澄清处理的水)为入口水浊度10~20mg/L,出口水浊度≯1mg/L;入口水浊度5~10mg/L,出口水浊度净≯0.5mg/L,具有截污容量大、过滤精度高、滤速快等优点。


图1为两级纤维过滤装置(集水系统为滤元集水室型的结构)的结构及其过滤状态示意图;图2为两级纤维过滤装置(集水系统为滤元集水室型的结构)二级反洗示意图;图3为两级纤维过滤装置(集水系统为滤元集水室型的结构)一级反洗示意图;图4为两级纤维过滤装置(集水系统为滤元母管型结构)的结构及其过滤状态示意图图5为两级纤维过滤装置(集水系统为滤元母管型结构)的二级反洗示意图;图6为两级纤维过滤装置(集水系统为滤元母管型结构)的一级反洗示意图;图7为滤元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为多孔筒式滤元架结构放大示意图;图9为具有横向缝隙的筒式滤元架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0为刚性柱框架金属网筒式滤元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为多孔筒式滤元过滤状态放大示意图;图12为多孔筒式滤元反洗状态放大示意图。
以上图中1—主体(罐体)2—进水口(反洗水出口) 3—活动孔板4—纤维束5—滤元架 6—固定孔板7—一级反洗水入口8—出水口(二级反洗水入口) 9—集水室10—压缩空气布气器 11—一级反洗水室 12—裙帘状纤维束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由图1可见,两级纤维过滤装置(集水系统为滤元集水室型结构),主要包括主体(罐体)1、进水口2(也作为反洗水出口),位于主体1内上部的活动孔板3及下部的固定孔板6,此二孔板之间顺直栓系的纤维束4,在固定孔板6下部的主体一侧设有供一级反洗水入口7,于主体1内部的固定板6下方设有压缩空气布气器10和一级反洗水室11。在固定孔板6上新设有起二级过滤作用的滤元,它是由上端封闭多孔筒体滤元架5(见图8)及其外侧包覆的裙帘状纤维束12(见图7)构成的;在主体1底部设有两级过滤出水口8(也是二级反洗水入口)。上述的活动孔板3也可为格栅或软性材料编织成的网;上述的滤元架5为上端封闭的筒体,其上布有若干通水孔(如图8所示);该滤元架5的筒体上也可设有横向缝隙(如图9所示);该滤元架5也可以是刚性柱框架结构,其外侧为包套的金属网(见图10)。这里所说的刚性柱框架结构是由多个刚性柱组成,每一刚性柱下端固定在固定孔板6上,而其上端穿过与框架匹配的封闭上盖板,并用螺帽连接固定(见图10)。
设在滤元架6外侧的裙帘状纤维束12为天然或人造丝,其丝径为1μm~1mm粗。
固定在固定孔板6上的滤元的个数至少为1个,也可为多个(见图1-3、图4-6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二级过滤装置的集水系统,可以为滤元集水室型结构,集水室9为滤元架5与主体1的体壁相连构成的与一级反洗水室分开的封闭式结构。
从图1可见,当两级纤维过滤装置处于过滤操作状态时,水经进水口2进入主体1内,并使活动孔板3带动纤维束4向下运动,堆积压实实施一级过滤;一级滤水经裙帘状纤维束12(见图11所示),流入滤元架6内,并使裙帘状纤维束12紧贴在滤元架5上,实施了二级过滤,其滤水经集水系统由出水口8排出主体1外,从而完成两级过滤过程;当上述过滤装置处于二级反洗状态时(见图2),水由二级反洗水入口(出水口8)经集水室9进入滤元架5内,并穿过及掀起裙帘状纤维束12,使其松散,其上的附着物脱离进入水中,完成二级反洗操作。一级反洗操作(见图3)。水经一级反洗水入口7进入一级反洗水室11,并流经固定孔板6上的孔,推动活动孔板3并带动纤维束4向上托起,使纤维束4松散开(见图12所示)。在经压缩空气布气器10的压缩空气配合下,使附着在纤维束4上的附着物脱离并进入反洗水中,并随反洗水一起经反洗水出口(即进水口2)排出主体1外,从而完成一个周期的过滤操作过程。
实施例2从图4可见两级过滤装置(集水系统为滤元母管型结构)结构及过滤状态。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主要所说的二级过滤的集水系统为滤元母管型结构。集水室9呈 型,其下部的二级滤水出水管穿过主体1底部,并与其连接从而构成与一级反洗水室11分开的封闭式结构。其他结构和过滤操作过程及原理与例1相同(见图5-6)。
从上述可见,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在过滤过程中纤维束4在水力作用下,容易形成有序的变孔隙理想滤层结构,具有滤速快、截污容量大、过滤精度高等优点。
权利要求1.一种两级纤维过滤装置,主要包括主体(1)、进水口(2)、活动孔板(3)、纤维束(4)、固定孔板(6)、压缩空气布气器(10)、一级反洗水室(11),其特征在于①设在固定孔板(6)上的用作二级过滤的滤元,它由滤元架(5)及其外侧的裙帘状纤维束(12)构成的;②上述的滤元架(5)下部与集水室(9)上部匹配连为一体,构成二级过滤的封闭式集水系统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滤元架(5)为上端封闭的筒体,其上布有若干通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滤元架(5)为具有横向缝隙的上端封闭的筒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滤元架(5)为刚性柱框架,其外侧设有包套金属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刚性柱框架由多个刚性柱组成,每一刚性柱下端固定在固定孔板(6)上,其上端分别穿过封闭上盖并用螺帽连接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由天然和人造纤维中任意一种纤维构成的裙帘状纤维束(12),其单丝径为1μm~1mm。
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在固定孔板(6)上的二级滤元的个数至少为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过滤的集水系统为滤元母管型结构,集水室(9)呈 型,其下部的二级滤水出水管穿过主体(1)底部,并与其连接构成与一级反洗水室(11)分开的封闭式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过滤的集水系统为滤元集水室型结构,集水室(9)为滤元架(5)与主体(1)下部体壁相连构成的与一级反洗水室分开的封闭式结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过滤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两级纤维过滤装置,它主要包括主体、进、出水口、活动及固定孔板、纤维束、压缩空气布气器和一级反洗水室等,其特征在于设在固定孔板上的二级滤元,是由滤元架及其外侧的裙帘状纤维束构成的,其单丝为天然或人造纤维,丝径为1μm~1mm;该滤元架下部与集水室匹配连接为一体,构成二级过滤系统。所说的滤元架为上端封闭的多孔筒体,或其筒体上设有横向缝隙,或为刚性柱框架,其外侧包套金属网。二级滤元至少为一个;二级过滤的集水系统为滤元母管型结构,或滤元集水室型结构,且均与一级反洗水室系统分开的封闭结构,具有过滤时维纤滤料呈变孔隙分布、快速、截污容量大、过滤精度高等优点。
文档编号B01D24/14GK2601720SQ0321207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9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9日
发明者袁世平 申请人:袁世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