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000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包括牵拉装置、上压辊顶升装置和工业用缝纫机,牵拉装置中由上、下压辊组成牵拉钳口,牵拉钳口距离a大于等于3mm;上压辊顶升装置由滑动板、滑动板上的两只斜面板、与滑动板一端构成活动铰链的杠杆和由两只斜面板、两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导向套、两间隙配合在导向套内的从动顶杆构成的两高副机构组成,侧向拨动滑动板可提升上压辊;牵拉钳口上的减速机动力由工业用缝纫机上的动力电机联动供给。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缝合板厚为3.5±0.05mm的A型塑料排水板时,钳拉变形小、排水通径基本不变;上压辊提升方便,塑料排水板的返回操作简单;缝合与牵拉同步,不会出现折断缝纫机针头或重叠缝合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塑料排水板缝合无纺布搭头的同步缝合牵拉机械。
【背景技术】
[0002]在无纺布包覆塑料排水板的制作工艺中,需要将包覆搭头通过烫结、粘结或缝合方式搭接起来,其中缝合方式虽费工、耗时、工作效率不高,但搭头的连接可靠性是其它所有连接方式不可比拟的。特别是搭接一种打入地下较浅的A型塑料排水板时,因其板厚较薄,柔软度较高,板面耐压性较差,故选择缝合不失为一种最佳连接方式。缝合时,塑料排水板需跟随缝纫机针头的往复跳动作沿针头垂直方向上的同步移动。过去,塑料排水板的移动是通过人工拖曳实现的;现在,人们通过牵拉机械的牵引实现。这种牵拉机械由上、下压辊组成牵拉钳口,并由单独的电机提供动力。牵拉钳口中的下压辊固定,上压辊可通过调节压簧的预紧力调整上、下压辊之间的夹持力。这种结构的牵拉机械有其技术不足:1、上、下压辊之间的距离没有设定最小值,即:在没有夹持塑料排水板的自然状态下,上、下压辊的素线相靠,当夹持塑料排水板,特别是夹持A型塑料排水板时,其夹持力往往使塑料排水板出现夹持变形,使输水通道出现变形后的通径减小,影响通水流量;2、牵拉机械的动力由单独的电机供给,缝合搭头的缝纫机动力由缝纫机电机供给,因而使塑料排水板与缝纫机针头的运动不同步,或造成缝纟刃针头折断损坏或造成重叠缝合;3、当缝纟刃针头损坏或断线时,塑料排水板的运动不能及时停止,需要倒退塑料排水板时,要么反向启动牵拉机械的动力电机,要么拆卸压板提升上压辊,操作烦琐、耗能费工。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技术不足而提供一种适应性强、操作方便的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
[0004]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包括牵拉装置、上压辊顶升装置和工业用缝纫机,牵拉装置固定设置在机架的工作台面上,其由通过两端轴颈上的轴承座固定支承在两支架内的下压辊和通过两端轴颈上的轴承座固定支承并滑动配合在两支架内的上压辊、分别连接在两支架上端的两只螺栓、穿过两螺栓并被两只螺栓上部的螺母旋压的压板、分别设置在上压辊两轴承座上端与压板下平面之间的两只压簧和通过联轴器与下压辊相连接的减速机组成;上压辊和下压辊平行设置并构成牵拉钳口 ;上压辊顶升装置水平设置在工作台面下部的机架上;工业用缝纫机放置在牵拉装置的前部,其缝制方向与牵拉方向一致,其特征在于:
[0005]所述由上、下压辊构成的牵拉钳口距离a大于等于3mm ;
[0006]所述上压辊顶升装置由滑动板、间距固定在滑动板上的两只斜面板、与滑动板一端构成活动铰链的杠杆和由所述两斜面板、两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导向套、两分别间隙配合在导向套内的从动顶杆构成的两高副机构组成;[0007]所述滑动板与杠杆之间构成的活动铰链位于杠杆的中部,杠杆的前端与机架之间为固定铰链;
[0008]所述两高副机构中的从动顶杆上端分别顶靠上压辊两侧的轴身;
[0009]所述两高副机构中的从动顶杆下端,通过尖顶或带有轴承的滚子分别与所述两斜面板上的斜面相接触;
[0010]所述滑动板的横向与机架之间为腰形孔的孔侧与两定位销外径之间的间隙滑动配合,滑动板的底面与机架之间为轴承滚动支承;
[0011]所述牵拉钳口上的减速机动力由工业用缝纫机上的动力电机同步提供。
[0012]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3]1、更适合缝合板厚规定为3.5±0.05mm的A型塑料排水板,牵拉变形小、排水通径
基本不变;
[0014]2、上压辊提升方便,塑料排水板的返回操作简单;
[0015]3、缝合与牵拉同步,不会出现折断缝纫机针头或重叠缝合现象。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在图1和2中:1机架、2导向套、3支架、4从动顶杆、5 —对啮合齿轮、6压簧、7压板、8螺母、9螺栓、10上压辊、11下压辊、12上压辊轴承座、13轴承、14下压辊轴承座、15联轴器、16减速机、17三角带轮、18杠杆、19销轴、20定位销、21滚子、22支承轴承、23斜面板、24弹簧、25滑动板、26工业用缝纫机、27动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由支架3、一对啮合齿轮5、压簧6、压板7、螺母8、螺栓9、上压辊10、下压辊11、上压辊轴承座12、轴承13、下压辊轴承座14组成牵拉装置。支架3固定在工作台面上,上压辊10两端的轴颈上分别装有轴承13和上压辊轴承座12,下压辊11两端的轴颈上分别装有轴承13和下压辊轴承座14,下压辊轴承座14固定设置在支架3的底部,上压辊轴承座12与支架3之间为间隙配合并平行设置在下压辊轴承座14的上部,由此构成上压辊10和下压辊11之间的牵拉钳口,且牵拉钳口的距离a大于等于3mm,两只螺栓9分别连接在两支架3的上端,压板7穿过两只螺栓9并被两只螺栓9上部的螺母8旋压,两只压簧6分别设置在上压辊轴承座12上端与压板7下平面之间,减速机16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15与下压辊11相连接,下压辊11通过一对啮合齿轮5将动力传递到上压辊10上;上压辊顶升装置水平设置在工作台面下部的机架I上,其由紧贴于机架I平面的滑动板25、间距固定在滑动板25上的两只斜面板23、与滑动板25 —端构成活动铰链的杠杆18和由两斜面板23、两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导向套2、两间隙配合在导向套2内的从动顶杆4构成的两相同高副机构组成,滑动板25与杠杆18之间构成的活动铰链位于杠杆18的中部,杠杆18的前端与机架I之间为固定铰链;两相同高副机构中的两从动顶杆4上端分别顶靠上压辊10两侧的轴身;两从动顶杆4的下端,通过弹簧24压迫从动顶杆4上的轴肩,使从动顶杆4底端带有轴承的滚子21分别与两斜面板23上的斜面紧密接触;滑动板25的横向与机架I之间为腰形孔的孔侧与两定位销20外径之间的间隙滑动配合,滑动板25的底面与机架I之间设有支承轴承22 ;工业用缝纫机26放置在牵伸钳口的前部,其缝制方向与牵拉方向一致;带动牵拉钳口旋转牵引的减速机16动力由工业用缝细机26上的动力电机27通过带轮17同步供给。
[0020]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首先缝合无纺布包覆塑料排水板的起始端,继而横向拉动杠杆18,使滑动板25作右侧向移动,同时从动顶杆4下端的滚子21沿斜面板23作爬坡运动,从而带动从动顶杆4上移,从动顶杆4的上端托起上压辊10,牵拉钳口张开;然后将塑料排水板的起始端喂入牵拉钳口内,并横向反向拉动杠杆18,使从动顶杆4下移,上压辊10随自身重力回落而与下压辊11共同夹持塑料排水板的上、下板面;旋合螺母8可通过压板7预压压簧6,使牵拉钳口的夹持力得到调整。由于本实用新型将牵拉钳口的距离a设定为大于等于3mm,因此当缝合板厚规定为3.5±0.05mm的A型塑料排水板时,牵拉变形小、排水通径基本不变;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上压辊顶升装置,因而使牵拉钳口的张开方便,使塑料排水板的喂入与返回操作简单;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牵拉装置中的动力由工业用缝纫机26上的动力电机27联动供给,因而缝合与牵拉同步,不会出现折断缝纫机针头或重叠缝合现象。
【权利要求】
1.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包括牵拉装置、上压辊顶升装置和工业用缝纫机,牵拉装置固定设置在机架的工作台面上,其由通过两端轴颈上的轴承座固定支承在两支架内的下压辊和通过两端轴颈上的轴承座固定支承并滑动配合在两支架内的上压辊、分别连接在两支架上端的两只螺栓、穿过两螺栓并被两只螺栓上部的螺母旋压的压板、分别设置在上压辊两轴承座上端与压板下平面之间的两只压簧和通过联轴器与下压辊相连接的减速机组成;上压辊和下压辊平行设置并构成牵拉钳口 ;上压辊顶升装置水平设置在工作台面下部的机架上;工业用缝纫机放置在牵拉装置的前部,其缝制方向与牵拉方向一致,其特征在于: 所述由上、下压辊构成的牵拉钳口距离a大于等于3mm ; 所述上压辊顶升装置由滑动板、间距固定在滑动板上的两只斜面板、与滑动板一端构成活动铰链的杠杆和由所述两斜面板、两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上的导向套、两间隙配合在导向套内的从动顶杆构成的两高副机构组成; 所述牵拉钳口上的减速机动力由工业用缝纫机上的动力电机同步提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与杠杆之间构成的活动铰链位于杠杆的中部,杠杆的前端与机架之间为固定铰链。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两高副机构中的从动顶杆上端分别顶靠上压辊两侧的轴身,从动顶杆下端通过尖顶或带有轴承的滚子分别与所述两斜面板上的斜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塑料排水板同步缝合牵拉机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的横向与机架之间为腰形孔的孔侧与两定位销外径之间的间隙滑动配合,滑动板的底面与机架之间为轴承滚动支承。
【文档编号】D05B23/00GK203403251SQ201320445524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8日
【发明者】郑伟 申请人:郑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