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289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包括一条后梁辊,在后梁辊的前上方设置有第一主动旋转辊,在第一主动旋转辊的前方或前下方设置有第二主动旋转辊,第一主动旋转辊与第二主动旋转辊联动;特征是还包括左、右侧弧形支撑架,左、右侧弧形支撑架的位置正相对,第一、二主动旋转辊的两侧辊轴端分别联接在左、右侧弧形支撑架上;各墙板的后方上部墙板分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以供选择不同联接位置的螺纹盲孔,各弧形支撑架使用螺钉与对应螺纹盲孔配合进行固定联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主动送经功能,在保证经纱上机张力的同时,还可提升送经速度,有利大幅提高整机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喷水织机,特别与喷水织机的后梁部分有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的喷水织机主要有开口机构、水流束引纬机构、打纬机构、送经机构、卷取机构和其他辅助机构等部分,其他辅助机构包括测长装置、储纬装置、绞边装置和断经自停装置。其主要工作原理是:由开口机构带动综框上下运动,使经纱形成梭口,引纬机构通过水流束将纬纱带入梭口,然后由打纬机构带动钢筘将进入梭口的纬纱打入织口织造成布。上述喷水织机后梁机构包括一条后梁辊,该后梁辊为被动辊,经纱上机张力主要是由后梁辊形成并调整,经纱由织轴送出,直接经过该后梁辊并形成包角,在进行张力调整时,使后梁辊相应移动促使经纱包角随之改变,进而达到使经纱保持适宜张力的目的。上述现有技术后梁机构,后梁辊在经纱的带动下被动旋转与移动,只能提供经纱上机张力,并不能进行主动送经。
[0003]由上述可见,现有技术中喷水织机的后梁部分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喷水织机后梁机构所存在的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
[0005]其技术解决方案是:
[0006]一种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包括一条后梁辊,在后梁辊的前上方设置有第一主动旋转辊,在第一主动旋转辊的前方或前下方设置有第二主动旋转辊,第一主动旋转辊与第二主动旋转辊联动;上述后梁机构还包括固定联接在左墙板上的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固定联接在右墙板上的右侧弧形支撑架,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位置正相对;第一主动旋转辊的两侧辊轴端分别联接在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上,第二主动旋转辊的两侧辊轴端分别联接在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上;上述左墙板与右墙板中的任一墙板,均包括前方墙板分体、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前方墙板分体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与前方墙板分体之间为可拆分联接,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之间形成分隔区,上述后方上部墙板分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以供选择不同联接位置的螺纹盲孔,各弧形支撑架使用螺钉与对应螺纹盲孔配合进行固定联接。
[0007]上述后方上部墙板分体的后端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的后端之间设置有能调整杆身长度的纵向支撑杆;上述纵向支撑杆是采用铜制成的,纵向支撑杆的上段设置有外螺纹,下段也设置有外螺纹,中段为设置有多棱面的握持部或夹持部;纵向支撑杆的上段配置有上方限位螺母,其插接在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上;纵向支撑杆的下段配置有下方限位螺母,其插接在后方下部墙板分体上。
[0008]上述第一主动旋转辊配置有动力传动机构,第一主动旋转辊与第二主动旋转辊之间设置有联动部件;上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杆与动力输入曲轴;传动连杆的一端通过摆臂与第一主动旋转辊的辊轴联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入曲轴联接。
[000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0010]经纱由织轴送出,得以首先经后梁辊,然后绕经第一主动旋转辊和/或第二主动旋转辊,第一、第二主动旋转辊联动,并可同步相应回转,携带并将经纱向前送出;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主动送经功能,在保证经纱上机张力的同时,还可提升送经速度,有利大幅提高整机生产效率。
[0011]此外,在上、下两个墙板分体之间设置有纵向支撑杆,有利于增加后方上部墙板分体的强度及安装其他机件后的稳定性。在上述后方上部墙板分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以供选择不同联接位置的螺纹盲孔,有利于联接在该部位的机件能选择适宜的安装部位,并能根据实际需要对弧形支撑架等机件安装部位距离进行调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未述及的技术内容,以及相关技术内容均可采用或借鉴现有技术方式。下面重点说明本实用新型创新部分的技术内容:
[0015]一种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包括一条后梁辊1,后梁辊I为被动辊,在后梁辊I的前上方设置有第一主动旋转辊2,在第一主动旋转辊2的前下方设置有第二主动旋转辊3。上述后梁机构还包括左侧弧形支撑架(未示出)与右侧弧形支撑架4,左侧弧形支撑架固定联接在左墙板上,右侧弧形支撑架4固定联接在右墙板上,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位置正相对。第一主动旋转辊2的两侧辊轴端分别联接在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上,第二主动旋转辊3的两侧辊轴端分别联接在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上。上述第一主动旋转辊2配置有动力传动机构,第一主动旋转辊2与第二主动旋转辊3之间设置有联动部件。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杆6与动力输入曲轴5,传动连杆6的一端通过摆臂与第一主动旋转辊2的辊轴联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入曲轴5联接。上述第一、第二主动旋转辊的转速可根据机型实际需要的送经速度进行设定。
[0016]下面以喷水织机的左墙板或右墙板为例进行说明:该墙板设置有前方墙板分体
7、后方上部墙板分体8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9。其中后方下部墙板分体9与前方墙板分体7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方上部墙板分体8与前方墙板分体7之间为可拆分联接,诸如在后方上部墙板分体8的前端设置联接螺孔,在前方墙板分体7的后端设置对应的联接螺孔,使用螺栓进行联接固定。上述后方上部墙板分体8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9之间形成分隔区10。上述后方上部墙板分体8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以供选择不同联接位置的螺纹盲孔11。上述各弧形支撑架使用螺钉与对应螺纹盲孔配合进行固定联接。
[0017]上述后方上部墙板分体8的后端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9的后端之间设置有能调整杆身长度的纵向支撑杆12。
[0018]优选地,上述纵向支撑杆是采用铜制成的,纵向支撑杆的上段设置有外螺纹,下段也设置有外螺纹,中段为设置有多棱面的握持部或夹持部;纵向支撑杆的上段配置有上方限位螺母,其插接在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上;纵向支撑杆的下段配置有下方限位螺母,其插接在后方下部墙板分体上。
[0019]上述方式中,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与前方墙板分体之间的可拆分联接方式还有其他诸多显而易见的变化方式。
[002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作出这样或那样的容易变化方式,诸如等同方式,或明显变形方式。上述的变化方式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包括一条后梁辊,在后梁辊的前上方设置有第一主动旋转辊,在第一主动旋转辊的前方或前下方设置有第二主动旋转辊,第一主动旋转辊与第二主动旋转辊联动;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梁机构还包括固定联接在左墙板上的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固定联接在右墙板上的右侧弧形支撑架,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位置正相对;第一主动旋转辊的两侧辊轴端分别联接在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上,第二主动旋转辊的两侧辊轴端分别联接在左侧弧形支撑架与右侧弧形支撑架上;上述左墙板与右墙板中的任一墙板,均包括前方墙板分体、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前方墙板分体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与前方墙板分体之间为可拆分联接,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之间形成分隔区,上述后方上部墙板分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横向排列的以供选择不同联接位置的螺纹盲孔,各弧形支撑架使用螺钉与对应螺纹盲孔配合进行固定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后方上部墙板分体的后端与后方下部墙板分体的后端之间设置有能调整杆身长度的纵向支撑杆;上述纵向支撑杆是采用铜制成的,纵向支撑杆的上段设置有外螺纹,下段也设置有外螺纹,中段为设置有多棱面的握持部或夹持部;纵向支撑杆的上段配置有上方限位螺母,其插接在后方上部墙板分体上;纵向支撑杆的下段配置有下方限位螺母,其插接在后方下部墙板分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喷水织机的后梁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主动旋转辊配置有动力传动机构,第一主动旋转辊与第二主动旋转辊之间设置有联动部件;上述动力传动机构包括传动连杆与动力输入曲轴;传动连杆的一端通过摆臂与第一主动旋转棍的辊轴联接,另一端与动力输入曲轴联接。
【文档编号】D03D49/02GK203420062SQ201320513764
【公开日】2014年2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22日
【发明者】庄振礼, 赵金树 申请人:青岛合佳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