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量摇纱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349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高产量摇纱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公开了一种结构简单,能减少停机时间的高产量摇纱机,它包括摇纱机本体及其纱架,在纱架上设有三排插锭,每排插锭之间的距离为32厘米,第一排的插锭的数量为13个,第二、三排的插锭的数量为14个,第一排的插锭间的距离为32厘米,第二、三排的插锭间的距离为34厘米,该高产量摇纱机,其将原有的两排插锭改为三排插锭,可以增加每个插锭之间的距离,可增加插锭上的纱筒周围的空间,可使每个纱筒上的绕纱量增加,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换筒、接头所造成的停机,降低换纱频率,提高摇纱机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说明】高产量摇纱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高产量摇纱机。
【背景技术】
[0002]摇纱机在国内使用的较多,但是在摇纱过程中换纱次数频繁,所以工人的工作量大、产量也低。一般倍捻纱筒子只能做1.1KG/只。按照每绞250克为例,摇纱机工人开4.4车纱就要换一批筒子。每批筒子换纱接头约40分钟,去除断头等其他的停机时间,平均8小时就要换纱5.5次,这样因换纱接头等每个班就要停机3.3小时,大大降低了产量。为了减少换纱接头等停机时间,增加倍捻筒子纱重量,可以减少换纱的频率,但是在摇纱的时候,倍捻筒子是放在插锭上,摇纱机纱架上的插锭之间间距又太小,限制了倍捻筒子的成形。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减少停机时间的高产量摇纱机。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高产量摇纱机,它包括摇纱机本体及其纱架,在纱架上设有三排插锭,每排插锭之间的距离为32厘米,第一排的插锭的数量为13个,第二、三排的插锭的数量为14个,第一排的插锭间的距离为32厘米,第二、三排的插锭间的距离为34厘米。
[0005]通过实验证明倍捻筒子可以做到2.3KG/只,纱线的捻度与捻度变异系数基本上没有变化,所以大成形的筒子对纱线的质量没有影响。原来倍捻筒子做到1.1KG时,筒子底部直径在17CM左右,倍捻筒子2.3KG/只底部直径在27CM左右,改装后每只筒子做2.3KG,每8小时换纱次数为2.6次,换纱停机时间约为1.8小时。降低了近一半的换纱次数,去除其他停机时间,约增加了 1.5小时的开机时间,每天可以增加4.5小时的开机时间,大大增加了产量。而且改装后的三排筒子,基本上不影响工人的正常操作。
[0006]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高产量摇纱机,其将原有的两排插锭改为三排插锭,可以增加每个插锭之间的距离,可增加插锭上的纱筒周围的空间,可使每个纱筒上的绕纱量增加,从而减少生产过程中换筒、接头所造成的停机,降低换纱频率,提高摇纱机的产量,提高生产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纱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9]实施例1:
[0010]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高产量摇纱机,它包括摇纱机本体及其纱架1,在纱架I上设有三排插锭2,每排插锭2之间的距离为32厘米,第一排的插锭2的数量为13个,第二、三排的插锭2的数量为14个,第一排的插锭2间的距离为32厘米,第二、三排的插锭2间的距离为34厘米。
【权利要求】
1.一种高产量摇纱机,它包括摇纱机本体及其纱架,其特征是:在纱架上设有三排插锭,每排插锭之间的距离为32厘米,第一排插锭的数量为13个,第二、三排插锭的数量为14个,第一排插锭间的距离为32厘米,第二、三排插锭间的距离为34厘米。
【文档编号】D02H1/00GK203429325SQ201320567742
【公开日】2014年2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2日
【发明者】周建恒, 陆卫国, 沈剑波, 范世兴 申请人:浙江新澳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