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仓混棉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76373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多仓混棉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棉机械,具体公开了一种多仓混棉机。所述混棉机包括机箱和储棉仓,储棉仓置于机箱内部并采用多仓式结构,储棉仓上方设置配棉通道,该配棉通道分别与储棉仓各仓体的上部开口连通,配棉通道前侧开设有水平的进棉口,在进棉口处设置送棉风机;储棉仓各侧壁上均布有网眼孔,在储棉仓各侧壁与机箱对应侧壁之间形成夹层区域,在机箱前侧壁和后侧壁上部各设置一个排尘口,排尘口处设置除杂风机;每个仓体下部分别设置一对罗拉和一个打手,打手位于罗拉正下方;储棉仓内侧底部为一混棉通道;在机箱后侧壁底部开设有水平的出棉口,该出棉口与混棉通道连通,在出棉口处设置吸棉风机。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更好的混棉效果。
【专利说明】多仓混棉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棉机械,特别涉及一种多仓混棉机。
【背景技术】
[0002]多仓混棉机作为开清梳联合机的主要设备,用于将各种不同成分的原棉混和均匀,同时具有初步开松除杂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多仓混棉机,包括机箱和储棉仓,储棉仓采用多仓式结构,储棉仓的上方设置有配棉通道,在配棉通道前侧设置进棉口,经初步开松的原棉由进棉口进入配棉通道,然后逐仓喂入原棉,需要跳格,而且容易出现塞棉现象。在储棉仓各仓体的内侧下部设置有罗拉和打手,打手位于罗拉的正下方,打手下方设置有输棉帘,用于输送混合后的原棉,在储棉仓的后侧底部设置有出棉口。现有技术中的混棉机混棉效果并不理想,需要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多仓混棉机,混棉机内部气流顺畅、混棉效果好。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多仓混棉机,包括机箱和储棉仓,储棉仓置于机箱内部并采用多仓式结构,所述储棉仓上方设置有配棉通道,配棉通道分别与储棉仓各仓体的上部开口连通,配棉通道前侧开设有水平的进棉口,在进棉口处设置有送棉风机;储棉仓各侧壁上均布有网眼孔,在储棉仓各侧壁与机箱对应侧壁之间形成夹层区域,在机箱前侧壁和后侧壁上部各设置一个排尘口,排尘口处设置有除杂风机;每个仓体下部分别设置一对罗拉和一个打手,打手位于罗拉正下方;储棉仓内侧底部为一混棉通道;在机箱后侧壁底部开设有水平的出棉口,该出棉口与混棉通道连通,在出棉口处设置有吸棉风机。
[0006]进一步,所述罗拉是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型的,罗拉表面均匀光滑。
[0007]进一步,所述罗拉采用链条传动,各仓体内部罗拉的转动速度沿机箱前侧向后侧依次增大。
[0008]进一步,所述打手齿尖采用梯形结构形式。
[0009]进一步,在配棉通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对应每个仓体的正上方处设置配棉通道视窗。
[0010]进一步,在机箱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对应每个仓体设置有储棉仓上方视窗和储棉仓下方视窗。
[0011]进一步,在机箱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对应混棉通道处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混棉通道视窗。
[0012]进一步,所述储棉仓采用四仓、六仓、八仓或十仓结构。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4]本实用新型中原棉由进棉口水平送入配棉通道,并经配棉通道同时送入储棉仓的各仓体内部,原棉在储棉仓下落过程中,除杂风机透过网眼孔去除储棉仓内部原棉中混有的杂质,当原棉下落到储棉仓下部时,依次经过罗拉喂入、打手开棉到达混棉通道进行混棉,最后在吸棉风机的作用下混合后的原棉从出棉口处排出,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混棉机普遍采用的输棉帘输出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混棉效果更好。另外,原棉是从配棉通道前侧水平进入配棉通道并同时送入储棉仓各仓体的,形成横铺直取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混棉效果;出棉口也采用水平布置,使得储棉仓内部气流更加顺畅。
[0015]罗拉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型,表面均匀光滑,夹棉顺畅,不会缠棉且保养容易,另外,由于各仓体内部罗拉的转动速度沿机箱前侧向后侧依次增大,形成原棉先后交叉混棉,各仓体内部原棉紧密结合,混棉效果极佳。
[0016]打手齿尖采用梯形结构形式,不但能够有效开棉,而且在打手转动时可以产生风动,进而辅助送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多仓混棉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结合图1所示,多仓混棉机,包括机箱I和储棉仓2,储棉仓置于机箱内部,储棉仓2采用多仓式结构如四仓、六仓、八仓或十仓结构。储棉仓2上方设置有配棉通道3,配棉通道3分别与储棉仓2的各仓体201的上部开口连通,在每个仓体上部开口处设置一个可调的配棉头,用于调节进入该仓体内部的棉量,使各仓中棉量控制的基本一致,配棉通道3前侧开设有水平的进棉口 301,在进棉口 301处设置有送棉风机,原棉通过进棉口 301水平进入配棉通道3内部。
[0020]在储棉仓2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上均布有网眼孔,具体的,网眼孔设置在储棉仓2各个侧壁的上部,在储棉仓2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与机箱I的前、后、左、右四个侧壁之间形成夹层区域4,该夹层区域4为一环状区域,在机箱前侧壁和后侧壁上部各设置一个排尘口 101,排尘口 101处设置有除杂风机。原棉在进入储棉仓2下落过程中,在除杂风机作用下,各仓体201内部原棉混有的杂质通过网眼孔进入夹层区域4,然后由排尘口 101排出,各仓体201之间通过不带网眼孔的墙板202隔开。
[0021]每个仓体201下部分别设置一对罗拉203和一个打手204,打手204位于罗拉203正下方,罗拉203采用链条传动,打手204采用皮带传动。
[0022]储棉仓2内侧底部为一混棉通道205,混棉通道205沿水平方向布置,机箱I后侧壁底部开设有出棉口 102,该出棉口 102水平方向布置且与混棉通道205连通,在出棉口102处设置有吸棉风机。
[0023]优选地,罗拉203是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型的,罗拉表面均匀光滑,夹棉顺畅,不会缠棉且保养容易,另外,由于各仓体201内部罗拉的转动速度沿机箱I前侧向后侧依次增大,形成原棉先后交叉混棉,各仓体201内部原棉紧密结合,混棉效果极佳。
[0024]优选地,打手204齿尖采用梯形结构形式,不但能够有效开棉,而且在打手204转动时可以产生风动,进而辅助送棉。[0025]此外,在配棉通道3的左侧壁上、右侧壁上、或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对应每个仓体201的正上方处设置配棉通道视窗302,便于实时观察配棉通道3内部棉量分配的多少。在机箱I左侧壁、右侧壁、或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对应每个仓体201设置有储棉仓上方视窗206和储棉仓下方视窗207,储棉仓上方视窗206位于储棉仓下方视窗207的上方位置。在机箱I左侧壁、右侧壁、或左侧壁和右侧壁上对应混棉通道205处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混棉通道视窗208。
[0026]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实用新型的保护。
【权利要求】
1.多仓混棉机,包括机箱和储棉仓,储棉仓置于机箱内部并采用多仓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棉仓上方设置有配棉通道,该配棉通道分别与储棉仓各仓体的上部开口连通,配棉通道前侧开设有水平的进棉口,在进棉口处设置有送棉风机;储棉仓各侧壁上均布有网眼孔,在储棉仓各侧壁与机箱对应侧壁之间形成夹层区域,在机箱前侧壁和后侧壁上部各设置一个排尘口,排尘口处设置有除杂风机;每个仓体下部分别设置一对罗拉和一个打手,打手位于罗拉正下方;储棉仓内侧底部为一混棉通道;在机箱后侧壁底部开设有水平的出棉口,该出棉口与混棉通道连通,在出棉口处设置有吸棉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罗拉是采用铝合金一体成型的,罗拉表面均匀光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罗拉采用链条传动,各仓体内部罗拉的转动速度沿机箱前侧向后侧依次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手齿尖采用梯形结构形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在配棉通道的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对应每个仓体的正上方处设置配棉通道视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在机箱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对应每个仓体设置有储棉仓上方视窗和储棉仓下方视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在机箱左侧壁和/或右侧壁上对应混棉通道处设置有若干个水平的混棉通道视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仓混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棉仓采用四仓、六仓、八仓或十仓结构。
【文档编号】D01G13/00GK203653814SQ201320842432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郭瑞勇, 纪合聚, 刘长梅, 孙秀美 申请人:青岛东佳纺机(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