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纱线上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37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纱线上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纱线上浆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排空阀的一侧设置用于检测排空阀是否关闭的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与控制箱电连接。通过行程开关可确定排空阀是否关闭到位,并反馈信息给控制箱,控制箱控制输浆泵启动向浆船内输送浆液,否则,输浆泵不启动,同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关闭排空阀。保证浆船内的液位,避免出现脱浆事故,实现纱线的正常上浆,有效杜绝操作上的失误。
【专利说明】一种纱线上浆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纱线上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在织造过程中,为避免经纱断裂而造成生产效率降低,有效提高经纱张力、伸长率以及耐磨性,因此需对经纱进行上浆处理。
[0003]浆丝车是对经丝进行抱合上浆的设备,在上浆过程中为保持浆液浓度的一致性,设备采用流动浆液和往复循环操作进行浆液的一致性调整,上浆设备设计成一个储浆箱和一个浸浆槽(浆船)相搭配组合。为保证浸浆辊和浆丝辊的上浆率,浆船设计为衡定量溢流槽式浆液船,采用循环泵输送和排泄方式,保持浸浆辊和浆丝辊始终在同一个水平的浆液位,从而确保上浆率的一致。但由于调换浆液时必须关闭泵输送管道才能排空浆船内的剩余浆液,排空管道设计在浆船底面上并与输送管在同一操作面上。在排空完浆液重新向浆船内输送浆液时,操作者容易误将排空管上的阀门打开,由于排空管位于浆船的底部,泵输送的浆液直接在旁通的排空管中排泄,浆液无法向上输送到达浆船内,从而使浆船不能及时补充浆液,造成浆船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浸浆辊和浆丝辊全部脱浆现象发生,产生脱浆事故,使得纱线的无法正确的完成上浆工序,降低纱线的性能。
[0004]鉴于以上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的上浆系统,通过设置行程保护开关,浆液排空后,在确保排空管上的阀门关闭时,输浆泵才可向浆船内输送浆液,保证浆船内的液位,实现纱线的正常上浆,否则,输液泵则不启动操作,从而实现从措施上杜绝操作上的失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纱线上浆系统,通过在排空阀的一侧设置行程开关,在保证排空阀关闭到位后,反馈信息给控制箱,控制箱控制输浆泵启动向浆船内输送浆液,否则,输浆泵则不启动,同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关闭排空阀,保证浆船内的液位,实现纱线的正常上浆,有效杜绝操作上的失误。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出的一种纱线上浆系统,包括储浆箱、浆船与位于所述浆船内的上浆池,所述储浆箱与所述上浆池间连接有输浆管,所述输浆管上设置有输浆泵,所述上浆池内浸设有浸浆辊与浆丝辊,纱线绕于所述浸浆辊与浆丝辊上,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所述输浆泵运转的控制箱;所述输浆管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位于所述输浆泵的上方,所述输浆管上还连接有用于排空的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排空阀;所述排空阀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排空阀是否关闭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0007]优选的,所述输浆管连接于所述上浆池的底部。
[0008]优选的,所述浆船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所述上浆池中溢流的浆液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出口设置于所述储浆箱的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截止阀为气动阀。[0010]优选的,所述排空阀为手动阀。
[0011]优选的,所述上浆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报警器为光电报警器或蜂鸣报警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纱线上浆系统的优点是:该系统通过在排空阀的一侧设置用于检测排空阀是否关闭的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与控制箱电连接。通过行程开关可确定排空阀是否关闭到位,并反馈信息给控制箱,控制箱控制输浆泵启动向浆船内输送浆液,否则,输浆泵不启动,同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关闭排空阀。保证浆船内的液位,避免出现脱浆事故,实现纱线的正常上浆,有效杜绝操作上的失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纱线上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的数字或字母所代表的相应部件的名称:
[0017]1、储浆箱2、浆船3、上浆池4、输浆管5、输浆泵6、浸浆辊7、浆丝辊8、气动阀9、旁通管10、排空阀11、行程开关12、回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现有技术中在对浆船排空浆液后进行换液时,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常忘记关闭排空阀,致使输液泵难以将浆液输送至浆船中,而是直接在旁通的排空管中排泄,从而使浆船不能及时补充浆液,造成浆船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浸浆辊和浆丝辊全部脱浆现象发生。产生脱浆事故,使得纱线的无法正确的完成上浆工序,降低纱线的性能。
[0019]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纱线上浆系统,通过在排空阀的一侧设置行程开关,在保证排空阀关闭到位后,反馈信息给控制箱,控制箱控制输浆泵启动向浆船内输送浆液,否则,输浆泵则不启动,同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关闭排空阀,保证浆船内的液位,实现纱线的正常上浆,有效杜绝操作上的失误。
[0020]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见图1,如图所示,一种纱线上浆系统,包括储浆箱1、浆船2与位于浆船2内的上浆池3,储浆箱I与上浆池3间连接有输浆管4,输浆管4上设置有输浆泵5,上浆池3内浸设有浸浆辊6与浆丝辊7,纱线绕于浸浆辊6与浆丝辊7上。该系统还包括控制输浆泵5运转的控制箱(未示出);输浆管4上设置有截止阀,其中截止阀为气动阀8。截止阀位于输浆泵5的上方,输浆管4上还连接有用于排空的旁通管9,旁通管9上设置有排空阀10,排空阀10可为手动阀;排空阀10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排空阀10是否关闭的行程开关11,行程开关11与控制箱电连接。通过行程开关检测排空阀是否关闭到位以控制输浆泵5的启动输送浆液。
[0022]通过在浆船2内设置上浆池3,输浆管4连接于上浆池3的底部。浆液可直接进入上浆池内,保证上浆池内的液位一致,溢出的浆液可进入浆船内,且浆船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上浆池中溢流的浆液的回流管12,回流管12的出口设置于储浆箱的上方,溢出的液体直接回流至储衆箱I中。
[0023]此外,该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未示出),报警器与控制箱电连接。若排空阀没有关闭到位,行程开关11会反馈信号给控制箱,控制箱控制报警器报警,以提醒操作人员关闭排空阀。
[0024]其中,报警器可为光电报警器或蜂鸣报警器等,具体不做限制。
[0025]本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0026]上浆系统运行过程中,气动阀8打开,排空阀10处于关闭状态,输浆泵5启动通过输浆管4将储浆箱I中的浆液输送至上浆池3中,为保证浆液的循环输送,因此浆船设计为衡定量溢流槽式浆船,上浆池3中溢出的浆液进入浆船2内,并通过浆船2底部的回流管12回流至储浆箱I中。
[0027]换液时,需将输浆管4上的气动阀8与旁通管9上的排空阀10同时打开,输浆泵不启动,上浆池3中的浆液通过输浆管4、旁通管9流回储浆箱I中;浆液排空后,需将排空阀10关闭,此时行程开关检测到该信号,控制箱控制输浆泵5启动,气动阀8打开,浆液通过输浆管4进入上浆池3中。
[0028]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纱线上浆系统,该系统通过在排空阀的一侧设置用于检测排空阀是否关闭的行程开关,该行程开关与控制箱电连接。通过行程开关可确定排空阀是否关闭到位,并反馈信息给控制箱,控制箱控制输浆泵启动向浆船内输送浆液,否则,输浆泵不启动,同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关闭排空阀。保证浆船内的液位,避免出现脱浆事故,实现纱线的正常上浆,有效杜绝操作上的失误。
[0029]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纱线上浆系统,包括储浆箱、浆船与位于所述浆船内的上浆池,所述储浆箱与所述上浆池间连接有输浆管,所述输浆管上设置有输浆泵,所述上浆池内浸设有浸浆辊与浆丝辊,纱线绕于所述浸浆辊与浆丝辊上,所述系统还包括控制所述输浆泵运转的控制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浆管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截止阀位于所述输浆泵的上方,所述输浆管上还连接有用于排空的旁通管,所述旁通管上设置有排空阀;所述排空阀的一侧还设置有用于检测所述排空阀是否关闭的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浆管连接于所述上浆池的底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浆船底部设置有用于排放所述上浆池中溢流的浆液的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出口设置于所述储浆箱的上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止阀为气动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空阀为手动阀。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纱线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浆系统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所述控制箱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纱线上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报警器为光电报警器或蜂鸣报警器。
【文档编号】D06B3/04GK203729090SQ201320842385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吴萌 申请人:苏州宜新织造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