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送纱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683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陶瓷送纱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陶瓷送纱轮,包括有上轮盖、下轮盖及多数组设于上、下轮盖间的陶瓷件;该上轮盖设中心孔及多数设于上轮盖外周的第一结合部;该下轮盖中心设穿轴孔及多数设于下轮盖外周的第二结合部;各该等陶瓷件的上、下受接部对应上轮盖的第一结合部及下轮盖第二结合部;借此各该等陶瓷件的两端的受接部与上、下轮盖结合部相结合而构成陶瓷送纱轮;由于该等陶瓷件为内窄、外宽的圆弧形陶瓷件而构成真圆送纱圆周面因而达成织造优异的提花或变色布匹,且各陶瓷件外宽内窄的构造可大幅增进陶瓷件承受径向应力的强度,使陶瓷送纱轮的导纱作业顺畅。
【专利说明】陶瓷送纱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陶瓷送纱轮,特别关于一种借由其断面设为内窄、外宽的多数弧形陶瓷件提供纱线绕设送纱圆周面,各陶瓷件外宽内窄的弧形外周面构造可大幅增进陶瓷件承受径向应力的强度,且陶瓷件外周弧面与上、下倾斜接合面连结而构成纱线入纱及出纱导纱部,使纱线可自动导纱,使陶瓷送纱轮的提花导纱作业顺畅。
【背景技术】
[0002]一般针织送纱储纱筒,包括直立的筒形的支撑体,及多数陶瓷导纱片,支撑体设多数彼此相隔一定间距的安装槽,导纱片插固于安装槽内,组合成近似传统的金属杆式纱线绕体;支撑体包括上盖及下盖插套拼接并与陶瓷导纱片固装成储纱筒。
[0003]该储纱筒实际使用时仍然有以下的缺点亟待改善:
[0004]1.由于挽近功能性纱线结构变化万千,在进行提花与变色织造时,往往依市场需求将功能性纱线与传统纱线混纺织造,此间因提花与变色织造其纱线张力变化相当频繁,使该储纱筒于快速旋转时,纱线受到该储纱筒的杆式旋转切线力作用而易于断纱,而造成困扰。
[0005]2.又储纱筒陶瓷导纱片是由陶瓷材质烧制,其上端、下端形状大小不同(上端大于下端),致使导纱片烧制成品的均一性不良率偏高,造成生产成本增加的问题。
[0006]3.再者,该导纱片的中段部份为储纱量最多的部位,于储纱使用时往往无法承受径向应力而容易折断。
实用新型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解决上述现有储纱筒的缺点,而提供一种内窄、外宽的均一性圆弧形陶瓷件的构造可增进陶瓷件承受较大径向应力强度,于陶瓷件上、下端处设有纱线入纱及出纱导纱部,使纱线可在送纱轮外周自动往下依序滑移送纱,且陶瓷件外周做成圆滑弧面无任何菱角,于快速进行提花与变色织造时,可使本实用新型的陶瓷送纱轮的导纱作业顺畅无比。
[0008]本实用新型为达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有一上轮盖、一与上轮盖连结的下轮盖及多数组设于上轮盖与下轮盖之间的陶瓷件;该上轮盖设有一中心孔及多数设于该上轮盖外周的第一结合部;该下轮盖设有一穿轴孔及多数设于该下轮盖外周的第二结合部;及各该等陶瓷件上、下两端分别各设一上、下受接部以对应该上轮盖的第一结合部及该下轮盖的第二结合部;借此该上轮盖中心孔与该下轮盖的穿轴孔相结合,且该上轮盖外周第一结合部及该下轮盖外周第二结合部也分别与各该等陶瓷件的上、下两端的上、下受接部相结合而组成陶瓷送纱轮。
[0009]所述的该等陶瓷件的断面为弧形底梯形、三角形、扇形、T形或曲弧形的其中一种。
[0010]所述的上轮盖的第一结合部为朝下的凸轴,该下轮盖的第二结合部为朝上的凸轴,而该等陶瓷件的上、下两端的上、下受接部为上、下接合孔。[0011]所述的上轮盖的第一结合部为朝下的凹部,该下轮盖的第二结合部为朝上的凹部,而该等陶瓷件的上、下两端的上、下受接部为上、下凸部。
[0012]所述的该等陶瓷件的外侧为圆弧形面,使该等陶瓷件共同围成一圆形送纱圆周面。
[0013]所述的上轮盖更包括一上阶部及一下阶部,该上阶部底面等间距环状排列有多数上接合槽,该第一结合部设于该上接合槽内;该下轮盖更包括一第一阶部、一第二阶部、一第三阶部,该第三阶部穿设于该上轮盖的中心孔中,该第一阶部对应该上接合槽与第一结合部各设有多数下接合槽及第二结合部。
[0014]所述的该等陶瓷件两端对应上轮盖的上接合槽与下轮盖的下接合槽分别各设有一上接合面与一下接合面。
[0015]所述的上轮盖的中心孔上方设一上轴承座,该上轴承座供上轴承嵌固,该下轮盖的穿轴孔下方设一下轴承座,该下轴承座供下轴承嵌固。
[0016]所述的上轴承及下轴承中心穿设一金属轮轴,该金属轮轴下端借一垫片及螺固元件与下轮盖锁固成一体,该金属轮轴可带动上轮盖、陶瓷件及下轮盖同步旋转。
[0017]所述的下轮盖的第三阶部及第二阶部设一纵向缺口。
[0018]所述的陶瓷送纱轮,更包括一导电环,该导电环具有一勾部及一延伸段,该延伸段嵌入下轮盖的纵向缺口中。
[0019]所述的陶瓷件两端的上、下接合面对应上轮盖的上接合槽及下轮盖的下接合槽设为内窄、外宽的弧形底梯形、三角形、扇形、T形或曲弧形的其中一种。
[0020]所述的下轮盖的第二阶部上方环设有多数凸件,该上轮盖的下阶部底面对应该凸件设有数个凹孔。
[0021]所述的陶瓷件的外周设为曲弧面,各曲弧面环状排列组成一圆形。
[0022]所述的各该陶瓷件的曲弧面皆具有一入纱导纱部及一出纱导纱部,使纱线得以顺利达成导纱。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陶瓷送纱轮的立体图;
[0024]图2为图1的构件立体分解图(俯视);
[0025]图3为图1的构件立体分解图(仰视);
[0026]图4为图1的纵断面剖视图;
[0027]图5为图1的纵断面立体剖视图;
[0028]图6为环状排列的陶瓷件横断面立体剖视图;
[0029]图7为图1的横断面平面剖视图;
[0030]图8为环状排列的陶瓷件横断面另一立体剖视图;
[0031]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陶瓷送纱轮的立体分解图;
[0032]图10为图9的纵断面剖视图;
[0033]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陶瓷送纱轮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4]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相关申请专利特色与技术内容,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可清楚的呈现。
[0035]参阅图1至图7,为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10第一实施例,包括有一上轮盖1、一与上轮盖I连结的下轮盖2及多数组设于上轮盖I与下轮盖2之间的陶瓷件3。
[0036]参阅图2、图3,该上轮盖I设有一中心孔11,其包含一上阶部12及一下阶部13,该上阶部12底面等间距环状排列有多数上接合槽121与多数第一结合部122。该上轮盖I的中心孔11上方设一上轴承座111,该上轴承座11供上轴承14嵌固。
[0037]该下轮盖2设有一第一阶部21、一第二阶部22、一第三阶部23及一穿轴孔24,该第三阶部23穿设于该上轮盖11的中心孔11中,该第一阶部21对应该上接合槽121与第一结合部122设有多数下接合槽211与第二结合部212。该下轮盖2的第三阶部23及第二阶部22设一纵向缺口 231。
[0038]该下轮盖2的穿轴孔24下方设一下轴承座241,该下轴承座241供下轴承25嵌固。该上轴承14及下轴承25中心穿设一金属轮轴15,该金属轮轴15下端借一垫片151及螺固元件152与下轮盖2锁固成一体,该金属轮轴15可带动上轮盖1、陶瓷件3及下轮盖2同步旋转。该下轮盖2的第二阶部22上方环设有多数凸件221,该上轮盖I的下阶部13底面对应该凸件221设有数个凹孔131。
[0039]参阅图2、图3、图6,该陶瓷件3两端对应上轮盖I的上接合槽121与下轮盖2的下接合槽211设有一上接合面31与一下接合面32,该上、下接合面31、32对应上轮盖I的第一结合部122及下轮盖2的第二结合部212分别设有上、下受接部。第一实施例中的上、下受接部为上、下接合孔33,以分别对应结合于第一结合部122与第二结合部212。
[0040]该陶瓷件3两端的上、下接合面31、32对应上轮盖I的上接合槽121及下轮盖2的下接合槽211设为内窄、外宽的扇形断面。该陶瓷件3的外周设为较宽的曲弧面34,各曲弧面34环状排列组成一圆形,各曲弧面34皆具有一入纱导纱部341及一出纱导纱部342,使纱线得以顺利达成导纱。
[0041]应予说明,该上接合槽121与下接合槽211于必要时可以省略,而只使用第一结合部122与第二结合部212即可。再者,该上轮盖I第一结合部122可改为朝下的凹部,该下轮盖2第二结合部212可改为朝上的凹部,而该等陶瓷件3的上、下两端的上、下受接部33可改为上、下凸部,均属可行,谨此说明。
[0042]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10更包括一具有勾部41及延伸段42的导电环4,该延伸段42对应嵌入下轮盖2的纵向缺口 231中,其勾部41则抵靠于金属轮轴15的外径,以便将陶瓷送纱轮10所产生静电通地。当然,如陶瓷送纱轮10本身具消除静电功能时,则该导电环4得以省略。
[0043]参阅图4、图5,组设实施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10,首先将导电环4的延伸段42对应嵌入下轮盖2的纵向缺口 231中,该导电环4套组于下轮盖2的第二阶部22外围,接着将下轮盖2的第二阶部22上方的凸件221对应嵌入上轮盖I的下阶部13的凹孔131。续将陶瓷件3两端上接合面31与一下接合面32对应嵌入上轮盖I的上接合槽121与下轮盖2的下接合槽211,且上轮盖I的第一结合部122及下轮盖2的第二结合部212对应嵌入各陶瓷件3的接合孔33中。
[0044]最后将上轴承14及下轴承25分别固设于上轮盖I与下轮盖2中心处,且上轴承14与下轴承25中心穿设金属轮轴15,该金属轮轴15下端借一垫片151及螺固元件152与下轮盖2锁固成一体,该金属轮轴15可带动上轮盖1、陶瓷件3及下轮盖2同步旋转。
[0045]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10的陶瓷件3、上轮盖I或下轮盖2具有导电性,该上轮盖I或下轮盖2以具有导电性金属或导电性橡胶、塑料材料制成。当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10的金属轮轴15带动上轮盖1、陶瓷件3及下轮盖2同步旋转,该金属轮轴15的外径与导电环4的勾部41靠合,可达成静电接地的目的。
[0046]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10的陶瓷件3,不仅生产制造容易、制造精度易于控制,各陶瓷件3如图7、图8中所示可设为内窄、外宽的扇形或弧形底的梯形,可增进陶瓷件3承受径向应力的强度。
[0047]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10各陶瓷件3的外周设为曲弧面34,当多数陶瓷件3以环状排列组固于下轮盖2及上轮盖I之间,各曲弧面34可组成一圆形(参阅图7、图8),该由多数曲弧面34组成的圆形轮面,使本实用新型送纱轮的轮面圆滑顺畅、无动态菱角切线力产生,故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10进行提花或变色送纱时极为顺畅而无断纱的问题发生。由图7与图8的各陶瓷件3的外周曲弧面34比较可知,图8陶瓷件3的外周曲弧面34,在具体实施例中是做成较图7曲度略小些的弧形外周弧面构造,具体而言,图7陶瓷件3的断面较接近三角形或弧形底的梯形,而图8的陶瓷件3的断面则较接近扇形,两者的弧形外周弧面构造与形状几近相同,在特殊纱线的送纱过程中,第8图的陶瓷件3较图7略胜一筹,其余并无不同,谨此说明。
[0048]参阅图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陶瓷送纱轮IOA主要元件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均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所不同的处仅在于上轮盖I与下轮盖2分别设有弧形凹槽122A、211A,该陶瓷件3A对应上轮盖I与下轮盖2的弧形凹槽122A、211A设有曲弧形状的上、下受接部,于第二实施例中的上、下受接部为上、下凸部33A,且使该上、下凸部33A分别对应嵌入上轮盖I与下轮盖2的弧形凹槽122A、211A。
[0049]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于本实施例中陶瓷送纱轮IOB主要元件与第二实施例相同,均标以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所不同的处仅在于上轮盖I与下轮盖2分别设有T形凹槽122B、211B,该陶瓷件3B对应上轮盖I与下轮盖2的T形凹槽122B、211B设有T字形状的上、下凸部33B,使该上、下凸部33B分别对应嵌入上轮盖I与下轮盖2的T形凹槽 122B、211B。
[0050]经由以上实施例的叙述,可知本案确实具有以下功效增进的处:
[0051]1.构件精简: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的组成构件精简,各陶瓷件的生产制造过程极为节省工时,该陶瓷件设为内窄、外宽的扇形或弧形底梯形或三角形或T形或圆弧形,具有良好的抗侧面应力强度,该陶瓷件不需另设其它支撑件即可承受送纱时的径向应力。
[0052]2.陶瓷件无断裂之忧:各设为内窄、外宽的弧形面的陶瓷件无断裂之忧,在纱线绕设本实用新型送纱轮进行提花、变色及储纱时,可杜绝陶瓷件断裂影响送纱作业的问题。
[0053]3.具有顺利入纱及出纱的功能:各设为内窄、外宽的曲弧形陶瓷件,其外周较宽的曲弧面与上、下接合面的连结处,设一纱线的入纱及出纱导纱部,该入纱及出纱导纱部使纱线的导纱操作顺畅,并使提花、变色及储纱功能完全无瑕疵,进而达到顺利送纱的功倉泛。
[0054]4.最佳提花及不规则送纱轮:每一弧形陶瓷件外周为圆形曲弧面,使送纱轮的圆周圆滑、无任何菱角及杜绝断纱的可能性,是最佳提花、变色及不规则送纱轮的创新(完成不用胶圈,无更换胶圈的困扰)。
[0055]5.绝无断纱之忧:各陶瓷件外周曲弧面中心部,在具体实施例中可做成较两侧略高些的弧形外周略小弧面构造,该送纱曲弧面的送纱操作极为圆滑顺畅,绝无断纱之忧。
[0056]6.具有消除静电的作用:该上轮盖及下轮盖之间夹设一导电环,借由导电环的勾部与金属轮轴接触,将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可能发生的静电通地,以消除静电。当上轮盖或下轮盖以具有导电性材料制成,或以具有导电性金属或导电性橡胶、塑料材料制成,也可以达到消除静电的功能。
[005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陶瓷送纱轮呈环状排列的陶瓷件提供纱线绕设,各内窄、夕卜宽的外周弧形陶瓷件,可增进径向机械应力的承受强度,各陶瓷件的外侧弧形面使陶瓷外围的纱线可自动依序往下滑移送纱,使陶瓷送纱轮的导纱作业顺畅。
[0058]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上轮盖(I)、一与上轮盖(I)连结的下轮盖(2)及多数组设于上轮盖(I)与下轮盖(2)之间的陶瓷件(3); 该上轮盖(I)设有一中心孔(11)及多数设于该上轮盖(I)外周的第一结合部(122); 该下轮盖2设有一穿轴孔(24)及多数设于该下轮盖(2)外周的第二结合部(212); 各该等陶瓷件(3)上、下两端分别各设一上、下受接部(33)以对应该上轮盖(I)的第一结合部(122)及该下轮盖⑵的第二结合部(212); 藉此该上轮盖(I)中心孔(11)与该下轮盖(2)的穿轴孔(24)相结合,且该上轮盖(I)外周第一结合部(122)及该下轮盖(2)外周第二结合部(212)也分别与各该等陶瓷件(3)的上、下两端的上、下受接部相结合而组成陶瓷送纱轮(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等陶瓷件(3)的断面为弧形底梯形、三角形、扇形、T形或曲弧形的其中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上轮盖(I)的第一结合部(122)为朝下的凸轴,该下轮盖⑵的第二结合部(212)为朝上的凸轴,而该等陶瓷件(3)的上、下两端的上、下受接部为上、下接合孔(3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上轮盖(I)的第一结合部(122)为朝下的凹部,该下轮盖(2)的第二结合部(212)为朝上的凹部,而该等陶瓷件(3)的上、下两端的上、下受接部为上、下凸部(33A)。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等陶瓷件(3)的外侧为圆弧形面,使该等陶瓷件共同围成一圆形送纱圆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上轮盖(I)更包括一上阶部(12)及一下阶部(13),该上阶部(12)底面等间距环状排列有多数上接合槽(121),该第一结合部(122)设于该上接合槽(121)内;该下轮盖(2)更包括一第一阶部(21)、一第二阶部(22)、一第三阶部(23),该第三阶部(23)穿设于该上轮盖(I)的中心孔(11)中,该第一阶部(21)对应该上接合槽(121)与第一结合部(122)各设有多数下接合槽(211)及第二结合部(2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等陶瓷件(3)两端对应上轮盖(1)的上接合槽(121)与下轮盖(2)的下接合槽(211)分别各设有一上接合面(31)与一下接合面(3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上轮盖(I)的中心孔(11)上方设一上轴承座(111),该上轴承座(11)供上轴承(14)嵌固,该下轮盖(2)的穿轴孔(24)下方设一下轴承座(241),该下轴承座(241)供下轴承(25)嵌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上轴承(14)及下轴承(25)中心穿设一金属轮轴(15),该金属轮轴(15)下端借一垫片(151)及螺固元件(152)与下轮盖(2)锁固成一体,该金属轮轴(15)可带动上轮盖(I)、陶瓷件(3)及下轮盖(2)同步旋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下轮盖(2)的第三阶部(23)及第二阶部(22)设一纵向缺口(231)。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陶瓷送纱轮更包括一导电环(4),该导电环(4)具有一勾部(41)及一延伸段(42),该延伸段(42)嵌入下轮盖(2)的纵向缺口(231)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陶瓷件(3)两端的上、下接合面(31、32)对应上轮盖(I)的上接合槽(121)及下轮盖(2)的下接合槽(211)设为内窄、外宽的弧形底梯形、三角形、扇形、T形或曲弧形的其中一种。
1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下轮盖(2)的第二阶部(22)上方环设有多数凸件(221),该上轮盖(I)的下阶部(132)底面对应该凸件(221)设有数个凹孔(131)。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该陶瓷件(3)的外周设为曲弧面(34),各曲弧面(34)环状排列组成一圆形。
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陶瓷送纱轮,其特征在于:各该陶瓷件(3)的曲弧面(34)皆具有一入纱导纱部 (341)及一出纱导纱部(342),使纱线得以顺利达成导纱。
【文档编号】D04B15/38GK203821039SQ201320882449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0日
【发明者】陈仁惠, 陈伯霖 申请人:陈仁惠, 陈伯霖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