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热切带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8903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热切带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热切带机,包括有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定向轨道、切刀装置、与切刀装置配合的下刀,以及驱动切刀装置运动的电机,所述切刀装置包括有内设电热管的切刀,以及安装于定向轨道、并沿定向轨道运动的刀架,所述切刀安装于所述刀架,且所述切刀位于所述刀架的安装位置为可调节的安装位置。由于冷热切带机采用刀架来固定切刀,再将刀架安装于定向轨道,使得切刀装置的滑动部分和切料部分分开,减少了切刀的磨损,延长了切刀的使用寿命;而且,切刀位于刀架的安装位置为可以调节的安装位置,由此实现了切刀位置的微调,满足了调节的需求,提高了切带机的切带质量。
【专利说明】一种冷热切带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切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冷热切带机。
【背景技术】
[0002]在服饰、鞋业制造等领域中,长期需要将丝带、织带、松紧带、粘扣带、拉链、塑料带、魔术贴等带状编织物进行切断,但传统的切带加工主要是依靠人工使用剪刀进行切断,加工效率低。尽管目前市面上也出现了多种自动机械化的切带机,但都分别存在不足点,有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有的工作效率较低、切割效果较差。
[0003]现有技术中的切带机一般包括有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定向轨道、切刀、配合切刀切割的下刀和驱动切刀运动的电机,切刀安装于定向轨道、并沿定向轨道运动。现有技术中的切带机,由于切刀直接安装于定向轨道上,由此会因切刀与定向轨道的直接接触而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从而导致切刀容易受损、使用寿命较短。而且,直接将切刀安装于定向轨道则使得切刀的安装位置局限于某一固定位置,一旦切刀与下刀的配合需要微调时,则必须重新拆装更换符合尺寸要求的切刀。并且,在机械制造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安装时如果切刀与下刀的配合出现偏差,则会直接影响切带机的质量,影响切带效果。
[0004]因此,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切刀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微调切刀的安装位置的切带机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能够减少切刀磨损,延长其使用寿命,并且可以微调切刀的安装位置的冷热切带机。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冷热切带机,包括有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定向轨道、切刀装置、与切刀装置配合的下刀,以及驱动切刀装置运动的电机,所述切刀装置包括有内设电热管的切刀,以及安装于定向轨道、并沿定向轨道运动的刀架,所述切刀安装于所述刀架,且所述切刀位于所述刀架的安装位置为可调节的安装位置。
[0008]其中,所述切刀与所述刀架通过相互配合的螺丝和设置于所述刀架的螺丝孔固定,所述螺丝孔为椭圆形螺丝孔,所述螺丝可沿所述椭圆形螺丝孔移动。
[0009]其中,所述刀架位于所述定向轨道的接触面开设有润滑槽,所述润滑槽内设置有润滑孔,所述刀架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润滑孔连通。
[0010]其中,所述切刀的侧边开设有容置电源线的线槽,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切刀内的电热管电连接。
[0011]其中,所述切刀的侧边设有限制切刀向下运动行程的刀片定位尺。
[0012]其中,所述切刀的刀口为剪刀刀片状刀口。
[0013]其中,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下刀沿所述滑动轨道运动,所述下刀的底部设置有弹簧。[0014]其中,所述弹簧内套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顶于定位螺栓的螺帽,所述下刀的底部与定位螺栓的螺帽触接。
[0015]其中,所述滑动轨道上设有限制下刀向上运动行程的限位块。
[0016]其中,所述弹簧外套设有防止弹簧偏移的套筒。
[00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包括有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定向轨道、切刀装置、与切刀装置配合的下刀,以及驱动切刀装置运动的电机,所述切刀装置包括有内设电热管的切刀,以及安装于定向轨道、并沿定向轨道运动的刀架,所述切刀安装于所述刀架,且所述切刀位于所述刀架的安装位置为可调节的安装位置。由于冷热切带机采用刀架来固定切刀,再将刀架安装于定向轨道,使得切刀装置的滑动部分和切料部分分开,减少了切刀的磨损,延长了切刀的使用寿命;而且,在安装切刀时,切刀与下刀的配合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或者切刀与下刀之间的贴合松紧度需要调节,切刀位于刀架的安装位置为可以调节的安装位置,由此实现了切刀位置的微调,满足了调节的需求,提高了切带机的切带质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切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是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切刀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是图4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下刀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6]在图1至图6中包括有:
[0027]I——基座;
[0028]2——定向轨道;
[0029]3——切刀装置;
[0030]31——切刀;
[0031]311-线槽;
[0032]312——电热管孔;
[0033]313——刀片定位尺;
[0034]32——刀架;
[0035]321-润滑槽;
[0036]322-润滑孔;
[0037]323——注油孔;
[0038]324——电热管电源孔;
[0039]33——椭圆形螺丝孔;
[0040]4——下刀;
[0041]5——弹簧;[0042]6——定位螺栓;
[0043]7——套筒;
[0044]8——滑动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45]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46]实施例1
[004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有基座1、安装于基座I上的定向轨道2、切刀装置3、与切刀装置3配合的下刀4,以及驱动切刀装置3运动的电机,切刀装置3包括有内设电热管的切刀31,以及安装于定向轨道2、并沿定向轨道2运动的刀架32,切刀31安装于刀架32,且切刀31位于刀架32的安装位置是可调节的
安装位置。
[0048]具体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切刀31可以是刀口向下的切刀31,切刀31的刀口为剪刀刀片状刀口,剪刀刀片状刀口的最佳角度呈60度,同时,下刀4可以采用与切刀31的刀口角度匹配的下刀口,也可以用切带平台。使用时不给电热管通电则该切带机可作为冷切带机使用;若给电热管通电则该切带机成为热切带机;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来选择使用方式,结构简单,功能较多。
[0049]该冷热切带机采用刀架32来固定切刀31,再将刀架32安装于定向轨道2,使得切刀装置3的滑动部分和切料部分分开,减少了切刀31的磨损,延长了切刀31的使用寿命;另外,安装切刀31时,切刀31与下刀4的配合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误差,或者切刀31与下刀4之间的贴合松紧度需要调节,切刀31在刀架32上的安装位置是可以调节的实现了切刀31位置的微调,满足了调节的需求,提高了切带机的切带质量。
[0050]实施例2
[005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切刀31与刀架32通过相互配合的螺丝和设置于刀架32的螺丝孔固定,螺丝孔为椭圆形螺丝孔33,螺丝可沿椭圆形螺丝孔33移动。椭圆形的螺孔使得螺丝可以从螺丝孔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实现切刀31在水平方向的微调。
[0052]实施例3
[005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刀架32位于定向轨道2的接触面开设有润滑槽321,润滑槽321内设置有润滑孔322,刀架32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323,注油孔323与润滑孔322连通。将润滑槽321开设在刀架32上,一方面起到润滑作用,减少运动过程中刀架32与定向轨道2的摩擦,从而降低磨损,另一方面可以防止切带过程中润滑油弄脏待切料(若直接设在切刀31上容易沾到待切料上)。使用时,将润滑油从注油孔323注入,润滑油顺着注油孔323流入润滑孔322,进而流向润滑槽321。[0054]实施例4
[005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切刀31的侧边开设有容置电源线的线槽311,电源线与切刀31内的电热管电连接。电热管设置于切刀31内的电热管孔312内,电源线从电热管孔312伸出,再沿着线槽311伸出到切刀31外。采用线槽311容置电源线可以有效防止电源线的损坏,起到保护作用。为了更好地保护电源线,可以在刀架32的相应位置开设电热管电源孔324,使得电源线穿出线槽311后通过电热管电源孔324穿出整个切刀装置3,这样设计的电源线比较整洁,且更加安全。这里的电热管电源孔324可以采用攻牙方式制作。
[0056]实施例5
[005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切刀31的侧边设有限制切刀31向下运动行程的刀片定位尺313。当切刀31向下运动时,刀片定位尺313向下运动,预先设定好刀片定位尺313的运动行程,在刀片定位尺313运动轨迹的最下方设置阻碍物,当刀片定位尺313遇到阻碍物时即停止运动。这个阻碍物的设置可以防止切刀31与下刀4过度咬合而卡死。
[0058]实施例6
[005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冷热切带机的实施方式之一,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或者实施例5基本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未作解释的特征,采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或者实施例5中的解释,在此不再进行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或者实施例3或者实施例4或者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基座I上设置有滑动轨道8,下刀4沿滑动轨道8运动;下刀4的底部设有弹簧5。
[0060]具体的,弹簧5内套设有定位螺栓6,弹簧5的一端安装于基座I上,弹簧5的另一端抵顶于定位螺栓6的螺帽,下刀4底部与定位螺栓6的螺帽触接。在下刀4的底部设置弹簧5使得下刀4在弹性范围内上下运动,避免切刀31和下刀4配合时可能造成的刀口的损坏,同时可以适当调节切刀31和下刀4贴紧的松紧度,提升切带机的切带质量。
[0061]为了减少下刀4与滑动轨道8的摩擦,也可以采用滑块连接滑动轨道8和下刀4,下刀4固定于滑块上,滑块沿定向轨道2运动;套设有弹簧5的定位螺栓6的螺帽抵接于滑块和下刀4。
[0062]具体的,滑动轨道8上设有限制下刀4向上运动行程的限位块,该限位块为限位螺丝块。当切刀31离开下刀4后,下刀4会在弹簧5的作用下向上运动,由于被压缩的弹簧5和下刀4向上运动时具有一定的惯性,可能导致下刀4继续向上运动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回落,这样就增加了下刀4与滑动轨道8的摩擦,采用限位块可以限制下刀4继续上移,将其运动轨迹控制在需要的距离内。[0063]具体的,弹簧5外套设有防止弹簧5偏移的套筒7。套筒7的长度大约为下刀4未使用时弹簧5长度的一半,套筒7包裹着定位螺栓6和弹簧5,可以有效防止使用时定位螺栓6和弹簧5向外偏移,套筒7的长度设计不会影响弹簧5的移动范围。
[0064]使用时,将待切物料放置于切刀31和下刀4之间,电机驱动切刀装置3沿定向轨道2上、下运动,切料时切刀31的刀口与下刀4接触,共同作用切开待切物料。切刀31与下刀4接触时,下刀4会在压力的作用下给弹簧5 —个作用力,为了避免切刀31与下刀4过度压紧,弹簧5会在作用力下向下运动;当下刀4切完待切物料向上运动时,弹簧5自动回弹复原。
[0065]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冷热切带机,包括有基座、安装于基座上的定向轨道、切刀装置、与切刀装置配合的下刀,以及驱动切刀装置运动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装置包括有内设电热管的切刀,以及安装于定向轨道、并沿定向轨道运动的刀架,所述切刀安装于所述刀架,且所述切刀位于所述刀架的安装位置为可调节的安装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与所述刀架通过相互配合的螺丝和设置于所述刀架的螺丝孔固定,所述螺丝孔为椭圆形螺丝孔,所述螺丝可沿所述椭圆形螺丝孔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架位于所述定向轨道的接触面开设有润滑槽,所述润滑槽内设置有润滑孔,所述刀架的顶部开设有注油孔,所述注油孔与所述润滑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侧边开设有容置电源线的线槽,所述电源线与所述切刀内的电热管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侧边设有限制切刀向下运动行程的刀片定位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切刀的刀口为剪刀刀片状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下刀沿所述滑动轨道运动,所述下刀的底部设置有弹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内套设有定位螺栓,所述弹簧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顶于定位螺栓的螺帽,所述下刀的底部与定位螺栓的螺帽触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轨道上设有限制下刀向上运动行程的限位块。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冷热切带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外套设有防止弹簧偏移的套筒。
【文档编号】D06H7/22GK203821150SQ201420235176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杨强 申请人:茂名市茂港阳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