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背粘力非织造布胶带基材的生产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69058阅读:36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非织造布胶带基材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高背粘力非织造布胶带基材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胶带,如胶布、包扎用品和外科用布等,其在包装时都是成卷状,在具体使用时人们还需将胶带撕成更小的条状以贴合实际使用需求。

卷状胶带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卷状胶带侧面不平整的问题,此问题严重影响了卷状胶带对外品质体现,进而直接影响到卷状胶带的销售,针对此问题,各大厂家苦心研究均一直未找到症结之所在,本申请人经大量实验摸索之后,提出了解决方案,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背粘力非织造布胶带基材的生产方法,其可以生产出背粘力高的非织造布胶带基材,如此在自动化生产加工时,卷状胶带不容易错开,确保了胶带的品质。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高背粘力非织造布胶带基材的生产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①加工出基布;

②烫光:烫光温度的选择范围为180-210℃,上、下辊温差控制为5~10℃,热压过程中确保基布具有一定的压力,防止热皱缩;

③轧光:选择加热辊与冷却辊配合使用,双纱面与加热辊接触,进行单面轧光,形成两面加工温度差;轧光温度的选择范围为150-170℃,压力范围为0.20MPa-0.80MPa。

进一步,在步骤①中,选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规格的涤纶短纤进行混纺。

进一步,在步骤①中,所述两种不同规格的涤纶短纤维选用50-60wt%、细度为1.4D-2.0D、长度为38-51mm的涤纶短纤维和40-50wt%、细度为2.0D-6.0D,长度为51-64mm的涤纶短纤维。

进一步,在步骤①中,加工基布时还添加有DTY长丝,该DTY长丝细度范围为55.56dtex-83.33dtex,单丝根数范围为36F-48F。

进一步,在步骤①和步骤②之间还包括将基布通过螺纹扩幅辊扩幅以避免两边厚和中间薄的情形。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背粘力非织造布胶带基材的生产方法,其在加工出基布之后,经由热压机烫光,让基布表面的油剂受热挥发,同时给基布施加一定的压力,既可以增加油剂的挥发量,也可以防止其产生热皱缩。

另外,在轧光工序中,其对基布朝上的双纱面进行有压单面轧光,此时其至少存在四个作用:

(1)油剂从双纱面继续挥发;(2)在一定的压力下,对剩下的油剂进行重新均匀分布;(3)双纱面的镜面轧光,减少其表面的毛羽、增加其平整性与光洁度;(4)形成缝编布正反两面物性差异。

经过本发明的上述调整,基布面含油性的差异形成单纱面具有较高的背粘力,其背粘力范围为4-7N/19mm,确保后续加工物性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

一种高背粘力非织造布胶带基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加工出基布:选择70wt%、2.0D*51mm的涤纶短纤维和30wt%、2.0D*64mm的涤纶短纤维进行混纺,得到缝编基布;其中,涤纶DTY长丝选择50D*48F。

②烫光:热压温度为下轴200℃,上轴195℃,热压过程中确保基布具有一定的压力,防止热皱缩;

③轧光:选择加热辊与冷却辊配合使用,双纱面与加热辊接触,进行单面轧光,形成两面加工温度差,轧光温度为170℃,压力为0.5MPa。

实施例二

一种高背粘力非织造布胶带基材的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加工出基布:选择60wt%、2.0D*51mm的涤纶短纤维和40wt%、2.0D*64mm的涤纶短纤维进行混纺,得到缝编基布;其中,涤纶DTY长丝选择50D*48F。

②烫光:热压温度为下轴190℃,上轴185℃,热压过程中确保基布具有一定的压力,防止热皱缩;

③轧光:选择加热辊与冷却辊配合使用,双纱面与加热辊接触,进行单面轧光,形成两面加工温度差,轧光温度为160℃,压力为0.6MPa。

对比例一

热压温度为下轴170℃,上轴165℃。其余同实施例一。

对比例二

轧光温度135℃,压力为0.6MPa。其余同实施例一。

对背粘力进行测试。数据如下:

上述实施例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