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棉衣物用复合柔顺剂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06621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柔顺剂,尤其涉及一种纯棉衣物用复合柔顺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衣物柔顺剂是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主要原料,洗后能使纤维表面柔软、平滑、抗静电的同时不易沾灰。常见的衣物柔顺剂有衣物柔顺剂(防蛀型)和衣物柔顺剂(防静电型),另外可以根据产品香气进行分类,如开米的百花、薰衣草、深谷蓝、香根草的香气进行产品的划分,其它的有采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防蛀成分复配使用,经常使用可以使衣物达到防蛀的效果。衣物柔顺剂首先由E.E.Staley和P&G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发,并成功投入美国市场的,到60年代初在日本和欧洲市场上也有衣物柔顺剂。在美国使用衣物柔顺剂的原因是,从60年代以来,家用洗衣机的80%带有烘干机,在烘干时容易产生静电,这可用烘干用柔顺剂解决。同时,由于人们的洗涤习惯逐渐由肥皂手洗转向含助剂合成洗涤剂的机器洗涤,使得洗后的织物手感比较差,需用衣物柔顺剂进行处理。因此,衣物柔顺剂成为家用洗涤必用助剂之一,直至今日仍为人们广泛使用。随着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柔软剂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是人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北美全部及南美绝大部分地区,酯基季钱盐已代替了DTD-MAC,不会在环境中积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人均消费量比较低,所以生物降解还不是一个主要课题。由于前述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生物降解性还可以满足要求,这些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将继续被生产和作为柔软剂的主活性使用,尽管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发展速度较慢,主要原因是一个新型表面活性剂要使环保部门认可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和对环境无害,需花费很大的人力和物力,从某种意义上抑制了新品种的开发。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姬海涛、许海育在2007年12月《印染助剂》中发表了一篇名为《新型检验类衣物用柔软剂的合成和应用》其以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为中间体、碘乙烷为烷基化试剂、异丙醇为溶剂合成了新的带有酯基的长链季铵盐—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作为衣物用柔软剂,并通过显色反应及红外光谱证实了产物的存在.研究了温度、时间以及KI对反应转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n(中间体)∶n(碘乙烷)=1∶1.50,85℃,10h,在此条件下,平均转化率达87.2%;对比选定了乳化剂,以正交实验对产物的乳化工艺进行优化:乳化剂[m(吐温-60)∶m(吐温-20)为1∶3]总用量为50%(对产物质量)、1h、65℃.得到了半透明、澄清的微乳液;通过应用实验,对纯棉衣物的柔软性、白度及再润湿性等指标进行了研究,证实了该柔软剂的应用效果,是本发明的最接近现有技术,本发明在该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改善了配方,可以有效的提高柔软剂的效果,降低经济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满足环保方面的要求及衣物柔软性的要求,提供了一种纯棉衣物用的复合柔顺剂,降低经济成本,提高其市场推广价值。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棉衣物用复合柔顺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2-0.6%;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2-0.6%;乳化剂:吐温-60或者吐温-20或者吐温-60与吐温20复配(1:1-1:3),0.1-0.3%;无水乙醇,0.04-0.12%;增稠剂,0.05-0.15%;香精,0.1-0.3%;水,余量。优选的,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3%;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3%;乳化剂,为吐温-60与吐温-20复配(1:3),0.15%;无水乙醇,0.06%;增稠剂,0.1%;香精,0.2%;水,余量。优选的,所述的增稠剂为憎水式改性非离子多羟基聚合物或羟乙基纤维素。上述纯棉衣物用复合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水加热至30-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15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0-15分钟。优选的,包括以下步骤:将水加热至35-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衣物洗涤后使用本发明柔顺剂,使衣物更柔软舒适,本发明柔顺剂能够改变衣物表面的离子性,使得衣物更易平整。2、使用本发明柔顺剂后的衣物较不使用柔顺剂沥干后减少10%的水份,更易晒干。3、本发明中使用的主要原料是可降解原材料,能生物降解,为绿色原料,在季节变换,需要将衣服收藏时,无需再对衣物进行除湿、防霉、驱虫等一系列的处理。4、本发明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做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在以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案,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者制造商所建议的条件实施。实施例一本发明所述的纯棉衣物用复合柔顺剂,该产品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制成: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2%;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2%;乳化剂,为吐温-60,0.1%;无水乙醇,0.04%;增稠剂,0.05%;香精,0.1%;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3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二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6%;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6%;乳化剂,为吐温-60,0.3%;无水乙醇,0.12%;增稠剂,0.15%;香精,0.3%;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3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三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2%;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6%;乳化剂,为吐温-60,0.3%;无水乙醇,0.12%;增稠剂,0.15%;香精,0.3%;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3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四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2%;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6%;乳化剂,为吐温-60,0.1%;无水乙醇,0.04%;增稠剂,0.05%;香精,0.1%;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5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五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6%;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2%;乳化剂,为吐温-60,0.3%;无水乙醇,0.12%;增稠剂,0.15%;香精,0.3%;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5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六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6%;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2%;乳化剂,为吐温-60,0.1%;无水乙醇,0.04%;增稠剂,0.05%;香精,0.21%;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5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七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2%;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2%;乳化剂,为吐温-20,0.1%;无水乙醇,0.04%;增稠剂,0.05%;香精,0.1%;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3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5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八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6%;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6%;乳化剂,为吐温-20,0.3%;无水乙醇,0.12%;增稠剂,0.15%;香精,0.3%;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3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5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九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2%;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6%;乳化剂,为吐温-20,0.3%;无水乙醇,0.12%;增稠剂,0.15%;香精,0.3%;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3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5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十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2%;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6%;乳化剂,为吐温-20,0.1%;无水乙醇,0.04%;增稠剂,0.05%;香精,0.1%;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3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5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0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十一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6%;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2%;乳化剂,为吐温-60,0.3%;无水乙醇,0.12%;增稠剂,0.15%;香精,0.3%;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十二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6%;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2%;乳化剂,为吐温-20,0.1%;无水乙醇,0.04%;增稠剂,0.05%;香精,0.21%;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十三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3%;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3%;乳化剂,为吐温-60与吐温-20(1:1),0.15%;无水乙醇,0.06%;增稠剂,0.1%;香精,0.2%;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十四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3%;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3%;乳化剂,为吐温-60与吐温-20(1:2),0.15%;无水乙醇,0.06%;增稠剂,0.1%;香精,0.2%;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实施例十五三乙醇胺硬脂酸双酯碘化铵,0.3%;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0.3%;乳化剂,为吐温-60与吐温-20(1:3),0.15%;无水乙醇,0.06%;增稠剂,0.1%;香精,0.2%;水,余量。上述衣物柔顺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将水加热至40℃,缓慢加入增稠剂,搅拌10分钟,缓慢加入三乙醇胺硬脂酸碘化铵和两性甜菜碱柔顺剂三乙醇胺油酸双酯甜菜碱,乳化剂,无水乙醇,持续搅拌15分钟,即可制得本发明的衣物柔顺剂。为了验证复合柔顺剂的柔顺效果,分别取复合柔顺剂、酯基季铵盐31441、TA100、金纺柔顺剂,进行织物折皱回复角和白度及表面性能的测定。织物折皱回复角的测试:按AATCC66-1996标准测试。分别取复合柔顺剂、酯基季铵盐31441、TA100、金纺柔顺剂使其在处理液中含量均为2.0g/L,剪取纯棉白色或染色布样若干块,于室温下浸在2.0g/L的柔顺剂处理液中,浸泡5-8分钟,浴比为1;15,取出脱水后,自然晾干。结果如下表一:表一:不同柔顺剂对织物回复角的影响柔顺剂空白复合柔顺剂酯基季铵盐31441TA100金纺柔顺剂回复角128°148-150°145°145°130°从表中可以看出,经柔顺剂处理后,织物的回复角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折皱回复角越大,织物回复性能越好,说明柔顺剂柔软效果越好。回复角大小顺序复合柔顺剂>酯基季铵盐31441>TA100>金纺柔顺剂。织物白度及表面性能测试:取不同柔顺剂乳液,使柔顺剂在处理液中含量均为2.0g/L,剪取纯棉白色或染色布样若干块,于室温下浸在一定浓度的柔顺剂处理液,浸泡5-8分钟,浴比为1:15,取出脱水后,自然晾干。织物白度的测试利用电脑测色配色仪对每块布样的8个不同位置进行测试,分别读出布样的白度平均值。织物表面性能的测试参照FJ552.-85,利用织物风格仪测定织物表面性能(动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平均值偏差、粗糙度平均偏差)。表二:不同柔顺剂对织物表面性能和白度的影响从表二中可看出,四种柔顺剂对织物白度的影响都较小,变化值都在2.00以内,其中对织物白度影响最小的是金纺柔顺剂,对白度影响最大的是酯基季铵盐31441。通过测试纯棉织物的表面性能可以看出,经柔顺剂处理后,织物的摩擦系数、摩擦系数平均偏差、粗糙度平均偏差均有一定的降低。摩擦系数越小,织物手感越“光滑”,比较四种不同柔顺剂,经复合柔顺剂处理后的织物摩擦系数最低,说明织物手感最光滑,其次是金纺柔顺剂,酯基季铵盐31441最差。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