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纺织科学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及其染整工艺。
背景技术:
:聚酯长丝与各种短纤纱交织物有很多类,比如聚酯长丝/棉(或者粘胶、麻、羊毛等)、聚酯长丝/聚酯短纤(或者改性聚酯短纤)、聚酯长丝/涤棉混纺纱(或者毛涤混纺纱、涤粘混纺纱)等等,把其归类为聚酯长丝与天然纤维或纤维素纤维交织、聚酯长丝与聚酯短纤交织、聚酯长丝与聚酯短纤混纺纱交织三大类。聚酯长丝与天然纤维或纤维素纤维交织的织物,虽然服用舒适性好,但是,色牢度、尺寸稳定性、抗褶皱性能都较差,而且需要复杂的前处理和两次染色,工序流程长,并产生大量污水,尤其色牢度低,用作面料不能满足现代服装深浅色拼色等款式多元化的要求,用作里料会沾色到相邻服装上。聚酯长丝与聚酯短纤交织的交织物,色牢度高、抗褶皱性好,但是,聚酯短纤对皮肤的刺痒感、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差、织物整体化纤感强等问题使其不能满足中高档服装的要求。聚酯长丝与聚酯短纤混纺纱交织物,当混纺纱中聚酯短纤比例高时,有抗起毛起球性差、触感舒适性差的问题,当混纺纱中棉、或粘胶等纤维素纤维比例高时,同样存在着色牢度的问题、两次染色问题。申请号为201010257331.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改性聚酯/棉混纺织物及其染色方法,所述的织物是由改性聚酯和棉混纺而成,所述的改性聚酯是由聚酯与尼龙6共聚而成,该混纺织物具有可以常温常压染色的性能,并且产品手感柔软,抗起球性好,抗起球等级可达3级以上。但是,由于改性聚酯与棉的染色性能不同,需要用分散染料与活性染料分别染色,改性聚酯需要弱酸性常温染色,棉需要碱性常温染色。所述染色工艺与普通聚酯/棉混纺织物相比,虽有所简化,但比起用单一分散染料染色,工艺仍显复杂。而且,棉的色牢度差,直接影响了织物的色牢度。聚酯长丝与短纤纱交织物染整工艺的通常流程是:精炼预缩→预定型→碱减量→染色→成品定型;含棉纱的交织物染整工艺的通常流程是:烧毛→退浆→漂白→染分散染料→染活性染料→成品定型。故通常前处理工艺不仅流程长,效率低,而且能耗大,污水量大,成本高。申请号为201410684487.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聚酯纤维半记忆面料的染整工艺,包括退浆预缩、精练、染色、脱水开幅、定型等步骤。经该发明染整工艺生产的聚酯纤维半记忆面料染色均匀且准确性高,色牢度优异,织物蓬松手感舒适、悬垂感强,可广泛应用与服装、家纺、地毯领域。但该专利提供的染整前处理工艺采用了强碱条件,并不适用于改性聚酯纱的染整过程;并且该专利提供的工艺流程较长,不利于节能减排,增加了生产的成本、降低了效益。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具有良好手感和抗起球性能的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及其染整工艺,该工艺采用低浓度弱碱常温条件下的精炼退浆前处理工艺以及精炼退浆→染色→定型短流程染整加工方法。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所述交织物是由聚酯长丝做经,改性聚酯短纤纱做纬,或者由改性聚酯短纤纱和其它纱交替引纬机织交织而成;所述改性聚酯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其中,1<m1<160,优选10<m1<100;1<m2<70,优选10<m2<30;0≤m3<20,优选0≤m3<10,更优选0≤m3<5;0≤m4<20,优选0≤m4<10,更优选0≤m4<5。m3和m4不同时为0。本发明所述的交织物,纬向采用的改性聚酯短纤纱,可以是纯纺纱,也可以是与其它非棉纤维混纺的纱线。当纬向用改性聚酯短纤纱与其它纱交织,改性聚酯短纤纱与其它纱的排列可以是1::0,1:1,2:1,2:2或3:1中的一种。本发明所述的交织物在机织设备上实施,以喷气织机为主,也可以是箭杆织机、喷水织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交织物中改性聚酯纱中改性聚酯重量百分含量不小于60wt%。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交织物的纬向纱中改性聚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不小于50wt%。本发明所述的改性聚酯,在聚酯大分子链上嵌入有聚酰胺分子,酰胺基的嵌入,改变了纤维的结晶性能和大分子取向度,非结晶区的比例更大,高分子结构更为疏松。这样,纤维的物化性能有了很大的改变。改变一,亲水性能改变。酰胺基的嵌入,使得这个纤维具有了亲水性能。虽然纤维的回潮率增加得不是很多,从普通聚酯的0.4%增加到0.7%-0.8%,但是,对于改性聚酯纤维织物,滴水扩散的性能有了很大改进,滴水扩散时间≤3s。极大的提高织物的吸湿透湿舒适性能。改变二,模量改变。非结晶区比例和大分子取向度的改变,使得纤维的模量变小,纤维的刚性大幅降低,因而纤维的手感非常柔软。这样,短纤纱毛羽对皮肤就不会产生刺痒感,改善了织物服用接触舒适性能。改变三,染色性能改变。非结晶区的增多,无定型区结构的更为疏松,使得分散染料在常温下不需要借助载体即可很好上染,同时,有酰胺基分子,酸性染料也可以上染。所以,具有在100℃温度条件下分散染料或者酸性染料无载体染色性能。改变四,强度改变。酰胺基分子的嵌入,分子链变小,无定型区结构更为疏松,纤维的强度变小。普通聚酯纤维强度在5N/dtex左右,本发明所述改性聚酯纤维的强度在3N/dtex左右。改性聚酯纤维强度与普通棉、粘胶相仿。有利于提高了织物的抗毛起球性能。本发明提供的改性聚酯短纤纱/聚酯长丝交织物,纬向采用本发明所述的改性聚酯短纤纱,这种织物既具有棉质外观与触感及天然纤维的服用舒适性能,又具有聚酯纤维的高色牢度、抗褶皱性、尺寸稳定的优点,另具有亲水性、吸湿快干性、抗起毛起球性等优点,综合性能优于聚酯长丝织物、聚酯短纤织物、聚酯长丝与聚酯短纤交织物,甚至聚酯与棉等纤维素纤维混纺或者交织的织物。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改性聚酯为聚酯和相对粘度为1.5~2.2的尼龙6的共聚物。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改性聚酯的特性粘度为0.80~0.90dL/g,拉伸强度为40~80MPa,断裂伸长率为10~80%,端羟基含量小于18mol/t,二甘醇含量小于1.0wt%。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交织物中改性聚酯纱的纤度为21~100S。本发明采用的短纤纱是一种改性聚酯短纤纱,纱支在21~100S之间,改性聚酯含量≥60wt%。由于结构疏松,在碱性条件下,当温度高于Tg(70℃)时碱水解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并产生强力损伤作用。因此,在除油精炼前处理中,如果碱性助剂和温度条件不科学,改性聚酯纤维会受到巨大的损伤,织物的强度就不能满足服用要求。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交织物中的聚酯长丝是由普通聚酯加工而成的FDY、DTY、复合丝、加捻丝、假捻丝或变形丝中的一种。聚酯长丝做经丝,或者是无捻,或者是加捻。聚酯长丝无捻用作经丝时,经丝需要上浆,浆料为丙烯酸类化学物,染整工艺首先要对坯布退浆。现在的退浆工艺都是在高温与强碱性条件下进行,pH值≥13,这样才能将浆料褪尽。只有将浆料褪尽,染色中织物上染才能均匀。聚酯长丝加捻用作经丝时,经丝在加捻工序中难免会沾有机油,聚酯长丝本身也含有一些抗静电等纺丝油剂,织物需要进行除油精炼,以去除坯布上的油剂杂质。现在的精炼工序也是在高温度与强碱性条件下进行,以便将油剂、杂质去尽。精炼工艺中的pH值≥13。普通聚酯长丝和纤维素纤维在常温条件下都能耐受高浓度强碱,故可以满足常规退浆或精炼预缩工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染整工艺按如下流程进行:精炼退浆→染色→定型。本发明的普通聚酯长丝与改性聚酯纱交织物,因普通聚酯与改性聚酯两种纤维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耐强碱性能差异巨大的特性,使织物在退浆或精炼预缩加工工序中存在难以调谐的矛盾。而它们的共性是都能耐受酸性和高温条件。本发明提供这样一种坯布前处理技术方案:低浓度弱碱常温工艺,既确保了改性聚酯纱不会受到碱性损伤,又完美地达到了退浆或精炼预缩加工目的。本发明根据普通聚酯和改性聚酯的大分子化学成份及各自的高分子结构,优化设计并筛选弱碱助剂,专项配制在常温条件下,即可适时释酸中和碱性的释酸缓冲剂,既确保在常温条件下,退除浆料、或精炼预缩时去除纺丝油剂必要的碱性条件,又保障当温度升高至保温阶段,释酸缓冲剂适时释放酸性,中和此时温度加工液中的碱性,规避在保温阶段碱性对改性聚酯纤维的损伤。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染整工艺中精炼退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坯布以绳状经溢流染机喷嘴吸入设备,分管进布,进布完成后将布头连接成可循环运转的布环;(2)在溢流染机的控制系统中输入程序并开始升降温;(3)升降温程序后,排尽加工残液,加水、或与水同时加入浓度为1.5g/L的醋酸和/或浓度为1~2g/L的螯合分散剂,升温至50~70℃进行15~20分钟中和洗。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步骤(2)中所述溢流染机中的加工液温度升至50℃时,从染机中回水100~150L进入化料桶,化料弱碱剂与去油灵的混合物、或弱碱剂与退浆剂的混合物、或精炼剂与去油灵的混合物并将其加入染机中,再回水化料桶,之后化料释酸缓冲剂、或与释酸缓冲剂同时化料精炼剂和/或去油灵,此过程应在温度达70℃前完成。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化料包括如下加工助剂:弱碱剂1~3g/L,去油灵0~3g/L,释酸缓冲剂1~5g/L,精炼剂0.5~3g/L,退浆剂2~4g/L。本发明对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在溢流染色机上进行退浆或精炼预缩加工。配方中低浓度(1.5g/L)弱碱和释酸缓冲剂,配合退浆剂或精炼剂,根据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的不同比例品种,设定相应的控温程序,完美地达到了退浆或精炼预缩加工目的。各品种成品经过物化指标检测,其中改性聚酯纱的强力仅有极小的损失,各品种织物的强度得到了保障。根本性解决了聚酯长丝与改性聚酯在前处理加工中耐碱性不相容的矛盾。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染整工艺中精炼退浆过程包括如下步骤:(1)坯布打卷放入冷浸轧机,经多浸两轧主动卷取卷装并包裹塑料薄膜,浸轧槽加工液温度6~30℃,浸轧车速为25米/分钟;(2)在冷堆置流水线上,卷装以8~10转/分钟的速度保持转动,每个卷装的室温堆置时间为24~36小时,确切堆置时间应据四季的室温变化,冬季长夏季短;(3)将堆置后的卷装坯布置于平幅水洗机进行加工,其中第2~3格加入去油灵1~3g/L、螯合分散剂1~3g/L和洗涤剂1~3g/L的混合物,第6格加醋酸中和;第1格温度为60℃,第2格温度为80℃,第3格温度为90℃,第4格温度为95℃,第5格温度为95℃,第6格温度为60℃,第7格温度为50℃,第8格温度为室温;将已经充分膨化并水解的浆料洗除,彻底地洗除纺丝油剂。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浸轧槽加工液包含如下成分:退浆剂3~6g/L,渗透剂0.5~1.0g/L,碱剂5~10g/L,去油灵2~3g/L,释酸缓冲剂5~10g/L。冷堆置工艺,看似加工时间很长,其实只是生产计划安排排序时间;在线加工(占用加工机器和操作时间,属于连续式生产,平均车速为30米/分钟),实际上是高效低成本工艺。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具有棉的质感与外观,在不含棉、聚酯含量(普通聚酯与改性聚酯)达到70%以上时,具有棉的柔软手感,不进行任何的手感整理剂整理,织物手感柔软、触感舒适;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具有亲水性能,在聚酯含量达到70~100wt%时,不添加任何亲水整理剂,织物就具有亲水性能,滴水扩散时间≤3s,并且还具有快干功能;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起毛起球功能,不进行任何的抗起球整理,抗起球性能达到4级以上。4.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具有高色牢度,在聚酯含量(普通聚酯与改性聚酯)为100%时,深色色牢度可以达到4级以上。5.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在后整理工艺中没有添加任何的手感、亲水等化学整理剂,减少了织物表面化学助剂附着量,对服用者有更好的健康安全保障。6.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低浓度弱碱常温前处理工艺,解决了普通长丝与改性聚酯交织物在现有退浆精炼工艺中的不相容技术问题。使得这种织物得以实现。整个染整工艺流程是“精炼退浆→染色→定型”到成品的短流程,与普通聚酯织物的“前处理→预定型→碱减量→染色→定型”到成品的流程相比,时间缩短,处理温度降低,废水排放减少,节能减排、提质增效作用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实施例1一、织物信息产品名:织物C-3700经丝:75D/72f全消光DTY普通聚酯上浆纬纱:甲:60S紧密纺纱改性聚酯乙:60S赛络纺纱普通涤纶纬纱排列:甲:乙=2:1织物组织:平纹织物克重;88g/m2纬向改性聚酯含量:66.7%改性聚酯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其中,10<m1<100;1<m2<70;1≤m3<5。二、前处理工艺因此品种织物纤维的F数较多,并且平纹组织结构紧密,为退浆彻底干净,退浆工艺流程设计为:冷浸轧→冷堆置→平幅水洗的低成本工艺实施前处理工艺配方和前处理步骤:a.前处理工艺配方:浸轧槽加工液的配方:退浆剂3~6g/L,渗透剂0.5~1.0g/L,碱剂5~10g/L,去油灵2~3g/L,释酸缓冲剂5~10g/L。b.前处理步骤:(1)坯布打卷成大卷装放入两格冷浸轧机,经多浸两轧主动卷取成大卷装并包裹塑料薄膜,浸轧槽加工液温度6~30℃,浸轧车速为25米/分钟;(2)在冷堆置流水线上,大卷装以8~10转/分钟的速度保持转动,每个大卷装的室温堆置时间为夏季24小时、冬季36小时;(3)将堆置后的大卷坯布置于平幅水洗机进行加工,其中第2~3格加入去油灵1~3g/L、螯合分散剂1~3g/L和洗涤剂1~3g/L的混合物,第6格加醋酸中和;第1格温度为60℃,第2格温度为80℃,第3格温度为90℃,第4格温度为95℃,第5格温度为95℃,第6格温度为60℃,第7格温度为50℃,第8格温度为室温;将已经充分膨化并水解的浆料洗除,彻底地洗除纺丝油剂。三、织物物化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织物C-3700性能参数结果测试性能参数实施标准标准参数经向撕破强度19.2NGB/T3917.2-2009≥7N纬向撕破强度21.4NGB/T3917.2-2009≥7N经向接缝滑移2.5mm(70N)GB/T13772.2-2008≤6.0mm纬向接缝滑移2.3mm(70N)GB/T13772.2-2008≤6.0mm滴水扩散时间≤3sGB/T21655.1-2008≤5s干湿摩擦色牢度≥4级GB/T3920-2008≥3级抗起毛起球≥4级GB/T4802.1-2008≥3级实施例2一、织物信息产品名:织物C-3210经丝:20+26D复合丝普通聚酯15T/S(加捻)纬纱:甲:60S紧密纺纱改性聚酯乙:60S赛络纺纱普通涤纶纬纱排列:甲:乙=2:1织物组织:织物克重;100g/m2纬向改性聚酯含量:66.7%改性聚酯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其中,10<m1<100;1<m2<70;1≤m3<5。二、前处理工艺此品种的经丝为加了捻度的复合丝,无需上浆。但复合丝自带的纺丝油剂和倍捻加工中可能造成沾油污的油丝;为了协助织物设计的经丝20+26D复合丝的沸水异收缩特性呈现,以及最终成品具备两维卷曲风格,设计松式精炼加工工艺:松式精炼→温水中和洗→染色。本工艺在溢流染色机上实施的前处理工艺配方和前处理步骤:a.前处理工艺配方:弱碱剂3g/L,去油灵1g/L;释酸缓冲剂2.5g/L,精炼剂1g/L。b.前处理步骤:(1)坯布以绳状经溢流染机喷嘴吸入设备,分管进布,进布完成后缝布头连接成可循环运转的布环;(2)在溢流染机配备的电脑上,或通过电脑程序集控室,输入以下升降温程序:从室温以2.0℃/min的速度升温至50℃,后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70℃,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80℃并保持15分钟,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5℃并保持30~45分钟,最后以1.2℃/min的速度降温至65℃。(3)当染机中加工液温度升至50℃时,从染机中回水100~150L进入自带的化料桶中,用此化料桶配备的循环泵,先化料弱碱剂和去油灵并泵入染机中,再回水化料桶,化料精炼剂和释酸缓冲剂;此步骤应在温度达70℃前完成;(4)升降温程序后,排尽精炼加工残液,进水和浓度为1.5g/L的醋酸,升温至50℃进行15分钟中和洗。三、织物物化性能:测试结果如表2所示。表2实施例2织物C-3210性能参数结果测试性能参数实施标准标准参数经向撕破强度19.15NGB/T3917.2-2009≥7N纬向撕破强度13.59NGB/T3917.2-2009≥7N经向接缝滑移2.8mm(100N)GB/T13772.2-2008≤6.0mm纬向接缝滑移2.0mm(100N)GB/T13772.2-2008≤6.0mm滴水扩散时间≤3sGB/T21655.1-2008≤5s干湿摩擦色牢度≥4级GB/T3920-2008≥3级抗起毛起球≥4级GB/T4802.1-2008≥3级实施例3一、织物信息产品名:织物C-3320经丝:75D/72f普通聚酯15T/S(加捻)纬纱:32S赛络纺改性聚酯:粘胶=65:35织物组织:120循环变化皱组织织物克重;125g/m2纬向改性聚酯含量:65%改性聚酯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其中,10<m1<100;1<m2<70;1≤m3<5;1≤m4<5。二、前处理工艺此品种的经丝为加了捻度的FDY普通聚酯长丝,无需上浆,纬丝为T/R混纺纱,组织设计为乱麻呢地组织。前处理的目的是在达到组织设计的乱麻绉风格同时,能否去除纺丝油剂和倍捻加工中可能造成的沾油污的油丝。故前处理工艺设计为:松式起皱+精炼→温水中和洗→染色。本工艺在溢流染色机上实施的前处理工艺配方和前处理步骤:a.前处理工艺配方:弱碱剂2.3g/L,去油灵2g/L;释酸缓冲剂5g/L,精炼剂0.5g/L。b.前处理步骤:(1)坯布以绳状经溢流染机喷嘴吸入设备,分管进布,进布完成后缝布头连接成可循环运转的布环;(2)在溢流染机配备的电脑上,或通过电脑程序集控室,输入以下升降温程序:从室温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60℃,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80℃并保持10分钟,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0℃并保持15分钟,后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115℃并保持25分钟,最后以1.2℃/min的速度降温至65℃。(3)当染机中加工液温度升至50℃时,从染机中回水100~150L进入自带的化料桶中,用此化料桶配备的循环泵,先化料弱碱剂和去油灵并泵入染机中,再回水化料桶,化料精炼剂和释酸缓冲剂;此步骤应在温度达70℃前完成;(4)升降温程序后,排尽起皱加工残液,进水和浓度为1.5g/L的醋酸,升温至50℃进行15分钟中和洗。三、织物物化性能: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织物C-3320性能参数结果测试性能参数实施标准标准参数经向撕破强度12.01NGB/T3917.2-2009≥7N纬向撕破强度7.51NGB/T3917.2-2009≥7N经向接缝滑移2.6mm(100N)GB/T13772.2-2008≤6.0mm纬向接缝滑移2.9mm(100N)GB/T13772.2-2008≤6.0mm滴水扩散时间≤3sGB/T21655.1-2008≤5s干湿摩擦色牢度≥4级GB/T3920-2008≥3级抗起毛起球≥4级GB/T4802.1-2008≥3级实施例4一、织物信息产品名:织物C-3730经丝:50D假捻变形丝普通聚酯上浆纬纱:甲:60S紧密纺纱改性聚酯乙:60S赛络纺纱普通涤纶纬纱排列:甲:乙=2:1织物组织:平纹织物克重;83g/m2纬向改性聚酯含量:66.7%改性聚酯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其中,10<m1<100;1<m2<70;1≤m3<5。二、前处理工艺此品种织物的经丝为假捻变形丝,为提高织机生产效率和坯布质量,仅上轻浆;纬丝为改性聚酯/普通涤纶2:1的交织物。实施前处理工艺配方和前处理步骤:a.前处理工艺配方:退浆剂4g/L,弱碱剂1g/L;去油灵3g/L,释酸缓冲剂1g/L。b.前处理步骤:(1)坯布以绳状经溢流染机喷嘴吸入设备,分管进布,进布完成后缝布头连接成可循环运转的布环;(2)在溢流染机配备的电脑上,或通过电脑程序集控室,输入以下升降温程序:从室温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50℃,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80℃并保持15分钟,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95℃并保持30分钟,最后以1.2℃/min的速度降温至70℃。(3)当染机中加工液温度升至50℃时,从染机中回水100~150L进入自带的化料桶中,用此化料桶配备的循环泵,先化料弱碱剂和退浆剂并泵入染机中,再回水化料桶,化料去油灵和释酸缓冲剂;此步骤应在温度达70℃前完成;(4)升降温程序后,排尽退浆加工残液,加入水、浓度为1.5g/L的醋酸和浓度为1~2g/L的螯合分散剂,升温至70℃进行20分钟中和洗。三、织物物化性能: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表4织物C-3730性能参数结果测试性能参数实施标准标准参数经向撕破强度11.75NGB/T3917.2-2009≥7N纬向撕破强度8.45NGB/T3917.2-2009≥7N经向接缝滑移2.9mm(100N)GB/T13772.2-2008≤6.0mm纬向接缝滑移3.0mm(100N)GB/T13772.2-2008≤6.0mm滴水扩散时间≤3sGB/T21655.1-2008≤5s干湿摩擦色牢度≥4级GB/T3920-2008≥3级抗起毛起球≥4级GB/T4802.1-2008≥3级实施例5一、织物信息产品名:织物C-3220经丝:20+26D复合丝普通聚酯15T/S(加捻)纬纱:32S赛络纺改性聚酯:粘胶=65:35织物组织:织物克重:121g/m2纬向改性聚酯含量:65%改性聚酯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其中,10<m1<100;1<m2<70;1≤m3<5;1≤m4<5。二、前处理工艺此品种的经丝为加了捻度的复合丝,为了配合织物设计的经丝20D+26D复合丝的异收缩特性呈现,以及最终成品具备两维卷曲风格,前处理工艺设计为:松式预缩+精炼一浴一步法低成本工艺。本工艺在溢流染色机上实施前处理工艺配方和前处理步骤:a.前处理工艺配方:精炼剂3g/L,去油灵1.8g/L;释酸缓冲剂3.2g/L。b.前处理步骤:(1)坯布以绳状经溢流染机喷嘴吸入设备,分管进布,进布完成后缝布头连接成可循环运转的布环;(2)在溢流染机配备的电脑上,或通过电脑程序集控室,输入以下升降温程序:从室温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60℃,后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80℃并保持15分钟,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5℃并保持30~40分钟,最后以1.2℃/min的速度降温至65℃。(3)当染机中加工液温度升至50℃时,从染机中回水100~150L进入自带的化料桶中,用此化料桶配备的循环泵,先化料精炼剂和去油灵并泵入染机中,再回水化料桶,化料释酸缓冲剂;此步骤应在温度达70℃前完成;(4)升降温程序后,排尽退浆加工残液,加水升温至50℃进行15分钟中和洗。三、织物物化性能:测试结果如表5所示。表5织物C-3220性能参数结果测试性能参数实施标准标准参数经向撕破强度11.92NGB/T3917.2-2009≥7N纬向撕破强度8.94NGB/T3917.2-2009≥7N经向接缝滑移3.4mm(100N)GB/T13772.2-2008≤6.0mm纬向接缝滑移2.3mm(100N)GB/T13772.2-2008≤6.0mm滴水扩散时间≤3sGB/T21655.1-2008≤5s干湿摩擦色牢度≥4级GB/T3920-2008≥3级抗起毛起球≥4级GB/T4802.1-2008≥3级实施例6一、织物信息产品名:织物DB-5155经丝:50D假捻变形丝普通聚酯上浆纬纱:32S紧密纺机织纱改性聚酯织物组织:4枚变化仿麻组织织物克重:124g/m2纬向改性聚酯含量:100%改性聚酯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其中,10<m1<100;1<m2<70;0<m4<5。二、前处理工艺此品种的经丝为加了捻度的复合丝,为提高织机效率和坯布质量,仅需上轻浆。纬丝全部是改性聚酯。组织设计为呢地仿麻的交织物。为了配合皱地组织设计的仿麻风格,前处理工艺设计为:退浆+预缩的一浴一步法工艺。实施的前处理工艺配方和前处理步骤:a.前处理工艺配方:退浆剂2g/L,弱碱剂1.6g/L;释酸缓冲剂2.8g/L。b.前处理步骤:(1)坯布以绳状经溢流染机喷嘴吸入设备,分管进布,进布完成后缝布头连接成可循环运转的布环;(2)在溢流染机配备的电脑上,或通过电脑程序集控室,输入以下升降温程序:从室温以1.5℃/min的速度升温至60℃,后以1.2℃/min的速度升温至80℃并保持15分钟,后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105℃并保持30分钟,最后以1.2℃/min的速度降温至70℃;(3)当染机中加工液温度升至50℃时,从染机中回水100~150L进入自带的化料桶中,用此化料桶配备的循环泵,先化料退浆剂和弱碱剂并泵入染机中,再回水化料桶,化料释酸缓冲剂;此步骤应在温度达70℃前完成;(4)升降温程序后,排尽退浆加工残液,加水并加入浓度均为1.5g/L的螯合分散剂和醋酸升温至70℃进行20分钟中和洗。三、织物物化性能:测试结果如表6所示。表6织物DB-5155性能参数结果测试性能参数标准参数实施标准经向撕破强度20.00NGB/T3917.2-2009≥7N纬向撕破强度9.00NGB/T3917.2-2009≥7N经向接缝滑移3.2mm(100N)GB/T13772.2-2008≤6.0mm纬向接缝滑移3.0mm(100N)GB/T13772.2-2008≤6.0mm滴水扩散时间≤3sGB/T21655.1-2008≤5s干湿摩擦色牢度≥4级GB/T3920-2008≥3级抗起毛起球≥4级GB/T4802.1-2008≥3级对比例1一、织物信息产品名:织物C-3210经丝:20+26D复合丝普通聚酯15T/S(加捻)纬纱:甲:60S紧密纺纱改性聚酯乙:60S赛络纺纱普通涤纶纬纱排列:甲:乙=2:1织物组织:织物克重;100g/m2纬向改性聚酯含量:66.7%改性聚酯结构中含有如下结构单元:其中,10<m1<100;1<m2<70;1≤m3<5。二、前处理工艺采用申请号为201410684487.X的中国专利提供的聚酯纤维染整工艺中的前处理方法对织物进行前处理:(1)将织物置于轧碱液中,然后依次经热水、温水和冷水洗,所述轧碱液的组成为精炼剂4~8份、去油剂2~4份、渗透剂1~2份、螯合分散剂1~2份、30%液碱40~70份,水900份。(2)将步骤(1)中所得织物置于高温高压溢流染色机的精炼液中,精炼液的组成为纯碱10~20份、去油剂2~4份、精炼剂2~4份、精炼温度为95℃,时间为30min。三、织物物化性能:测试结果如表7所示。表7对比例1织物C-3210性能参数结果测试性能参数实施标准标准参数经向撕破强度纬纱断裂GB/T3917.2-2009≥7N纬向撕破强度3.37NGB/T3917.2-2009≥7N经向接缝滑移纬纱滑脱GB/T13772.2-2008≤6.0mm纬向接缝滑移3.1(100N)GB/T13772.2-2008≤6.0mm滴水扩散时间≤3sGB/T21655.1-2008≤5s干湿摩擦色牢度≥3级GB/T3920-2008≥3级抗起毛起球≥3级GB/T4802.1-2008≥3级分析实施例1,由表1可知,精炼退浆步骤采用冷浸轧→冷堆置→平幅水洗工艺,处理后得到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在经向和纬向上的撕破强度和接缝滑移均远远高于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且交织物在滴水扩散时间、干湿摩擦色牢度以及抗毛起球方面的性能评价也均高于国家标准,由此可知本发明提供的精炼退浆工艺可以在不影响性能的前提下满足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的前处理。进一步分析实施例2~6,由表2~6可知,精炼退浆步骤在弱碱常温条件下进行化料加工,所得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的在经向和纬向上的撕破强度和接缝滑移均高于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其中,含有改性聚酯纱的纬纱撕破强度均低于作为经纱的聚酯长丝的撕破强度,而两者在经向和纬向上的接缝滑移差别不大;此外,上述交织物在滴水扩散时间、干湿摩擦色牢度以及抗毛起球方面的性能评价也均高于国家标准,由此可见本发明采用的弱碱常温前处理工艺可以很好地满足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的处理要求。进一步分析实施例2和对比例1,两者采用了相同的织物组成和织造方法,不同点在于实施例2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弱碱常温前处理方法,对比例1采用常用于聚酯纤维染整工艺中的常温强碱前处理方法,分析表2和表7,可见对比例1的纬向撕破强度下降显著且不符合国家标准,由于纬纱强度损伤大,导致测经丝撕破强度时纬纱断裂,测经向接缝滑移时纬纱也断裂滑脱,完全不符合国家标准。究其原因,即使采用常温强碱的前处理工艺,对纬纱的改性聚酯强度也造成巨大的损伤。这样的强度指标和接缝滑移指标,导致织物失去了基本的服用性能。本发明的普通聚酯长丝与改性聚酯纱交织物,因普通聚酯与改性聚酯两种纤维在相同温度条件下耐强碱性能差异巨大的特性,使织物在退浆或精炼预缩加工工序中存在难以调谐的矛盾。本发明根据普通聚酯和改性聚酯的大分子化学成份及各自的高分子结构,优化设计并筛选弱碱助剂,专项配制在常温条件下,即可适时释酸中和碱性的释酸缓冲剂,既确保在常温条件下,退除浆料、或精炼预缩时去除纺丝油剂必要的碱性条件,又保障当温度升高至保温阶段,释酸缓冲剂适时释放酸性,中和此时温度加工液中的碱性,规避在保温阶段碱性对改性聚酯纤维的损伤。综上所述,可知本发明提供的退浆精炼工艺中所采用的弱碱常温前处理相比现有技术更加适用于改性聚酯纱/聚酯长丝交织物。以上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