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电熨斗的截垢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8216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蒸汽电熨斗的截垢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蒸汽电熨斗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蒸汽电熨斗的截垢清洁系统,用于在电熨斗工作时将产生的水垢等杂质从蒸汽中分离、清除,避免水垢等杂质集结在熨斗内(如汽化腔或者蒸汽孔)影响熨斗的正常使用。



背景技术:

为了将石灰质杂物或者水垢微粒从蒸发室中清除,公开号为CN1084593A的专利文献在蒸发室开一个通向熨斗后部的除水垢孔而且此孔用可拆换的封闭器塞紧。相比之下,公开号为CN103061098A的专利文献公开的塞子具有更佳的可操作性,这样的塞子在公开号为CN103061097A的专利文献同样有介绍,该塞子是通过转动舌片来将塞子锁定在外壳上或者从外壳上解锁的。

上述针对蒸汽电熨斗的除垢方案,是将可拆换的封闭器、塞子设置在蒸发室通往底板的蒸汽孔的旁路上,而非设置在蒸发室通往底板的蒸汽孔的必经之路上,因此,难以完全将蒸汽中的水垢等杂质分离出来,使用中仍然不可避免的会在蒸发室、蒸汽孔结垢而影响使用。

公开号为CN104420152A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包括用于拦住由蒸汽所运输的水垢微粒的过滤器的熨烫家电设备”,该熨烫设备设置蒸汽分配回路作为蒸汽从蒸发室通往底板蒸汽孔的必经之路,并在蒸汽分配回路上设过滤器,用于拦住由蒸汽流所运输的水垢微粒,尤其是,蒸汽分配回路包括水垢回收空腔,水垢回收空腔包括水垢排出孔,水垢排出孔由从设备的外部可触及的可拆卸的塞子所封闭,并且过滤器可通过水垢排出孔从设备拆卸下来。更甚的,在蒸汽分配回路中行进的蒸汽流从下向上穿过过滤器而流动,换言之,蒸汽在穿过过滤器时如同爬楼梯一样从较低的一层爬升至较高的一层,由此导致熨斗设置该蒸汽分配回路的部位在高度上占据较多的空间,且供蒸汽流通的通道变得狭窄,不利于蒸汽的顺畅流通,而且蒸汽最终经底板上的蒸汽孔排出时存在较大压降,使得蒸汽喷出无力,熨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用于拦住由蒸汽流所运输的水垢微粒的技术方案在高度上占据较多的空间所致的蒸汽流通的通道变得狭窄,不利于蒸汽顺畅流通,以及蒸汽喷出无力,熨烫效果较差的缺陷,提供一种蒸汽电熨斗的截垢清洁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截垢清洁系统,包括汽化盖、内设加热装置的底板,所述的底板有底面、蒸汽孔,所述汽化盖与所述底板密封装配,所述底面、汽化盖之间形成隔离的汽化腔、蒸汽腔,所述的蒸汽孔设在对应所述蒸汽腔的底面上,其特征是:所述的汽化腔与蒸汽腔通过蒸汽流道连通,为所述的蒸汽流道配置有可拆卸的截垢清洁盒,所述截垢清洁盒具有位于所述蒸汽流道中的截垢部件和位于所述的截垢部件上游的集垢部,所述的蒸汽流道被所述的截垢部件分为位于所述截垢部件上游的上游蒸汽流道和位于所述截垢部件下游的下游蒸汽流道,所述下游蒸汽流道与所述上游蒸汽流道位于同层。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底板有内竖壁、外竖壁,所述外竖壁位于所述内竖壁的外侧,所述的汽化腔由所述的内竖壁界定,所述的蒸汽腔由所述的内竖壁、外竖壁界定,所述的汽化腔与蒸汽腔被所述的内竖壁隔离,所述的蒸汽腔位于所述蒸汽腔的外侧。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下游蒸汽流道为两个,所述两个下游蒸汽流道分别位于所述上游蒸汽流道的两侧并呈对称布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蒸汽流道包括由所述上游蒸汽流道向所述下游蒸汽流道过渡的分流部,所述的两个下游蒸汽流道连接所述的分流部,所述截垢部件位于所述分流部的上游。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蒸汽流道包括由所述上游蒸汽流道向所述下游蒸汽流道过渡的分流部,所述的两个下游蒸汽流道连接所述的分流部,所述的两个下游蒸汽流道连接所述分流部的位置布设所述的截垢部件。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汽化腔的壁上设有汽化腔出口,所述蒸汽腔的壁上设有蒸汽腔入口,一设有所述上游蒸汽流道、下游蒸汽流道的流道构件与所述的汽化腔出口、蒸汽腔入口配置,所述上游蒸汽流道与所述的汽化腔出口连接、所述下游蒸汽流道与所述的蒸汽腔入口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汽化腔出口、蒸汽腔入口均设于所述汽化盖的后部,所述流道构件装配在所述的汽化盖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流道构件向所述汽化盖的后上方延伸。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流道构件的周围设有熨斗壳体,所述的截垢清洁盒可拆卸装配在所述的熨斗壳体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熨斗壳体具有一个后盖,所述的截垢清洁盒可拆卸装配在所述的后盖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流道构件的后端设有连通所述蒸汽流道的开口,所述截垢清洁盒的集垢部经所述的开口伸入所述的蒸汽流道并与所述开口的壁密封。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熨斗壳体具有一个高于所述底面并朝向下方的悬空部,所述的截垢清洁盒可拆卸装配在所述的悬空部。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流道构件的下侧壁设有连通所述蒸汽流道的开口,所述截垢清洁盒的集垢部经所述的开口伸入所述的蒸汽流道并与所述开口的壁密封。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截垢清洁盒具有可操控的锁舌,所述的熨斗壳体上设有锁孔,所述的锁舌位于所述的锁孔内将所述的截垢清洁盒锁止在所述的熨斗壳体上。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汽化盖、底板上对应所述汽化腔出口的位置设有导流圆角。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底面、汽化盖之间设有连通所述下游蒸汽流道与蒸汽腔二次汽化腔。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二次汽化腔经所述的蒸汽腔入口与所述的下游蒸汽流道连通,所述二次汽化腔经设于其侧壁上的豁口与所述的蒸汽腔连通。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对应所述二次汽化腔的底面内布设有所述的加热装置。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二次汽化腔呈甬道状,其长度≥5mm。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截垢部件为滤网,所述的集垢部为容置盒。

本发明的汽化腔与蒸汽腔通过蒸汽流道连通,为蒸汽流道配置有可拆卸的截垢清洁盒,截垢清洁盒具有位于所述蒸汽流道中的截垢部件和位于截垢部件上游的集垢部,从而实现在汽化腔通往蒸汽孔的必经之路上对蒸汽中的水垢等杂质进行拦截,并能通过取下截垢清洁盒来将拦截下来的水垢等杂质进行清理,由此保证没有水垢集结在蒸汽孔处而导致蒸汽孔的孔径缩小甚至堵塞。

尤其是,蒸汽流道被截垢部件分为位于截垢部件上游的上游蒸汽流道和位于截垢部件下游的下游蒸汽流道,下游蒸汽流道与上游蒸汽流道位于同层。由此迫使蒸汽在经由截垢部件后向两侧导流而不是如同现有技术一样爬楼梯,因此本发明的方案基本上可以保证原有产品的高度规格,同时又能提供较为宽敞的下游蒸汽流道,特别是两个下游蒸汽流道分别位于上游蒸汽流道的两侧并呈对称布置,确保了蒸汽的畅流以及避免从蒸汽孔排出时的压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熨斗的底面正投影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底板、汽化盖、流道构件、截垢清洁盒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底板、汽化盖、流道构件、截垢清洁盒的装配在一起的俯视正投影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向剖视图;

图8为图6的C-C向剖视图;

图9为图7的D-D向剖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汽化盖:11-导流圆角;

02-加热装置;

03-底板:31-底面,32-蒸汽孔,33-内竖壁,34-外竖壁,35-导流圆角;

04-汽化腔:41-汽化腔出口;

05-蒸汽腔:51-蒸汽腔入口;

06-流道构件:61-上游蒸汽流道,62-下游蒸汽流道,63-分流部;

07-截垢清洁盒:71-截垢部件,72-集垢部,73-锁舌;

08-熨斗壳体:81-后盖,82-悬空部;

09-二次汽化腔:91-侧壁,92-豁口,93-二次汽化腔的长度;

100-蒸汽电熨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一个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是一个蒸汽电熨斗100,该蒸汽电熨斗100具有握柄、底板03,按照使用习惯,图1-2所示的左端通常称为产品的前端,图1-2所示的右端通常称为产品能的后端;图1-2所示蒸汽电熨斗具有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截垢清洁系统。

本发明的蒸汽电熨斗的截垢清洁系统参见图5-9,包括汽化盖01、内设加热装置02的底板03,加热装置通常是埋设在底板内的电热管,底板03通常是铝铸造而成,底板03有底面31、蒸汽孔32,汽化盖01与底板密封装配,底面31、汽化盖01之间形成隔离的汽化腔04、蒸汽腔05,即汽化腔、蒸汽腔彼此独立,蒸汽孔32设在对应蒸汽腔05的底面上,因此汽化腔产生的蒸汽需流至蒸汽腔才能经蒸汽孔排出,在该实施例中,汽化腔与蒸汽腔通过蒸汽流道连通,为蒸汽流道配置有可拆卸的截垢清洁盒07(参见图2-3、图5),截垢清洁盒07具有位于蒸汽流道中的截垢部件71和位于截垢部件上游的集垢部72,因此当携带着水垢等杂质的蒸汽流经截垢清洁盒时,水垢等杂质即被截垢部件拦截并被收集在集垢部,蒸汽流道被截垢部件分为位于截垢部件上游的上游蒸汽流道61和位于截垢部件下游的下游蒸汽流道62(参见图9),下游蒸汽流道与上游蒸汽流道位于同层,即下游蒸汽流道与上游蒸汽流道相对于底板位于大致一致的高度而非分别位于不同的高度。

具体的,底板03有内竖壁33、外竖壁34,内竖壁、外竖壁均呈墙壁状且在不同的位置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厚度,内竖壁呈环状而封闭,外竖壁位于内竖壁的外侧,汽化腔在沿着底面扩展的方向由内竖壁界定,蒸汽腔在沿着底面扩展的方向由内竖壁、外竖壁界定,汽化腔与蒸汽腔被内竖壁隔离,蒸汽腔位于蒸汽腔的外侧。作为一种变样,汽化腔与蒸汽腔是可以换位的。

尤其是,下游蒸汽流道62为两个,两个下游蒸汽流道62分别位于上游蒸汽流道61的两侧并呈对称布置。由此可以确保下游蒸汽流道的流量。进一步的,蒸汽流道包括由上游蒸汽流道向下游蒸汽流道过渡的分流部63(参见图9),两个下游蒸汽流道62连接分流部63,截垢部件71位于分流部的上游。或者,蒸汽流道包括由上游蒸汽流道向下游蒸汽流道过渡的分流部,两个下游蒸汽流道连接分流部,两个下游蒸汽流道连接分流部的位置布设截垢部件。

参见图5,汽化腔04的壁上设有汽化腔出口41,蒸汽腔05的壁上设有蒸汽腔入口51,设有上游蒸汽流道、下游蒸汽流道的流道构件06与汽化腔出口、蒸汽腔入口配置,上游蒸汽流道与汽化腔出口连接、下游蒸汽流道与蒸汽腔入口连接。由此,产生于汽化腔的蒸汽即可经由汽化腔出口、上游蒸汽流道、截垢部件、下游蒸汽流道进入蒸汽腔,并最终从蒸汽孔内排出。

汽化腔出口41、蒸汽腔入口51优选的设于汽化盖01的后部,流道构件06装配在汽化盖上并向汽化盖的后上方延伸。

参见图2-3,流道构件06的周围设有熨斗壳体08,截垢清洁盒07可拆卸装配在熨斗壳体08上。熨斗壳体08具有一个高于底面并朝向下方的悬空部82(参见图2),截垢清洁盒07可拆卸装配在悬空部82,截垢清洁盒可以在上下方向装入悬空部或者冲悬空部取下。尤其是,流道构件06的下侧壁设有连通蒸汽流道的开口,截垢清洁盒07的集垢部经开口伸入蒸汽流道并与开口的壁密封,由此确保蒸汽流经截垢清洁盒时不泄漏。作为替换的技术手段,熨斗壳体08具有一个后盖81,截垢清洁盒可拆卸装配在后盖上,流道构件的后端设有连通蒸汽流道的开口,截垢清洁盒的集垢部经开口伸入蒸汽流道并与开口的壁密封。

为了便于装拆截垢清洁盒,截垢清洁盒07具有可操控的锁舌73,熨斗壳体上设有锁孔,锁舌位于锁孔内将截垢清洁盒锁止在熨斗壳体上。如通过捏持令锁舌回缩而退出锁孔,依据弹力令锁舌伸入锁孔。

为了促使蒸馏顺畅流动,汽化盖01、底板03上对应汽化腔出口的位置设有导流圆角11、35。

为了避免蒸汽流经路径过长而导致降温、干燥度降低,底面31、汽化盖01之间设有连通下游蒸汽流道与蒸汽腔二次汽化腔09,图示的二次汽化腔由内竖壁33与底板上的侧壁91界定,使得来自蒸汽流道的蒸汽进入二次汽化腔时再次被加热来保证其温度、干度。二次汽化腔09经蒸汽腔入口41与下游蒸汽流道61连通,二次汽化腔09经设于其侧壁91上的豁口92与蒸汽腔连通,二次汽化腔的侧壁为设于底板上的如同内竖壁、外竖壁一样的墙壁。为了保证加热效果,对应二次汽化腔的底面内布设加热装置。同样为了有效的对蒸汽进行二次加热,二次汽化腔呈甬道状,二次汽化腔的长度93≥5mm。

一般的,截垢部件为滤网,集垢部为容置盒。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