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内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669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机内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衣机内桶,特别是一种洗衣机无孔内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与此同时的,人们对洗衣机的洗衣效果越来越重视,市场上主流的洗衣机多为有孔内桶式洗衣机,此类洗衣机由于设计原理限制,洗衣水长期在洗衣机内桶与外桶间滞留,易对洗衣机内桶外壁与洗衣机外桶内壁造成污染,由此,无孔内桶洗衣机的技术便开始发展。

CN202157198公开了一种无孔内桶节水型洗衣机,包括控制座、箱体、无孔洗涤内桶、波轮、盛水桶、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箱体上安装有控制座,控制座上安装有控制系统,箱体内悬吊有盛水桶,盛水桶内安装有无孔洗涤内桶,无孔洗涤内桶内安装有波轮,驱动系统连接到无孔洗涤内桶和波轮,所述无孔洗涤内桶的桶身上无出水孔,上部设有出水孔,底部设有离心式排水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洗衣机上实现了简易的排水构造,不但简化了结构,而且大幅节约了成本,也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CN2773129公开了一种无孔内桶结合离心力洗的洗衣机,主要包括箱体、外桶、能立式转动的内桶和驱动部件,所述的内桶的外桶壁上呈没有通孔的光滑表面,带有挡水片的平衡环设置在内桶的上部,外桶安装在内桶外并与箱体固定连接,内桶、波轮与驱动部件相连接;平衡环下方的内桶为用于导水的双层结构,两层之间形成排水腔,排水腔的一端与内桶底部的第一排水孔相连通,另一端与内桶的上端的第二排水孔相连通;平衡环下方设有用于蓄水和脱水功能切换的切换装置,以便于洗涤喷涤时封闭第二排水孔,在排水时打开第二排水孔。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1.结合离心洗,增加水循环;2.内桶采用无孔的结构,当内桶高速转动时,将离心爬壁水引回内桶,引导洗涤液直接对衣物进行穿透洗,提高洗净率;3.节水。

以上公开的技术内容里均没有解决本申请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内桶。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洗衣机内桶,所述的洗衣机内桶包括:

桶身,所述桶身成圆筒形,在其衣物投放一端设置有上周缘;

桶底,所述桶底与所述桶身固定连接,设置在桶身衣物投放处的另一端;

桶底支撑部件所述的桶底支撑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桶底的下部,且向所述的桶身轴向下方延伸;

平衡环,所述平衡环与设置在桶身的衣物取放口一端的上周缘固定连接。

所述的平衡环下方为桶身本体,所述的桶身本体上方靠近平衡环沿桶身本体径向均匀设置有脱水孔,且脱水孔开孔方向朝向洗衣桶外壁。

所述的桶底支撑部件包括:支撑部件结合部、支撑部件外周部、支撑部件底座和加强结构,其中所述的支撑部件结合部与桶身桶身下部的桶底固定连接。

所述的脱水孔下方相邻设置有引流区域与安装区域。

所述的引流区域与安装区域下方设置有桶侧壁槽,桶侧壁槽下方相邻设置有下周缘。

所述的支撑部件外周部呈圆环形,且外径小于桶身外径,所述的支撑部件结合部与支撑部件外周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加强结构垂直桶底方向均匀设置在支撑部件外周部上,所述的加强结构可选用与桶底支撑部件材料相同的加强筋,加强结构与支撑部件外周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所述的加强结构由靠近支撑部件结合部一侧至支撑部件底座斜面过渡,宽度由宽至窄线性变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效果在于: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洗衣机内桶可储水,避免二次污染,同时保证了在洗衣桶在排水时减少筒壁挂水,减少了对洗衣机内桶外壁以及洗衣机外筒内壁的污染,从而避免了洗衣时,洗衣水将污物再次从洗衣机内外筒之间带至待洗衣物来,从而避免了再次污染,提高了对衣物的洗涤效果。同时增强了洗衣机内桶的稳定性与内桶工作时的平衡度,有效提高了洗衣机在工作时的稳定性,避免了洗衣机在工作时出现振动,碰撞,噪音过大等现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洗衣机内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洗衣机内桶的侧视图。

附图标注说明:为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1.平衡环,2.桶身,3.桶底支撑部件,4.外侧周壁,5.桶圈结合部,6.支撑部件结合部,7.支撑部件外周部,8.支撑部件底座,9.加强结构,13.桶圈,14.上周壁,15.侧周壁,16.桶圈排水孔,17.桶身本体,18.坡面过渡,1701.洗衣桶外壁,1702.引流槽,1704.桶侧壁槽,1900.洗衣机内桶,1901.上周缘,1902.下周缘,1903.引流区域,1904.脱水孔,1905.安装区域,190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中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来对发明内容进行更好的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内桶所述洗衣机内桶包括:洗衣机内桶,所述洗衣机内桶包括:洗衣机内桶1900,所述的洗衣机内桶1900包括:上周缘1901、下周缘1902,以及设置在桶体中间部分的引流区域1903。

所述的引流区域1903设置在洗衣机内桶1900外侧壁上。

所述的上周缘1901上设置有脱水孔1904。所述脱水孔1904均匀的轴向设置在上周缘1901上。

所述的引流区域1903设置在上周缘1901与下周缘1902之间。

所述的洗衣机内桶1900为可储水式内桶,材料为不锈钢。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衣机内桶1900包括:

桶身2,所述桶身成圆筒形,在其衣物投放一端设置有上周缘1901;

桶底10,所述桶底10与所述桶身2固定连接,设置在桶身2衣物投放处的另一端;

桶底支撑部件3所述的桶底支撑部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桶底10的下部,且向所述的桶身2轴向下方延伸;

平衡环1,所述平衡环1与设置在桶身2的衣物取放口一端的上周缘1901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的平衡环1设置在洗衣机内桶1900的衣物取放口一端二者固定连接,所述的桶底支撑部件3设置在桶身底部的桶底10上并与其固定连接。

所述的平衡环1包括:桶圈13和桶圈结合部5两部分,所述桶圈13包括上周壁14、侧周壁15和外侧周壁4,所述的上周壁14靠近洗衣桶外壁1701一侧设置有圆弧形过渡,且在圆弧形过渡上开设有排水孔16。

当洗衣水没有通过脱水孔1904完全排出时,则洗衣水可通过设置在圆弧型过渡上的排水孔16进行排出动作,以免洗衣水再次落入洗衣机内桶1900中,影响甩干效果,同时也防止了洗衣水落下时带落其他的污物,影响衣物的洗净效果。

其中桶圈结合部5与桶身2上设置的上周缘1901固定配合,桶圈结合部5与桶圈13的侧周壁15和外侧周壁4之间卡接,所述的上周壁14上预留有螺纹孔,通过该螺纹孔实现桶圈13与桶圈结合部5的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桶圈13与桶圈结合部5之间在安装时可先将侧周壁15、外侧周壁4预卡接安装在桶圈结合部5上,这么做是为了先将桶圈13预安装在桶圈结合部5上,起到一个固定、定位的作用,以方便之后通过上周壁14上预留的螺纹孔实现与桶圈结合部5之间的最终固定安装。

所述桶身2包括上周缘1901、桶身本体17、下周缘1902三个部分,所述上周缘1901与所述出水机构1的桶圈结合部5相配合,且上周缘1901下方位置还设置有至少两层坡面过渡18,上周缘1901与坡面过渡18共同与出水机构1的桶圈结合部5配合,最终达到固定作用。

所述的坡面过渡18下方为桶身本体17,所述的桶身本体17上方靠近坡面过渡18沿桶身本体17径向均匀设置有脱水孔1904,且脱水孔1904开孔方向朝向洗衣桶外壁1701,在脱水孔1904下方相邻设置有引流区域1903与安装区域1905,所述的引流区域1903与安装区域1905下方为桶侧壁槽1704,桶侧壁槽1704下方相邻设置有下周缘1902。其中通侧壁槽1704在径向方向上起到一个加强固定桶身2的作用。

所述的安装区域1905上预留设置有安装孔1906,且所述的安装孔1906数量大于等于1,如果需要设置多个安装孔1906时则设置位置应相互对称。

除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之外还可防止洗衣内桶重心偏移,避免造成在洗衣内桶工作时产生偏心力,使得洗衣机在工作时产生抖动、剧烈碰撞等现象,减少洗衣机在工作时对机体的损耗,从而延长洗衣机使用寿命。

所述的引流区域1903设置在桶身本体17上,且引流区域1903设置在桶身本体17的洗衣桶外壁1701一侧,所述的引流区域1903包括引流槽1702,引流槽1702均匀的同桶体本体17轴向方向设置在洗衣桶外壁1701上,所述的引流槽1702为四边均带有引水倒角的长条形引流槽体,相应的所述的引流槽1702在洗衣桶内壁上会形成形状与引流槽体相匹配的凸起,甩干时凸起可以对甩干水起到一个引流的作用,使得甩干水可以更快的到达内桶上方的脱水孔1904,进而通过脱水孔1904排出桶外。且脱水孔1904设置的位置与凸起的位置为相互交错设置,这样可使甩干水排出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所述的桶底支撑部件3包括:支撑部件结合部6、支撑部件外周部7、支撑部件底座8和加强结构9。其中所述的支撑部件结合部6先与桶身2下部的桶底10进行套接,预安装固定之后二者通过螺纹进行进一步固定工作,最终实现支撑部件结合部6与桶底10之间的固定连接。

所述的支撑部件外周部7呈圆环形,且外径小于桶身外径,所述的支撑部件结合部6与支撑部件外周部7为一体成型结构,目的在于加强桶底支撑部件3的整体强度,且降低在生产时的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时的生产环节。

加强结构9:设置在支撑部件外周部7上,且垂直桶底方向均匀设置有加强结构9,所述的加强结构9可选用与桶底支撑部件3材料相同的加强筋,加强结构9与支撑部件外周部7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加强结构9由靠近支撑部件结合部6一侧至支撑部件底座8斜面过渡,宽度由宽至窄线性变化。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