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织提花罗缎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184阅读:620来源:国知局
一种色织提花罗缎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罗缎布料,特别涉及一种色织提花罗缎布。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布料染色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罗缎是指布面呈横条罗纹的棉织物,因布面光亮如缎而称罗缎,坯布需经漂练、丝光、染色或印花、整理加工,但经线易断裂,导致布料的牢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牢度高的色织提花罗缎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色织提花罗缎布,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所述经线包括腈纶和氨纶,所述腈纶和所述氨纶间隔设置,所述纬线包括位于中部的涤纶纤维、螺旋缠绕在所述涤纶纤维外的多根人棉纤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经线由腈纶和氨纶组成,腈纶的强度高,耐冲击性能好,还具有较好的耐热、耐腐蚀性能,从而提升经线的牢固度,氨纶的弹性优异,耐化学降解,还具有较高的耐摩擦性能,腈纶和氨纶的结合,提升了经线的强度和弹性,纬线由涤纶纤维和人棉纤维组成,涤纶纤维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能和弹性,不易被磨断,还具有一定的抗皱性,是布料不易褶皱,而人棉具有较好的可染性,缠绕在涤纶纤维外,可以将人棉上的色泽完全体现出来,不会被涤纶纤维打断,使布料的色泽均匀,而且人棉比较柔软,在穿着后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腈纶上分布有沿径向分布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腈纶的吸湿性较差,在腈纶的径向设置通孔,在穿着的过程中,对人体上的汗液进行引导的作用,使汗液被人棉吸附,不会将水分堆积,提升了基布层的吸湿性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人棉纤维之间分布有纳米银抗菌颗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纳米银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实现了杀菌的功能,布料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产生异味,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基布层由经线和纬线编织而成,经线由腈纶和氨纶组成,使布料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冲击性能,提升了经线的结构强度,还具有较好的弹性,腈纶上的通孔提升好了布料的吸湿性能,纬线由位于中部的涤纶纤维和缠绕在涤纶纤维外的多根人棉组成,通过涤纶纤维提升布料的耐皱性,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耐摩擦性能,提升了纬线的牢固度,而人棉的可染性好,便于上色,提升了美观性,而人棉纤维之间的纳米银抗菌颗粒则提升了布料的抗菌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基布层的示意图;

图2是纬线的示意图;

图3是腈纶的示意图;

图中:1、经线;11、腈纶;12、氨纶;2、纬线;21、涤纶纤维;22、人棉纤维;3、通孔;4、纳米银抗菌颗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色织提花罗缎布,包括基布层,基布层由经线1和纬线2编织而成。

经线1由腈纶11和氨纶12组成,腈纶11和氨纶12间隔设置,腈纶11具有强度高、耐冲击性好,耐热,耐腐,耐蛀,耐酸不耐碱,耐光性很好,提升了经线1为牢固度,使基布层不易破损,如图3所示在腈纶11上的径向设置通孔3,对汗液进行引导作用,对汗液进行引导,防止汗液的堆积,提升了舒适性能。

氨纶12的弹性优异,而强度比乳胶丝高2~3倍,线密度也更细,并且更耐化学降解。氨纶12的耐酸碱性、耐汗、耐海水性、耐干洗性、耐磨性均较好,提升了基布层的弹性,不易破损。

如图2所示,纬线2由涤纶纤维21和螺旋环绕在涤纶纤维21外的多根人棉纤维22编织而成,涤纶纤维21有优良的耐皱性、弹性和尺寸稳定性,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耐日光,耐摩擦,不霉不蛀,有较好的耐化学试剂性能,能耐弱酸及弱碱,从而提升基布层的抗皱性。

人棉纤维22的可染性好、鲜艳度和牢度高、穿着舒适、耐稀碱、吸湿性与棉接近,而人棉纤维22螺旋缠绕在涤纶纤维21外,可以将涤纶纤维21阻挡,使纬线2上的所染的色可以完全体现出来,使色泽更加均匀。

在人棉纤维22之间分布纳米银抗菌颗粒4,纳米银就是将粒径做到纳米级的金属银单质。纳米银粒径大多在25纳米左右,对大肠杆菌、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等数十种致病微生物都有强烈的抑制和杀灭作用,而且不会产生耐药性,实现了杀菌的功能,布料可以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产生异味,可以使用更长时间。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