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特别涉及针织大圆机及其下三角间隙调整机构。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103741355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针织大圆机中下三角间隙调整机构。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包括鞍座底圈和位于所述鞍座底圈上的鞍座,所述鞍座底部开有键槽;所述间隙调整机构还包括平键,所述平键固定于所述鞍座和所述鞍座底圈之间。所述鞍座底圈顶部开有键槽,所述平键位于所述鞍座底圈的键槽内。所述鞍座与所述平键通过插销固定。
该间隙调整机构调整间隙的时候,需要将内六角螺钉拧出后移动鞍座,之后再将内六角螺钉拧入,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针织大圆机的下三角间隙调整机构,调节快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下三角间隙调整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方的鞍座,所述底座上固定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开设一螺纹孔,所述安装座上设置一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伸入鞍座并与鞍座转动连接。
本方案只需通过转动调节螺杆即可推动鞍座移动,快速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鞍座内固定一轴承,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
轴承的设置可以减少与鞍座的相对摩擦。
进一步的,所述鞍座内设置一可相对鞍座周向转动的限位盘,所述调节螺杆一端与限位盘的中心固定。
该方式为调节螺杆与鞍座转动连接方式的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鞍座上开设一长腰孔,所述底座上固定一导向柱,所述导向柱抵接长腰孔的两侧并可相对鞍座沿长腰孔长度移动。
导向柱可以起到导向作用,使得鞍座的移动方向始终在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柱上端螺纹连接一压盖,所述压盖与鞍座上端面抵接。
鞍座的固定主要依靠调节螺杆与鞍座的连接,仅仅依靠这种方式不可靠,通过在导向柱上螺纹连接一压盖,通过转动压盖抵接鞍座来进一步固定鞍座,保证鞍座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大圆机,方便快速调整下三角间隙。
针织大圆机,包括针织大圆机的下三角间隙调整机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快速调节下三角间隙,且可以转动安装块调整安装块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1中鞍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实施例2的鞍座的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11、导向柱;12、压盖;2、鞍座;21、支撑块;211、凹槽;212、长腰孔;213、轴承;214、限位盘;22、安装块;221、圆柱;3、安装座;31、调节螺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下三角间隙调整机构,如图1-2,包括呈圆环状的底座1,沿底座1周向设置多个鞍座2,底座1上固定有导向柱11,导向柱11的数量与鞍座2一一对应,每个导向柱11的上端均螺纹连接有压盖12。鞍座2包括放置在底座1上的铁制的支撑块21,支撑块21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经过底座1的圆心,支撑块21靠近底座1圆心处设置一凹槽211,凹槽211沿支撑块21长度方向延伸;支撑块21远离凹槽211一端开设一长腰孔212,支撑块21放置在底座1上,导向柱11恰好位于长腰孔212内且导向柱11抵接长腰孔212的两侧并伸出长腰孔212外,压盖12抵接支撑块21的上端面,导向柱11可相对长腰孔212移动。
如图3,支撑座远离凹槽211一端还固定一轴承213,轴承213位于支撑座内,底座1上还焊接有安装座3,安装座3位于支撑块21远离底座1圆心一端,每个鞍座2对应一个安装座3,安装座3上开设一螺纹孔,调节螺杆31穿过螺纹孔与轴承213的内圈固定。
如图3,鞍座2还包括垂直设置在支撑块21上的安装块22,支撑块21的下端固定有伸入凹槽211内的圆柱221,圆柱221由磁铁制成与支撑块21磁性连接,圆柱221可相对支撑块21沿凹槽211长度方向移动,同时圆柱221也可以绕其轴线进行转动。
调节间隙的时候,可以转动压盖12,使得压盖12与支撑块21上端留有间隙,之后转动调节螺杆31即可,压盖12不是必须转动的。
另外可以移动安装块22调节间隙,通过转动安装块22使得安装块22与底座1所在圆环相切,达到一最佳工作位。
实施例2:一种针织大圆机的下三角间隙调整机构,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如图4,将轴承213替换成一可相对支撑块21周向转动的限位盘214,调节螺杆31与限位盘214固定。
实施例3:一种针织大圆机,包括实施例1。实施例4:一种针织大圆机,包括实施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