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版式提花转鼓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1730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嵌版式提花转鼓套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刺布制备领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嵌版式提花转鼓套。



背景技术:

水刺无纺布采用纺织纤维为原料,通过对纤维的开松、混合、梳理,形成一定厚度的纤网层,再利用高压高速的微细水流对纤网进行喷射,促使纤维网中的纤维互相缠结而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厚度的无纺布。由于其独特的工艺特点使加工出来的产品比众多非织造布更加的柔软、舒适、抗拉、耐磨、耐用,也是与传统织物最接近的一种非织造布。

水刺提花网是水刺设备中重要组成部分,纤维网经水刺设备反复水刺,然后在水刺提花网上形成凹凸或镂空的规则图案或不规则图案的花纹。

授权公告号为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水刺提花网,包括冲孔网,在冲孔网表面覆盖有一层花版,花版通过纲苏绑扎固定在冲孔网上,钢丝绑扎走向与冲孔网圆周方向成夹角。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其花版是用钢丝绑扎在冲孔网上,但这种绑接的本身稳定性不会很好,在高速水射流的不断的冲刷下,钢丝会逐渐松动,从而导致花版松动或脱离,并且钢丝绑接必然会留下痕迹,无纺布在印花时会会留下浅痕而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嵌版式嵌版式提花转鼓套,其解决了钢丝绑扎式的嵌版式嵌版式提花转鼓套稳定性不好,易松动甚至脱离,并且会留下绑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嵌版式提花转鼓套,包括基套筒和嵌版,所述嵌版的背面设置有限位脚和贯穿基套筒的定位脚,所述套筒上设置有与限位脚和定位脚插接的定位孔,所述定位脚上设置有垂直于轴心的穿孔,所述基套筒的内侧设置有沿转鼓套轴向方向贯穿一直线上的穿孔的固定杆。

采用上述结构,嵌版通过限位脚和定位脚插接在基套筒上达到连接,限位脚可以限制嵌版的转动和轴向或周向方向上的移动,定位脚在穿过基套筒之后由固定杆将一直线上的定位脚连为一体,也就是将嵌版固定为一体,限制了嵌版在径向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将嵌版稳定的固定在基套筒上,并且这种固定方式嵌版的版饰自由可以适用于各种形状的组合,且表面没有绑接的痕迹,水射流也冲击不到固定的部位,有效的保证了在长期的水射流的冲击下的稳定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转鼓两端的内侧设置有装夹环,所述装夹环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固定杆配合的压槽。

采用上述结构,一般嵌版是以一定规律均匀的分布在基套筒上,也就是说将嵌版固定完全后,固定杆呈现为抵接在基套管内侧沿基套管的周向均匀分布,在固定杆限制定位脚的同时,定位脚也限制了固定杆的径向位移,现加设装夹环限制固定杆周向的位移,从而稳定的将固定杆固定在基套筒的内壁上。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基套筒上设置有密布的脱水孔。

采用上述结构,脱水孔可以使得冲击在嵌版版面上以及镂空区域的水及时的被脱水箱吸收,避免堆积,及时的将水吸收掉可以有助于减少水射流的动能损耗,从而提高水刺缠结纤维的效果。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嵌版包括由多种形状样式连续组合为一体的整版,所述整版的限位脚设置在整版的各个顶角部分的背面,所述整版的定位脚设置在整版的各组合形状的连接中心的背面。

采用上述结构,整版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图案整合为一个整体嵌在基套筒上,提高样式的丰富性,并且在不同版饰的顶角部分设置限位脚可以有效的将受力分散到各个部位,而不是集中在某个部位,有效的减小各个形状连接处的受力,从而防止连接处过薄而导致断裂,进而充分的保证了嵌版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定位脚设置在各组合形状的连接中心,中心的位置比较容易平衡受力,并且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将定位脚的穿孔安装在同一直线上,便于固定杆固定。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嵌版还包括由分散图形组成的散版,所述散版的定位脚设置在散版的背面且散版截面大于定位脚截面。

采用上述结构,在印花上往往会有一些散落的点缀的花纹,这种花纹的结构一般较为简单且体积较小,无需多个限位脚进行定位,只需在散版底部设置定位脚串联在固定杆上就可以保持稳定,这就将散版和在同一轴向上的整版连为一体,提高了嵌版整体的结构强度以及印制花纹的多样性和美观性。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嵌版和基套筒之间以及装夹环基套筒之间均设置有胶层。

采用上述结构,结构上的连接会因为尺寸上的偏差存在一定的间隙,为了完全消除嵌版的滑动设置了胶层,不同材料所使用的胶不同,转鼓套一般是以钢材制作,所以这里的胶层一般指的是粘钢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以背向固接的方式将嵌版固定在基套筒表面,有效的减小了水射流冲击对固接结构的影响,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并且这种方式在外部不会留下绑接痕迹,也提高了美观性;

2、嵌版是以镶嵌的方式分布在基套筒表面,并且针对整版和散版两种不同形式采用不同固定方式,充分保证了印制样式的自由和多样性;

3、固定杆抵接在基套筒的内部的结构也相当于加强筋,提高了基套筒的抗冲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嵌版式提花转鼓套整体结构图;

图2是实施例一的图1在T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嵌版插接固定杆的正面结构图;

图4是实施例一的嵌版插接固定杆的反面结构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图1去掉基套筒和嵌版的结构图;

图中,1、基套筒;2、嵌版;3、装夹环;4、固定杆;5、脱水孔;11、定位孔;21、整版;22、散版;23、限位脚;24、定位脚;25、穿孔;31、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嵌版2式提花转鼓套,如图1,所示,包括基套筒1、嵌版2、装夹环3、固定杆4。

参照图2和图4,嵌版2的背面设置有限位脚23和贯穿基套筒1的定位脚24, 套筒上设置有与限位脚23和定位脚24插接的定位孔11, 定位脚24上设置有垂直于轴心的穿孔25,基套筒1的内侧设置有沿转鼓套轴向方向贯穿穿孔25的固定杆4。

图1和图5,转鼓两端的内侧设置有装夹环3,装夹环3抵接在基套筒1内表面,装夹环3的外表面设置有与固定杆4配合的压槽31。

参照图2,基套筒1上设置有密布的脱水孔5。

参照图3,嵌版2包括的整版21和散版22,整版21由多种形状样式的立体花纹组成,整版21的限位脚23设置在整版21的各个顶角部分的背面,整版21的定位脚24设置在整版21的各组合形状的连接中心的背面;散版22,由分散图形组成,散版22的定位脚24设置在散版22的背面且形状相同尺寸小于散版22正面的形状的尺寸。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