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型槽式烫平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00602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合型槽式烫平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槽式烫平机,属于烫平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烫平机用于洗衣房后整理程序,床单和被套等布草经过洗涤和预烘干后需要送入烫平机将其残留的水分蒸发,在此过程中,布草经过加热加压出来后变得干燥平整。烫平机按照结构可分为槽式烫平机和辊式烫平机两大类,从命名上可大致理解为槽式烫平机是槽加热,而辊式烫平机为辊筒加热。

烫槽是槽式烫平机的核心构件,目前常用的有两种形式:用厚钢板焊接加工而成的刚性槽和用薄钢板焊接抛光的柔性槽。刚性槽按照压力容器的标准设计,用20mm左右的厚低碳钢板卷成一个半圆,在其外圆弧面覆盖若干块较薄的钢板,焊接密封后它们之间的空腔组成汽室,半圆钢板的内圆弧面经过机械加工并抛光,往空腔内注入导热介质(通常是蒸汽或导热油)即可加热槽体,使用时槽内放置一个包有弹簧和毛毡的大辊筒,布草随辊筒卷入烫槽内,经过加热、抽湿、加压、摩擦,最后得到的是干燥平整的布草。

柔性槽是将两层不同厚度的不锈钢板焊接在一起,卷成槽的半圆形后充水加压,薄板变形鼓起形成汽室,厚板经过打磨抛光即可和刚性槽一样用作烫平机的烫槽。

因为刚性槽和柔性槽的结构差异,刚性槽的重量是柔性槽的数倍,而且低碳钢板的导热性相比不锈钢板更加优良,在相同的安装条件和使用条件下,刚性槽比柔性槽的热量散失更慢,即刚性槽储热性能更加优良,而柔性槽因为是薄不锈钢板加热,预热快,耐腐蚀,而且表面光滑,柔性的槽体在辊筒的压力下对布草施加的压力更均匀,烫平质量较有优势,其加工工艺比刚性槽简单,性价比相对较高,但对蒸汽源的压力要求较高。

目前国内洗衣工厂普遍使用蒸汽作为烫平机的热源,蒸汽通常来自电厂、煤锅炉、燃油锅炉和燃气锅炉,很多厂家因为气源问题或装机容量问题不能保证烫平机有0.6MPa以上的稳定气源供应,湿布草进入第一槽要被带走大量的水分,槽的温度下降较快,如果不能保证热量的及时补充,温度低于一定值会造成布草起皱和搓卷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型槽式烫平机,将刚性槽与柔性槽进行结合,并同时对两者之间的过渡槽进行改进,使过渡槽将刚性、柔性槽之间进行良好衔接。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合型槽式烫平机,包括烫槽组,各烫槽呈弧口朝上的弧形,所述烫槽组包括至少一个刚性槽和至少一个柔性槽,各烫槽之间具有弧口朝下的过渡槽;烫槽组的首个烫槽是刚性槽,第二个烫槽是柔性槽,其间的过渡槽为首个过渡槽;所述刚性槽的两端水平的边缘部位具有用于与过渡槽水平边缘部位连接的过渡槽安装孔1;过渡槽22以两侧的安装支架9固定在刚性槽和柔性槽的机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槽的两端具有前、后支撑板安装位8、4,分别与前支撑板23、后支撑板26连接,所述前、后支撑板分别与柔性槽的机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柔性槽外圆弧面是厚钢板,内圆弧面是充水膨胀构成汽室的薄钢板;所述柔性槽具有蒸汽入口17、冷凝水出口16。

更进一步的,过渡槽两侧的安装支架各与调整螺杆10一端连接,调整螺杆10另一端连接过渡槽的出料端的下边沿;过渡槽内部还有若干组跟第一、第二连杆14、15,第一连杆14的一端固定在过渡槽端部,另一端与对面的第二连杆15用螺栓和拉杆13组成叉式结构,松紧拉杆13外端的螺杆就可以带动第一、第二连杆14、15调整过渡槽的开口跨度。

再进一步的,第一、第二连杆14、15均匀分布于过渡槽两端的长度方向,结合调整螺杆10能够使过渡槽出料端的下边沿与柔性槽的进料端上边沿平齐并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布草顺畅地从前一槽进入下一槽。

再进一步的,刚性槽两侧的封板部有4个平面,刚性槽19以此固定在机架上的安装位18上,它支撑着刚性槽19和辊筒20的重量以及来自辊筒20的压力,前支撑板23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连接前撑板安置位8,后支撑板26下端固定在机架上,上端插入后支撑板安装位4后,在辊筒25的压力作用下能够向着辊筒25的圆心方向偏移,使布草在槽的底部和两端受到的压力接近,从而达到更好的烫平效果。

进一步的,烫槽组共有三个烫槽,首个烫槽是刚性槽,第二个烫槽是柔性槽,第三个烫槽是柔性槽。

更进一步的,各烫槽上都装有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槽体的温度,当蒸汽压力过低或疏水出现问题导致槽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机器自动停止,防止损伤布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将烫平机的刚性槽的优良的储热性能和柔性槽的烫平效果结合起来,让带有大量的水分的布草首先进入刚性槽,带走大量水分,同时避免蒸汽供应不足而导致槽体温度突降而停机的问题,待半干的布草进入柔性槽后,柔性槽薄板结构的快速换热能力、光滑的接触面和优良的包裹性可达到较好的烫平质量,避免了全刚性槽和全柔性槽在国内洗涤工厂可能遇到的问题。

2)解决了国内蒸汽气源压力不足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柔性烫槽,从而解决了烫平效果的技术瓶颈。

3)过渡槽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刚性槽与柔性槽进行了良好的结合。

4)过渡槽的结构调整设计巧妙。

5)将刚性槽与柔性槽进行结合,既达到了节能的效果,又能保证烫平的质量,解决了本领域内,长期以来,蒸气源压力不足和烫平效果不佳的技术难题。

附图说明

图1是刚性槽结构图。

图2是柔性槽结构图。

图3是过渡槽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烫平机混合型槽式烫平机一个烫槽组的示意图。

图5是前刚性后柔性的混合型槽式烫平机(两个烫槽)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5,一种混合型槽式烫平机,与常见的槽式烫平机的最大区别在于结合刚性槽和柔性槽的特点,将刚性槽和柔性槽搭配使用,机架安装尺寸保持一致,现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从图1可以看到刚性槽的蒸汽入口2和冷凝水出口3,蒸汽流经刚性槽的汽室将热量传递给槽体,在本图中,布草从右端进入,左端出料,在左端台面上有4个过渡槽安装孔1,可以用螺栓21将图3中对应的过渡槽安装孔12 连接起来。

图2柔性槽中的5、7是蒸汽入口,6是冷凝水出口,在图示位置,左侧是出料方向,此处长度方向上有后撑板安装位4,右侧是进料方向,设有前撑板安置位8。

图3显示了过渡槽及其装配结构,过渡槽可视为翻过来用的柔性槽,其结构和柔性槽相反,半圆的外圆弧面是厚钢板,内圆弧面是充水膨胀构成汽室的薄钢板,照此做成的过渡槽具有较大的调整范围,17是蒸汽入口, 16是冷凝水出口,9是过渡槽的安装支架,支架的两侧连接前后两槽,当用螺栓21将过渡槽的入口端安装孔12和刚性槽的螺纹孔1连接起来后,过渡槽两侧的安装支架上各装有一个调整螺杆10,其另一端连接过渡槽的出料端的下边沿,此外,过渡槽内部还有8跟连杆14、15,连杆14的一端固定在过渡槽端部,另一端与对面的连杆15用螺栓和拉杆13组成叉式结构,松紧拉杆11、13外端的螺杆就可以带动连杆14、15调整过渡槽的开口跨度,连杆 14、15均匀分布于过渡槽两端的长度方向,结合调整螺杆10可以使过渡槽出料端的下边沿与柔性槽的进料端上边沿平齐并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布草顺畅地从前一槽进入下一槽。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结构,从图1中可以看出刚性槽两端的封板部有4个平面,刚性槽19以此固定在机架上的安装位18上,它支撑着刚性槽19 和辊筒20的重量以及来自辊筒20的压力,过渡槽22以安装支架9固定在刚性槽和柔性槽的机架上,过渡槽的出料端连接柔性槽的进料端,柔性槽24的安装方式和刚性槽19不一样,前支撑板23的一端固定在机架上,另一端连接图2中的前撑板安置位8,后支撑板26亦是类似的安装方式,不用之处在于后支撑板比较宽,下端固定在机架上后,上端插入后支撑板安装位4后,在辊筒25的压力作用下可以向着辊筒25的圆心方向偏移,体现了柔性的概念,使布草在槽的底部和两端受到的压力不至于有过大的差异,从而达到更好的烫平效果。

本实用新型将烫平机的刚性槽的优良的储热性能和柔性槽的烫平效果结合起来,让带有大量的水分的布草首先进入刚性槽,带走大量水分,同时避免蒸汽供应不足而导致槽体温度突降而停机的问题,待半干的布草进入柔性槽后,柔性槽薄板结构的快速换热能力、光滑的接触面和优良的包裹性可达到较好的烫平质量,避免了全刚性槽和全柔性槽在国内洗涤工厂可能遇到的问题。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