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拖把头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8075阅读:25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拖把头生产设备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拖把头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拖把头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生产拖把头的设备,需要多道工序加工而成,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多种问题,大大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拖把头生产设备,可以完成拖把头整套的加工流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拖把头生产设备,包括上线装置、输送装置、缝纫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缝纫装置包括缝纫平台和至少两个缝纫头,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缝纫头和缝纫平台之间,上线装置和出料装置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上线装置包括转动座、上线管和上料支架,转动座顶部两侧设有轴承座,所述上料管穿过支撑座设置,上料管上设有链轮,所述转动座内部设有转动电机,传动电机和链轮通过链条连接,上料管一端为上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其出料端侧壁设有出料口,出料端在出料口处设有上料支架,该上料支架为管状结构。

优选的,所述上料支架端部在转动过程中形成一个垂直面,该垂直面穿过输送装置。

优选的,所述输送装置包括水平支撑板、垂直设置在水平支撑板两端的输送杆和输送机构,输送杆的底部两端设有输送链轮,输送链轮之间设有输送链条,水平支撑板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输送座,水平支撑板和输送杆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输送座,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第一锥齿轮组和第二锥齿轮组,输送电机设置在水平支撑板的中间位置,第一锥齿轮组设置在第一输送座内,第二锥齿轮组设置在第二输送座内,第一锥齿轮组由输送电机驱动,第一锥齿轮组和第二锥齿轮组通过连杆相连接,第二锥齿轮组驱动输送链轮转动。

优选的,所述输送杆通过连接支架与缝纫平台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平支撑板设有轴承定位座,所述上线管的端部卡在轴承定位座内。

优选的,所述出料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压辊组和驱动压辊组转动的驱动电机,压辊组设置在支架上,压辊组相对于支架转动,压辊组的压辊端部设有齿轮,两个齿轮相啮合,压辊组中的其中一个压辊端部设有传动链轮,压辊组之间通过传动链轮由链条带动同步传动,其中一个压辊组在端部设有主链轮,主链轮由驱动电机通过链条驱动。

优选的,所述压辊组中留有缝隙,该缝隙间距为5-10mm。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的拖把头生产设备,可以直接将棉纱加工成拖把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其缝纫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缝纫头的个数,缝制不同规格的拖把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缝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出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出料装置传动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线装置、2--输送装置、3--缝纫装置、4--出料装置;

11--转动座、12--上线管、13--上料支架、14--轴承座、15--链轮、16--转动电机、17--出料口;

21--水平支撑板、22--输送杆、23--输送链轮、24--输送链条、25--第一输送座、26--第二输送座、27--输送电机、28--第一锥齿轮组、29--第二锥齿轮组、210--连杆、211--连接支架、212--轴承定位座;

31--缝纫平台、32--缝纫头;

41--压辊组、42--齿轮、43--传动链轮、44--主链轮、45--支架、46--驱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图1和图4出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拖把头生产设备,包括上线装置1、输送装置2、缝纫装置3和出料装置4,所述缝纫装置3包括缝纫平台31和至少两个缝纫头32,所述输送装置2设置在缝纫头32和缝纫平台31之间,上线装置1和出料装置4沿输送装置2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2的两端。

如图2所示,上线装置1包括转动座11、上线管12和上料支架4513,转动座11顶部两侧设有轴承座14,所述上料管穿过支撑座设置,上料管上设有链轮15,所述转动座11内部设有转动电机16,传动电机和链轮15通过链条连接,上料管一端为上料端,另一端为出料端,其出料端侧壁设有出料口17,出料端在出料口17处设有上料支架4513,该上料支架4513为管状结构;上料支架4513端部在转动过程中形成一个垂直面,该垂直面穿过输送装置2。

如图3所示,输送装置2包括水平支撑板21、垂直设置在水平支撑板21两端的输送杆22和输送机构,输送杆22的底部两端设有输送链轮23,输送链轮23之间设有输送链条24,水平支撑板21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一输送座25,水平支撑板21和输送杆22的连接处设有第二输送座26,输送杆22设置在第二输送座26的底部,输送机构包括输送电机27、第一锥齿轮组28和第二锥齿轮组29,输送电机27设置在水平支撑板21的中间位置,第一锥齿轮组28设置在第一输送座25内,第二锥齿轮组29设置在第二输送座26内,第一锥齿轮组28由输送电机27驱动,第一锥齿轮组28和第二锥齿轮组29通过连杆210相连接,第二锥齿轮组29驱动输送链轮23转动;输送杆22通过连接支架211与缝纫平台31相连接;水平支撑板21设有轴承定位座212,所述上线管12的端部卡在轴承定位座212内。

结合图5和图6,出料装置4包括至少两个压辊组41和驱动压辊组41转动的驱动电机46,压辊组41设置在支架45上,压辊组41相对于支架45转动,压辊组41的压辊端部设有齿轮42,两个齿轮42相啮合,压辊组41中的其中一个压辊端部设有传动链轮43,压辊组41之间通过传动链轮43由链条带动同步传动,其中一个压辊组41在端部设有主链轮44,主链轮44由驱动电机46通过链条驱动;压辊组41中留有缝隙,该缝隙间距为5-10mm。

通过上线管的转动带动上料支架的转动,棉纱在上料支架转动的作用下缠绕在输送装置上,通过输送装置的链条将其传送至缝纫平台;其第二输送座相对于水平支撑板可以移动,通过螺栓固定,第二锥齿轮组相对于连杆也可以移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相对于缝纫平台也是可以滑动的,根据两个输送杆之间的规格来调整拖把头的规格,然后根据拖把头的规格来确定缝纫头的个数;缝纫好的拖把头先通过手动牵引穿过压辊组,然后再压辊组的作用下自动下料;缝纫好的拖把头等间距将其的缝纫线剪短,形成单独的拖把头。

本发明结构的拖把头生产设备,可以直接将棉纱加工成拖把头,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其缝纫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缝纫头的个数,缝制不同规格的拖把头。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拖把头生产设备,包括上线装置、输送装置、缝纫装置和出料装置,所述缝纫装置包括缝纫平台和至少两个缝纫头,所述输送装置设置在缝纫头和缝纫平台之间,上线装置和出料装置沿输送装置的输送方向分别设置在输送装置的两端,可以完成拖把头整套的加工流程,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誉;苏苗花;章学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芜湖立新清洁用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05.04
技术公布日:2017.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