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蚕丝性能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30763阅读:46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桑蚕加工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改善蚕丝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蚕丝为纯天然纺织原材料,以其优良的品质和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服装和工艺品加工领域。而传统方式对蚕丝后期加工,技术简单,蚕丝功能性单一,在被制成棉被和服装后,经历阳光暴晒、水洗、揉搓等环节,但在穿着、洗涤过程中存在易泛黄、不耐磨、难打理、染色牢度欠佳等弱点。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针对现有的问题:蚕丝处理方法,传统方式对蚕丝后期加工,技术简单,蚕丝功能性单一,通过蒸煮、烘干和杀菌等方式对蚕丝简单处理。蚕丝结构属性,经过初期处理后的蚕丝,容易发生降解作用,外部丝胶凝结度降低,丝素纤维中内存在大量微孔,微孔中容易吸附自由水、结合水等小分子,以及碳自由基,造成蚕丝和制成品品质持续裂化。蚕丝功能性方面,未经深度加工处理的蚕丝,抗氧化性、抗紫外以及除臭性能差。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改善蚕丝的方法。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善蚕丝性能的方法,水槽电离包括以下方面:将电泳槽中加入总体积3/5的水,其中电泳槽可加载不同电压、电流和反向电压,向电泳槽水中加入水质量0.4%-0.6%的导电剂,待导电剂均匀溶于水后,将蚕丝完全浸入电泳槽水中,设置电泳参数为:第一阶段低压上升阶段,电泳槽加载电压20-24v,电流0.1-0.3a,加载时间0.5h;第二阶段高压阶段,电泳槽加载电压110-120v,电流1.2-1.5a,加载时间0.5h;第三阶段高低压稳定阶段,分为高压阶段和低压阶段,高压阶段,电压90-96v,电流1.0-1.2a,时间1h,低压阶段,电压42-48v,电流0.4-0.6a,时间1h;第四阶段高低压变化阶段,高压电压68-72v,电流0.6-0.9a,时间5min,低压电压30-36v,电流0.3-0.45a,时间5min,高低压交替循环8-10次;第五阶段低压下降阶段,电泳槽加载电压20-24v,电流0.1-0.3a,加载时间0.5h;电泳后蚕丝经过清洗、烘干后,进行功能剂浸泡。所述改善蚕丝性能的方法,所述的导电剂,包括以下方面:各配制成分质量计份为cacl23-4份、mgcl21-2份、nacl0.5-1份;导电剂与水的质量配比为1:1000。所述改善蚕丝性能的方法,所述的功能剂浸泡方法为:配制后的功能剂加入加热器容器中,蚕丝浸入其中,封闭开口,设置水浴温度为72℃-75℃,并通过出气孔从容器内抽取空气,使内部压强降至0.6-0.8pa,加热时间2-3h。所述改善蚕丝性能的方法,所述的功能剂,其配制成分质量计份为:水200-300份、聚丙烯酰胺0.1-0.3份、乙醇5-6份、丙二醇脂肪酸酯0.2-0.3份、edta0.1-0.2份、纳米级zno0.04-0.06份、纳米级tio0.03-0.04份。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蚕丝加工方法方面,将蚕丝浸入含有导电剂水中,通过五个阶段加载不同电压、电流,水中电离子,高速运动的活性粒子流和材料表面发生能量交换,从而使材料表面获得改性,促进蚕丝表面活性激活和蛋白质结构变化,形成更加紧密结构,提高蚕丝交织阻力和抗皱性能。功能添加方面,将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以及纳米级材料,均匀分散与水中,通过低压加热处理,使蚕丝表面和内部与功能性成分结合,提高蚕丝的功能性,而纳米级材料zno、tio微颗粒,通过蚕丝内丝素微孔吸附,使蚕丝具有一定抗紫外照射和除臭性能。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1)水槽电离:将电泳槽中加入总体积3/5的水,其中电泳槽可加载不同电压、电流和反向电压,向电泳槽水中加入水质量0.4%的导电剂,待导电剂均匀溶于水后,将蚕丝完全浸入电泳槽水中,设置电泳参数为:第一阶段低压上升阶段,电泳槽加载电压20v,电流0.2a,加载时间0.5h;第二阶段高压阶段,电泳槽加载电压110v,电流1.2a,加载时间0.5h;第三阶段高低压稳定阶段,分为高压阶段和低压阶段,高压阶段,电压90v,电流1.0a,时间1h,低压阶段,电压42v,电流0.4a,时间1h;第四阶段高低压变化阶段,高压电压68v,电流0.6a,时间5min,低压电压30v,电流0.3a,时间5min,高低压交替循环8次;第五阶段低压下降阶段,电泳槽加载电压20v,电流0.1a,加载时间0.5h;其中导电剂各成分配制质量计份为:cacl23份、mgcl21份、nacl0.5份;导电剂与水的质量配比为1:1000;(2)清洗烘干:将经过电泳处理的蚕丝,浸入清水中浸泡30min,在低温烘干箱内烘干;(3)功能剂浸泡:按照质量称取水240份、聚丙烯酰胺0.15份、乙醇5份、丙二醇脂肪酸酯0.2份、edta0.1份、纳米级zno0.04份、纳米级tio0.03份,置于搅拌桶中,在130转/min的转速下搅拌均匀,制得功能剂;将功能剂加入加热器容器中,蚕丝浸入其中,封闭开口,设置水浴温度为73℃,并通过出气孔从容器内抽取空气,使内部压强降至0.6pa,加热时间2h。(4)清洗处理:向水中加入2%的清洗剂,对经过功能剂浸泡的蚕丝进行清洗,在低温下烘干。实施例2: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比较,步骤变化在以下方面:步骤(1)所述导电剂,各配制成分质量计份为:cacl23.6份、mgcl21.8份、nacl0.8份。步骤(1)所述水槽电离,其电泳参数设置为:第一阶段低压上升阶段,电泳槽加载电压24v,电流0.3a,加载时间0.5h;第二高压阶段,加载电压120v,电流1.5a,加载时间0.5h;第三高低压稳定阶段,分为高压阶段和低压阶段,高压阶段,电压96v,电流1.2a,时间1h,低压阶段,电压48v,电流0.6a,时间1h;第四阶段高低压变化阶段,高压电压72v,电流0.9a,时间5min,低压电压36v,电流0.45a,时间5min,高低压交替循环9次;第五阶段低压下降阶段,加载电压24v,电流0.3a,加载时间0.5h。步骤(3)所述的功能剂浸泡,其功能剂各配制成分质量计份为:水280份、聚丙烯酰胺0.25份、乙醇6份、丙二醇脂肪酸酯0.3份、edta0.2份、纳米级zno0.06份、纳米级tio0.04份。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1:本对比1与实施例1比较,未进行步骤(1)中5个阶段电泳电离,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2:本对比2与实施例2比较,步骤(2)中电泳参数为:电压72v,电流0.9a,时间5h,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对比3:本对比3与实施例1比较,未进行步骤(3)中浸泡方法,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对比4:本对比4与实施例2比较,未进行步骤(3)中功能剂的配制及使用,其他步骤与实施例2相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对蚕丝进行蒸煮、烘干和杀菌处理,未使用水槽电离、功能剂浸泡方法。通过对实施例1、实施例2、对比1、对比2、对比3、对比4、对比5及对照组实验方案,测试蚕丝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以及蚕丝织成布匹后的耐洗性、紫外辐阻隔率;其中布匹为各实验方案蚕丝直接织成,无其他印染等工序。实验数据:项目断裂强度cn/d.tex断裂伸长率%耐洗性次紫外辐阻隔率%实施例14.83.95392.80%实施例24.74.15693.40%对比13.62.94582.10%对比24.13.74888.70%对比34.43.54985.20%对比43.83.64675.40%对照组2.62.12854.30%综合结果:通过水槽电离方法,对蚕丝进行5个阶段不同电压和电流加载,可以提高断裂强度1.2cn/d.tex,断裂伸长率1.0%,耐洗性提高25%,紫外辐阻隔率提高10%;使用功能剂及浸泡方法,可提高蚕丝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耐洗性相比对照组可提高50%,紫外辐阻隔率提高了25%。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