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熨斗温控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56388阅读:17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敏开关器件,尤其涉及一种电熨斗温控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温控器尤其是应用于电熨斗等家电产品中的温控器,为安全考虑都具有过温保护保险装置。温控器(如图1所示)一般包括连接柱、螺旋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固定片、若干瓷环、输入片、上保险片、下保险片、动触片、静触片、输出片、双金属片、瓷米,所述调温装置固定片、若干瓷环、输入片、上保险片、下保险片、动触片、静触片、输出片和双金属片均安装在连接柱上,电熨斗加热造成双金属片形变,迫使抵接在双金属片自由端上的瓷米和抵接在瓷米另一端上的动触片一端上移,进而驱动动触片动作,断开动触片与静触片的连接,电熨斗停止加热。现在市面上的瓷米都是采用两头圆锥中间与圆锥同径的圆柱体,在双金属片形变上移时,双金属片在瓷米上的作用点在下圆锥斜腰部,其抵接发作即温差敏感性迟钝,且在作用中瓷米会有晃动几率,影响温控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温差敏感性高、高精度、安全、稳定的电熨斗温控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电熨斗温控器,包括连接柱、螺旋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固定片、若干瓷环、动触片、静触片、双金属片、瓷米,所述调温装置固定片、若干瓷环、动触片、静触片和双金属片均安装在连接柱上,所述螺旋调温装置安装在调温装置固定片上,所述瓷米的上端抵接限位于动触片作用端上的抵接孔中,瓷米的下端抵接限位于双金属片自由端上的限位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瓷米包括圆柱连接部、连接在圆柱连接部上方的上圆锥以及连接在圆柱连接部下方的下圆锥,所述的上圆锥和下方的下圆锥与圆柱连接部同轴一体成型,上圆锥锥顶与下圆锥锥顶相向而设,且所述的下圆锥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连接部的直径,即圆柱连接部底面在下圆锥与圆柱连接部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下圆锥最大直径与圆柱连接部的直径差是下圆锥最大直径的0.5~0.6倍。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的上圆锥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连接部的直径,即圆柱连接部上顶面在上圆锥与圆柱连接部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上圆锥最大直径与圆柱连接部的直径差是上圆锥最大直径的0.5~0.6倍。

采用上述方案的电熨斗温控器,尤其所采用瓷米带有第一台阶结构,双金属片形变与瓷米作用时,通过第一台阶与双金属片抵接上移作用。与现有通过瓷米下圆锥斜腰部推动动触片的电熨斗温控器相比,本发明的第一台阶与双金属片抵接点在双金属片上形成的驱动力臂更长,使得在双金属片相同温差形变的情况下,本发明通过第一台阶推动动触片上移的行程距离更大,更远,动触片对温度反应也更为灵敏而快速、稳定而精细,且在上推过程中,第一台阶与双金属片抵接点不变,瓷米平稳上移,有效避免了瓷米晃动问题。由于本发明的瓷米对温度差更为敏感而精准,电熨斗温控器的温度一致性更好、温度偏差更小,从而使得电熨斗整体控制能力也更为强大。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电熨斗温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电熨斗温控器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瓷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双金属片形变后的电熨斗温控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电熨斗温控器第二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瓷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发明电熨斗温控器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连接柱1、螺旋调温装置2、调温装置固定片、若干瓷环4、动触片7、静触片8、双金属片10、瓷米11,所述调温装置固定片、若干瓷环4、动触片7、静触片8和双金属片10均安装在连接柱1上,所述螺旋调温装置2安装在调温装置固定片3上,所述瓷米11的上端抵接限位于动触片7作用端上的抵接孔中,瓷米11的下端抵接限位于双金属片10自由端上的限位孔10-1中,所述的瓷米11包括圆柱连接部11-1、连接在圆柱连接部11-1上方的上圆锥11-2以及连接在圆柱连接部11-1下方的下圆锥11-3,所述的上圆锥11-2和下方的下圆锥11-3与圆柱连接部11-1同轴一体成型,上圆锥11-2锥顶与下圆锥11-3锥顶相向而设,且所述的下圆锥11-3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连接部11-1的直径,即圆柱连接部11-1底面在下圆锥11-3与圆柱连接部11-1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11-4。动触片7和静触片8闭合,电熨斗正常工作,随着温度上升,电熨斗温控器的双金属片10形变,其自由端上翘,抵接在双金属片10自由端限位孔10-1上的瓷米圆柱连接部11-1底面外侧的第一台阶在双金属10形变过程中与限位孔10-1边缘壁抵接,推动瓷米平稳上移,从而驱动动触片7打开与静触片10的接触,使得电熨斗停止加热。在双金属复位时,双金属带着瓷米平稳下移,动触片7和静触片10回复闭合状态,电熨斗在配合作用下可恢复加热。本发明的电熨斗温控器能对更小的温差进行接收传递和动作。

本发明的下圆锥11-3的最大直径、圆柱连接部11-1的直径以及限位孔10-1的直径大小可根据客户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做调整,其中下圆锥11-3最大直径与圆柱连接部11-1的直径差可根据实际所需精度和灵敏度而定。本实施例所述下圆锥11-3最大直径与圆柱连接部11-1的直径差是下圆锥11-3最大直径的0.5~0.6倍。该合理的比例是为了避免直径差过大造成瓷米在移动过程中重心的不稳,直径差过小则影响温差灵敏度和温差敏感性,且根据实验数据合理确定的比例。

如图5、图6所示本发明电熨斗温控器的第二种实施例,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上圆锥11-2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连接部11-1的直径,即圆柱连接部11-1上顶面在上圆锥11-2与圆柱连接部11-1连接处形成第二台阶11-5。在双金属片10形变,自由端上翘,瓷米上移过程中,抵接动触片7抵接孔下瓷米圆柱连接部11-1上顶面内侧的第二台阶与抵接孔边缘壁抵接并推动动触片7上移,由于被动力臂更短,其动触片被动上行行程也更大,提高电熨斗温控器对温差的敏感性,使温差传递更大化。同理,所述上圆锥11-2最大直径与圆柱连接部11-1的直径差是上圆锥11-2最大直径的0.5~0.6倍。

虽然本发明已以具体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电熨斗温控器,包括连接柱、螺旋调温装置、调温装置固定片、若干瓷环、动触片、静触片、双金属片、瓷米,所述瓷米的上端抵接限位于动触片作用端上的抵接孔中,瓷米的下端抵接限位于双金属片自由端上的限位孔中,所述的瓷米包括圆柱连接部、连接在圆柱连接部上方的上圆锥以及连接在圆柱连接部下方的下圆锥,所述的上圆锥和下方的下圆锥与圆柱连接部同轴一体成型,上圆锥锥顶与下圆锥锥顶相向而设,且所述的下圆锥的最大直径小于圆柱连接部的直径,即圆柱连接部底面在下圆锥与圆柱连接部连接处形成第一台阶。本设计中的瓷米对温度差更为敏感而精准,电熨斗温控器的温度一致性更好、温度偏差更小,从而使得电熨斗整体控制能力也更为强大。

技术研发人员:杨强;郑和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家泰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2.27
技术公布日:2018.04.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