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色机的波浪渐扩式走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449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染色机的波浪渐扩式走布管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走布管,尤其涉及一种染色机的波浪渐扩式走布管。



背景技术:

染色机的用途较多,可用于各种纯棉、化纤织物及其交织与混纺的织物的染色、漂白、煮炼和水洗等工艺,是一种适应范围广泛的漂染设备。染色机内均会设置走布管,来实现织物在染缸内的循环。传统的走布管多采用直线型设计,且走布管的尺寸大小都是不变的,首先,这样会使织物在走布管内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基本相同的状态,无法纬向扩展,容易形成永久折痕,导致织物染色不良;其次,直线型设计的走布管使织物在走布管内始终处于拉伸的状态,无法形成一个回缩的过程,内应力无法得到及时的释放,容易形成纵向折痕及织物幅宽变窄;最后,直线行型的走布管织物在其内通过速度快,二次浸染效果差,无法在二次浸染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回缩及纬向扩展,特别是对一些折痕较敏感织物染色时容易产生折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减少染色折痕、提升染色品质、二次浸染效果良好、染色适用范围更广的染色机的波浪渐扩式走布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染色机的波浪渐扩式走布管,包括设置有进布口11和出布口12的管体10,所述的管体10呈波浪式设置在染色机内,管体10的截面为矩形或长圆形,矩形的边a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加长,矩形的边b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缩短;长圆形的弧c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加长,长圆形的弧d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缩短。

进一步的,出布口12边a的长度为进布口11边a长度的1.5-2.5倍。

进一步的,进布口11边b长度为出布口12边b长度的1.5-2.5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出布口12弧c的长度为进布口11弧c长度的1.5-2.5倍。

进一步的,进布口11弧d的长度为出布口12弧d长度的1.5-2.5倍。

进一步的,管体10内通过织物,织物沿进布口11进入管体10内、从出布口12出来,所述的进布口11下方设置有后喷嘴20,所述的后喷嘴20沿织物运动方向斜向上喷射染液。

进一步的,所述的后喷嘴20连接有第二进水管21,所述的管体10以第二进水管21的中心线为轴心,在水平方向做0-120°循环往复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布口11上设置有前喷嘴30,所述的前喷嘴30连接有第一进水管31,染液经第一进水管31进入通过前喷嘴30 斜向下喷射染液。

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提供了一种染色机的波浪渐扩式走布管,该走布管设置成波浪形状,织物进入进布口位置时是折叠成一束的,波浪形管体的波谷位置可以对织物下落形成反作用力,使织物完成第一次纬向扩展及回缩,使织物的状态产生较大的改变,由拉伸状态变成回缩状态,织物折叠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不会一直在一个位置形成折叠,即不会形成永久折痕而造成染色不良;另外,波谷位置较低,内部充满染液,织物在波谷段处于完全浸泡在染液中的较松弛状态,相当于织物在走布管内又进行了一次浸染,也即是二次浸染的效果,提高了染色效率及品质。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管体10如果是矩形,矩形的边a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相对于织物来说纬向宽度是逐渐变宽且管体10矩形的边b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变小的,如果本实用新型的管体10是长圆形,长圆形的弧c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相对于织物来说纬向宽度是逐渐变宽且管体10长圆形的弧d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变小的。由于染液的水流特性,会有一个纬向流动的过程,从而对织物产生一个纬向的作用力,降低纵向作用力,使织物可以进行良好的纬向扩展,从而大幅降低织物纵向折痕产生的可能性。后喷嘴设置在管体底部的后部,斜向上的朝织物运行方向喷射染液,对织物产生径向拉伸的作用力,使织物在走布管中的状态由纬向扩展的回缩状态又变成纵向拉伸状态,而后喷嘴向上的喷射力使织物有一个抛撒后的自由落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织物又处于一个不受外力的自由舒展的状态;总而言之,织物在走布管中的状态是有 张有弛、不断变化的,从而不会在同一位置产生永久折痕,提高了染色的品质及染色效率,内应力也得到有效的释放,染色后织物的手感更好,染色后织物的幅宽变化较小,减小了后道工序拉幅定型的拉幅量,提高了对折痕敏感织物的适染性,使染色机的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管体截面为矩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体界面为长圆形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喷嘴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列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对本实用新型不构成任何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染色机的波浪渐扩式走布管,包括设置有进布口11和出布口12的管体10,所述的管体10呈波浪式设置在染色机内,管体10的截面为矩形或长圆形,矩形的边a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加长,矩形的边b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缩短;长圆形的弧c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加长,长圆形的弧d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缩短。管体10内有染液从进布口11到进布口12流动,织物在从进布口11进入管体10内时,是由 提布轮提成一束进入的,如果织物在管体10内一直处于一束的状态,则在织物的纵向面形成折痕的机率很大,折叠处的染色效果也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使染色后的织物形成深浅不一的图案,达不到染色要求,因此本实施例的管体10设置成波浪形,织物进入到管体10内时,波浪形管体的波谷位置可以对织物下落形成反作用力,使织物完成第一次纬向扩展及回缩,使织物的状态产生较大的改变,由拉伸状态变成回缩状态,织物折叠的位置也发生了改变,不会一直在一个位置形成折叠,即不会形成永久折痕而造成染色不良。

另外,波谷位置较低,内部充满染液,织物在波谷段处于完全浸泡在染液中的较松弛状态,相当于织物在走布管内又进行了一次浸染,也即是二次浸染的效果,提高了染色效率及品质。而且,本实用新型的管体10矩形的边a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相对于织物来说纬向宽度是逐渐变宽且管体10矩形的边b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变小的;管体10长圆形的弧c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相对于织物来说纬向宽度是逐渐变宽且管体10长圆形的弧d从进布口11到出布口12逐渐变小的,由于染液的水流特性,会有一个纬向流动的过程,从而对织物产生一个纬向的作用力,降低纵向作用力,使织物可以进行良好的纬向扩展,从而大幅降低织物纵向折痕产生的可能性。本实施例解决了传统走布管织物产生折痕、浸染效果不好的问题。

实施例2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完善了进布口11和出布口12边a和边b的长度比例,出布口12边a的长度为进布口11边a长度的1.5-2.5 倍。进布口11边b长度为出布口12边b长度的1.5-2.5倍。另外本实施例完善了进布口11和出布口12弧c和弧d的长度比例,布口12弧c的长度为进布口11弧c长度的1.5-2.5倍。进布口11弧d的长度为出布口12弧d长度的1.5-2.5倍。

实施例3

如图1、2、3所示管体10内通过织物,织物沿进布口11进入管体10内、从出布口12出来,所述的进布口11下方设置有后喷嘴20,所述的后喷嘴20沿织物运动方向斜向上喷射染液。后喷嘴20朝织物的底面斜向上进行喷水,对织物产生经向拉伸的作用力,使织物在走布管中的状态由纬向扩展的回缩状态又变成纵向拉伸状态,而后喷嘴向上的喷射力使织物有一个抛撒后的自由落体的过程,这个过程织物又处于一个不受外力的自由舒展的状态,协同水流在管体10内的流动作用使织物在管体10内的纬向扩展及回缩达到更好的效果,织物纬向扩展后从出布口12出来。本实施例中织物经过管体10的波谷之后在波峰位置对织物进行抛撒,使织物的状态不断的发生变化,使织物的折叠位置时刻变化,不在同一位置产生折痕,这样就会使织物整体的浸染效果达到统一,不出现颜色偏差。

实施例4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后喷嘴20连接有第二进水管21,所述的管体10以第二进水管21的中心线为轴心,在水平方向做0-120°循环往复摆动,这种摆动方式织物在走布管的出口处的摆动尺寸范围较大,织物在储布槽中可堆叠的空间更宽,可充分利用储布 槽的空间而提高相同尺寸储布槽的储布量,从而降低水比及相关染化料、助剂的消耗,节约使用成本,节能减排。

实施例5

如图3、4所示,所述的进布口11上设置有前喷嘴30,所述的前喷嘴30连接有第一进水管31,染液经第一进水管31进入通过前喷嘴30斜向下喷射染液。前喷嘴30使管体10内充满染液,织物进入管体10内即进行二次浸染,且前喷嘴30斜向下的喷射染液可让织物顺利的通过进布口11,让织物在管体10内进行松散。

尽管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揭示,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条件下,对以上各构件所做的变形、替换等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