晾衣架风干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0042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晾衣架风干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风干系统,特别涉及风向上吹的晾衣架风干系统,属于家庭用晾衣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尽快的晾干衣服,在湿度较大时,尤其在我国南方的霉雨季节,清洗的衣服常常不能很快晾干,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由此有人设计了带加热的晾衣架,如公开号为CN204000344U,实用新型名称为一种带有热风吹干功能的晾衣架,包括吊管和晾衣杆,吊管内腔壁设置有风机,风机的风朝着内腔方向吹,晾衣杆的底侧壁沿轴向设置有若干个热风出口,晾衣杆内腔壁两端固定设置有加热管,这样使湿衣服能得到加热,能较快地把湿衣服晾干。

但是,由于衣服是处于热风出口的下方,众所周知,热空气总是向上方向扩散,使得热空气对湿衣服的吹干效果受到很大影响,尤其当衣服比较厚、天气又处在长期潮湿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因为当衣服清洗后、挂到晾衣架上时,水份往衣服的下部流动,使衣服的上部容易干,而衣服下部不容易晾干。这种情况往往给人平添烦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晾衣架风干系统的现有技术中,存在衣服下部不容易晾干的缺陷,提供了晾衣架风干系统,可以达到衣服、包括其下部也容易很快晾干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晾衣架风干系统,包括顶部固定舱、左剪叉式连杆、左升降杆、右剪叉式连杆、右升降杆、晾衣杆、风干部件;所述顶部固定舱横向设置,所述左剪叉式连杆上端和右剪叉式连杆上端各固定设置在顶部固定舱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剪叉式连杆和右剪叉式连杆的下端分别与左升降杆和右升降杆固定连接,左升降杆和右升降杆互相平行、水平设置;所述晾衣杆左、右两端各与左升降杆和右升降杆固定连接,所述风干部件设置在顶部固定舱下方;

还包括左吊臂、右吊臂、左柔性钢丝绳、右柔性钢丝绳、左吊臂电机和右吊臂电机;所述顶部固定舱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左导轨盒和右导轨盒,所述左导轨盒和右导轨盒的前、后端为通口状;所述左吊臂和右吊臂分别设置在左导轨盒和右导轨盒内、滑动连接,左吊臂和右吊臂的前、后部分各向左导轨盒和右导轨盒的前、后伸出;所述晾衣杆有1-4根;所述左吊臂电机设置在顶部固定舱的左导轨盒的左侧,所述右吊臂电机设置在顶部固定舱的右导轨盒的右侧;

所述左吊臂内前部设置有左前定滑轮,左吊臂内后部设置有左后定滑轮,所述左后定滑轮一侧设置有左升降电机,左吊臂内前部、左前定滑轮下方设置有左穿孔;所述左柔性钢丝绳一端固定缠绕在左后定滑轮上,在左吊臂内水平向前,经过左前定滑轮再垂直向下、经左穿孔再向下,左柔性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风干部件的左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右吊臂内前部设置有右前定滑轮,右吊臂内后部设置有右后定滑轮,所述右后定滑轮一侧设置有右升降电机,右吊臂内前部、右前定滑轮下方设置有右穿孔;所述右柔性钢丝绳一端固定缠绕在右后定滑轮上,在右吊臂内水平向前,经过右前定滑轮再垂直向下、经右穿孔再向下,右柔性钢丝绳的另一端与风干部件的右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风干部件包括通风管、风机装置和加热片,所述风机装置和加热片设置在通风管内,所述通风管上部设置有出风口,出风口设置有网格,通风管侧面设置有进风口,进风口设置有网格A。

所述顶部固定舱的左、右两侧下部对称设置有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左剪叉式连杆上端和右剪叉式连杆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固定槽和右固定槽上。

所述左导轨盒和右导轨盒内设置有导轨,导轨为常规技术,详情不再赘述,所述左吊臂和右吊臂分别设置在左导轨盒和右导轨盒内,左吊臂和右吊臂通过导轨分别与左导轨盒和右导轨盒滑动连接。

所述风机装置包括细长贯流风机和风机电机,所述细长贯流风机横向设置在通风管内,所述风机电机设置在细长贯流风机一侧,所述加热片在细长贯流风机上方,加热片与细长贯流风机平行设置。

所述左吊臂内左后定滑轮后面还设置有电线电机,所述电线电机与风干部件之间有电线连接,所述电线一端固定缠绕在电线电机上,在左吊臂内水平向前,经过左前定滑轮再垂直向下、经左穿孔再向下,电线的另一端与风干部件的左部的电线A连接。

所述晾衣杆有2根,为前晾衣杆和后晾衣杆,前晾衣杆和后晾衣杆互相平行、水平设置,前晾衣杆和后晾衣杆与左升降杆垂直设置,前晾衣杆和后晾衣杆与右升降杆垂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风干部件设置在晾衣架下方,热气体从下往上走,晾衣架上的衣服下部首先得到充分的加热,并能很快晾干。上升的热气体经过衣服再上升时,会碰到顶部固定舱部件、向下折回到衣服挂晾区,使余热得到充分利用。不仅是薄衣服,很厚的衣服都能整件上、下很快晾干,大大提升了衣服晾干速度,特别适用于家庭凉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1是:初始状态时,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1-2是:初始状态时,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1-3是:初始状态时,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图;

图2-1是:左吊臂和右吊臂处在伸出状态时,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2是:左吊臂和右吊臂处在伸出状态时,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2-3是:左吊臂和右吊臂处在伸出状态时,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图;

图3-1是:左吊臂和右吊臂伸出状态、风干部件下降至底部时,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3-2是:左吊臂和右吊臂伸出状态、风干部件下降至底部时,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3-3是:左吊臂和右吊臂伸出状态、风干部件下降至底部时,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图;

图4-1是:风干部件在底部、左吊臂和右吊臂缩回时,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4-2是:风干部件在底部、左吊臂和右吊臂缩回时,本实用新型仰视图;

图4-3是:风干部件在底部、左吊臂和右吊臂缩回时,本实用新型仰视立体图;

图5是:图2-1的俯视放大图(顶部固定舱去掉顶板);

图5-1是:图5的A部放大图;

图6-1是:风干部件俯视放大图(去掉加热片和出风口的网格);

图6-2是:图6-1的A—A方向仰视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固定舱1、左固定槽101、右固定槽102、左导轨盒103、右导轨盒104、左剪叉式连杆2、左升降杆3、右剪叉式连杆4、右升降杆5、晾衣杆6、前晾衣杆601、后晾衣杆602、风干部件7、通风管701、细长贯流风机702、风机电机703、出风口704、进风口705、网格706、左吊臂8、左前定滑轮801、左后定滑轮802、左升降电机803、左穿孔804、右吊臂9、右前定滑轮901、右后定滑轮902、右升降电机903、右穿孔904、左柔性钢丝绳10、右柔性钢丝绳11、左吊臂电机12、右吊臂电机13、电线电机14、电线15、电线A 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1至图6-2所示,晾衣架风干系统,包括顶部固定舱1、左剪叉式连杆2、左升降杆3、右剪叉式连杆4、右升降杆5、晾衣杆6、风干部件7;所述顶部固定舱1横向设置,所述左剪叉式连杆2上端和右剪叉式连杆4上端各固定设置在顶部固定舱1下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剪叉式连杆2和右剪叉式连杆4的下端分别与左升降杆3和右升降杆5固定连接,左升降杆3和右升降杆5互相平行、水平设置;

所述晾衣杆6有2根,为前晾衣杆601和后晾衣杆602,前晾衣杆601和后晾衣杆602互相平行、水平设置,前晾衣杆601和后晾衣杆602与左升降杆3垂直设置,前晾衣杆601和后晾衣杆602与右升降杆5垂直设置。所述前后晾衣杆602的左、右两端各与左升降杆3和右升降杆5固定连接,所述风干部件7设置在顶部固定舱1下方;所述顶部固定舱1的左、右两侧下部对称设置有左固定槽101和右固定槽102,左剪叉式连杆2上端和右剪叉式连杆4上端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固定槽101和右固定槽102上。

还包括左吊臂8、右吊臂9、左柔性钢丝绳10、右柔性钢丝绳11、左吊臂电机12和右吊臂电机13;所述顶部固定舱1的左、右两端各设置有左导轨盒103和右导轨盒104,所述左导轨盒103和右导轨盒104的前、后端为通口状;所述左吊臂8和右吊臂9分别设置在左导轨盒103和右导轨盒104内、滑动连接,左吊臂8和右吊臂9的前、后部分各向左导轨盒103和右导轨盒104的前、后伸出;所述左吊臂电机12设置在顶部固定舱1的左导轨盒103的左侧,所述右吊臂电机13设置在顶部固定舱1的右导轨盒104的右侧;

所述左吊臂8内前部设置有左前定滑轮801,左吊臂8内后部设置有左后定滑轮802,所述左后定滑轮802一侧设置有左升降电机803,左吊臂8内前部、左前定滑轮801下方设置有左穿孔804;所述左柔性钢丝绳10一端固定缠绕在左后定滑轮802上,在左吊臂8内水平向前,经过左前定滑轮801再垂直向下、经左穿孔804再向下,左柔性钢丝绳10的另一端与风干部件7的左上部固定连接;所述左导轨盒103和右导轨盒104内设置有导轨(图中未显示),导轨为常规技术,详情不再赘述,所述左吊臂8和右吊臂9分别设置在左导轨盒103和右导轨盒104内,左吊臂8和右吊臂9通过导轨分别与左导轨盒103和右导轨盒104滑动连接。

所述右吊臂9内前部设置有右前定滑轮901,右吊臂9内后部设置有右后定滑轮902,所述右后定滑轮902一侧设置有右升降电机903,右吊臂9内前部、右前定滑轮901下方设置有右穿孔904;所述右柔性钢丝绳11一端固定缠绕在右后定滑轮902上,在右吊臂9内水平向前,经过右前定滑轮901再垂直向下、经右穿孔904再向下,右柔性钢丝绳11的另一端与风干部件7的右上部固定连接;

所述风干部件7包括通风管701、风机装置和加热片(加热片为常规技术,图中未显示),所述风机装置和加热片设置在通风管701内,所述通风管701上部设置有出风口704,出风口704设置有网格706,通风管701侧面设置有进风口705,进风口705设置有网格A(图中未显示);

所述风机装置包括细长贯流风机702和风机电机703,所述细长贯流风机702横向设置在通风管701内,所述风机电机703设置在细长贯流风机702一侧,所述加热片在细长贯流风机702上方,网格706下方,加热片与细长贯流风机702平行设置。

所述左吊臂8内左后定滑轮802后面还设置有电线电机14,所述电线电机14与风干部件7之间有电线15连接,所述电线15一端固定缠绕在电线电机14上,在左吊臂8内水平向前,经过左前定滑轮801再垂直向下、经左穿孔804再向下,电线15的另一端与风干部件7的左部的电线A 16连接。

当初始状态时,左吊臂8和右吊臂9后缩,左柔性钢丝绳10和右柔性钢丝绳11收起,风干部件7左、右两端分别紧贴左吊臂8和右吊臂9,晾衣杆6处于下部位置;

当左吊臂8和右吊臂9处在伸出状态时,风干部件7随之伸出,风干部件7左、右两端仍分别紧贴左吊臂8和右吊臂9,晾衣杆6挂上衣物(图中未显示)、并升至上部位置;

当左吊臂8和右吊臂9伸出状态、左柔性钢丝绳10和右柔性钢丝绳11向下伸,随之风干部件7下降至底部;

当风干部件7到达底部、左吊臂8和右吊臂9缩回,风干部件7处于晾衣杆6和衣物的下方位置。此时风干部件7和晾衣杆6的距离为1.5米。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