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三梳网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103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三梳网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新型三梳网布。



背景技术:

编织网布由于具有众多的特性,如弹性好,结构紧密,编织性强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有时针对一些较为特殊,或者要求较高的场合,如球场等,对于网布的弹性方面,结构性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常规编织网布难以达到上述要求,因此,需要对编织网布进行合理的改善,提高其弹性以及结构强度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型三梳网布,提高了产品的弹性,组织结构的牢固性等,扩大了应用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三梳网布,包括:由纱线以经编方式织成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所述第一层和第二层均由3梳40D长丝织成,所述第三层由2梳40D氨纶织成,其中,所述第一层的组织记录包括相互间隔的(1-3-1-3,3-1-3-1)和 (3-5-3-5,5-3-5-3),所述第二层的组织记录包括相互间隔的(3-5-3-5,5-3-5-3) 和(1-3-1-3,3-1-3-1),所述第三层的组织记录包括相互间隔的(1-2-1-2,2-1-2-1) 和(1-1-1-1,1-1-1-1)。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的整经根数均为40×3,所述第一层的和第二层各梳的送经量均为2500mm/Rack,所述第三层整经根数均为40×2,所述第三层各梳的送经量均为2000mm/Rack。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均以满穿的穿纱方式进行编织。

进一步,所述第一层(1-3-1-3,3-1-3-1)的组织记录比(3-5-3-5,5-3-5-3) 的组织记录编织密度小;所述第二层(1-3-1-3,3-1-3-1)的组织记录比 (3-5-3-5,5-3-5-3)的组织记录编织密度小。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采用本组织结构的三层网布,其纵横向密度比合理,整体结构紧密,另外,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二层采用长丝,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所述第三层和所述第四层采用氨纶,提供良好的弹性,保形性好,而在三层中均采用了相同或者不同组织密度的组织方式进行编制,也从结构上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弹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梳网布的所述第一层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梳网布的所述第二层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三梳网布的所述第三层的组织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三梳网布,包括:由纱线以经编方式织成的第一层、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和第二层均由3梳40D长丝织成,第三层由 2梳40D氨纶织成,其中,第一层的组织记录包括相互间隔的(1-3-1-3,3-1-3-1) 和(3-5-3-5,5-3-5-3),如图1所示,第二层的组织记录包括相互间隔的 (3-5-3-5,5-3-5-3)和(1-3-1-3,3-1-3-1),如图2所示,第三层的组织记录包括相互间隔的(1-2-1-2,2-1-2-1)和(1-1-1-1,1-1-1-1),如图3所示。

进一步,第一层和第二层的整经根数均为40×3,第一层的和第二层各梳的送经量均为2500mm/Rack,第三层整经根数均为40×2,第三层各梳的送经量均为2000mm/Rack。

进一步,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均以满穿的穿纱方式进行编织。

进一步,第一层(1-3-1-3,3-1-3-1)的组织记录比(3-5-3-5,5-3-5-3)的组织记录编织密度小;第二层(1-3-1-3,3-1-3-1)的组织记录比(3-5-3-5,5-3-5-3) 的组织记录编织密度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