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齐取直缝纫辅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1470阅读:664来源:国知局
取齐取直缝纫辅助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取齐取直缝纫辅助器。



背景技术:

抽绳带聚折窗帘是家用窗帘的主流款式之一,在制作过程中,帘头部分的面料与抽绳带需要端面对齐后压明线,然而对齐的步骤需要人工进行,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工人缝制过程中易出现两层不对齐,容易发生错位,且线迹不直顺的情况,影响缝纫后的质量,再高档的窗帘也会因为以上两点手工瑕疵而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保证需缝制的抽绳带和面料端面对齐并保证缝制的线迹直顺的取齐取直缝纫辅助器,该辅助器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夹板、中间夹板以及下夹板;所述上夹板、中间夹板以及下夹板通过回弯部进行首尾相连,形成S形;所述下夹板的自由端延伸出一平板。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的外沿为弧形。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与中间夹板之间的入口垂直距离略大于放入其中需缝制布料的厚度;所述中间夹板与下夹板的入口垂直距离略大于放入其中需缝制布料的厚度。

优选的,所述平板底面与下夹板底面夹角为175-180°。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外沿向下倾斜。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中间夹板、下夹板、回弯部以及平板的厚度相同,均为0.1-0.3cm。

优选的,所述平板的自由端各个角为圆角。

优选的,所述平板底面与下夹板底面夹角为179°。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中间夹板、下夹板、回弯部以及平板材质为铁。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该辅助器固定到缝纫机台面指定的位置,根据缝制需求可将面料及抽绳带置入上夹板与中间夹板或中间夹板与下夹板两道槽口内,可根据缝制布料的厚度设计一系列不同槽口开度的辅助器;本实用新型辅助器使得面料和抽绳带经过辅助器的较正后再被缝合,张力被完美的调节,每一层都平平整整,两层完美对齐,完美取直,避免了原始手工方式高不合格率频频返修的机率。工人只需略微整理面料即可轻轻松松实现高技术含量的产品缝制,且效率比原始的手工比齐,捋顺提高了2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质量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取齐取直缝纫辅助器。

图2为将本实用新型辅助器安装在缝纫机的缝纫平台上的示意图;

图3为抽绳带放置于中间夹板及下夹板之间结构示意图;

图4为将面料和抽绳带放入中间夹板及下夹板之间的示意图;

图5为缝制一段时间的面料和抽绳带的示意图,该示意图上已呈现出第一道缝制明线;

图6为将抽绳带放入中间夹板及上夹板之间,将面料放置在上夹板上的示意图;

图7为缝制一段时间第二道缝制明线的示意图;

如上各图:1-缝纫机机头;2-辅助器;3-抽绳带;4-限位带;5-缝纫平台;6-压脚;7-面料;100-第二道缝制明线;200-第一道缝制明线;21-上夹板;22-中间夹板;23-下夹板;24-平板;25-回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取齐取直缝纫辅助器,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上夹板21、中间夹板22以及下夹板23,所述上夹板21、中间夹板22以及下夹板23通过回弯部25进行首尾相连,从而形成S形,所述下夹板23的自由端延伸出一平板24。

本实用新型的取齐取直缝纫辅助器的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将其安装在缝纫机平板上可辅助双层布料端面对齐后的缝制,并且保证缝制的明线笔直,保证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板21与中间夹板22之间的入口垂直距离略大于需放入其中需缝制布料的厚度;所述中间夹板与下夹板的入口的垂直距离略大于需放入其中需缝制布料的厚度。

由于在缝制面料和抽绳带时,二者需同时前进,为了方便操作者操作,操作者会在缝纫平台5上的前侧面安装一个限位带4,该限位带4略宽于抽绳带,抽绳带穿过限位带与缝纫平台的前侧面可持续的送入压脚下,该限位带可防止抽绳带偏移;但是当需将抽绳带和面料缝制在一起时,操作者还是需要一直手动对齐面料和抽绳带的端面保证线迹直顺。将本实用新型辅助器安装在缝纫机平台的指定位置时即可解决上述手动对齐带来的麻烦。下面结合图2-7对本实用新型辅助器的使用方法作进一步阐述。

本辅助器在使用时,将其固定到缝纫平台5上,可根据缝制压明线的位置确定辅助器固定位置。下面通过窗帘帘头制作工艺中的面料和抽绳带缝制进行说明。

操作步骤:

S1,将该辅助器固定在压脚正前方的缝纫平台5上,压脚6的右侧和辅助器的右侧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如图2所示;

S2,手工将面料放置在抽绳带上面,并将二者的右侧前端端面对齐,然后将二者放入由下夹板23、回弯部25以及中间夹板22所围成的槽口中,使得二者右端面贴在回弯部25上,如图4所示;然后将面料和抽绳带前端推入压脚处,准备缝制;启动缝制,此时,由于有回弯部的止挡,即可保证面料与抽绳带端面对齐又防止二者跑偏,故操作者只需略微整理面料即可,缝制的第一道缝制明线200笔直,如图5所示,由于槽口的入口垂直距离略大于需缝制面料的厚度,所以在面料前进时,面料不易滑出。

S3,当第一道缝制明线全部缝制好,缝制第二道缝制明线时,将抽绳带放入由上夹板、回弯部以及下夹板所围成的槽口中,使得抽绳带的左端面贴在回弯部上,并将位于其上的面料放在上夹板的上方,如图6所示,然后将面料和抽绳带前端推入压脚处,准备缝制;启动缝制,缝制的第二道缝制明线100笔直,如图7所示。

图3中示出的是仅将抽绳带放入由下夹板、回弯部以及中间夹板所围成的槽口中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取齐取直缝纫辅助器可由一长条状铁片折弯形成其各组成部分,制作简便。

为了防止划伤徐缝制的面料,本实施例中的上夹板的外沿为弧形;此外,为了进一步保证该辅助器划伤面料,本实用新型的各夹板,平板以及回弯部的外沿均进行平滑打磨处理。

为了防止置入中间夹板22和下夹板23之间的面料划出,本实用新型的平板24底面与下夹板23底面夹角为177-180°,优选为179°。

本实用新型的上夹板21外沿略微向下倾斜,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放在上夹板上的面料上翘,保证明线笔直。

此外,为了保证平板及下夹板与缝纫机台面的贴合,以及防止高出台面的辅助器划破衣服,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夹板、中间夹板、下夹板、回弯部以及平板的厚度相同,均为0.1-0.3cm,优选为0.15cm。

优选的,所述平板的自由端各个角为圆角,防止划破面料,也防止划破操作者的手部。

优选的,所述上夹板、中间夹板、下夹板、回弯部以及平板材质为铁,价格低廉,易于购买。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